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
- 格式:doc
- 大小:125.50 KB
- 文档页数:7
微生物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术语或名词1.微生物(microorganism) 因太小,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
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和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3.分子微生物学(molecularmicrobiology)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细胞微生物学(cellularmicrobiology) 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microbic genomics) 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6.自生说(spontaneousgeneration) 一个古老的学说,认为一切生命有机体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的。
7.安东·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 荷兰商人,他是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利用自制放大倍数为5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8.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 法国人,原为化学家,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主要贡献:用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其后他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分离到了许多引起发酵的微生物,并证实酒精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也发现乳酸发酵、醋酸发酵和丁酸发酵都是不同细菌所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和工业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微生物学沈萍习题答案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沈萍的习题答案可能包含对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分类、生理、生态以及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解答。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习题答案示例:微生物学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以下哪些生物?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以下哪个不是微生物的特点?A. 体积小B. 种类繁多C. 生长迅速D. 需要复杂的营养条件答案:D二、填空题1. 微生物的分类可以根据其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进行。
答案:形态、生理、生态2. 微生物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方面对人类有着重要的影响。
答案:医学、工业、环境三、简答题1. 简述微生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答案:微生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病原体的研究、抗生素的开发、疫苗的制备等。
例如,通过研究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可以开发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利用微生物生产抗生素,可以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利用微生物技术制备疫苗,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2. 描述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答案: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可以分解有机污染物,净化水质,如通过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去除水中的氮;也可以在土壤中分解有机物质,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土壤结构。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处理固体废物,如堆肥化过程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可以减少废物的体积和毒性。
四、论述题1. 论述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发酵、食品保存、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等。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可以将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酒精、乳酸、醋酸等,用于生产酒类、酸奶、醋等食品。
在食品保存方面,微生物可以用于生产防腐剂,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如酶、色素、香料等,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微生物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食品的生产效率,也丰富了食品的种类和风味,对食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高等教出版社 2000年7月第一版。
第一章绪论微生物科学人们常说的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 一词,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或简单地说是对细小的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生物的总称。
指显微镜下的才可见的生物,它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名词。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例如近年来发现有的细菌是肉眼可见的,1993 年正式确定为细菌的Epulopiscium fishlsoni 以及1998 年报道的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 ,均为肉眼可见的细菌。
所以上述微生物学的定义是指一般的概念,是历史的沿革,但仍为今天所适用。
巴斯德和柯赫对微生物学建立的贡献巴斯德和柯赫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创立巴斯德消毒法等;柯赫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成就: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创建了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等。
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可以从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两方面进行分析。
能够例举: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及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微生物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过去瘟疫的流行,现在一些病原体正在全球蔓延,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也有“卷土重来”之势;食品的腐败等等具体事例说明。
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基本知识点:用培养平板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方法包括:稀释倒平板法、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
沈萍微生物学第8版配套题库和答案
沈萍《微生物学》(第8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内容简介
本题库为沈萍《微生物学》(第8版)的配套题库,包括考研真题精选和章节题库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
本部分精选了部分高校微生物学的考研真题,所有题目都提供答案,部分题目还提供解析。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考生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
按照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选典型习题,且部分题目附有解析,供考生强化练习。
•
试看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历年真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第1章绪论
•第2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第3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第4章微生物的营养
•第5章微生物的代谢
•第6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第7章病毒
•第8章微生物遗传
•第9章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10章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第11章微生物的生态
•第12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与分类鉴定•第13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第14章感染与免疫
•第15章微生物生物技术。
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微生物和你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
1.有利方面(1)微生物为人类提供很多有用产品,例如:啤酒、抗生素。
(2)微生物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
(3)微生物为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有害方面微生物引起的瘟疫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二、微生物学研究对象及分类地位(1)定义微生物学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包括的种类① 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因子(卫星病毒、卫星RNA和朊病毒);② 原核细胞结构的细菌、古生菌;③ 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研究内容及分科微生物学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其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并且还在不断地形成新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其主要的分科见图1-1。
(a)基础微生物学(b)应用微生物学图1-1 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三、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的发现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由列文虎克揭示的多姿多彩的微生物世界吸引着各国学者去研究、探索,推动着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表l—1列出了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表1-1 微生物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1)巴斯德的贡献① 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著名的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并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② 免疫学―预防接种巴斯德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
他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④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和家蚕软化病问题。
(2)柯赫的贡献① 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② 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③ 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
微生物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术语或名词1.微生物(microorganism) 因太小,一般用肉眼瞧不清楚的生物。
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就是肉眼可见的。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研究肉眼难以瞧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与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3.分子微生物学(molecularmicrobiology)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细胞微生物学(cellularmicrobiology) 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microbic genomics) 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6.自生说(spontaneousgeneration) 一个古老的学说,认为一切生命有机体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的。
7.安东·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 荷兰商人,她就是真正瞧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她利用自制放大倍数为5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8.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 法国人,原为化学家,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主要贡献:用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其后她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与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分离到了许多引起发酵的微生物,并证实酒精发酵就是由酵母菌引起的,也发现乳酸发酵、醋酸发酵与丁酸发酵都就是不同细菌所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与工业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高等教出版社 2000年7月第一版。
本课程的辅导时间:2006.12.4——2007.3.4,每周一,周三18:00--20:00本课程的辅导安排:前八周课本按章节讲解课本基础、重难点知识,以后针对考试进行练习。
第一周辅导内容第一章绪论微生物科学人们常说的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 一词,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或简单地说是对细小的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生物的总称。
指显微镜下的才可见的生物,它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名词。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例如近年来发现有的细菌是肉眼可见的,1993 年正式确定为细菌的Epulopiscium fishlsoni 以及1998 年报道的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 ,均为肉眼可见的细菌。
所以上述微生物学的定义是指一般的概念,是历史的沿革,但仍为今天所适用。
巴斯德和柯赫对微生物学建立的贡献巴斯德和柯赫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创立巴斯德消毒法等;柯赫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成就: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创建了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等。
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可以从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两方面进行分析。
能够例举: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及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微生物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过去瘟疫的流行,现在一些病原体正在全球蔓延,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也有“卷土重来”之势;食品的腐败等等具体事例说明。
第二周辅导内容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基本知识点:用培养平板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方法包括:稀释倒平板法、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
肽聚糖单体是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以N-乙酰胞壁酸、β-1,4糖苷键结合的双糖单位。
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六大营养要素是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能源。
根据电子供体微生物可分为无机营养性和有机营养型。
按物理状态划分,培养基可分为固体半固体和液体。
重点难点:霉菌菌体均由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构成。
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在固体培养基上,部分菌丝伸入培养基内吸收养料,称为营养菌丝;另一部分则向空中生长,称为气生菌丝。
有的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成繁殖菌丝。
考点分析:合成培养基: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也称化学限定培养基。
加富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用于培养营养要求比较苛刻的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
菌落: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原核生物:一大类细胞微小、只有称作核区(无膜包被的裸露DNA)的原核单细胞生物。
所有原核生物都是微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1)基因组由无核膜包裹的双链DNA环组成。
(2)缺少单位膜分割而成的细胞器。
(3)核糖体为70S型。
第三周辅导内容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基本知识点: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且需要量很小,而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菌落形成单位菌落形成单位: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时,由于不能绝对保证一个菌落只是由一个活细胞形成,计算出的活细胞数称为菌落形成单位。
重点难点:共生固氮:根瘤菌和植物根通过它们相互作用形成成熟根瘤,固定大气中氮的复杂生理生化过程。
考点分析: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答: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在多个方面起重要作用,但主要作为分解者。
其重要作用可以概括如下:1.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微生物分解存在于生物圈内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残体等复杂有机物质,并转化成最简单的无机物,再供初级生产者利用。
2.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微生物参与所有的物质循环,大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都受到微生物的作用。
3.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光能营养和化能营养微生物具有固定太阳能和化学能的能力,成为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
4.微生物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贮存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
5.微生物是地球生物演化中的先锋种类,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体,微生物的活动为后来的生物进化打下基础。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基本知识点:氧化磷酸化:在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过程中,形成的NAD(P)H和FADH2,通过电子传递系统将电子传递给电子受体(氧或其他氧化性化合物),同时偶联A TP合成的生物过程。
磷的生物化学循环包括3个基本过程:有机磷矿化、磷的有效化和磷的同化。
重点难点:酶的代谢调节表现为两种方式:酶活性的调节是一种非常迅速的机制,发生在酶蛋白分子水平上;酶量的调节是一种比较慢的机制,发生在基因水平上。
考点分析:发酵发酵:广义的发酵,泛指一切利用微生物进行生产的过程,多指传统的与实际生产有关的工业化生产,多是好氧过程,如氨基酸发酵、抗生素发酵、单细胞蛋白生产等。
微生物生理学上的发酵又称狭义的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末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中ATP的产生试比较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中A TP的产生。
答:1.底物水平磷酸化,发酵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些高能化合物的生成,如EMP途径中的1,3—二磷酸甘油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这些高能化合物可以直接偶联ATP或GTP的生成。
底物水平磷酸化可以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可以存在于呼吸过程中,但产生能量相对较少。
2.氧化磷酸化,在糖酵解和三按酸循环过程中,形成的NAD(P)H和FADHz,通过电子传递系统将电子传递给电子受体(氧或其他氧化性化合物),同时偶联ATP合成的生物过程。
3.光合磷酸化,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当一个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分子吸收光量子时,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即被激活,导致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分子释放一个电子被氧化,释放出的电子在电子传递系统的传递过程中逐步释放能量,偶联ATP的合成。
主要分为光合细菌所特有的环式光合磷酸化和绿色植物、藻类和蓝细菌所共有的产氧型非环式光合磷酸化作用。
第四周辅导内容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基本知识点: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营养物质、水活性、温度、PH、和氧等。
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单倍体;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二倍体。
染色体DNA复制和分离(理解)细菌群体生长规律(理解)酵母菌的生长繁殖(识记、理解)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识记、理解)考点分析:单批培养中微生物的生长经历哪几个生长期?封闭系统中微生物的生长经历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4个生长时期。
单批培养中微生物的生长经历哪几个生长期?图示并指明各期特点。
谈谈如何利用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来指导工业生产?答:1.细菌典型生长曲线图。
2.封闭系统中微生物的生长经历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4个生长时期。
3.在迟缓期中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内RNA、蛋白质含量增高,合成代谢活跃,细菌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
在迟缓期细胞处于活跃生长中,但分裂迟缓。
在此阶段后期,少数细胞开始分裂,曲线略有上升。
对数期中细菌以最快的速度生长和分裂,导致细菌数量呈对数增加,细胞内所有成分以彼此相对稳定的速度合成,细菌为平衡生长。
由于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和环境变化等,群体的生长逐渐停止,生长速率降低至零,进入稳定期。
稳定期中活细菌数最高并保持稳定,细菌开始储存糖原等内含物,该期是发酵过程积累代谢产物的重要阶段。
营养物质消耗和有害物的积累引起环境恶化,导致活细胞数量下降,进入衰亡期。
衰亡期细菌代谢活性降低,细菌衰老并出现自溶,产生或释放出一些产物,菌体细胞呈现多种形态,细胞大小悬殊。
在工业发酵和科学研究中迟缓期会增加生产周期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采取必要措施来缩短迟缓期。
对数期的培养物由于生活力强,因而在生产上普遍用作“种子”,对数期的培养物常常用来进行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
稳定期是积累代谢产物的重要阶段,如某些放线菌抗生素的大量形成就在此时期,因此如果及时采取措施,补充营养物或去除代谢物或改善培养条件,可以延长稳定期以获得更多的菌体或代谢产物。
第七章病毒基本知识点:病毒的复制过程按其发生顺序分别为吸附、侵入、脱壳、病毒大分子合、装配与释放5个阶段。
亚病毒包括类病毒、卫星病毒、卫星RNA、朊病毒。
重点难点:T4噬菌体的增殖过程答:吸附;侵入;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
考点分析:噬菌斑噬菌斑:经适当稀释的噬菌体标本接种于细菌平板,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在细菌菌苔上形成的圆形局部透明溶菌区域。
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答:结构简单;独特的繁殖方式;绝对的细胞内寄生;生命形式的二重性第五周辅导内容第八章微生物遗传第九章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基本知识点:质粒通常以共价闭合环状的超螺旋双链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从细胞中分离的质粒常有三种构型。
重点难点:简述负控诱导和正控诱导两种操纵子转录调控的差异。
答: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1.调节基因的产物在负控中是阻遏蛋白,在正控中是激活蛋白。
2.阻遏蛋白的结合位点是操纵区,激活蛋白的结合位点是激活蛋白结合位点。
考点分析:转导转导:是由病毒介导的细胞间进行遗传交换的一种方式。
其具体含义是指一个细胞的DNA 或R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第六周辅导内容第十章微生物与基因工程基本知识点:基因工程:或重组DNA技术。
是指对遗传信息的分子操作和施工,即把分离到的或合成的基因经过改造,插入载体中,导人宿主细胞内,使其扩增和表达,从而获得大量基因产物,或者令生物表现出新的性状。
操纵子:原核生物细胞中,功能相关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由操纵区同一个或几个结构基因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在结构上、功能上协同作用的整体,作为表达的协同单位,受同一调节基因和启动子的调控。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简称为限制性酶,是指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附近切割DNA的一类内切酶。
重点难点:简述负控诱导和正控诱导两种操纵子转录调控的差异。
答: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1.调节基因的产物在负控中是阻遏蛋白,在正控中是激活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