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1
- 格式:ppt
- 大小:869.00 KB
- 文档页数:35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现代文阅读紫藤萝瀑布(节选)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籐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幡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1)十多年前,作者看见家门外的紫藤萝稀落伶仃,感到失落悲痛:如今,作者见到一株怎样的紫藤萝?又是怎样的心情?(2)将文中加下划线的“挑逗”一词换成“嬉戏”好不好?为什么?(3)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4)“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浸透着作者的情感。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紫藤萝瀑布是一篇让人在绚丽的色彩、奔腾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义的作品。
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
一起看看初中初一上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欢送查阅!初中初一上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写景状物,表达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紫藤萝瀑布原文和作文格子纸打印、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周老师和大家一起研讨的写作内容,是站在你们语文老师的肩膀之上进行的,关于景物描写,我们从七年级就进行过专项训练(展示投影1)【投影展示】写作训练一: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七上第四单元)写作训练二: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七下第三单元)写作训练三: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八下第一单元)【那么如何运用多种方法来写景状物,让一枝一叶自然地融入自己的真情呢(展示投影2)我们先来(展示投影3)【请常棋媛同学朗读自己写的这一段文字。
】(展示投影4)【投影展示】那天,我骑着自行车,扛着相机,想拍几张美景作为素材留下来。
于是,我来到了公园。
风吹柳絮,枝叶摇曳,这儿真是一个令人心情舒畅的地方。
看那片枝头,小鸟们成群结队的,热闹极了,似乎在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森林演唱会呢!东台实验初中常棋媛(师)【听完后,同学们看看她笔下的公园之景有什么特点(有生机) 选了哪些景物来描写突出公园是个充满生机的地方呢(柳絮、枝叶和小鸟)(投影红色字体柳和小鸟)【是的,在她的笔下,风吹柳絮,柳枝摇曳,小鸟欢闹,有活泼泼的生命扑入视野,充满活力。
这就是我喜欢这段文字的原因。
你也像我一样喜欢这段文字的请举手。
可是,我再用研究的眼光看,发现有点不够味了。
风吹柳絮的季节,应该不是“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早春,而是“烟花三月〞,柳絮的色彩,被风吹起的状态,柳枝的形态,柳叶的质地甚至小鸟的如何欢闹的,都令人遐想。
紫藤萝瀑布几年级的课文
七年级
“《紫藤萝瀑布》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宗璞。
《紫藤萝瀑布》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宗璞。
《紫藤萝瀑布》选自《福建文学》1982年第7期,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弟弟身患绝症,满心忧愁之际,看见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由花儿自衰到盛,逐渐放下心结,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紫藤萝瀑布》以“紫藤萝花”为线索,按照“赏花”、“忆花”、“悟花”的顺序行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六段)文章从作者赏花写起。
首段独句成段,“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
“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从侧面烘托出紫藤萝花引人止步、眩人眼目的美丽,也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七至第九段)作者很自然的从赏花写到忆花。
作者在本段中由对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色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第三部分(第十至第十一段)作者最后点明主旨,写悟花以及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作者从花的衰与盛的转变与自身的经历中,感悟到: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这一哲理的揭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紫藤萝瀑布》教案本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初一学生仍有一定难度。
本文可以采用感悟、研读、赏析、反思、拓展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层层深入感受到生命的思考,既来自自身,又来自其它生物,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仔细观察、思考,都可以从中悟到生命的真谛。
同时可以采用画面进行直观教学,通过故事和名言等教学手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难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导、学、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整体感悟1.精心导入(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生命的珍品。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
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
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
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
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
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紫藤萝瀑布宗璞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或默记目标内容。
2.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见书P19页:嚷穗舱绽凑酿发端终极迸溅挑逗繁密伫立凝望笼罩伶仃稀零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
查字典,教师正音。
(过渡)《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极为精彩的工笔画,即使是高明的丹青国手,也未必能穷尽它所包含的意蕴。
七年级下册的语文第18课紫藤萝瀑布笔记《紫藤萝瀑布》是当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这篇文章已经执教过多次了,以前都是按照“赏花——忆花——悟花”的步骤进行教学,这次执教,从课堂结构入手,又有一种新的体验。
“对比式”的课堂结构反复研读课文后,发现文本中还是存在多处对比,于是,将教学结构设计为“对比式”的课堂结构。
这种通过对照比较的课堂结构,有利于显示矛盾,从而加强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整堂课主要设计了4个主问题:1.文章为什么用“紫藤萝瀑布”而不用“紫藤萝”作为题目?2.尝试比较2,3段和第6自然段在描写上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作者在赏花前后心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4.作者的一些作品如《紫藤萝瀑布》《丁香节》《好一朵木槿花》《报秋》,无论紫藤萝,丁香花,还是还是木槿,玉簪花都不是传统意义的名花?透过这些作品,你觉得宗璞是个怎样的人呢?“活力”“生命”贯穿课堂学生朗读完课文后,直接出示第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学生看问题深刻而独到,用“瀑布”形容紫藤萝,除了生动形象外,更突出了紫藤萝的活力。
因为瀑布是流动的,用流动的瀑布来形容在阳光下跳跃的紫藤萝,更突出生命的律动,这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正是充满活力的紫藤萝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因此文章在描绘紫藤萝时,也是侧重表现它的“活力”,对比2,3段和第6段,2,3段侧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而第6自然段则侧重表现花的个体,无论是整体还是个体,作者在描写时都抓住藤萝充满活力的特点,化静为动,多感官互通,到最后物我交融。
充满活力的藤萝给了作者很大的启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虽然作者当时已经步入到人生的晚年,但欣逢盛世,一切都充满了希望,所以,在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加快了脚步。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从而掌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重点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和对比描写的方法。
难点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材分析与教法设想本文作者是一位女作家,文革十年浩劫,给作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磨难,一家人深受迫害,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
“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
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徘徊在庭院之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思怀,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
学习本文,要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深入把握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板书设计16、紫藤萝瀑布宗璞花形——犹如瀑布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闹花色——热烈沉静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花香——朦胧长久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导学过程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
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
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二、作者资料: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
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学们介绍自己熟悉的花草树木。
图片欣赏,配乐“紫藤萝”亦称“紫藤”、“朱藤”、“藤萝”,豆科,羽状复叶,春季开花,蝶形花冠,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种、子供食用。
《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第18课《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把握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对紫藤萝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品析语言,学习作者是如何描摹紫藤萝之美的。
第1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导入师引导:葵花无语向阳开,荷花无语自高洁,菊花无语傲霜开,梅花无语凌寒放。
今天,我们就走进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来听一听它又告诉我们什么。
(师出示课题:紫藤萝瀑布)2.作者简介宗璞(1927~),原名冯钟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
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文笔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3.字词积累嚷嚷()花穗()绽开()沉淀()酒酿()迸溅()挑逗()伫立()伶仃()盘虬卧龙()忍俊不禁()迸溅:向四外溅繁密:多而密。
稀落:稀稀疏疏,出现的少。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酒酿:江米酒。
挑逗:逗引,招惹。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盘虬卧龙:盘绕横卧着的虬龙。
形容枝干弯弯曲曲,苍劲有力。
◆活动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1.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生思考:作者描绘了哪几幅紫藤萝画面?预设:作者描绘了两幅画面:一幅是眼前的紫藤萝繁茂美丽、生机勃勃的景象;另一幅是记忆中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稀落、伶仃的景象。
2.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师引导:对眼前的和记忆中的紫藤萝,作者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
(1)勾画表达“我”情感思绪的词句。
(2)按照赏花的前后顺序,理清“我”的情感变化层次(生朗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并批注,交流讨论,师指导明确)朗读指导:(1)长句的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句子的重读;(5)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七年级语文下《紫藤萝瀑布》全解《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充满美感和哲理的散文,通过描绘紫藤萝花的特点,展现了生命的美丽和坚韧。
文章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引导读者感受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意义。
一、文章主题文章的主题是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描绘紫藤萝花的特点,作者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
同时,文章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即要珍惜生命、积极向上、勇敢面对困境。
二、文章结构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先总述紫藤萝瀑布的特点,然后分别从花色、花形、花香等方面进行分述,最后再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这种结构使得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三、写作手法1.托物言志:作者通过描绘紫藤萝花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这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使得文章更加含蓄、内敛,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作者深沉的情感和思考。
2.细节描写: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如“每一朵花都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描绘了紫藤萝花的特点,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花的美丽和生命力。
3.比喻和拟人:文章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每一朵花都像一串小小的铃铛,又像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这些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用词之妙。
四、语言特点1.优美流畅:文章的语言优美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
作者运用了许多优美的词语和句子,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朴素自然:文章的语言朴素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雕琢痕迹。
这种朴素自然的表达方式使得文章更加贴近生活,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五、思想内涵1.敬畏生命:文章通过描绘紫藤萝花的特点,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
作者认为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善待生命,让生命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2.积极向上:文章中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作者认为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积极进取,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紫藤萝瀑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8课紫藤萝瀑布教学目标:1.识记和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了解文章作者和文章写作背景。
2.理清文章脉落,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今昔对比的作用。
3.多角度品析文中景物描写的语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4.感受紫藤花的闪光之处,体会作者对生命深沉而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点:1.识记和积累文中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清文章脉落,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对生命深沉而独特的感受。
3.多角度品析文中景物描写的语句。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今昔对比的作用。
2.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作者对生命深沉而独特的感受。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单元提示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jìn tòu]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huídàng]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
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shǎn shuò]着哲理的光彩,带给我们许多启迪。
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2.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
我想,大家在生活中,或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情形:比如一朵朵盛开的野菊花,在瑟瑟的秋风中傲然挺立,高高地扬起他们娇小却饱满的花盘;一丛从枯黄的野草,在广袤的原野中默然静立,冷峻地思考着他们悲壮却并不悲凉的一生。
有时也许是一片叶的落寞,一棵树的忧伤,甚至是一枚野果的调皮与张扬,都能引起我们对人生的深深思考。
今天我们就和当代著名女作家宗璞一道,走到一树盛开的藤萝花下,静听花事、感悟人生。
《紫藤萝瀑布》课文分析本文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的描述以及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紫藤萝花启示作者由个人情感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脉络精要第一部分(1--6段):看花(1.花瀑2.花穗3.花朵)第二部分(7--9段):忆花(1.赏花的感受2.忆花的劫难3.颂花的生机)第三部分(10--11段):悟花--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文章特色1.表达方式上,以描写、抒情为主,议论点睛的综合作用。
2.大量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准确传达出花开的景色。
如“瀑布”“船舱”“挑逗”“笑”“嚷”“伶仃”等。
3.托物抒情。
文中由花及人,再到社会。
重点精讲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和层次描写的?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的?主要用了些什么方法?按花瀑--花穗--花朵,从大到小、从整体到部分再到个体的顺序和层次来写的。
主要抓住色彩、形象、情态几个方面来写。
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
如“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
“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
2.作者生动形象地给我们描绘出紫藤萝花的一些什么特点? 写花瀑,突出其繁盛;写花穗,表现其活泼热闹;写花朵,描绘出它们的美丽娇媚的特征。
让人感到这一树紫藤萝花,是那么繁茂,那么热烈,那么欢乐,那么活泼,那么妩媚,那么充满了无限生机。
3.怎样理解:“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的眼前,也在我的心上缓缓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