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2.34 KB
- 文档页数:5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2、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特点3、运用地形图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4、运用图表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5、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资源状况,会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落后原因,理解经济特点并提出对策【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文与自然环境关系;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教学难点】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落后原因、经济特点,并提出对策【评价方案】一、通过探究大迁徙的原因,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处于热带,及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二、通过探究茅草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掌握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三、通过计算,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贸易特点,处于不利地位四、讨论中国公司投资撒哈拉以南非洲水稻种植是否可行,掌握本节课所学的自然环境特点,为下节课打下基础【教学设计】课件教师学生意图 【导入】同学们,这节跟随非洲鼓欢让学生在动…………【焦点一】课我们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先来欣赏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图片及音乐解说图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今天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不同的人群关注的焦点是不一样的,首先来看第一个焦点:动物学家关注的是什么?非洲动物大迁徙,每年都会上演一场宏大快的节奏欣赏非洲鼓音乐加图片:人类起源,90%黑种人,原始部落,奥巴马乔丹杰克逊,非洲岩画,世界最早石器石具,马德孔雕塑,世界最早纺织,非洲鼓,世界焦点说出“动物大迁徙”思考动物们为什么要迁徙?跟自然环境有感的音乐声中欣赏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历史文化,认识黑种人的故乡,激发学生重新认识这片土地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撒哈拉以南的自然环境激起学生求知欲,迫切希望解决问场面,数以百万的动物不畏艰辛和危险甚至不惜生命从坦桑尼亚迁徙至肯尼亚这是为什么呢?与自然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大家四人一组探讨一下【总结】:非洲大迁徙是在追逐水草,显然是与当地的气候有关系,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南北半球干湿季节相反【转折】:动物们为了水草什么关系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大迁徙:问题1: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处什么带?大部分是什么气候?2、动物们几月在肯尼亚,降水如何?3、几月在坦桑尼亚,降水如何?根据材料组长代表本组回答出大迁徙原因【评价】写出每一个问题答案,得出结论组长发言部分学生回答题让学生产生分歧,激起强烈的验证【焦点二】而迁徙,人类用不用迁徙呢?【总结】原始人类狩猎为生的时候,跟随猎物需要迁徙,途中很方便的就能搭建一所房子,最快一个小时,材料方便【转折】:动物们迁徙会跑很远的路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并不比动物跑的距离短,来看表格不用,部分学生回答用,产生分歧【学生活动】分析所给材料,写出茅草屋与自然环境关系【评价】讨论,并按材料及问题回答,总结茅草屋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组长代表发言说出马拉松冠军的国籍的欲望为孩子们设置一个迷,再次抛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通过现象让学生思考当地马拉松文中奥运会马拉松的冠军都是哪里的?这里盛产马拉松冠军的原因是什么呢?带领学生节揭开马拉松之谜【总结】高原训练的好处:地势高空气稀薄,含氧量少,肺活量大,耐乳酸能力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在这里训练自然取得好成绩通过刚才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认识,你觉学生积极思考,说出地势高,空气稀薄等原因化与地势之间的关系目前大部分学生都以为非洲贫穷,【焦点三】得撒哈以南的非洲是贫穷还是富裕呢?中非这个国家富裕还是贫穷?然而…..画面是这样的贫穷的是什么?富裕的是什么?为什么拥有这么多矿产资源,却依然很绝大部分学生说贫穷”富裕”“贫穷”回答:经济贫穷,资源富裕给学生设置一个强烈的反差,激起学生强烈兴趣,让学生产生疑问再次翻转,让学生产生疑问:既然那么多钻石,为什么这么穷?一步一步引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让学生明确撒哈拉以南非洲之所以贫穷呢?是谁动了他们源?长期殖民掠夺使得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资源都拱手送人,现在殖民已经结束了,可为什么还是很贫穷?比如刚才的中非国家找画面亮点,分析原因进一步设置悬疑:殖民已经结束,有的国家也并没有战争,但还是比较落后,这又是为什么呢?回答殖民者掠夺回答资源没有被利用起来战争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的状态很重要的原因是殖民者的掠夺层层递进,拨开迷雾,让学生不断思考产生疑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加纳这个国家我们来计算:加纳有个中学生想要实现一个梦想,请帮他计算这个梦想能否实现?可可的价格和汽车的价格哪个高?为什么可可的价格低?汽车的价格高呢?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是靠出口什么样的产品?这样的经进一步思考回答老师的案例计算,回答不能回答可可价格低,汽车价格高学生回答,因所含的技术含量不同回答初级农矿产品,处于不利地位【评价】通过计算得出贸易通过贴近中学生的例子,拉近距离,让学生计算同龄人的梦想是否能实现,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中通过对比价格,让学生体会初级农矿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还是不利地位?请同学们为他寻找出路实现梦想对,深加工形成自己的产业链,创建自己的品牌,发展独立的经济【情感教育】:当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先从自身寻找出路,发展独立自主的民族工业在形成自己民族工业的过程不平等回答:可以制造成巧克力再卖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经济哪些因素属差距,从而很好地理解撒哈拉以南的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符合初中生的常识认知,大多数都能想到这个途径,成功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通过学生自己分析插入很好的情感教育,遇事先要自己解中,会遇到发展经济的因素困扰,我们分析一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优劣势,怎么解决?通过分析,我们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要想经济发展迅速必须扬长补短,提出发展经济的措施;经过解决技术、人才、交通、资金等问题,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了世界上经济发展于优势哪些属于劣势?可以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等帮助自己发展讨论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的措施,小组总结发言小组讨论万宝公司去撒哈和决分析优势劣势,寻找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明白今天有【拓展应用】中国万宝粮油公司决定去撒哈拉以南非洲投资种植水稻,请用今天所学分析是否可行?最快的地区之一,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重视,中国也不例外,一直以来中国都是非洲的友好朋友,铁杆兄弟,我们国家有好多公司在非洲投资,现在有一个万宝公司准备去撒哈拉以南非洲投资水稻种植产业,是否可行?【评价】请小组讨论一下自然条件是否允许,从而运用本节所学自然特点拉以南非洲投资水稻种植产业是否可行?跟随老师复习本节课板书百万中国人已经在非洲创业、投资、打工,让学生明白世界经济大格局,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产生重新的认识,为后面中非友谊做个铺垫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观看中国援建非洲项目,感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请看中国援助非洲的工程及事迹《You are not alone》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衬托中非友谊,你不孤单,感受歌曲意境欣赏中国援建非洲的工程及事迹受祖国的强大,为祖国感到自豪的同时认识中非友谊其根本,否定世界上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恶意中伤“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变相变成中国殖民地,让学生感受作为一个大国国民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及充满正能量的世界观。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结合地图,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能够根据图说出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 .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 结合气候类型图, 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分布特征。
3 .读图片和资料,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资源分布,通过课堂活动,理 解资源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及影响。
4 .根据统计图和实例资料,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 关系,说出协调三者关系的基本途径。
【教学重难点】1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非洲自然景观特色和居民状况,掌握本区主要的地 形、气候分布及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2 .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以及本区面临的人口、粮 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导入,教师展示出十位世界著名的黑种人名人, 涉及各个领域,包括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音乐等。
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切入点引出 黑种人的故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学习。
s 迈克小■乔丹: 人类历史上鼻停大 的霞球谴动员.被 林为“空中飞人”. 7.迈克尔•的戛 夫,香克触:人英历 史上・著者的撼不乐 手利助星中的明星. 任务1 结合地图,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能够根据 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位置的特点本节课教师设置跟随小黑去撒哈拉以南非洲旅游的形式贯穿本节课的学习 6.降罕凯德,阿 里t 人量历史上 最伟大的空击运 动员.送今雇一萩得谴 人女桂京.;:开泥•莫里探究。
教师用小黑旅行一条线把本节课所学内容串联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时刻保持学习激情。
将小黑的旅行分为踏上旅程(位置、地形等)、欢迎仪式(民情风俗)、旅游参观(气候景观)、座谈研讨(讨论总结)四个阶段。
开始今天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之旅首先,我们要踏上旅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旅程,在这个环节,踏上旅程就迎仪式旅游静观座谈研讨我们先要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学生们共同来探究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并记住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特征。
3、初步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二、重难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地形特点。
三、教学过程[导入]出示几张非洲风景人物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教师]图上这些是黑种人?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预习导学.本节要点(二)展示探究合作交流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A大洲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洲的以南,90%以上属于人种,因此有“”之称;以北我们称之为非,是以人种为主的阿拉伯世界。
B、海陆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临洋,西临洋。
其中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海湾是,非洲南端著名的尖角是。
C.纬度位置穿过中部,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之间。
本区绝大部分处在五带中的带。
2.地形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区主要有沙漠、盆地、高原和高原,所以地形以为主,因此被称为大陆。
其中在非洲大陆还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断裂带。
B.山脉:本区具有非洲的最高峰,虽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积雪,故名雪峰。
C.河流:世界第一长河,最终注入和非洲第二长河,最终注入。
3.从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本区气候主要有三种热带气候类型气候、气候、气候,还有地中海式气候和高山气候。
气候在本区分布的面积最为广大。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盆地和湾沿岸地区,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小组合作】:试概括非洲气候的分布特征[活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是不同的。
课前收集一些关于非洲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上生活的野生动物的资料,下面请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4.人文环境本区被称为的故乡,是人类文明的。
这里有着多种多样的。
这里的黑种人大都,具有等方面的天赋。
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生产和出口状况,了解单一商品经济的成因及其后果。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一课,主要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非洲地区的认知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非洲的大致情况,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该地区的人口、城市、经济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地区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关爱非洲、关注全球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风光、动物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非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对非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针对呈现的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提高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非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深入探究非洲大陆的各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和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非洲大陆的各个方面。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非洲国家案例,使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实际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视频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非洲大陆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非洲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5分钟)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展示的图片和视频,分析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及其气候类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特征教学难点:理解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内容、产生原因、解决途径。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黑人小朋友”,提问:他们的家乡在哪里?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一片神奇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它吧。
二、讲授新知课件一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活动一:自学并完成学习目标。
课件二非洲大陆轮廓图学生活动二:1.在非洲大陆轮廓图中,圈出以下内容:(1)大西洋、印度洋、几内亚湾、好望角、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2)穿过非洲的重要地理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请学生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
2.出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欧洲西部》图,对比两区域的海岸线状况。
得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海岸线平直的特点。
课件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学生活动三:1.在图中找出主要的地形区的名称: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
2.归纳本区的地形特征。
3.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来分析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教师补充:本区素有“高原大陆”的美称。
(补充“大地的伤疤”——东非大裂谷;赤道上的雪峰/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过渡:不同的地形区内,分布着不同的河流和湖泊。
课件四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学生活动四:在图中找出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维多利亚湖等。
过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因此又有“热带大陆”之称。
那么,这块“热带大陆”上,又有哪些气候类型呢?课件五非洲气候分布图学生活动五:1.说出主要气候类型。
2.找出分布最广的气候?结合课本P62,图8.28、图8.29,归纳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P62活动题1、2)。
3.总结本区气候的分布特征。
课件六非洲名人堂学生活动六:1.为什么非洲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哪些部位?教师补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称“黑非洲”2.谈谈你对黑人文化的了解。
《撒哈拉以南非洲》一、课标要求1.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2.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3.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
2.知道本区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
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及有关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2.通过图表资料,能够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通过实例和图片,认识本区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非洲黑种人文化、风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种族平等的观念和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通过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和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通过相关资料,能够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1.通过图片和相关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2.运用图表说出当地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撒哈拉以南非洲空白图,非洲气候图,收集2014年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学生准备:了解并搜集2014年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的一些地理知识。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跟着总理识非洲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现任的国务院总理是哪一位吗?学生:李克强总理。
教师:非常好,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5月4日至11日对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四国进行正式访问。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跟随总理的访非历程一起走进这块神秘而又独特的非洲大陆。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2.了解该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3.知道本区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初步了解非洲特色的文化和民居过程与方法利用世界地图、地形图等综合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地形、气候等重要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明确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曾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
懂得世界上的种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歧视和奴役黑人的行为都是可耻的。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征教法与学法教法:资料及图片展示法、归纳法等。
学法:讨论探究、交流、读图及填图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通过两张黑人的图片,导入新课板书: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一、黑种人的故乡展示:课本60页图8.24“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的位置”及课本61页图8.26“撒哈拉以南非洲”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的位置怎样,其范围主要指哪里?1.位置及范围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第一自然段和图8.24、8.26,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范围?(2)在图8.26中标注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大西洋、印度洋。
(3)在图8.26中指出红海、莫桑比克海峡、几内亚湾、马达加斯加岛、好望角。
交流:撒哈拉以南非洲地跨南北半球,位于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赤道穿过中部。
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
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中部(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南部。
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承转:认识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及范围,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该地区的地形。
2.地形特点引导:非洲有许多大的地形区,相信你有能力完成下列要求的填图。
活动:读课本61页图8.26,完成下列问题(1)找出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撒哈拉沙漠、尼罗河、乞力马扎罗山及主要河流,并说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点。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目标:1、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2、理解单一产品经济形成的原因。
重点和难点:1、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读图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
3、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自制课件 )教学设计:本节课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区域有较强的亲近感,尽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主动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 ] 出示一张“黑人小朋友的照片”[ 提问 ] 首先请同学们端详一下这个小朋友和我们在外貌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 ] 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等。
[ 教师 ] 之所以我们和这个小朋友在外貌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是因为我们属于黄色人种,而他们属于黑色人种。
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 板书 ]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显示 ] 地图“非洲大陆轮廓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分界线”。
[ 讲解 ]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
[ 提问 ] 请作图标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分别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是什么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维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填图 ] 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 提问 ] 请在板图中注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一个大岛、一个海湾,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填图 ] 一个半岛是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是马拉加斯加岛、一个海湾是几内亚湾。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范围、地形特点;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并记住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特征。
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并记住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知识与能力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理解单一商品经济的成因及其后果;
通过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及合作探究能过程与方法力;通过本区大量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图像、地理分布图、气候图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获取和记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通过对非洲黑人文化的了解,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及其气候类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特征教学难点:理解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内容、产生原因、解决途径。
2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黑人小朋友”,提问: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一片神奇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它吧。
二、讲授新知
课件一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一:自学并完成学习目标。
课件二非洲大陆轮廓图
学生活动二:
1.在非洲大陆轮廓图中,圈出以下内容:
(1)大西洋、印度洋、几内亚湾、好望角、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
(2)穿过非洲的重要地理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
请学生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
2.出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欧洲西部》图,对比两区域的海岸线状况。
得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海岸线平直的特点。
课件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
学生活动三:
1.在图中找出主要的地形区的名称: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
2.归纳本区的地形特征。
3.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来分析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教师补充:本区素有“高原大陆”的美称。
(补充“大地的伤疤”——东非大裂谷;赤道上的雪峰/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
过渡:不同的地形区内,分布着不同的河流和湖泊。
课件四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
学生活动四:
在图中找出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维多利亚湖等。
过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因此又有“热带大陆”之称。
那么,这块“热带大陆”上,又有哪些气候类型呢?
课件五非洲气候分布图
学生活动五:
1.说出主要气候类型。
2.找出分布最广的气候?结合课本P62,图8.28、图8.29,归纳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P62活动题1、2)。
3.总结本区气候的分布特征。
课件六非洲名人堂
学生活动六:
1.为什么非洲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哪些部位?
教师补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称“黑非洲”
2.谈谈你对黑人文化的了解。
(结合8.27)
【板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二、地形——“高原大陆”
以高原为主;东南高,西北低
三、河流和湖泊:
刚果河——
尼罗河——
维多利亚湖——
坦噶尼喀湖——
四、气候——“热带大陆”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五、黑人的故乡(“黑非洲”)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我们的黑人小朋友美丽的家乡,他们那里丰富的物产正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世界各地。
那里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呢?
二、讲授新知
课件一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一:自学并完成学习目标。
课件二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矿产资源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图
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
学生活动二:
1.说说本区的资源特点。
2.本区国家的出口和进口产品分别是什么?分析这种进出口结构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本区经济落后的根源。
3.完成P65活动题1、2、3、4。
教师补充:本区兼有“富饶大陆”和“贫穷大陆”的称谓。
【小结】
在这种不平等贸易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财富在不断流失,这是殖民者长期掠夺本区资源的恶果。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积重难返,贫困像恶魔一样笼罩着他们的生活。
据世界银行统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贫困人口逐年增加,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却是全世界最高的,看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加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区自身造成的。
课件三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国家的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学生活动三:
1.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哪个洲?
2.结合P65—66文字,总结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3.完成P66的活动题。
【板书设计】
一、快速发展的经济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二、人口、粮食与环境
三、课堂小结
四、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