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非暴力沟通第十篇充分表达愤怒
- 格式:pptx
- 大小:477.05 KB
- 文档页数:16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与体会《非暴力沟通》是一本非常技术性的书,它将沟通分成明确的不同阶段,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与体会5篇,希望大家喜欢!《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与体会1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指导手册,教会我们如何观察生活周遭发生的情况,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并通过倾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最后根据这些需要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请求,促进自己加强与他人的联系。
作者以案例和对话的方式,让读者在实例中体会观察和评论、感受和想法、请求和命令的区别(我们所受的教育和成长环境让我们常常无法区分他们的差异),认识到倾听和表达的重要性。
去年六月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正在自责和懊悔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当读到第一首诗《语言是窗户(否则,他们是墙)》时,情不自禁的感动的热泪盈眶,诗里描述的正是我犯的错误,是我亲手把语言变成了墙。
那时的我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倾听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希望能学习到加深与他人交流的方法。
这次再读,收获的焦点更加广阔了,深刻的理解了如何倾听自己和爱自己的重要性,只有搞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如何满足自我的需要,才能明白他人的哪些行为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才能明白自己气恼责备他人的原因,也才能看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并给予理解和陪伴。
书里对观察、沟通、倾听的技巧讲了很多很多,无法一一赘述,对我来说最有帮助的是一个认识自我的方法,通过“不得不改作我选择”的练习,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行为和需要,深深的理解了自己曾经说出的话和做出的选择,也终于看到了一点点真实的自我。
我想这本书将是我经常翻阅的手册了,因为非暴力沟通是要在生活中、关系中去实践的,就如作者所说,非暴力沟通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觉察和提醒。
只有不断的去观察、去倾听自己和他人,去打开自己体验更多的互动,才能收获到我们希望得到的爱和被爱吧。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与体会2之前有一篇流传很广、让我很震撼的微信推文:“你眼中的问题,其实正是别人的解决方案”,当时觉得颠覆了我的认知,看见了自己的自以为是。
非暴力沟通〔通用23篇〕非暴力沟通〔通用23篇〕非暴力沟通篇1最近我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它就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有效沟通的大门。
读完这本书后,我第一次剥离自己,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亲密关系,包括和先生的关系、和自己的关系以及和孩子的关系。
我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开始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
我和先生单独相处的时候经常为一些小事吵架。
同一件事情,在我们俩这会产生两个不同的版本,我们俩都会觉得对方不可理瑜。
比方说我和孩子都已经睡觉了,先生进房间拿衣服去洗澡,他开柜门和关上柜门的声音有点响。
我认为先生这种行为一点都不谅解别人,是不懂尊重人的表现;而先生觉得我为这样的小事情斤斤计较,是无理取闹的行为。
于是乎,深夜里我们会这样一件小事情吵得不可开交。
《非暴力沟通》书中倡导当遇到事情与爱人沟通时,尽量客观性描绘事实,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传递给对方,要防止对爱人进展道德评判或者与别人比较,这会让你的爱被蒙蔽。
例如在上个事例中,我换个方式表述后,结果截然不同:亲,你开橱门的声音,打搅我睡觉了,可以在关门的时候小声一点吗?结果是他轻声地关门,我安心地继续睡觉。
在生活中,我把不对伴侣的行为进展道德评判这个准那么施行以后,我们俩的吵架次数确实少了很多。
除了和先生的关系得到缓和,我和自己的关系也亲密了许多。
从小到大,我们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要听爸妈的话、要听教师的话、要听领导的话,就是没人教过我们该如何听自己的话。
没有人教我们,当我们的心感觉沮丧时,我们该怎么办?没有人教我们,当我们的心感觉愤怒时,我们又该怎么办?《非暴力沟通》书中倡导我们要去感受自己生命的美妙,学会顺从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甚至在追逐自我时,允许自己可能犯下的一些低级的错误,允许自己一边骂着自己傻叉却仍然接纳这种不完美的自己。
我们也可以有各种情绪,可以喜悦、可以伤感、也可以合理地愤怒,但重要的是看清自己的真正需求。
承受自己的不完美,爱上自己的特别,把自己当成挚爱一样与自己和平相处。
第一章让爱融入生活非暴力沟通的基础是一些沟通方式即使在逆境中,它们也能使人乐于互助。
非暴力沟通没有任何新的主张,它所吸纳的内容,都有悠久的历史。
它的目的正是提醒我们借助已有的知识,让爱融入生活。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
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1.陈述事实2.陈述感受3.哪些需要导致这样的感受4.具体的请求------------------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沟通过程中,由于“异化”的沟通模式导致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异化”的沟通模式分为以下几点:①道德评判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评判人,批评、职责、辱骂、归类、比较及评论等都在评判人。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②进行比较——频繁无意义的比较,容易让自己焦虑③回避责任当我们在言语中使用“不得不”,如:“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情你不得不做。
”根据以下理由行动时,我们也就试图回避责任。
我们可以用负责人的言语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使用“我选择……因为……”的模式能够帮助我们重拾责任。
④强人所难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威胁:如果不配合,就会收到惩罚。
这实际上是强者经常使用“惩罚”来威胁对方,会造成心灵隔阂。
需要鼓励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第三章观察与评论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
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要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长出现的错误表达如下:1.表达方式使用的语言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
2.把对他人思想、情感或愿望的推测当作唯一的可能。
3.把预测当作事实。
4.缺乏依据。
5.评价他人能力时,把评论当作事实。
6.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时,把评论当作事实。
------------------第四章体会与表达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实用1份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1非暴力沟通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简写NVC)一词的中译,又称爱的语言、长颈鹿语言等作者通过该作品向我们阐述了语言的暴力,扩大了我们对语言暴力的认知范围,同时作者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第一章:让爱融入生活1.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2.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提醒我们借助已有的知识,让爱融入生活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非暴力沟通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3.非暴力沟通模式的要素:①观察,留意发生的事情②感受,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表达感受③需要,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④请求,明确告诉他人,我们期望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举例:看到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者放进洗衣机?4.非暴力沟通过程①什么是我的观察②我的感受如何③哪些需要(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④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5.非暴力沟通模式:①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②关切地倾听别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1.有些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2.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3.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分类和评判提倡的是暴力比较也是一种评判4.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5.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第三章:区分观察和评论1.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
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汇报材料、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发言稿、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material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 drafts, doctrinal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精选5篇读后感要真实、深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读后感的精彩描写和生动表达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对相关书籍感到好奇,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篇一】今天学习了《非暴力沟通》,首先了解到暴力沟通的类型和特点,告诉自己要引以为戒,更重要的是学习了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和操作步骤,可以让自己在人生路上更好地前行。
观察事实表达感受讲述需求请求帮助这是非暴力沟通提供的沟通方式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对于生活中、工作中的我们都具有指导帮助意义,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虽然沟通效果要因人而异,但我觉得它确实能帮助我们创设良好的沟通氛围,而这良好的沟通氛围的创设应该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因为观察事实,表述事实,所以我们不会轻易给别人下定义,也就叫停了给别人贴标签这种会伤人使对方尤其是小孩子产生自我暗示的道德评判行为。
让对方看到他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对我们可能不甚恰当的评判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导致沟通无法进行下去。
这样也避免了评价的随意性,甚至是不自觉中流露出的嘲讽或指责等不好的情绪。
比如,学生们不喜欢老师翻旧账,所以咱们可以也是应该做的是就事论事,这样可以让学生无可辩驳,以保证沟通的进行。
清晰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教会我们认真而负责任地审视自己的情感情绪,教会我们准确表达,有节制地表达,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情绪是否有过激的成分或部分,是否会对对方造成伤害,尤其是在面对小孩子时,我们是否是在真诚沟通而非无能地宣泄自己不可控制的情绪。
我们无形中也是在做出一种理性处理问题的表率,教会我们的孩子或学生学会认知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要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讲述需求,首先要做的就是反问自己:我的需求是什么?我们的需求就是前面提出的感受的根源。
既然是在交流中,就要让自己的需求可以在太阳下曝光晾晒,而非不可告人的阴暗。
《巴黎圣母院》中的弗洛罗,道貌岸然,阴暗、阴损,就是他的需求不可告人。
久而久之,他自己给自己挖掘了坟墓。
需求的提出先要经过自己理性的过滤,是否正当,是否合理,是否合情。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人会变得更加理智和成熟,会真正的成长。
因为正确的需求应该是出于爱,出于帮助别人,让别人自由、快乐的,让孩子健康成长。
《非暴力沟通》(爱的语言)——序与目录本书所借用甘地曾用过的”非暴力”一词,来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
所以本书又叫《爱的语言》————————————————————————————————————————————————作者:(美)卢森堡;译者:阮胤华译序:(摘录)——阮胤华2008年10月20日我曾以为,我的一生将致力于对生命的痛苦做出反应。
后来,我发现,这过于沉重、过于灰暗。
如果我只看到痛苦,我的心难免会被乌云所笼罩,被绝望所吞没。
在徘徊中,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的人生可以对生命的美丽作出反应。
当我看到美——自己、他人以及其他生命的美,我的心中充满了柔情,也找回了生活的热情与活力。
这个转变,我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卢森堡博士发现的非暴力沟通模式。
我对非暴力沟通感兴趣始于2005年底。
当时一位朋友给我带来了《非暴力沟通》英文版,并告诉我作者卢森堡博士希望能有中文版。
我原以为这只是一本提高语言修养的书,没怎么放在心上。
可开始读后,却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开始时我并不指望能学到多少东西,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我以前激励自己的方式无意中促成了自我憎恨。
由于认为自己“应该”做到许多事情,我不停地指责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
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内在的分裂与不满。
而非暴力沟通提醒我倾听内心不同的声音,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需要——这促进了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
我很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更多的人安静下来。
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有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
这或许是暴力的蝴蝶效应吧。
这本书的翻译前后历时近两年。
为了深化对非暴力沟通的理解,我于2006年9月前往澳门协助非暴力沟通师吕靖安女士为澳门善牧会提供培训,并于同年12月前往印度参加卢森堡博士主持的非暴力沟通国际培训。
善牧会的服务对象是处于困境中的妇女,它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临时性住所、短期工,并成立妇女互助中心为单亲家庭提供帮助。
非暴力沟通第一章让爱融入生活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后来,我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我们情意想通,乐于互助。
我称之为“非暴力沟通”。
这里借用甘地曾用的“非暴力”一词,来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
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
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
它的方式虽然简明,但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
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
这将最大限度地避免暴力。
通过强调倾听——倾听自己及他人,非暴力沟通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
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
这样的给予让施者和受者同时受益。
由于施者的给予既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羞愧,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受益获得馈赠,却不会有心理负担。
与此同时,施者会因自己行为的价值更加欣赏自己。
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
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
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我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
例如:“你的毛病是你太自私了。
”“他对人有成见。
”“这是不恰当的。
”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
我相信,诸如此类等评论暗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
不幸的是,以这样的方式提出主张,很可能会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00字《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00字(精选1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00字篇1这是一本讲沟通的书,本以为又是一部枯燥乏味、理论深奥的专业性极强的书籍,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是一本不经意间就阅读完的有趣的书籍,更让人产生意犹未尽之感,觉得这本书略显得薄了点,还可以写的更长点。
非暴力沟通令人很容易就想到了它的对立面——暴力沟通。
但在很多人看来暴力和沟通本就是一对反义词。
正如两位面红耳赤之人,最常见的方式不是针锋相对就是不言一语。
这种情况下沟通显然很难,甚至沟通已经结束。
但是不是没有面红耳赤或没有反对之声就没有暴力沟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正如书中所说,大多数的暴力沟通并不一定需要诉诸武力,它有另外的容易被人忽略的表现形式。
沟通是需要技巧的,如果触碰沟通中的雷区,就会导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
让我们沟通陷入困境的原因,大家也都非常熟悉,诸如道德评判、逃避责任、进行比较、强人所难等,虽说熟悉,但是在沟通过程中却一次次的滑入其中而不知,最终导致沟通的失败。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要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让沟通使得彼此情意相通。
以道德批判为例。
大多是识人易而察己难,我们也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听到道德绑架一词,人们既能明显感受到其害之苦,但又在生活中以此伤害他人。
自己在乎细节,如朋友不是过分的在乎,那他就是粗心大意。
如果一位年轻人未给老人让座,那他就是缺乏爱心之人……这些问题就这样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沟通语言之中,当我们还在沉醉于一片“为你好”的表述之中时,殊不知对方心理早已抵触不满。
如何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呢?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但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将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当二者混为一谈时,人们更倾向于听到批评指责之声,逆反心理由此而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