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第20讲《化学平衡及平衡常数》练习2
- 格式:doc
- 大小:143.50 KB
- 文档页数:5
第六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一、单项选择题(g)+SO2(g)SO3(g)+NO(g)。
一1.(2011·山东高考)反应NO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 NO21题变式1-1.(2012·合肥一模)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行如下可逆反应:A(s)+2B(g)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混合气体的密度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B的物质的量浓度⑤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A.①④⑤B.②③C.②③④D.只有④1-2.向2 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NH3、H2和N2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NH 3N2+3H2,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生成1 mol N2同时生成3 mol H2C.容器内气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2.(2012·莱芜期末)在一定温度下,向2 L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I,2HI H 2+I 2 ΔH >0,H 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是116B .0~2 min 内的HI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 -1·min -1C .恒压下向该体系中加入N 2,平衡不移动,反应速率不变D .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只有正反应速率加快3.在25 ℃时,密闭容器中X 、Y 、Z 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A .反应达到平衡时,X 的转化率为50%B .反应可表示为X +3Y 2Z ,其平衡常数为1 600C .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 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 .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4.14CO 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14CO 2+C2CO ,达到化学平衡后,混合物中含14C 的微粒有( )A .14CO 2B .14CO 2、14COC .14CO 2、14CO 、14CD .14CO5.(2011·潍坊摸底)t℃时,某一气态平衡体系中含有X(g)、Y(g)、Z(g)、W(g)四种物质,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X)·c2(Y),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c2(Z)·c2(W)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一定增大B.增大压强,W(g)质量分数增加C.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X+2Y2Z+2WD.增大X(g)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Z(g),若X、6.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 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08 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1︰c2=3︰1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X、Y的转化率相等D.c1的取值范围为0.04 mol/L<c1<0.14 mol/L二、双项选择题7.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g)C(g)+D(g),5 min后达到平衡。
必考部分第七章第20讲化学平衡及平衡常数一、单项选择题1.已知:X(g)+,X与Y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建立平衡(如下图中实线所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建立平衡(如下图中虚线所示),则相应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B2.可逆反应2SO 2(g)+O23(g)达到平衡状态时,保持恒温恒容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K为平衡常数,Q c为浓度商)( )A.Q c不变,K变大,O2转化率增大B.Q c不变,K变大,SO2转化率减小C.Q c变小,K不变,O2转化率减小D.Q c增大,K不变,SO2转化率增大【答案】C【解析】当可逆反应2SO2+O23达到平衡状态时,保持恒温恒容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O2,浓度商Q c变小,平衡向右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但O2的转化率降低,温度不变,K值不变。
3.(2015天水质检)工业上常用可逆反应2SO 2(g)+O23(g) ΔH<0制备硫酸,下列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当v(SO2)∶v(O2)∶v(SO3)=2∶1∶2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当单位时间内生成2 mol SO2的同时生成2 mol SO3,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答案】D4.(2015合肥一模)已知:A(g)+ΔH=-Q kJ/mol (Q>0),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A和2 mol 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气体密度逐渐减小B.平衡时,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 kJC.平衡后,再向容器中通入1 mol 氦气,A的转化率增大D .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A 的浓度增大 【答案】D5.(2013四川卷)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 和气体Y 各0.16 mol 充入1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g)+ ΔH <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A .反应前2 min 的平均速率v (Z)=2.0×10-3mol·L -1·min -1B .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 v (逆)>v (正)C .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1.44D .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 mol Z ,平衡时X 的体积分数增大 【答案】C【解析】由表中数据可求得前2 min 内生成Z 为0.08 mol ,故v (Z)=0.08 mo10 L ×2 min=4×10-3mol ·L -1·min -1,故A 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故B 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7 min 时,反应到达平衡,Y 的物质的量为0.10 mol ,此时X 的物质的量也为0.10 mol ,Z 的物质的量也为0.12 mol ,X 、Y 、Z 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01 mol·L -1、0.01 mol·L -1、0.02mol ·L -1,故平衡常数K =c2ZXY =0.01220.01×0.01=1.44,故C 正确;因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 mol Z ,因为在等温等容条件下,左右气体化学计量数相等,原平衡环境和D 选项的平衡环境互为等效平衡,平衡不移动,X 的体积分数不变,故D 错误。
高考化学复习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g)+2B(g) 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 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v (C)与v (D)的比值 ⑦混合气体总质量 ⑧混合气体总体积 ⑨C 、D 的分子数之比为1∶1A .①②③⑥B .①③④⑤C .①②③⑦D .②⑥⑦⑧⑨解析:因为该反应在定容容器中进行,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所以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③B 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均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而②中ρ=m (气)V (容)始终不变化;⑥中没指明方向;⑦m (气)始终未变化;⑧混合气体是在定容容器中,体积始终不变;⑨反应未达到平衡时,C 、D 气体的分子数之比为1∶1。
答案:B2.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 2O(g) CO(g)+H 2(g)不能确定上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 .v 正(CO)=v 逆(H 2O)C .生成n mol CO 的同时生成n mol H 2D .1 mol H —H 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 —O 键解析:反应无论达到平衡,还是未到达平衡,生成n mol CO 的同时都会生成n mol H 2。
答案:C3.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 4I(s)NH 3(g)+HI(g); ②2(g)+I 2(g)达到平衡时,c (H 2)=0.5 mol·L -1,c (HI)=4 mol·L -1,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 .9B .16C .20D .25解析:反应的先后顺序为先①后②,由②知c (H 2)=c (I 2)=0.5 mol·L -1,则反应②分解的c (HI)=1.0 mol·L-1,由①知c (NH 3)=c (HI)总=1.0 mol·L -1+4 mol·L -1=5 mol·L -1,则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为K =c (NH 3)·c (HI)=5×4=20。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高效演练直击高考7.2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高效演练直击高考7.2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高效演练直击高考7.2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全部内容。
7。
2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高效演练·直击高考1。
(2018·黄山模拟)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A。
SO2氧化为SO3,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2SO2(g)+O2(g)2SO3(g)B。
500 ℃左右的温度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 ΔH<0C.H2、I2、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加深H2(g)+I2(g)2HI(g)D.实验室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Cl2+H2O H++Cl—+HClO【解析】选D.加入催化剂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会引起平衡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错误;合成氨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500 ℃左右的温度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是从反应速率不能太低和催化剂的活性两方面考虑,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错误;在H2(g)+I2(g) 2HI(g)平衡中,增大压强,浓度增加,颜色加深,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错误;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大,化学平衡逆向进行,减小氯气溶解度,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正确。
章末检测卷(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SO2、NO x是重要化工原料,可用于硫酸、硝酸的生产。
工业制硫酸时,接触室中主要反应为2SO2(g)+O2(g)2SO3(g)ΔH=-196.6 kJ·mol-1。
SO2、NO x也是大气主要污染物,NO x可与NH3混合,通过选择性催化剂高温脱除,SO2可通过碱液吸收去除。
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ΔH<0,ΔS>0B.2 mol SO2(g)和1 mol O2(g)所含键能总和比2 mol SO3(g)所含键能小C.反应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进行可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D.该反应中每生成22.4 L SO3转移电子的数目约等于2×6.02×10232.(2021辽宁抚顺一模)某温度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两个反应并达到平衡:①CO2(g)+3H2(g)CH3OH(g)+H2O(g)ΔH1=-49.5 kJ·mol-1②CO2(g)+H2(g)CO(g)+H2O(g)ΔH2=+40.9 kJ·mol-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增大压强,反应②平衡不发生移动B.升高温度,反应②平衡正向移动C.通入H2,则CO2转化率升高D.反应②能够自发进行的原因是ΔS>0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纯难挥发的TaS2晶体,发生的反应为TaS2(s)+2I2(g)TaI4(g)+S2(g)ΔH>0,将不纯的TaS2粉末装入石英管一端,抽真空后引入适量碘并封管,置于加热炉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温度:T1<T2B.在温度T1端得到纯净TaS2晶体C.提纯过程中I2的量在不断减少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TaI4和S2的浓度乘积无关4.在接触法制硫酸的工业中,SO2发生的反应为2SO2(g)+O2(g)2SO3(g)ΔH=-198 kJ·mol-1。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练习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我们需要对化学平衡的相关概念、原理、计算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理解,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
一、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前提是“可逆反应”。
如果反应不可逆,就不存在化学平衡的问题。
2、平衡的实质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这里的速率是指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不同物质的速率需要根据化学计量数进行换算。
3、平衡的特征是“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但并不意味着各组分的浓度相等。
例如,对于反应 N₂+ 3H₂⇌ 2NH₃,当单位时间内 N₂的消耗速率等于 N₂的生成速率,H₂的消耗速率是 N₂消耗速率的 3 倍,NH₃的生成速率是 N₂消耗速率的 2 倍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1、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以反应 2SO₂+ O₂⇌ 2SO₃为例,如果增大 SO₂的浓度,正反应速率会瞬间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随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直到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此时 SO₂的转化率提高。
2、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例如,对于反应 N₂+ 3H₂⇌ 2NH₃,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为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3、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第20讲 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1.汽车尾气(含烃类、CO 、NO 与SO 2等)是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治理的办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催化转化器,它能使NO 与CO 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其反应原理是2NO(g)+2CO(g)===N 2(g)+2CO 2(g)。
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熵增大的反应B .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因此需要合适的催化剂C .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催化剂条件只是加快反应的速率D .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因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答案】C【解析】只使用催化剂便可使尾气发生转化,故此反应能自发进行。
因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故为熵减小的反应。
因熵减小不利于反应自发进行,故自发进行的原因是正反应为反应放热。
2.已知反应①:CO(g)+CuO(s)CO 2(g)+Cu(s)和反应②:H 2(g)+CuO(s)Cu(s)+H 2O(g)在相同的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 1和K 2,该温度下反应③:CO(g)+H 2O(g)CO 2(g)+H 2(g)的平衡常数为K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 1=c (CO 2)·c (Cu )c (CO )·c (CuO )B .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 =K 1K 2C .对于反应③,恒容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则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D .对于反应③,恒温恒容时,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 【答案】B【解析】在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纯固体不能出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A 错误;由于反应③=反应①-反应②,因此平衡常数K =K 1K 2,B 正确;对于反应③,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则平衡左移,即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ΔH <0,C 错误;对于反应③,在恒温恒容时,增大压强,若充入惰性气体,则平衡不移动,H 2的浓度不变,D 错误。
第七章第20讲化学平衡及平衡常数
题组一化学平衡状态及化学平衡常数
1.(2015南京一模)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SO2发生下列反应:3H2(g)+SO 22O(g)+H2S(g)
编
A.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容器Ⅱ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比容器Ⅰ小
C.容器Ⅲ达到平衡的时间比容器Ⅰ短
D.24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08×104L·mol-1
【答案】D
【解析】比较容器Ⅰ和容器Ⅲ,可知温度越低,达到平衡时,SO2的剩余量越小,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对于恒容容器,增大反应物浓度相当于加压,SO2的转化率增大,B错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C错误;
由三行式:
3H2(g)+SO22H2O(g)+H2S(g)
起始浓度(mol/L) 0.3 0.1 0 0
转化浓度(mol/L) 0.27 0.09 0.18 0.09
平衡浓度(mol/L) 0.03 0.01 0.18 0.09
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0.18)2·0.09/(0.03)3·0.01 L/mol=1.08×104L/mol,D项正确。
2.(2012安徽卷)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SO2(g)+2CO(g)催化剂
2CO2(g)+S(s) ΔH<0
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
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平衡常数不变
【答案】D
3.(2012全国卷)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做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CO(g)+H2O(g)催化剂
CO2(g)+H2(g) ΔH<0
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增加压强B.降低温度
C.增大CO 的浓度D.更换催化剂
【答案】B
【解析】该可逆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反应,增加压强,平衡不移动,CO的转化率不变,A项错误;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温可使平衡正向移动,CO的转化率提高,B项正确;增大CO的浓度,H2O(g)的转化率提高,CO的转化率降低,C项错误;催化剂不能影响化学平衡,对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产生影响,D项错误。
4.(2015江南十校联考)已知t℃时,1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FeO(s)+CO(g)+C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炭粉对该平衡无影响
B.将FeO(s)粉碎,不能缩短达平衡所需的时间
C.t℃时,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充入CO,达新平衡后n(CO)∶n(CO2)比值增大
D.若向该容器中加入1 mol FeO(s),并通入1.8 mol CO,t℃时反应达到平衡,FeO(s)的转化率为60%
【答案】D
【解析】A项中炭粉也为还原剂,会参与反应C(s)+CO2(g)===2CO(g);B项FeO粉碎,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C项温度不变,K不变,n
n 2
比值不变;D项依据三段法和K值可求得。
题组二化学平衡的有关综合计算
5.(2015焦作一模)已知:CO(g)+H 22(g)+H2(g) ΔH=-41 kJ/mol,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同的两个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
相关数据如下:
...
A.容器①中反应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80%
B.容器①中CO的转化率等于容器②中CO2的转化率
C.平衡时,两容器中CO2的浓度相等
D .容器①中CO 反应速率等于H 2O 的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要正确理解ΔH =-41 kJ/mol 只是该反应完全反应时的反应热,32.8/41×100%=80%,A 项正确;容器①可以理解为1 mol CO 和1 mol H 2O 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3 mol H 2O 达到新的平衡,同理容器②也可以理解为1 mol CO 2和1 mol H 2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3 mol H 2达到新的平衡,可以得出容器①中CO 的转化率等于容器②中CO 2的转化率,而容器①中CO 2浓度大于容器②中CO 2浓度,B 项正确、C 项错误;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D 项正确。
6.100 ℃时,若将0.100 mol N 2O 4气体放入1 L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 2O 4
2
(g),
c (N 2O 4) 随时间的变化如表下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2平衡常数K 为 ____________。
(2)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2v (N 2O 4)=v (NO 2) B .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3)该反应达到平衡后,降温至50 ℃,c (N 2O 4)变为0.080 mol·L -1
,混合气体的颜色变______(填“深”或“浅”),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达平衡后,若只改变一个条件,达新平衡时,下列能使NO 2的体积分数增大的是______(填字母)。
A .充入一定量的NO 2
B .增大容器的容积
C .分离出一定量的NO 2
D .充入一定量的N 2
【答案】(1)0.0025 0.36 mol·L -1
(2)BD
(3)浅 吸热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c (N 2O 4)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4)BC
【解析】(1)v (NO 2)=2v (N 2O 4)=2(0.100-0.050) mol/L÷40 s=0.0025 mol·L -1
·s
-
1。
K =c 22c
2O
4
=0.122
0.040
mol·L -1=0.36 mol·L -1 (2)容器体积不变,混合物总质量不变,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混合气体密度都不发生改变,C 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据。
(3)这里需要注意NO 2是红棕色气体,而N 2O 4为无色气体,此时c (N 2O 4)增大,说明混合气体颜色变浅,平衡逆向移动,由平衡移动的判据,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7.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 的密闭容器中反应CO(g)+2H 2
3
OH(g)达到化学
平衡状态。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______;根据下图,升高温度,K 值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500 ℃时,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化学平衡,以H 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用n B 、t B 表示)。
(3)判断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填字母)。
a .CO 、H 2、CH 3OH 的浓度均不再变化 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 .v 生成(CH 3OH)=v 消耗(CO)
(4)300 ℃时,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1/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____(填字母)。
a .c (H 2)减少
b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 .CH 3OH 的物质的量增加
d .重新平衡时c (H 2)/c (CH 3OH)减小
(5)根据题目有关信息,请在下面坐标图中标示出该 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标明信息)。
【答案】(1)
c H 3
c c 2
2
减小
(2)2n B /3t B mol/(L·min)
(3)ac (4)cd (5)如图所示
【解析】(1)由图示看出,达到平衡后,温度升高,CH 3OH 的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平衡逆向移动,K 值将减小,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2)该过程中v (CH 3OH)=
n B 3t B
mol·L -1·min -1
,则 v (H 2)=
2n B 3t B
mol·L -1·min -1。
(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则达到平衡,a 对;该反应中所有物质均为气体,容器容积不变,故密度不变,b 错;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时达到平衡,c 对;d 中均指正反应速率,错。
(4)对该反应压缩容积即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平衡正向移动,CO 、H 2
的物质的量减小,但浓度增大;重新平衡时
c
2c
3
减小。
(5)由(1)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