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七步洗手法重要性..
- 格式:ppt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16
一、引言外科洗手是外科手术操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手术区域的无菌程度,对预防手术感染具有决定性作用。
为了提高外科手术的安全性,保障患者健康,我们进行了外科洗手实训。
本文将对外科洗手实训的过程、方法、心得体会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实训过程1. 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员掌握外科洗手的正确方法,提高无菌观念,确保手术操作过程中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
2. 实训内容(1)洗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洗手液、无菌刷、毛巾、洗手盆等。
(2)七步洗手法:①取下手套,卷袖过肘;②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处;③取无菌刷,蘸取洗手液,按照指背-掌心-手背-指缝的顺序刷洗双手;④用流动水冲洗刷洗过的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处;⑤取无菌毛巾,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处;⑥用75%乙醇消毒双手;⑦戴无菌手套。
(3)穿脱手术衣:①取无菌手术衣,将衣领打开;②将双手伸入袖口,用双手将袖口向上翻折,套入双手;③用双手将袖口向下拉至肘部,使袖口贴合双手;④将手术衣的两侧边缘对齐,用双手将手术衣的两侧边缘向上拉至领口处,用别针固定;⑤脱手术衣时,先解开别针,将手术衣的两侧边缘向下拉至肘部,用双手将手术衣的两侧边缘对齐,用别针固定。
3. 实训步骤(1)洗手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好洗手液、无菌刷、毛巾、洗手盆等。
(2)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确保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处均被洗净。
(3)用75%乙醇消毒双手。
(4)穿脱手术衣,确保手术衣贴合身体,无皱褶。
三、实训心得体会1. 提高无菌观念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外科洗手的重要性。
洗手是防止手术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只有确保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才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将时刻保持无菌观念,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2. 熟练掌握洗手方法实训过程中,我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熟练掌握了洗手的正确方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练习,使洗手动作更加规范、熟练。
七步洗手法
一、手卫生的概念
手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卫生手消毒的总称。
(一)洗手是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为达到普通洗手卫生的最清洁度,洗手时间不要少于20秒。
(二)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三)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在外科手术前用肥皂(液)或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常居菌的过程。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我院创三乙实施方案的要求,七步洗手法要求100%掌握。
二、七步洗手法的具体步骤
一.掌心相对揉搓。
二.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擦。
三.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揉搓。
四.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
五.拇指在掌中揉搓。
六.指尖在掌心中揉搓。
七.螺旋式擦洗手腕,交替进行。
三、七步洗手的注意事项
1、每个步骤至少揉搓5次,双手交替进行。
2、消毒洗手整个过程需要30秒以上。
四、进行起步洗手的时机(两前三后)
1、“两前”指接触病人之前、清洁无菌操作之前;
2、“三后”指接触病人之后、接触病人体液、血液和分泌物之后、接触病人环境之后。
七步洗手法教案
一、手卫生的定义。
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消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二、医务人员洗手方法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整个手掌、手背、手指、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步骤如下。
1、掌心对掌心,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交换进行
3、掌心对掌心,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左手握住右手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清洗手腕,交换进行
医护人员学习七步洗手法,是为了防止交叉传染更好的照顾病人,为了让大家更方便的记住洗手步骤,我为大家准备了七步洗手法的口决
内外夹攻(弓)大力(立)丸(腕)
内代表的是手的内侧、外代表的是手背、夹是指手指之间的缝隙、攻(弓)就是手指弯曲、大字就是大拇指、而力(立)是指的手指尖立式揉搓、丸(腕)是指手腕
希望大家记住手卫生的重要性。
外科洗手是预防外科伤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皮肤是手术室当中的主要的微生物污染源,尽管手术人员带着无菌手套,术前还是应该洗手以减少手套破裂而造成的微生物污染。
器械在消毒灭菌之前必须彻底清洗,目前器械的清洗有人工和使用超声自动清洗机两种方法。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员将明确外科洗手和器械消毒的正确方法。
一、外科洗手美国CDC指出外科洗手的目的是清除和杀死暂居菌,减少常驻菌。
洗手的方法呢就是抗菌皂液擦拭至少120秒或无水洗手液擦拭至少20秒。
(一)理想的外科洗手液理想的外科洗手液应符合:含有广谱、快速的皮肤消毒剂;消毒剂对皮肤没有刺激性和毒性;具有持久抗菌活性;含有大量的护肤成分。
微生物容易在手套的潮湿环境当中孳生而在手术过程中手套经常破损;因此洗手液应当具有持久抗菌活性,从而抑制微生物的再生。
(二)皮肤消毒剂比较G+G-结核杆菌霉菌病毒作用速度残留活性酒精+++ +++ +++ +++ +++ +++ - 洗必泰+++ ++ + + +++ ++ +++ 碘伏+++ +++ + ++ ++ ++ ++ 菌克散+++ ++ + - + ++ ++ (三)最新的美国CDC洗手规范建议不建议通常为2-6分钟长时间外科洗手,如10分钟根据厂家说明刷子刷手产品员工评估刺激性较大的洗手液美国CDC建议洗手时间不要超过6分钟,特别不建议洗手时间过长,例如10分钟,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2~6分钟的洗手效果与10分钟并无差异,而且10分钟的长时间洗手会导致皮肤损伤。
美国CDC建议,传统用刷子刷手的方法也逐渐否定,根据厂家的建议直接用抗菌皂液揉搓或用无水外科洗手液备受推崇。
洗手液应当为临床员工所接受,对皮肤的刺激性应该要小。
如果用较热的水洗手会加速皮肤的干燥,建议临床为员工提供护手霜。
(四)医护人员的皮肤损伤据AORN统计90%的手术室医护人员存在皮肤损伤的问题。
一旦医护人员因为外科洗手而导致皮肤损伤,会加速皮肤深层常驻菌的释放,导致局部菌落数量增加,同时损伤的皮肤更容易种植细菌反而影响外科洗手效果。
标准七步洗手法及注意事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洗手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洗手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卫生习惯,可以预防各种传染病的传播,保护个人和他人的健康。
然而,许多人并不了解如何正确的洗手,导致洗手效果不佳。
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标准的七步洗手法及注意事项,帮助你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一、准备洗手液和清水要准备洗手液和清水。
洗手液可以有效地去除手上的细菌和病毒,清水可以彻底清洁皮肤表面的污垢。
在实施洗手程序之前,要确保洗手液和清水的充足供应。
二、打湿双手取适量洗手液,使双手充分打湿。
在打湿手部时,要确保洗手液能够覆盖双手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指尖、指缝等部位。
三、涂抹肥皂将适量肥皂涂抹在双手的掌心。
肥皂可以有效地去除手部的油脂、污垢和细菌,是洗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四、揉搓双手双手揉搓的时间应不少于20秒,要确保揉搓的干净彻底。
双手的揉搓应包括掌心、手背、指间、指尖和手腕等所有部位。
在揉搓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些力度,使得肥皂能够充分起到清洁作用。
五、冲洗双手用清水充分冲洗双手,将手上的肥皂和污垢冲洗干净。
在冲洗的过程中,要确保每一个部位都受到冲洗。
六、擦干双手用纸巾或者干净的毛巾擦干双手。
擦干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指缝和指尖等细微的部位,确保双手干净。
七、关闭水龙头用纸巾或者干净的毛巾关闭水龙头,避免再次被污染。
要注意把使用过的纸巾及时丢弃到垃圾桶中,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事项1、洗手液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选择专业的洗手液,它含有一些抗菌成分,可以更好的去除手部的细菌和污垢。
而一些香皂或者沐浴露虽然可以达到清洁的目的,但并不具备抗菌作用,因此不太适合用于洗手。
2、洗手的时机洗手的时机非常重要,应该在以下情况下进行洗手:使用卫生间后、接触生食前、处理生肉前、触摸动物后、处理垃圾后、打喷嚏或者咳嗽后、处理伤口后等。
只有在正确的时机进行洗手,才能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外科洗手的总结与体会外科洗手是外科手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的目的是消除细菌和其他病原体,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在进行外科手术前,外科医生和护士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洗手程序,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和分享我对外科洗手的体会和经验。
外科洗手是一项重要而繁琐的工作。
在进行手术前,外科医生和护士必须彻底清洁双手和前臂,以确保手部表面没有细菌和其他病原体。
这一过程需要按照特定的步骤和时间进行,以确保彻底清洁。
我学到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步骤,以及每个步骤所需的时间和顺序。
外科洗手需要细心和耐心。
洗手过程中,外科医生和护士必须仔细检查每个手指和手部表面,确保没有遗漏任何部位。
他们需要使用肥皂和水充分清洁手部,并使用刷子清洁指甲和指缝。
这需要时间和耐心,但是这样做可以确保手部表面没有细菌残留。
外科洗手要求严格遵守卫生规定和标准。
外科医生和护士必须在洗手前剪指甲,并确保手部没有任何伤口或切口,以免细菌侵入。
他们还需要佩戴适当的手套和口罩,以避免污染手部和呼吸道。
除了以上的要求,外科洗手还需要定期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新的洗手方法和设备不断出现。
外科医生和护士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新的要求和变化。
他们需要了解最新的洗手指南和规定,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技能。
外科洗手是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的目的是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减少感染的风险。
通过严格遵守洗手程序和卫生要求,外科医生和护士可以保证手部表面没有细菌残留,并为患者提供安全和有效的护理。
在我个人的经验中,我学到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步骤,并意识到洗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洗手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外科洗手名词解释外科洗手是指在进行外科手术前进行的一种高级洗手方法,目的是为了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并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
外科洗手是外科手术的重要步骤,具有极高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
外科洗手的步骤包括:1. 预洗双手:使用温水和无菌肥皂进行双手的初步清洗,去除表面可见的污垢,能够减少细菌数量。
2. 输液、戴口罩和护目镜:戴上手术衣、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为手术隔离和个人防护提供保证。
3. 液体剂的准备:准备无菌的洗手剂,如氯己定或抗菌洗手剂。
4. 洗手液的涂抹:将无菌洗手剂均匀地涂抹在双手的所有部位,特别是手背、指间和指尖等容易隐藏细菌的地方。
5. 抓住手腕交替洗手:同时用一只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紧抓住另一只手的腕部,以免受到环境中的细菌污染。
6. 手部按摩:用力揉搓双手的各个部位,包括手背、手掌、指尖和指关节,以增加清洗的彻底性。
7. 手部末端清洁:用特殊的无菌刷子或剪刀清洁指甲和指甲周围的污垢。
8. 手部水龙头气氛:关闭水龙头时,使用新鲜的纸巾包住手腕,以防止再次污染。
9. 手部冲洗和干燥:用大量清水将洗手剂冲洗干净,然后用无细菌的纸巾擦干双手。
10. 关键设备重洗:手术用具、手术衣和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应根据操作的需要进行重洗。
外科洗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清洁双手,并去除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原体。
在手术中,医务人员的双手是最容易接触患者伤口和内脏的部位,如果双手不洁净或存在细菌,就可能在手术过程中将细菌传入患者的体内,从而引发感染。
因此,外科洗手是手术前手术室准备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手术质量和安全的保证。
外科洗手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并遵守洗手步骤和规范。
医务人员在进行外科洗手时,不仅要确保双手的彻底清洁,还要注重个人卫生和安全,包括正确佩戴手术衣、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
此外,还要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手术室的无菌环境。
通过外科洗手,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速度。
外科洗手应遵循的方法与要求
外科洗手是外科手术前必须执行的一项重要程序,目的是确保手术操作区域的无菌环境,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外科洗手应遵循一系列严格的方法和要求。
首先,外科洗手前,医护人员必须将所有的手饰品、手表等物品摘除,并将指甲修剪短。
这是因为这些物品上可能残留有细菌,而长指甲则更容易藏污纳垢,增加感染的风险。
其次,外科洗手需要使用特定的洗手剂。
专门用于外科洗手的洗手剂含有消毒剂成分,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
医护人员应将洗手剂倒在干燥的手掌上,然后充分揉搓双手,包括手指、手背、手腕和前臂。
这个过程需要持续至少2分钟,确保彻底清洁。
第三,外科洗手还需要注意正确的手部清洁顺序。
一般情况下,应先清洁手指和手背,然后再清洁手掌和手腕。
这样可以避免将细菌带到已经洗净的部分,确保整个手部都被充分清洁。
另外,外科洗手还要求医护人员采取正确的动作和姿势。
洗手时应该将手部高于肘部,避免水从肘部流向手部,以防止细菌的污染。
揉搓手部时,应用力适中,覆盖到整个手部表面,尤其是指缝和手指末端,这些地方容易滋生细菌。
最后,外科洗手后,医护人员应使用纸巾或干燥器将手部擦干,避免使用毛巾或空气干燥。
这是因为毛巾可能残留细菌,而空气干燥可能带来其他污染源。
总的来说,外科洗手是外科手术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应遵循一系列严格的方法和要求,以确保手术操作区域的无菌环境。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时间执行洗手程序,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同时,定期培训和严格监督也是必要的,以确保外科洗手的质量和规范性。
外科洗手的名词解释外科洗手是外科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医护人员在进行外科手术前进行的一项重要操作,旨在消灭手部及前臂皮肤表面的病原微生物,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
外科洗手要求严格,步骤繁琐,但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术后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
外科洗手包括两个阶段:预洗和手部静水洗手。
预洗的目的是去除手部和前臂上的可见污垢,减少细菌数量。
手部静水洗手是一种特殊的手术洗手方式,使用抗菌肥皂和特定的洗手技术,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反复洗手,以达到彻底清洁的目的。
外科洗手的步骤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选择适当的洗手设备和洗手液:在洗手前,医护人员应选择适合的洗手设备,如水槽、洗手台和洗手液。
洗手液应具备杀菌功能,能够有效消灭手部和前臂皮肤上的细菌,如氯己定或洗必泰。
2. 温水湿润手部:外科洗手的第一步是用温水湿润手部和前臂。
温水有助于软化皮肤,并增加洗手液与细菌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洗手效果。
3. 擦洗手部和前臂:医护人员应使用适量的洗手液开始擦洗手部和前臂。
洗手液应涂抹到手背、手腕、手指间和前臂上,并使用适当的摩擦力进行擦洗,还可以使用指甲刷清洁指甲。
4. 肥皂洗手疏通毛细孔:医护人员应将肥皂涂抹在湿润的手部和前臂上,通过深层擦洗,让肥皂的成分渗透到毛孔里,去除深层的污垢和细菌。
这个步骤可以通过反复揉搓、按摩、扭腕等方式进行。
5. 清洁手指和指甲:医护人员应特别注意清洁手指和指甲,因为它们是细菌滋生的重要场所。
使用指甲刷清洁指甲,确保指甲缝隙和指甲下面的细菌完全清除。
6. 水槽消毒和手部冲水:完成预洗和肥皂洗手后,医护人员要确保将水槽控制好,保持水温适宜,并对水槽进行消毒。
然后用干净的流动水将肥皂和污垢冲洗干净。
7. 无菌手部缠裹:外科洗手完毕后,医护人员应立即用无菌毛巾或纱布吸干净手部和前臂,并迅速进行无菌手部缠裹,确保手部和前臂的表面不再受到外界污染。
外科洗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消除手上的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以减少手术中的感染风险。
护士七步洗手法注意事项护士七步洗手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洗手方法,能够有效地杀菌、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在进行七步洗手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洗手前的准备在进行洗手前,要先将手上的戒指、手表等饰品摘掉,以免影响洗手的效果。
同时,要确保洗手池的水温适宜,既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一般以温水为宜。
另外,洗手液的选择也很重要,要选择具有杀菌作用的洗手液,确保洗手的效果。
二、湿手湿腕在开始洗手时,要将双手伸进流水下,用温水将双手和腕部湿润。
要确保水流能够覆盖整个双手和腕部,以充分清洁。
三、涂抹洗手液将适量的洗手液倒在手心,然后用双手搓揉起泡。
要将洗手液均匀地涂抹在双手的每个部位,包括手指、手背、手掌、指缝等。
搓揉的时间要足够长,一般建议搓揉20秒以上,以确保洗手液的杀菌效果。
四、指缝交叉搓洗将两手交叉叠放在一起,用手指的指尖相互交叉搓揉。
要注意搓揉的力度要适中,既要清洁又不能过度摩擦致伤皮肤。
五、指腹旋转搓洗用右手的指腹旋转搓揉左手的手背,然后换手进行同样的动作。
这样可以充分清洁手背部位,防止病菌滋生。
六、掌心相互搓揉将右手的掌心搓揉在左手的手背上,然后换手进行同样的动作。
要确保每个手掌都得到充分的搓揉和清洁。
七、拇指旋转搓洗用右手的拇指旋转搓揉左手的手掌,然后换手进行同样的动作。
拇指是常常接触到病菌的部位,因此要特别注意清洁。
八、清洗双手用流水冲洗双手,要确保洗净双手和腕部的洗手液和泡沫。
冲洗的时间要足够长,一般建议冲洗15秒以上,以确保洗净所有的残留物。
九、用干净的纸巾或干手器擦干双手在洗手完成后,要用干净的纸巾或干手器擦干双手。
如果使用纸巾擦干,要注意使用纸巾的方式,避免手部二次受污染。
总结:护士七步洗手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洗手方法,通过正确的操作,可以有效地杀菌、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在进行洗手时,要注意洗手前的准备、湿手湿腕、涂抹洗手液、指缝交叉搓洗、指腹旋转搓洗、掌心相互搓揉、拇指旋转搓洗、清洗双手和用干净的纸巾或干手器擦干双手等步骤,确保洗手的效果。
医务人员洗手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人类的健康安全是宝贵的。
为了保护自身和患者的安全,以及为了降低疾病的传播,医务人员具有特殊的责任,一定要在医疗、护理工作中重视洗手。
洗手是医疗行业对病原体防护的有效措施,是有效减少和抑制根源病原体传播的重要操作。
医务人员洗手的意义:
医务人员洗手的意义在于清除手上污染物,如肉汁、血液、体液等,以防止微生物,并减少感染的发生,减少家庭、社会和医院感染。
合理的洗手有助于降低患者对抗药物的耐药性,降低抗生素的频繁使用,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以及减少医护人员病毒感染的发生。
医务人员洗手的注意事项:
一、洗手前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如有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时,应当充分采取措施,尤其要注意洗手。
二、洗手时要用对的方法清洗手部,尽量使全部污染物完全清除,同时要注意洗手的时间和流程。
三、洗手时要用特殊的洗手液,重点是要清洗手指夹缝,锯齿,肘部等隐蔽部位,使手洗得更彻底,做到面部,手背,手掌,手腕,手指全部彻底清洁。
四、洗手后要用纸巾擦干手,避免用毛巾,以免增加污染。
五、应当在职场上示范洗手,引导工作人员认识洗手的重要性,提高全院员工的洗手意识,减少医院污染的发生。
医务人员洗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保护患者和自身的健康,
医务人员应当加强洗手意识,在实践中贯彻洗手行动,注意洗手操作步骤及洗手时谨慎使用洗手液,留心洗手时间,避免污染物传播,维护个人和患者的健康安全,争取更加优质的医疗环境。
手卫生的重要性
何谓手卫生?手卫生是医护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手卫生是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但是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医护人员对手卫生认识不足,在不同患者之间进行操作不洗手或是洗手不规范,增加了医院感染发生的机会.医院对医院感染的重视,使医务人员对洗手七步法的认知比较普及,但严格执行洗手指征的却不多.多数人员仅知道接触患者前后需要洗手,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操作前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操作后只需脱掉手套不需洗手的错误观点.医院是各类患者集中的公共场所,病原微生物无处不在,如手经常接触的水龙头、电话、门把手、电灯开关、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大多数污染严重。
必须做到接触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规范洗手。
洗手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能预防医院感染,保护患者,避免交叉感染,因此要从思想上重视洗手的重要性。
手是致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借手传播,这一途径比空气传播更具危害性。
另外要加强保洁人员的手卫生.保洁人员肩负着医院各个病区及门诊的环境卫生清扫和消毒保洁工作,在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控制医院感染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综上所述,手卫生是防止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手段,应养成自觉洗手和手消毒的习惯,做到规范洗手或手消毒.。
常见的外科洗手方法常见的外科洗手方法是指外科医生在进行手术前,必须对双手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的步骤。
外科洗手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手术过程中的交叉感染,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外科洗手的方法可以分为常规洗手和手术洗手两种。
常规洗手是指医生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的手部清洁,而手术洗手则是在手术前特别进行的一种严格的清洁步骤。
常规洗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洗手前:首先,医生需要将手上的戒指、手表等饰品取下,以确保手部的彻底清洁。
然后,打开水龙头,调节水温适宜,湿润双手。
2. 涂洗手液:取适量洗手液,涂抹在双手掌心,然后搓揉双手,使洗手液均匀分布。
3. 搓手:医生需要按照标准的搓手方法进行搓揉,包括掌心相互搓揉、掌心与手背搓揉、手指间相互搓揉等。
搓手的时间应该持续20秒以上,确保双手每个部位都能得到充分的清洁。
4. 冲洗:用清水冲洗双手,将残留的洗手液冲洗干净。
5. 干手:用纸巾或者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双手,避免双手再次接触到任何污染物。
手术洗手是一种更为严格和细致的洗手方法,其步骤包括:1. 洗手前:同样需要将戒指、手表等饰品取下,确保手部的清洁。
然后,打开水龙头,调节水温适宜,湿润双手。
2. 涂洗手液:取适量洗手液,涂抹在双手掌心,然后搓揉双手,使洗手液均匀分布。
3. 搓手:在手术洗手中,医生需要按照更为细致的搓手方法进行搓揉。
除了常规洗手中的搓揉方法,手术洗手还包括清洗手指甲和手腕的步骤。
医生需要用指甲刷清洗指甲,同时还要用肥皂沿手腕向上搓洗至前臂,确保整个手臂都得到充分的清洗。
4. 冲洗:用清水冲洗双手和前臂,将残留的洗手液冲洗干净。
5. 干手:用纸巾或者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双手和前臂,避免双手再次接触到任何污染物。
除了以上的基本步骤外,外科洗手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医生在洗手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水龙头直接接触,以免污染双手。
同时,医生在洗手时应注意手指间、手背和指甲等难以清洁的部位,要特别细致地清洗。
此外,医生在洗手后应及时戴上干净的手套,以保持双手的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