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的科研设计2018
- 格式:pptx
- 大小:29.10 MB
- 文档页数:106
心肺复苏的新技术及应用研究一、引言心肺复苏是指在发生心跳骤停或呼吸急停时,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来挽救生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肺复苏也在不断演变和改进,新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探讨一些心肺复苏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减少死亡率,挽救更多生命。
二、机械心肺复苏机械心肺复苏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它是通过机械装置代替人工心肺复苏手动操作。
机械心肺复苏器通常由控制器和柔性气囊组成,该气囊通过外力驱动挤压受害者的胸部,从而产生人工呼吸。
机械心肺复苏的好处是能够提供稳定而有力的胸部按压,从而尽可能地恢复心脏功能。
一项研究表明,机械心肺复苏器比传统的手工操作更有效,能够使患者在被送往医院前的生命指数得到较好的改善。
然而,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机械心肺复苏能够明显降低死亡率。
三、自动电击除颤器自动电击除颤器是一种能够自动监测心率并在必要时运送电流恢复其正常节律的设备。
除颤器是心肺复苏中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可以减少猝死患者的死亡率。
自动电击除颤器通常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操作才能使用,但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更加智能化的除颤器,患者和非专业人员也可以使用。
这些自动电击除颤器不仅可以自动监测心率,还可以向使用者提供操作指南和语音提示等辅助功能,减少了对专业知识的依赖性,提高了对猝死患者的救治效率。
四、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是一种适用于心肺复苏的特殊技术,它可以为心血管系统或呼吸系统无法独立维持生理功能的患者提供长期维持生命的支持。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原理是在体外使用一台特殊的机器,通过气体交换和血流的循环来代替心脏和肺部的功能,从而使患者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废物。
尽管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费用较高,但在特定的情况下,这种技术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并减少心肺复苏造成的伤害。
一项研究表明,在ECMO支持下的心肺复苏中,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其预后情况也更好。
AHA心肺复苏(CPR) 及心血管急救(ECC)2017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指南更新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
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CPR)是指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使其循环、呼吸系统和大脑功能得以控制或部分恢复的急救技术,适用于几乎所有原因造成的心脏骤停。
2017年11月6日,美国心脏学会(AHA)官网及Circulation杂志刊登了关于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的指南更新文件。
新版指南在《2015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基础上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与强调,主要包括调度员协助的CPR、旁观者参与的CPR、急救医疗服务(EMS)提供的CPR、心脏骤停后CPR、胸外按压—通气比例5个部分。
以下进行这几个方面新旧版本的比较1、调度员协助的CPR(Dispatch-assisted CPR)2017AHA更新:建议针对疑似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在需要调度员指导施救的情况下,调度员应指导呼救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旁观者参与的CPR(Bystander CPR)2.1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未经过培训的旁观者应在调度员指导下或自行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2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推荐经过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培训的旁观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3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推荐经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培训的旁观者对其同时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Ⅱa C-LD)。
(就国内目前的紧急医疗服务体系而言,由调度员指导下实施心肺复苏的形式还不理想,同时,由于心肺复苏术普及度低以及相关培训的规范程度不足从而导致民众参与意愿及救助能力都有待提升,从而导致由“旁观者参与的CPR”的局面还有待长期发展。
简析心肺复苏临床研究进展【摘要】全世界每年都会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人因为心脏骤停而猝死,大部分人的死并不是因为无法救治,而是因为大多数人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面,没有条件进行救治。
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对能够及时救助需要救助的人有重要意义。
所以本文将对心肺复苏的临床现有办法,复苏成功的标志和未来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能对心肺复苏的普及范围作出重大贡献。
【关键词】心肺复苏;临床研究;发展意义;一、心肺复苏临床研究目的什么是心肺复苏?当人们的心脏停止跳动时,如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指4到6分钟内不进行救治的话,就会出现脑和其他重要的器官严重损坏,时间更久就会出现脑死亡。
心肺复苏是指在这种情况下对病人进行抢救所采用的关键措施,是人们能够尽快回复心脏搏动。
根据心肺复苏定义就可以发现如果心肺复苏不及时或者不科学的话非常容易错过救助需要救助的人。
全世界每年都有数十万人因为心脏骤停猝死,这些人的猝死大多数是因为发生在院外救助不及时,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救助不科学。
无论是什么原因,归根究底都是因为心肺复苏临床研究不够。
所以心肺复苏临床研究对于救助人们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医学史上的里程碑。
二、现有临床心肺复苏方法1、标准的心肺复苏法当病人的心脏突然停止搏动时,首先要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但是心脏按压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具体分析每一个心肺复苏的方法。
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国家就开展了院外心脏骤停的现场救助方法,并将这种定为最标准的心肺复苏方法。
这种标准方法指出:当发现病人心脏停止跳动没有反应时,应该立刻向周围呼救并拨打120,然后启动急救系统,将病人展开复苏的姿势,打开病人的气道,抬起病人的下巴使之仰着头,并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在人工呼吸时需缓慢吹气且持续一秒左右,能够明显看见病人的胸部鼓起来。
在人工呼吸阶段需要连续不间断的对病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如果有意外情况需要停止心脏按压,停止不能超过十秒钟,按压幅度控制在四厘米到五厘米左右,一直持续到能感受到病人的脉搏为止。
E-mail:zgqkyx@·2393··标准·指南·【编者按】 心肺复苏术(CPR)是当患者出现心搏骤停或者呼吸停止等突发状况时最重要的抢救技术。
1966年首个心肺复苏操作指南由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发布,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临床应用和实行的过程中亦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AHA和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LCOR)每5年组织对心肺复苏指南标准进行重新修订和更新,对操作程序进行更加科学和完善的界定。
2018年,AHA和ILCOR均再次对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了年度更新,同时添加到心肺复苏流程图中,主要针对心搏骤停期间或之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提出电除颤难复律性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pVT)时可选择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而并非原版仅推荐胺碘酮作为一线治疗。
这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临床研究的开展给出了明确的提示。
【专家简介】 周荣斌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军医大学军医系毕业,分别在第四军医大学和解放军医学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现任第二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总干事,北京急诊医学学会秘书长,中国急诊医学联合体秘书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急诊质控中心委员,国家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委员会总干事。
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分课题“急救复苏及微血管血栓疾病的研究”、全军十一五重点课题、全国脓毒症研究基金和首都发展基金联合攻关课题等多项重点课题。
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军队科技成果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撰写中华急诊医学百科全书、灾难医学百科全书,主编、副主编急诊医学教材、中国红会救护师资教材等多部专著。
2018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科学与治疗建议的国际共识关于心搏骤停期间或之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更新解读商娜1,周荣斌2*【摘要】 2018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LCOR)均对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了年度更新,主要是针对心搏骤停期间或之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电除颤难复律性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pVT)方面的变更。
心肺复苏的方法及研究进展【关键词】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指当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和心跳骤停时,在体外所实施的基本急救操作和措施。
但复苏成功率不高,近年来通过众多专家的努力,在复苏方法上做了有益的探索,以期能提高复苏的成功率。
现对心肺复苏的方法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徒手心肺复苏法标准心肺复苏法的修订 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入院前心搏骤停现场早期救护,并使CPR标准化[1]。
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议[2]:发现患者无反应时应立即呼救、启动急救系统,将患者置于复苏体位,打开气道使用仰头举颏法,人工呼吸缓慢吹气应持续1s,并见胸廓抬高;强调施行连续不间断的胸外心脏按压,若必须暂停按压,也不应超过10s,压幅为4~,以能触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为有效;按压部位手应放在胸骨下半部,按压时一手掌根接触按压部位,另一只手叠于上方按压,按压频率为100次/min,按压/通气比例为30:2。
持续5个周期或2min检查心电及脉搏1次。
张氏ECPC[1] 1990年我国张天平提出不加“口对口”人工呼吸而单用心脏按压的CPR,称为胸外肺心同步按压复苏法。
强调胸外按压必须按压胸骨下段,借助胸骨与脊柱直接挤压与松弛心脏,使之产生良好的心泵作用,频率50~70次/min,压幅4~6cm,以全手掌按压胸骨中下段。
间插腹部按压式CPR[3]患者取平卧位,背垫硬木板,术者甲按标准CPR方法行胸外按压,并负责人工呼吸;当甲停止时,术者乙压下患者腹部,部位在中腹偏上,深度5~8cm;当乙停止按压腹部时,甲再次下压胸腔,如此反复交叉进行。
胸腹CPR方法是对传统标准CPR方法的改进或挑战。
胸腹CPR 可能加强“胸泵”作用,胸腹CPR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作用,改善通气量的作用,可以明显改善猝死者抢救成功率和长期存活率。
开胸心脏挤压多数情况下,胸外心脏按压为首选,但胸外按压的完全康复率为14%,而开胸心脏挤压可达25%~28%,开胸心脏挤压心排量是胸外按压的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