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2018最新版
- 格式:ppt
- 大小:5.28 MB
- 文档页数:41
AHA心肺复苏(CPR) 及心血管急救(ECC)2017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指南更新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
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CPR)是指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使其循环、呼吸系统和大脑功能得以控制或部分恢复的急救技术,适用于几乎所有原因造成的心脏骤停。
2017年11月6日,美国心脏学会(AHA)官网及Circulation杂志刊登了关于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的指南更新文件。
新版指南在《2015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基础上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与强调,主要包括调度员协助的CPR、旁观者参与的CPR、急救医疗服务(EMS)提供的CPR、心脏骤停后CPR、胸外按压—通气比例5个部分。
以下进行这几个方面新旧版本的比较1、调度员协助的CPR(Dispatch-assisted CPR)2017AHA更新:建议针对疑似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在需要调度员指导施救的情况下,调度员应指导呼救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旁观者参与的CPR(Bystander CPR)2.1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未经过培训的旁观者应在调度员指导下或自行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2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推荐经过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培训的旁观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3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推荐经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培训的旁观者对其同时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Ⅱ a C-LD)。
(就国目前的紧急医疗服务体系而言,由调度员指导下实施心肺复苏的形式还不理想,同时,由于心肺复苏术普及度低以及相关培训的规程度不足从而导致民众参与意愿及救助能力都有待提升,从而导致由“旁观者参与的CPR”的局面还有待长期发展。
使用简易呼吸器心肺复苏术(2018年修订)程序步骤序号分值备注(要点及扣分说明)分数仪表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符合职业要求11评估患者: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作无呼吸)11设施:就地抢救、地面或硬板床21环境:确认现场环境安全31操作前准备用物治疗车上层:简易呼吸器、瞳孔笔、笔、抢救记录单、快速手消毒剂治疗车下层:医用废物收集袋、生活废物收集袋必要时:睡软床时准备一块长木板13缺一项-0.5患者:卧位有利于抢救21环境:安静、安全、有利于抢救31操作过程巡视病房与**床病人正在沟通时突然出现意识丧失,立即轻拍双肩,分别在两侧耳旁大声呼唤:×××,你怎么了?口述:意识丧失12未体现轻拍重唤-1按呼叫器:“**床病人需要抢救,通知医生,推抢救车、拿监护仪、除颤仪”22看表计时:报具体时间31去枕,充分暴露胸部,松解腰带42未去枕-1,未暴露胸部-0.5,未松解腰带-0.5触摸颈动脉(建议近侧)同时目视胸部有无起伏:时间不超过10秒53口述:颈动脉无搏动、无自主呼吸62评估床铺为硬板床口述:如为软床应垫背板,除颤器就绪,直接除颤75胸外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中点处85按压方法:一手重叠在另一手上,双手指交叉、翘起,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上92动作不规范-2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双臂直立不能弯曲,身体要靠近患者)103动作不规范-3胸外心脏按压:按压30次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119按压深度、频率未达标,各-3按压间歇时胸壁未充分回弹-3操作过程按压与放松时间1:1122按压时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复苏的迹象131边操作边口述:检查口腔(注意手法,保护颈椎),取下活动的义齿,如有分泌物和异物,应立即清除141后撤床单位,操作者位于床头,卸掉床头护栏151仰头举颏法:一手小鱼际肌压于病人前额发迹,另一手三指托起下颌,使头后仰163手法错误-3取出并连接简易呼吸器与氧气,调节氧流量8-10L/min173简易呼吸器故障或连接不正确-2,氧流量不正确-1充分开放气道184开放气道手法不正确-2,气道开放不到位-2CE手法固定好面罩,手捏球囊通气两次,并观察胸部起伏情况194面罩固定不紧密-1,每次通气小于1秒-1,两次用时小于5秒,时间过短、过长、胸廓无起伏均-2如此胸外按压与辅助呼吸交替进行,共作5个循环202复苏效果评价呼吸检查:目视胸廓再次检查呼吸,时间不超过10秒212循环检查:触摸颈动脉,时间不超过10秒222观察双侧瞳孔、口唇、面色232未使用瞳孔笔观察瞳孔-1,观察瞳孔方法错误-1触摸肢端温度观察甲床颜色242需对两侧肢体进行检查,只检查一侧-1,未真实检查甲床-1复苏成功看表计时,报出具体时间251未报出具体时间-1口述:复苏成功,遵医嘱改为鼻塞吸氧261调节氧流量为4-6L/min271检查吸氧管是否通畅281为患者吸氧并妥善固定吸氧管291整理衣裤,为患者取复苏体位302取复苏体位未保护颈椎-1安装床头护栏311洗手322口述或不规范同未做口述:再次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331记录抢救时间、抢救过程、护理措施、生命体征、签全名342操作后处理口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给予进一步生命支持,抢救记录于6小时内补记12效果评价动作迅速、及时抢救、整个过程体现急救的紧迫性、连续性13操作规范熟练23抢救记录与6小时内补记、正确填写抢救记录单(包括:楣栏、日期、时间、抢救记录、签全名)32建议时间6分钟41相关知识:目的1.使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和增加机体通气量。
2018心肺复苏步骤及方法引言: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措施,用于在人发生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时恢复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新,2018年心肺复苏的步骤和方法也出现了一些调整。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2018心肺复苏步骤及方法,帮助每个人更好地掌握和应用CPR。
一、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之一,它可以维持和恢复血液循环。
按照2018年的指南,以下是胸外按压的具体方法:1.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平整的表面上,如地板或床垫。
2. 确定胸骨压迫位置,即胸骨下缘和缺口之间的中央位置。
3. 腰背挺直,双手交叉放在胸骨中央部位。
4. 用身体的重量施加下压力,使胸骨下陷5-6厘米。
5. 按照100-120次/分钟的频率进行按压,保持节奏和力度的一致性。
二、人工通气在胸外按压之后,进行人工通气能提供身体所需的氧气,并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
以下是最新的2018年人工通气的方法:1. 在完成30次胸外按压之后,停止按压,进行人工通气。
2. 翻开患者的气道,使头部稍微后仰。
3. 握住面罩,将其放置在患者的口鼻部位。
4. 使用适当的速度,给予两次每次1秒钟的通气。
注意每次通气时胸廓应该上升。
三、回馈机制和通气时机的调整在2018年的指南中,对于回馈机制和通气时机进行了一些调整:1. 推荐使用自动脉搏检测设备,对每次按压的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回馈来指导操作。
这有助于提高按压的效果。
2. 每30次按压进行2次通气的比例保持不变,即30:2。
然而,如果有专业医务人员在场,可以考虑进行胸外按压和通气的同步进行。
四、AED的应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应用也发生了变化:1. AED应早期启动,即在发现心脏骤停时尽快使用AED进行除颤。
2. 非专业医务人员在使用AED前不需要检查脉搏。
AHA心肺复苏(CPR) 及心血管急救(ECC)2017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指南更新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
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CPR)是指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使其循环、呼吸系统和大脑功能得以控制或部分恢复的急救技术,适用于几乎所有原因造成的心脏骤停。
2017年11月6日,美国心脏学会(AHA)官网及Circulation杂志刊登了关于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的指南更新文件。
新版指南在《2015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基础上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与强调,主要包括调度员协助的CPR、旁观者参与的CPR、急救医疗服务(EMS)提供的CPR、心脏骤停后CPR、胸外按压—通气比例5个部分。
以下进行这几个方面新旧版本的比较1、调度员协助的CPR(Dispatch-assisted CPR)2017AHA更新:建议针对疑似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在需要调度员指导施救的情况下,调度员应指导呼救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旁观者参与的CPR(Bystander CPR)2.1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未经过培训的旁观者应在调度员指导下或自行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2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推荐经过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培训的旁观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3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推荐经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培训的旁观者对其同时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Ⅱa C-LD)。
(就国内目前的紧急医疗服务体系而言,由调度员指导下实施心肺复苏的形式还不理想,同时,由于心肺复苏术普及度低以及相关培训的规范程度不足从而导致民众参与意愿及救助能力都有待提升,从而导致由“旁观者参与的CPR”的局面还有待长期发展。
2015最新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指南美国心脏学会(AHA)10月15日在网站上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及心脏急救指南。
下面分为两部分,着重强调新旧版的区别及变更理由,并附重要图表方便大家记忆。
第一部分: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2015《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1.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PP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3.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6.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而非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
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
7.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8.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是100至120次/分钟(此前为“至少”100次/分钟)。
9.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是至少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10.如果有疑似危及生命的、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可以考虑由旁观者给予纳洛酮。
这些变更是为了对简化非专业施救者的培训,并强调对突发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早期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在之后的话题中,对非专业施救者和医护人员类似的变更或强调重点用星号(G)标注2、社区非专业施救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方案2015(更新):建议在很可能有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场所,实施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如机场、赌场、运动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