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知菌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
接合菌(Zygomycota)是真菌界中的一个门,其特点是有两个不同的配子细胞接合产生一个接合子,接合子发育成菌丝体。
接合菌主要以分解有机物为食,包括一些腐生和共生的物种,如黑曲霉。
子囊菌(Ascomycota)是真菌界中最大的门,其特点是产生子囊或子囊盘,内含子囊孢子。
子囊菌包括很多常见的真菌,如酵母菌、曲霉、黑曲霉等。
它们在食用、药用、发酵和生物控制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担子菌(Basidiomycota)是真菌界中的一个门,其特点是产生担子孢子。
担子菌包括一些大型真菌,如伞菌、牛肝菌等,也包括一些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
担子菌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地理和生态功能。
半知菌(Deuteromycota)是一个无性繁殖真菌的群体,也被称为无性真菌。
这个群体包括一些没有观察到有性繁殖的真菌,它们的分类位置尚未完全明确或是暂时性的,因为没有观察到它们产生子囊或担子。
半知菌包括了一些致病菌、霉菌和线虫共生菌等。
需要注意的是,真菌界中的分类仍在不断研究和调整中,有时不同研究者之间对于分类的认识也存在差异。
半知菌名词解释
哎呀,你知道半知菌吗?我一开始也不知道呢,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我才明白!
半知菌啊,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小怪物。
你看,我们生活中有好多好多的菌,有些是对我们好的,像能帮助我们制作美食的酵母;有些是让我们生病的坏家伙。
而半知菌呢,就是这其中很特别的一种。
老师说,半知菌是一群我们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它们生活秘密的菌。
这就好像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大家对他的一些想法和行为总是摸不透。
为啥叫半知菌呢?因为我们只知道它们生命中的一部分,还有好多好多的事儿我们不知道呢!比如说,它们怎么繁殖的,它们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才能活得最好,这些我们都还没有完全弄明白。
想象一下,半知菌就像是一个藏在黑暗里的小精灵,我们只能看到它露出的一点点身影,其他的都还藏着不让我们发现。
我们平常能看到的一些霉菌,说不定就有半知菌呢!比如说,放在厨房里久了的面包上面会长出一些黑乎乎或者绿茸茸的东西,那里面可能就有半知菌在捣乱。
再比如说,有时候我们在树林里看到一些枯掉的树枝或者叶子上有奇怪的斑点,说不定也是半知菌在搞鬼。
你说,半知菌是不是很神奇又很神秘呀?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去多了解了解它们吗?
我觉得呀,半知菌虽然现在让我们感觉很神秘,但随着科学家们不断地研究,总有一天,我们能把它们的秘密都揭开,就像我们解开一个超级难的谜题一样!。
半知菌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半知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对于农作物和果树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很大的危害。
为了保护农作物和果树的健康生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下面是对半知菌的防治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土壤管理1.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具有丰富的养分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能够改善土壤环境,从而减少半知菌的侵害。
可以选择农家肥、畜禽粪便和厩肥等有机肥料,适量施用,并注意培肥技术,避免施用过量。
2.合理轮作:轮作是农田管理中一种重要的方式,它能够破坏半知菌的生活环境,减少病源菌的数量。
轮作一般是将不同的作物进行适当的轮流种植,避免连作同类作物,减少半知菌的发生。
3.避免过密种植:过密种植容易造成作物生长繁茂,缺乏透气性和光照,从而增加半知菌的发生。
因此,在种植作物时,应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将作物的株距适当调整,并做好适度的修剪和疏果,以保持作物的通风和光照条件。
二、病害物控制1.清除病源:病源是半知菌的重要来源,及时清除病源对于防治半知菌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源的清除可以通过剪除患病部位、烧毁或深埋患病树枝、果实和枯萎植株等方式实施,以减少病原学压力。
2.消毒处理:消毒是防治半知菌的常用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消毒剂或高温蒸汽对种植工具、苗木、种子和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或减少病原体的数量。
三、生物防治1.利用优势微生物:一些有益微生物对半知菌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
比如,能产生抗生物质的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等,能分解有机物质的腐生真菌等都可以被用来控制半知菌的生长。
2.利用拮抗植物:一些拮抗植物具有对半知菌产生抗性的特性,可以通过种植一些拮抗植物来控制半知菌的发生。
比如,番茄对半知菌具有抗性,可以通过种植番茄来防治半知菌。
四、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防治半知菌的方法,可以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喷雾处理,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农药的使用应遵循科学合理用药原则,避免滥用和对环境产生污染。
半知菌亚门对昆虫有什么危害
作为昆虫寄生物的半知菌,占昆虫病原菌的比例最大,共有20多属。
大多数属于孢菌纲,少部分属于腔菌孢虫菌纲。
半知菌类的生活史为:泡子在宿主体表发芽,主要经表皮侵入宿主体内,菌丝或菌丝段在血体腔内大量增殖。
虽然引起宿主的血细胞的免疫反应,受吞噬或被囊化,但反而会破坏血细胞,病虫呈现食欲降低,行为迟缓,麻痹,吐液,最终死亡。
宿主死亡后、菌丝开始腐生阶段的旺盛繁殖。
侵入体内所有组织,菌丝伸出体表,形成分生孢子梗,分化出分生孢子。
虫尸因菌丝大量吸收水分而变得僵硬,并布满带有鲜明颜色的粉末——分生孢子。
经过39蜂疗网调查发现在半知菌中,重要的昆虫寄生菌,如白僵菌、黑僵菌等没有明显的宿主的种的专化性,宿主域极广,前者能侵染175种以上的昆虫,后者能侵染70多种昆虫,而且除多毛菌属外,都没有特殊的营养要求,在人工培养基上易培养。
半知菌类真菌一、半知菌概述由于不同的交配系发生的时间或空间可能不同而难于相遇,有性生殖在自然条件下很少见,或者有些已经丧失有性生殖的能力,或者有些有性生殖已被准性生殖所代替。
对于这些真菌人们只找到无性阶段而没有发现有性时期,从而只了解生活史的一半,所以通常称这类真菌为半知菌。
二、营养体半知菌的营养体大多为发达的有隔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的(酵母类),菌丝细胞通常为单核、单倍体。
菌丝体可以形成子座、菌核等结构,可以分化形成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座等繁殖体。
三、无性生殖半知菌的无性繁殖大多十分发达,大多(除无孢目外)以芽殖、断裂及裂殖的方式产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随风或雨飞散,或由动物传播,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菌丝体。
一般都是单倍体阶段。
有些半知菌,特别是动物和人体的病原菌,还产生其他的无性孢子类型;如小型分生孢子,或者以芽殖、断裂及裂殖的方式产生芽孢子和节孢子,这三类孢子萌发后都形成菌丝体,其功能与分生孢子相同。
也有少数半知菌(无孢目)不产生任何孢子,不断以菌丝和菌核的方式存活和繁殖。
四、准性生殖大多数半知菌是没有发现有性生殖或根本不产生有性生殖的真菌,但是许多半知菌具有准性生殖,即在无性生殖阶段中的一种遗传性状的重新组合,但这种重组不是有性生殖,而与有性生殖相似,因此叫准性生殖。
准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在于:准性生殖:质配→核配→单倍体化有性生殖:质配→核配→减数分裂即准性生殖过程中并不存在减数分裂,这是其与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
半知菌在异核菌丝融合过程中经过质配和核配过程,可发生有丝分裂或染色体分裂、重组和交换,但不经过减数分裂,而直接发生单倍体化。
这个过程与有性生殖过程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同样使真菌的遗传发生了变异,导致了基因的重组。
五、生态分布广泛,大多陆生,也有生活在海洋和淡水中。
大多腐生,也有寄生和共生。
有的是重要的工业和医药真菌,如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rllus)、地霉属(Geotrichum)等;有的是植物病虫害的生防菌,如白僵菌属(Beauveria)和木霉属(Trichoderma)等;有的寄生人体,如发癣菌属(Trichophyton)等;还有许多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植物病原真菌有一半左右属于半知菌,为害寄主植物在病部表面往往形成霉状物、粉状物、小黑点等,引起霉烂、叶斑、苗枯、枝枯、溃疡、腐烂、萎蔫(枯萎、黄萎)等症状。
半知菌门有性繁殖
大多只发现其无性阶段,即其营养菌丝和各种无性孢子,而未见到有性生殖过程。
一旦发现有性孢子,即归入相应的亚门。
其原因一是有性阶段尚未发现;二是受某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几乎不能或极少进行有性生殖;三是有性生殖阶段已退化。
因为只了解其生活史的一半,故统称为半知菌或不完全菌。
营养体大多是有隔的分枝菌丝,有些种类形成假菌丝。
其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1)生活史中仅有菌丝的生长和增殖,菌丝常形成菌核、菌索。
不产生分生孢子。
有的种类可形成厚垣孢子。
腐生或寄生,是许多植物的病原菌,如立枯病菌。
(2)绝大多数的半知菌都产生分生孢子:在半知菌的有隔菌丝体上形成分化程度不同的分生孢子梗,梗上形成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梗丛生或散生。
丛生的分生孢子梗可形成束丝和分生孢子座。
束丝是一束排列紧密的直立孢子梗,于顶端或侧面产生分生孢子,如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座由许多聚成垫状的短梗组成,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如束梗孢属。
较高级的半知菌,在分生孢子产生时形成特化结构,由菌丝体形成盘状或球状的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
分生孢子盘上有成排的短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如刺盘孢属;分生孢子器有孔口,其内形成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盘(器)生于基质的表面或埋于基质、子座内,外观上呈黑色小点。
半知菌类真菌
一、半知菌概述
由于不同的交配系发生的时间或空间可能不同而难于相遇,有性生殖在自然条件下很少见,或者有些已经丧失有性生殖的能力,或者有些有性生殖已被准性生殖所代替。
对于这些真菌人们只找到无性阶段而没有发现有性时期,从而只了解生活史的一半,所以通常称这类真菌为半知菌。
二、营养体
半知菌的营养体大多为发达的有隔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的(酵母类),菌丝细胞通常为单核、单倍体。
菌丝体可以形成子座、菌核等结构,可以分化形成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座等繁殖体。
三、无性生殖
半知菌的无性繁殖大多十分发达,大多(除无孢目外)以芽殖、断裂及裂殖的方式产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随风或雨飞散,或由动物传播,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菌丝体。
一般都是单倍体阶段。
有些半知菌,特别是动物和人体的病原菌,还产生其他的无性孢子类型;如小型分生孢子,或者以芽殖、断裂及裂殖的方式产生芽孢子和节孢子,这三类孢子萌发后都形成菌丝体,其功能与分生孢子相同。
也有少数半知菌(无孢目)不产生任何孢子,不断以菌丝和菌核的方式存活和繁殖。
四、准性生殖
大多数半知菌是没有发现有性生殖或根本不产生有性生殖的真菌,但是许多半知菌具有准性生殖,即在无性生殖阶段中的一种遗传性状的重新组合,但这种重组不是有性生殖,而与有性生殖相似,因此叫准性生殖。
准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在于:
准性生殖:质配→核配→单倍体化
有性生殖:质配→核配→减数分裂
即准性生殖过程中并不存在减数分裂,这是其与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
半知菌在异核菌丝融合过程中经过质配和核配过程,可发生有丝分裂或染色体分裂、重组和交换,但不经过减数分裂,而直接发生单倍体化。
这个过程与有性生殖过程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同样使真菌的遗传发生了变异,导致了基因的重组。
五、生态
分布广泛,大多陆生,也有生活在海洋和淡水中。
大多腐生,也有寄生和共生。
有的是重要的工业和医药真菌,如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rllus)、地霉属(Geotrichum)等;有的是植物病虫害的生防菌,如白僵菌属(Beauveria)和木霉属(Trichoderma)等;有的寄生人体,如发癣菌属(Trichophyton)等;还有许多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植物病原真菌有一半左右属于半知菌,为害寄主植物在病部表面往往形成霉状物、粉状物、小黑点等,引起霉烂、叶斑、苗枯、枝枯、溃疡、腐烂、萎蔫(枯萎、黄萎)等症状。
六、分类
(一)半知菌分类地位
(1)Bessey1951年分类系统中,将真菌分为“三纲一类”,半知菌类为真菌门中的一个类群;
(2)Alexopoulos1962年分类系统中,半知菌作为一个纲归于真菌门中;
(3)《真菌字典》第7版(1983)中,半知菌作为一个亚门。
(4)《真菌字典》第八版中,取消原半知菌分类单元,将有性阶段不清楚的归为有丝分裂孢子真菌。
(二)半知菌内部分类
1.《真菌字典》第八版分类系统
将有丝分裂孢子真菌分为三个纲:丝孢纲、无孢纲、腔孢纲。
2.Ainsworth分类系统
Ainsworth(1973) 分类系统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分类系统。
该分类系统依据无性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分生孢子个体发育特点(即载孢体的类型、分生孢子的形态、分生孢子形成方式和产孢细胞的特征),将半知菌亚门分为芽孢纲、丝孢纲、腔孢纲3个纲,8目,12科,1880属,约26000余种。
.芽孢纲(Blastomycetes)
隐球酵母目(Cryptococcales)
掷孢酵母目(Sporobolomycetales)
丝孢纲(Hyphomycetes)
无孢目(Agonomycetales )
丝孢目(Moniliales)
束梗孢目(Stilbellales )
瘤座菌目(Tuberculariales )
腔孢纲
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
球壳孢目(Sphaeropsidales)
重要属:丝核菌属、小核菌属、丛梗孢属、葡萄孢属、粉孢属、梨孢属、青霉属、曲霉属、轮枝孢属、尾孢属、链格孢属、黑星孢属、凹脐蠕孢属、离蠕孢属、凸脐蠕孢属、镰孢属、绿核菌属、炭疽菌属、痂圆孢属、盘二孢属、拟盘多毛孢属、茎点霉属、叶点霉属、大茎点菌属、拟茎点霉属、壳囊孢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