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真菌(半知菌)
- 格式:ppt
- 大小:971.00 KB
- 文档页数:99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习题一、名词解释半知菌、孢囊孢子、孢子囊、闭囊壳、膜边体、初生菌丝、蒂痕、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几丁质酶体、假根、假酵母、假菌丝、酵母菌、接合孢子、节孢子、菌核、菌丝、菌丝变态、菌丝球、菌丝体、菌物、菌褶、霉菌、膜边体、囊轴、匍匐枝(匍匐菌丝)、氢化酶体。
、溶酶体、生活史、锁状联合、覃菌、同宗配合、无性孢子、无性繁殖、吸器、芽痕、异宗配合、游动孢子、真酵母、真菌、真菌丝、子囊孢子1、半知菌:半知菌是一群只有无性阶段或有性阶段未发现的真菌2、孢囊孢子:孢子囊中继核融合和有丝分裂之后在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孢子。
3、孢子囊:孢子囊是植物或真菌制造并容纳孢子的组织。
4、闭囊壳:闭囊壳是子囊菌门、不整囊菌纲的子囊果(产生子囊孢子的结构),呈球形,无孔口的封闭状。
5、膜边体(lomasome):又称须边体或者质膜外泡,为许多真菌所特有.它是一种位于菌丝细胞四周的质膜与细胞壁间,由单层膜包裹的细胞器.形态呈管状,囊状,球状,卵圆状或多层折叠膜状,其内含泡状物或颗粒状物.6、初生菌丝是担子菌中由担孢子发芽所生的单倍体(n)菌丝。
7、酵母细胞最常见的繁殖方式是出芽繁殖,在芽体又称芽孢子形成时,现在母细胞将要形成芽体的部位通过水解酶的作用使细胞壁变薄,大量的新细胞物质堆积在芽体的起始部位上,待逐步长大后在与母细胞的交界处形成一块由葡聚糖、甘露聚糖和几丁质组成的隔壁。
成熟后两者分离,在母细胞上留下一个芽痕(bud scar),相应的在子细胞上留下蒂痕(birth scar),少有直译成诞生痕。
8、分生孢子常指由真菌产生的一种形小、量大、外生的无性繁殖体。
9、厚垣孢子是一种厚壁的有抵抗能力的孢子,由菌丝体直接分第而来,菌丝体内原生质和营养物质集中。
10、几丁质酶体(chitosome):又称壳体,一种活跃于各种真菌菌丝体顶端细胞中的微小泡囊,直径40-70nm,内含几丁质合成酶,其功能是把其中所含的酶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菌丝尖端细胞壁表面,使该处不断合成几丁质微纤维,从而保证菌丝不断向前延伸.11、假根:是根霉属等低等真菌匍匐丝与固体基质接触处分化出来的根状结构,具有固着和吸取养料等功能。
第二章菌类一、目的要求:1、了解菌类的分门2、掌握真菌门的主要特征3、掌握真菌门主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繁殖和生活史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门(略)第二节:粘菌门第三节:真菌门1、真菌的通性2、真菌门的主要类群3、真菌界的起源及真菌门各亚门间的亲缘关系4、真菌的经济意义三、教学方法:讲解四、时间分配:3学时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二章菌类(Fungi)概述一、菌类植物的通性菌类植物不是一个自然的类群,它是一群没有根茎叶分化,一般无光合作用色素,并依靠现存的有机物质而生活的一类低等植物。
二、菌类植物的营养方式藻类植物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自制养料,称为自养,而菌类植物因缺乏叶绿素,必须从其它生物或生物的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摄取现成的养料,称为异养,这一点是大多数藻类和菌类的一个显著区别。
异养的方式有寄生、腐生等。
寄生:凡是从活的动植物中吸取养分的都叫寄生。
腐生:凡是从死的动植物或无生命的有机物质吸取养分的叫腐生专性寄生:有些菌类的寄生性非常强,只能寄生而不能腐生叫-专性腐生:有些菌类的腐生性非常强,只能腐生而不能腐生叫-对于某些菌类来说,寄生与腐生的界限常不显著,有时很难区分。
有的以寄生为主,兼行腐生,叫做兼性腐生;相反的,有些以腐生为主,兼行寄生,叫做兼性寄生。
三、菌类植物的分门: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把菌类分为三个门,即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
第一节细菌门是一群原核生物。
单细胞,体微小,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粘质复合物,一般不具纤维素的壁。
用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略)第二节粘菌门是一群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真核生物。
生活史中有一个时期无细胞壁,变形虫状体型。
用孢子繁殖,孢子具纤维素的壁。
粘菌在全世界约有500种,一般分为三个钢。
以发网菌属为例谈谈粘菌:发网菌的营养体为裸露的原生质团,称变形体。
变形体成不规则的网状,在阴湿的腐木上或枯叶上缓缓爬行。
在繁殖时,变形体爬到干燥光亮的地方,形成很多的发状突起,每个突起发育成1个具柄的孢子囊(子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