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 实验八、半知菌类菌物及其所致的病害 图文共1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18
植物病原细菌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一、实验目的细菌是引起植物病害的又一类重要的病原生物,虽不象植物病原真菌种类那样繁多,但因其个体微小,形态差异不够明显,所致病害症状复杂,都给细菌病害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病原细菌的形态观察和分类鉴定需要特有的实验技术,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植物细菌病害的分类鉴定需要特有的实验技术,熟悉植物细菌病害症状类型和病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植物细菌病害简易诊断方法及病原细菌初步鉴定的程序和技术,为以后植物细菌病害的正确诊断和病原细菌的分类鉴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内容、材料和方法(一)植物细菌病害的症状观察植物细菌病害的症状常作为鉴定属的一种辅助性状,即症状类型和病原属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棒杆菌属的细菌主要引起萎蔫症状;假单胞杆菌属主要引起叶斑,腐烂和萎蔫症状;黄单胞杆菌属主要引起叶斑和叶枯症状;野杆菌属引起瘤肿等增生性症状;欧氏菌属一般引起软腐,有时也引起萎蔫。
此外,多数细菌病害在发病初期,特别在潮湿的自然条件下常呈水浸状或油渍状;在饱和湿度下病斑上常有菌脓形成,干后成为菌痂,掌握症状类型(附1)及其形成的生态条件,对细菌病害的正确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观察下列病害标本,区分症状类型。
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棉花细菌角斑病(X.malvacearum)马铃薯环腐病(Clavibacter sepedonicum)白菜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黄瓜细菌角斑病(Pseudomonas lachrymans)苹果根癌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大豆细菌性斑点病(P.glycinea)挑细菌性穿孔病(X.pruni)菜豆细菌性叶烧病(X.phaseoli)水稻条斑病(X.oryzicola)(二)植物细菌病害的简易诊断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和病原鉴定是比较复杂的,初步诊断是根据症状特点和显微镜检查病组织中的细菌来完成的,细菌病害,除少数(如苹果根癌病)外,绝大多数能在受害部位的维管束或薄壁细胞组织中产生大量的细菌,并且吸水后形成菌溢,因此,镜检病组织中有无细菌的大量存在(菌溢的出现)是诊断细菌病害简单易行的方法。
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农学专业用)王海光编二零一一年前言《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本来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作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一部分,不是单独一门课。
学校对本科生教学计划调整之后,《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独立作为一门必修课,由原来的18学时,调整为32学时。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规律、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形态特征等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病原分离、纯化、接种、鉴定等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结合实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实验条件等,共设置了8个实验,每个实验4个学时。
实验材料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实验内容安排顺序也可能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和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进行临时性调整。
本实验指导是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整理修改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以往的一些实验指导书和网上的教学资源,在此一并感谢!本实验指导尚显单薄,内容尚欠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日臻完善。
编者2011年8月实验课注意事项1.实验课前必须通过实验指导或通过教学网络平台下载课件了解课堂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操作步骤。
2.按时参加实验课教学,不准迟到。
上课期间注意课堂纪律,严禁喧哗、随意走动等扰乱教学的行为发生。
3.注意实验室安全。
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操作,爱护实验仪器和材料。
遇到仪器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报告教师,损坏仪器或用具必须登记。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或赔偿。
4.实验报告一律用铅笔书写,必须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纸,按时交实验报告。
5.绘图一定认真,不许虚构或艺术加工。
绘图时选用硬度合适的铅笔,笔尖要保持圆滑。
所绘图形的一切特征用线条和圆点表示,线条要光滑、粗细一致,用圆点疏密表示色泽深浅,严禁涂抹,圆点要求大小一致。
图形要求大小适中,各部分结构比例合理,细微部分需放大表示时,可单独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