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汉翻译知识点.pdf
- 格式:pdf
- 大小:5.06 KB
- 文档页数:1
日译汉课件汉译日第一课翻译综述讲授内容☐-翻译相关理论☐-《汉译日》讲授方法☐-翻译技巧一、翻译相关理论☐1、翻译的定义☐2、翻译的目的和着眼点☐3、翻译的标准翻译的定义☐翻译的现状——作为一门学科仍在建设之中,并不完善(无规律性和交叉性)☐翻译的定义(广泛性)1.《辞海》:转换2.卡特福德(英):替换3.巴尔胡达罗夫(苏):改变4.高宁:替代翻译的目的和着眼点☐目的:就是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含义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以达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着眼点——三大原则:1、正确理解原文2、使用准确的目标语言表达出来3、所表达出来的目标语言简单易懂翻译的标准——严复的三标准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信—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达—译文要通顺流畅☐雅—译文要有文采翻译标准——林语堂☐翻译的标准问题大概包括三方面:(1)忠实标准=信(2)通顺标准=达(3)美的标准=雅☐呼吁译者必须记得下述问题,以负起翻译的责任:(1)译者对原文方面的问题=译者对原著者的责任(2)译者对中文方面的问题=译者对中国读者的责任(3)翻译艺术的问题=译者对艺术的责任翻译的标准——泰特勒三原则☐英国学者亚历山大·泰特勒(1747-1814)在《论翻译的原则》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3)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评价:与严复的信达雅三原则大体对应翻译的标准——诺克斯三要件☐一字一词的意思乃至篇章结构均宜正确掌握。
☐正确理解原著作者所欲传达的意涵。
☐具可读性、耐读性。
☐而日本当代学者别宫贞德进一步以上述标准作为对译文的评量标准指出:欠缺第一项要件者属狭隘的所谓「误译」;缺乏第二项要件者属广义的真正「误译」;缺乏第三项要件者属狭隘的「恶译」。
翻译标准——奈达三要求、三标准☐三要求:(1)传授知识(informative)(2)生动得体(expressive)(3)导致行动(imperative)☐三标准:(1)能使读者正确理解原文,即“忠实原文”(2)易于理解,即“译文通顺、流畅”(3)形式恰当,吸引读者,即“可读性、耐读性”翻译标准概括——“信达美雅”☐(1)信,即准确,忠实原著的意思。
词语的翻译第三章:普通词语的翻译首先,翻译的要点,简言之,就是时时刻刻结合语境考虑选字用词。
1.当词语有多种意思时,就要根据语境正确地选择译词。
比如日语中“けち”在字典中会有吝啬,寒酸,卑劣等多种意思,所以在具体翻译时,到底该用哪种意思就要根据具体语境了。
例如:九段坂の最寄にけちな飯屋がある。
此处的けち既不能译成卑鄙也不能译成吝啬,根据句子的意思译成简陋,寒酸最为合适。
再如:お前は実にけちなやつだ。
けちな奴だということが俺にもだんだんわかってきた。
お前は強そうな人間の前へ出たら散々ぺこぺこして、弱い奴の前では威張り散らすようなやつだ。
在此句话中,けち一词到底是吝啬的意思还是卑鄙的意思,我们从后面的描述知道句子中的对象恃强凌弱的特性,故此处けち为卑鄙的意思。
2.相比于多义词,在翻译单义词时更需注意,为了达意传神,也需要根据语境,对词义进行或多或少的变化。
例如:南アメリカの地形は、北アメリカと似ており、西部の太平洋岸には、高くて険しいアンデス山脈が火山をともなってほぼ南北にはしり……此句话中的ともなう一词,在词典中的意思是随着,跟着的意思,若按此意思直译的话,就会让人弄不清楚具体的情况,不知道的会以为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前后耸立着安第斯山和火山两列山脉,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所以,此词在翻译时需做一定的推敲,改变译法。
若译作在太平洋沿岸,陡峭高耸,火山错列的安第斯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综上所述,在翻译词语时,无论是单义词还是多义词,都需要结合一定的语境,选择恰当的意思进行翻译。
第四章:同形汉字词的翻译在日汉翻译中,由于汉语和日语语言的特点,日语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汉语中同样会有的字或词,切不可不加思考,直接照搬。
虽然,其中有些词的意思大致相同,但还是有不少词在语义、修辞色彩、文体等方面有很大不同。
例如:「無心」一词在汉语日语中都有,在汉语中大概就是不注意或没有什么什么的打算的意思,然而在日语中意思却完全不同,所以在句子中遇到这个词时就不能照搬汉语意思了。
实践部分本课程采取章节教学,按照讲述内容可以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包括第二课,主要讲解汉日语言各自的特点;第二单元包括第三课至第十一课,主要讲授词汇翻译的原则与技巧;第三单元包括第十二课至第十五课,主要讲授语句的翻译原则与技巧;第四单元包括第十六课至第十九课,主要讲授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翻译原则与技巧。
单元中每课有对照阅读和练习,并附有提示解说。
第一单元汉日语言特点第二课日汉语主要不同点一、课程内容:1.语系不同2.语序不同3.决定词汇在句子中的地位、作用的方式不同4.词尾变化不同5.表达敬谦的方式不同6.思维形象、比喻习惯不同7.标点符号不同二、考核要求:具体掌握日汉语言在语言学上的差异第二单元词汇翻译方法与技巧第三课要十分重视汉字词一、课程内容:1.日语汉字词同汉语简单比较2.误译例辨析二、考核要求1.掌握汉日词汇结构的各自特点2.掌握翻译汉字词的方法第四课增词、减词、引申一、课程内容1.增词:增译人称代词;增译数量词;增译指量词;增译日语表达中的合理省略;日语并列句中的双主语共用一个谓语时增译谓语。
2.减词:减译名词;减译指示词、形式名词;减译动词;减译连词。
3.引申:解释性引申;抽象性引申。
4.翻译方法:增词不是画蛇添足;减词不是削足适履;引申不是无根据的异想天开。
二、考核要求翻译中有处理下列问题的能力:对日、汉语不同表达方式的增译、减译和引申。
第五课转换词语、正反表达一、课程内容1.转换词语:日语中带动词性质的名词以及有这类名词构成的复合动词汉译时往往译成动词或动宾词组;形容词、形容动词有时也转换为动词;日语的状语有时译成汉语的补语。
2.正反表达:日语正面表达,汉语反面表达;日语反面表达,汉语正面表达;否定句译成肯定句。
3.翻译方法:吃透原文,捕捉真意,选择合适汉语表达,做到“词变意不变,形反意不反”。
二、考核要求翻译中有处理下列问题的能力:1.转换词语2.正反表达第六课拟声词、拟态词的翻译一、课程内容1.日、汉语拟声词、拟态词比较:日语拟声拟态词多的原因;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构词特点;汉语拟声拟态词的特点。
第二章基础翻译第一节“形式名词”的翻译形式名词也称不完全名词或形式体言,是没有实质意义而在语法上起名词作用的词。
常用形式名词有:こと、もの、の、ところ、はず、わけ、法、とおり、つもり、ため、まま、打ち、ふり、うえ、かぎり、しだい、くせ等。
翻译成中文时,可根据原文的意思灵活取舍。
1、こと①事情、事实、事件、情形、情况、工作、说的内容等それは去年のことです。
那是去年的事情。
大事なことを忘れてしまいました。
把重要的事情忘掉了。
ことのおこりは不注意からでした。
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不注意。
②有关……的事論文を書くことについて先生と話し合いました。
和老师商量了有关写论文的事。
③即、就是魯迅こと周樹人。
鲁迅既是周树人。
④命令、禁止(不要、不应该)廊下を走らないこと。
不要在走廊里跑。
明日は八時までに集まること。
明天请在八点前集合。
⑤动词过去式たことがある/译文:曾「読売新聞」を読んだことがありますか。
你曾看过《读卖新闻》吗?海南島へ行ったことがあるが、チベットへ行ったことはない。
去过海南岛但没去过西藏。
⑥动词连体形ことがある/译文:有时、往往、就会。
ちょっとでも油断すれば火事の起こることがある。
稍一疏忽,就会发生火灾。
ときにはスーパーマーケットへ買い物に行くこともある。
有时也去超市买东西。
⑦动词连用形ことができる/译文:能、可以、会小さな花火でも野原をやきつくすことができ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私は朝鮮語をすこし話すことができる。
我会说一点儿朝鲜语。
⑧用言连体形こととなった同こととなる的意思相同、都表示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有时用こととなっている表示状态的存在/译文:决定、规定。
冬休みを利用していままで習った日本語の文法を復習することとなった。
决定利用寒假,复习以前学过的日语语法。
二人はいよいよ結婚することとなり、来月結婚式をあげます。
两人就要结婚了,下个月举行婚礼。
⑨(し)ないことには……/译文:不……就……(表示条件)(し)ないと努力しないことには成功するはずがない。
句子的翻译技巧第四章变译1、定义:所谓变译,在翻译中是指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原文作出不影响原文信息内容表达的、非原则性变通。
它的特点是,行文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在思维方式上,在表达形式上,在句子结构上都可以打破原文的程式,以独特的形式来完成语际间的转换。
1)词语的变通(参见第1章第1、2节)2)句型句式的变通◎被动句*汉语被动态汉语被动态的表现形式是由及物动词前加被动介词(如:被、叫、让、挨、遭、受、为…所等)构成,其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三种:A 动作承受者、动作发出者、被动式(由被动介词和及物动词构成)三者俱全,为完全被动式例:弟弟被他们打了。
B 动作承受者、被动式(省略动作发出者,仍属完全被动式)例:小李家被盗了。
C 句中由及物动词作谓语,含有被动式意义,但形式上却无被动介词,称为简化被动式或不完全被动式例:王老师的文章发表了。
∕麦子收割了。
汉语被动式所表达的内容:多为受害、受损、或感到不快、不利。
但受外国文字的影响,现在汉语中被动句式的表达也已打破传统用法的限制。
如有时也用于中性场合。
例如:“他被选为代表”,另外无生物也可作动作的承受者,构成完全被动式,但仍以受害意义为限。
例如:可以说“信被人拆了。
”(受害),却一般不说“信被写好了。
”日语中使用被动句的场合比汉语多得多,很多情况下日语被动句需要译成汉语主动句,日译汉时一定要根据汉语表达习惯,结合上下文的关系和修辞要求进行翻译。
①日语中由自动词构成被动句很多时候需要翻译成主动句○君も現実離れしたそういう夢をみているから、女にも逃げられたりするんだ。
参考译文:你脱离现实在做梦,所以连老婆也跑掉了。
○猫の手も借りたいほど忙しい時に君に行かれたら、こっちはどうするんだ。
参考译文: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你一走叫我们怎么办啊!○夕べは一晩中子供に泣かれて一睡もできなかった。
参考译文:昨晚小孩子哭了一夜,吵得我一觉也没睡成。
▲注意:也有译成被动句的场合○雨に降られて、びしょぬれになった。
日译汉翻译日译汉翻译是一种将日语文本翻译成中文的语言转换过程。
随着中日之间交流合作的不断增加,日译汉翻译在国际交流、商务合作、文化文学交流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相关参考内容,帮助读者了解日译汉翻译的一些基本要点。
1. 翻译理论与方法在日译汉翻译中,翻译理论和方法是基础和指导。
翻译理论的研究包括功能对等翻译理论、《金刚经》翻译论、失当翻译理论等。
常用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加译等。
翻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目的和读者的需求,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
2. 翻译技巧与策略翻译技巧和策略对于完成高质量的日译汉翻译工作至关重要。
常用的翻译技巧包括掌握专业知识、灵活运用语言工具、词汇精确匹配等。
翻译策略包括上下文重构、语境转换、保留涵义等,帮助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 文化背景与语言环境在进行日译汉翻译时,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有助于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符合读者的需求。
翻译者需要熟悉日本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以及语言特点,融入到翻译中,同时还需要考虑汉语的表达习惯和特点,使译文更符合中文读者的习惯和理解。
4. 技术和工具的应用技术和工具的应用对于提高日译汉翻译的效率和质量非常重要。
翻译工作者可以使用翻译软件、在线词典、术语数据库等工具,辅助翻译过程中的词汇查找、语言对比等操作。
同时,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日译汉翻译的需求。
5. 翻译实践与经验在进行日译汉翻译之前,有一定的翻译实践和经验对于提高翻译质量非常有帮助。
翻译者可以参考其他经典翻译作品,了解不同领域的翻译要求,并尝试进行实际的翻译练习和训练,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和能力。
总之,日译汉翻译是一门复杂而有挑战的语言转换过程。
翻译者需要掌握翻译理论和方法,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和策略,理解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并应用技术和工具。
通过不断的翻译实践和经验积累,翻译者可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更好地满足中日交流合作的需求。
1九大翻译法:顺译倒译分译合译意译加译简译变译反译
2语境原则:翻译的学习与研究强调从宏观入手,强调从总体上去把握原文,然后再逐渐过
渡到微观的层次上
3审美制约机制是指从美学的视角对翻译行为的限制和约束。
主要由所指和能指两大部分有机的组成,其作用是通过对翻译行为的合理制约使译文更具有审美价值
4语境意识从翻译学角度思考可以粗分为“潜意识语境”(=大众语境)“非潜意识语境”(=个人语境)
5词典与翻译选词选译的关系1日语选义汉语选词选义重于选词选词帮助选义2词典释义是基础,但词义的最终决定权在语境
6辞典的查阅要点原版辞典为主日汉词典为辅2留心版本异同注意所给释例3注意词与词组及惯用型的区别
7多义词翻译要点1为区别不同语境的具体意义2为选择适合语境的最佳译词
8词义的理性把握:主要是指通过常识判断,理性分析和逻辑推理等方法来读解原文并把它
转换成汉语
9词义的感性把握有两特点1感性把握远远快于理性把握2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后发制人的
翻译方法
10拟声拟态词翻译研究中有几点常被提及1拟声拟态词一词多义现象2拟声拟态词清浊音变化与意义的关系3近义拟声拟态词的辨析与翻译
11惯用语的翻译方法异化译法归化译法意译法
12词语的概念意义是指词语的认知意义或支撑意义,是在语言交际中所表达出来的词语的
最基本的意义,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概括
13文化意义是附加在词语概念意义上的意义包括,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情感意义联想意义等与民族文化因素有关的意义
14词汇空缺包括词语空缺和更深层次的词义空缺,可以说无论哪个层面的词汇空缺都可以
在相应的文化空缺中找到原因
15句子结构分析方法—缩扩句法和后推法
16句子的衔接方式语法衔接词汇衔接和修辞衔接
17句与句的衔接形态可分为:顺接逆接添加并立,说明补充,选择对比和话题转换中
18引用方法粗分为5大类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言语行为
的叙述体
19文体一词3个意思语体风格体裁
20语体指语言的社会功能变体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两大类。
书面语体可分为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和文艺语体;从历史角度看又可分为古文体和现代文体;从译学角度看文体又可分为西文体和中文体
21风格是指语言表达上形成的作风和气派,其内容有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和文艺语体个人风格文本自身的表现风格
22体裁指的是具体的文本样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