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变迁及其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293.44 KB
- 文档页数:7
美国独立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演进与启示【摘要】美国独立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演进与启示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文从审计委员会制度的起源、在美国的法律地位和功能、角色和责任、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在防范财务丑闻和保护投资者利益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审计委员会制度不断完善演进,对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同时也促进了企业治理和财务透明度。
审计委员会在防范财务丑闻和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推动全球企业治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美国独立审计委员会制度、演进、启示、审计委员会起源、法律地位、功能、角色、责任、企业治理、财务丑闻、投资者利益、完善、其他国家借鉴、启示、企业治理、财务透明度促进。
1. 引言1.1 美国独立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演进与启示美国独立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演进经历了多个阶段。
审计委员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了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审计要求,为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随后,1990年代的一系列财务丑闻事件,尤其是恩隆和安然事件的爆发,促使美国立法机构通过《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正式确立了审计委员会在企业治理中的地位和功能。
审计委员会在美国的法律地位和功能主要包括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独立性和责任、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的审计和监督、审计委员会与独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等方面。
审计委员会在企业治理中扮演着监督和提升财务报告质量的关键角色,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维护市场稳定。
审计委员会制度不仅加强了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也提高了企业的透明度和信誉度。
在当前全球企业风险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审计委员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演进至关重要。
其他国家可以借鉴美国独立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经验,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规范,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和透明度,并最终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根据《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103条款和404条款制定了《第2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相衔接的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审计》(简称“第2号审计准则”),以应对新的审计要求。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2004年6月17日批准了该准则。
2006年12月19日,PCAOB提议了一项新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简称“征求意见稿”),以代替第2号审计准则。
PCAOB改进了征求意见稿,颁布了《第5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整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简称“第5号审计准则”),以取代第2号审计准则。
一、征求意见稿相对于第2号审计准则的变化1.将审计重点集中在对内部控制最为重要的事项上。
(1)引导审计师关注最重要的控制。
征求意见稿将自上而下的方法运用于内部控制审计。
在运用此方法时,审计师从最上层———财务报表和公司层面的控制开始识别需要测试的控制,同时将财务报表要素和公司层面控制与重要账户、相关认定相联系,最后与存在重要控制的重要流程相联系。
(2)强调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征求意见稿要求在自上而下的方法下对每一项决策点进行风险评估。
审计师在识别重要账户和进行相关认定时要了解相关风险及该风险对其决策的影响。
另外,征求意见稿要求在多地点测试中运用风险导向法。
重要的是,征求意见稿清楚地说明了审计师认为控制有效所需的必要证据取决于与控制相关的风险。
征求意见稿描述了审计师在做出判断时所应评价的风险因素。
而且,不同性质、时间和范围的测试组合可以为控制相关的风险提供充分的证据。
(3)重新明确重大缺陷的定义。
第2号审计准则参照重要不足来定义重大缺陷,这导致审计师较细致地开展审计工作,以确保其程序能够发现所有的重要不足,而不仅仅发现所有重大缺陷。
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目标是为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提供合理保证,不要求审计师识别比重大缺陷程度低的单独或联合不足。
为了较好地解释该审计目标、减少混淆,PCAOB在征求意见稿中以“控制不足或控制不足联合”代替重大缺陷定义中的“重要不足”。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变迁及其启示X龙平陈作习宋浩【摘要】我国目前正在抓紧制定内部控制审计准则。
从世界X围看,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史最久、最有代表性,值得我们借鉴。
内部控制审计成为与财务报表审计并行的一种新审计业务,在美国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阶段、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核阶段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阶段。
本文回顾了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变迁的历程及特点,并提出了我国在制定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时需要注意解决好的七大问题。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审核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X》将于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X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
规X要求执行基本规X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如何合理制定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准则,从而使会计师事务所对内控运行发挥保障作用,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简要回顾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准则需注意解决的问题。
一、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变迁历程从世界X围看,美国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值得我们借鉴。
在当今美国,内部控制审计成为与财务报表审计并行的一种新审计业务,其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1)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阶段; (2)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核阶段; (3)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阶段。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三个阶段的划分是为厘清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发展脉络,并不意味着到了内部控制审计阶段,再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就不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了。
(一)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初,内部控制评价就开始进入审计的视野,以依赖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实践亦由此开始。
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及其借鉴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及其借鉴近年来,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成为重要的财务管理和监控方式。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美国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探索,并且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文将探讨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法规体系以及其对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1. Sarbanes-Oxley Act(Sarbox)的实施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Sarbanes-Oxley Act,该法案针对2001年底爆发的安然公司丑闻,旨在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和审计责任。
该法案的实施标志着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 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 (PCAOB)的设立Sarbanes-Oxley Act还创立了PCAOB,作为独立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行为。
PCAOB的建立增加了监督和审计程序的透明度,并提高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感。
3. 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完善根据Sarbanes-Oxley Act,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PCAOB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包括审计标准、审计程序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准则的完善促进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二、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1. 重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要求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规定,上市公司需要在其年度报告中披露对内部控制的评估结果,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有效性。
同时,上市公司还需要披露发现的任何内部控制缺陷,以及对缺陷的改进计划。
2. 独立审计师的角色根据PCAOB的要求,独立审计师需要在其审计报告中公开证明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了评估,并给出了符合公认审计准则的意见。
这使得独立审计师在信息披露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3. 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内部控制审计要求审计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测试,以确定其设计和有效性。
美国内控审计制度经历与启迪论文摘要:我国资本市场频繁出现财务舞弊案件,暴露出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存在制度设计不合理,执行效果不佳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总结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和先进经历,给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开展带来重要启示。
提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应合理界定范围,合理选择根据,合理控制本钱,明确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信息披露形式、业务性质和时间范围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美国;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资本市场也出现了如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等典型舞弊案例,再到后来的万福生科、紫光古汉、绿大地等以及21世纪初的郑百文、中航油等一系列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逐渐暴露出我国在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同样突出。
为此,我国财政部等五部要在xx年6月结合了《企业内部控制根本标准》(以下简称根本标准),根本标准要求从xx年7月1日在上市公司开场实行,同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xx年4月五部委又了应用、评价和审计三个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至此,形成了我国内部控制以根本标准为主、配套指引为辅的标准体系。
21世纪初,随着安然的倒塌及世界通信、南方保健等财务舞弊事件的陆续发生,再一次暴露了美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与缺乏。
于是,为了加强对会计、审计、公司治理和证券交易以及对资本市场的监管,美国国会于xx年通过了着名的SOX法案。
该法案的302条及404条规定了企业管理层应该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运行维护负责,同时应该在企业的年度报告中对内部控制体系及控制程序的有效性进展披露。
SOX法案还要求会计师应独立对公司管理层的财务报告进展审计评估,进而出具审计报告并披露审计意见。
这标志着美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由自愿性转变为强迫性,从而也逐步形成了由会计师、审计师单独进展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重大变革。
在SOX法案之后,xx年8月SEC了《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报告及其对定期披露的证明》(以下简称最终规那么)。
美国关于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改变萨班斯法案第404条款(SOX404)一直因其严厉性和高昂的合规成本而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激烈讨论的问题。
2007年5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都投票通过财务报告内部控制(ICFR)审计的最终准则、相应的独立的规则和对PCAOB原来审计准则的修改。
新的第5号审计准则(AS5)《完善财务报告审计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正式替代了第2号审计准则(AS2)《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告审计联合执行》,这个准则应用于所有需要遵循SOX404条款的公司,不论规模大小和复杂程度。
AS5要求审计师采用由上而下、风险导向的方法,并将精力集中于那些实质性薄弱环节,从而降低了审计成本,同时仍然能够实现保护投资者信心的目标。
一、AS2的产生和受到的争议2002年,SOX被SEC接受,用来保护公司在未来不会因为缺少恰当的控制和审计关注而受到潜在的灾难性市场变化的影响。
因为SOX是一项非常广泛和彻底的法案,所以非常有必要为审计师评价那些需要遵循SOX的公司提供特定的指南。
SOX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成立PCAOB,负责监管执行公众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
2004年,为了使审计人员能够胜任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PCAOB发布了AS2,以指导审计的计划与实施。
该准则关注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以及这项工作与财务报告审计的关系问题。
AS2提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是对管理层就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发表意见。
AS2要求审计人员评价管理层应用于评估内部控制的程序方法的可靠性;复核和使用一些管理层、内部审计人员和其他人的评价过程中取得的测试结果;或自己进行测试,以形成独立意见。
SOX和AS2为审计师提供的指导是模糊的,审计师为了避免诉讼,宁愿采取全面的、成本高昂的积极的审计评价。
对于SOX的执行成本高、需要花费企业大量资源的非议很多,CFO们开始意识到执行SOX就好像是剥洋葱,执行完一层控制的审计还有另外一层等着被审计。
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本文从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出发,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做了相关的理解;在了SEC的提案和AICPA的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结合KPMG和McGladrey&Pullen师事务所提供的报告,提出了对我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上市公司经营失败、公司舞弊的指控以及财务报表的重新编报(Financial statement Restatements)(2),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的充分性上来。
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层如何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以及外部审计师在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审核中的作用就成了最紧迫的之一。
本文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最新规定出发,对我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新概念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大致可划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
最初的内部控制定义可以追溯到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程序委员会1958年发布的《第29号审计程序公告》,其中,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个部分,并将内部会计控制与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财务记录的可靠性直接联系在一起,具体的措施有交易授权与批准制度、资产的实物控制、从事财务记录和审核与从事经营或财产保管职务分离的控制。
1972年,《第54号审计程序公告》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内部会计控制是组织计划以及关于保护资产安全完整和财务记录有效性的程序和记录,并对下列事项提供合理的保证:交易经过合理的授权进行;公司对交易进行了必要的纪录,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公认会计原则保持一致;资产的使用和处置经过管理层的适当授权;在合理期间内,对现存资产与资产的会计记录之间的任何差异采取了恰当的行动。
美国财务呈报内部操纵审计的最新进展及启发摘要:随着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财务呈报内部操纵审计已成为一项重要审计业务。
文章要紧介绍了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第5号审计准那么》(AS NO.5)的制定背景、重大转变及核心理念,并分析了其对完善我国财务呈报内部操纵审计标准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财务呈报内部操纵;审计;进展及启发一、美国财务呈报内部操纵审计准那么(AS NO.5)的制定背景美国资本市场的系统性缺点所致的一系列财务丑闻,暴露出美国核查体系的严峻缺点。
由此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25日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要求成立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并授权SEC对PCAOB实施监督,加大了独立监管的力度。
该法案规定公司的治理层应评估和披露最最近几年度的财务呈报内部操纵的有效性,其中404条款还要求公司的外部审计师对治理层的评估意见出具意见证明。
这标志着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呈报内部操纵信息开始纳入强制性信息披露范围,同时外部审计对内部操纵的有效性进行审计第一次进入了强制性监管时期。
为了更有效地实施财务呈报内部操纵审计,2004年3月9日PCAOB发布了第2号审计准那么:《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财务呈报内部操纵审计》(以下简称AS NO.2)。
该IC-FR审计准那么就审计人员对内部操纵有效性的评估报告进行审计做出了具体、详细的规定,明确指出公众公司的审计人员需要在财务报表审计的同时进行与财务报表靠得住性相关的财务呈报内部操纵审计,即“综合审计”。
该准那么的出台,对公司董事会和治应当局、外部审计师与内部审计师都会产生深远的阻碍。
通过对PCAOB AS NO.2应用的调查研究,PCAOB又于2007年7月发布了第5号审计准那么:《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整合的财务报告财务呈报内部操纵审计》(以下简称AS NO.5),提出新的IC-FR审计准那么以取代AS NO.2。
内部控制:美国的发展及启示一、美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单位对内强化管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内部控制发展具有代表意义。
美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四个历程,即20世纪40年代前的内部牵制制度,4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内部控制,80年代至90年代的内部控制结构,90年代开始的内部控制综合框架。
(一)“内部牵制”阶段“内部牵制”是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内部牵制”制度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数千年之前。
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大,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美国一些企业逐渐摸索出一些组织、调节、制约、检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法,逐步建立了“内部牵制制度”,规定有关经济业务或事项的处理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总揽全过程。
(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进入20世纪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股份公司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西方各国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强管理,采取更完善、更有效的控制方法。
同时适应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西方各国纷纷以法律的形式要求强化对企业财务会计资料以及各种经济活动的管理。
以账户核对和职务分工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牵制,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逐步演变为由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人员条件、业务处理程序、检查标准和内部审计等要素构成的较为严密的内部控制系统。
(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控制的研究重点逐步从一般涵义向具体内容深化。
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发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中,以“内部控制结构”概念取代了“内部控制制度”,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
在三个构成要素中,会计制度是内部控制结构的关键要素,控制程序是保证内部控制结构有效运行的机制。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发展及其启示本文介绍了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发展与现状,在对现行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重要条款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内部控制准则给美国经济环境带来的积极影响,并通过与我国审计准则建设情况和内部控制规范现状的对比,以期对改进和规范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有所启示。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准则AS NO.2 AS NO.5自2002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来,美国内部控制审计规范相继发生了较大的变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内部控制和其他规模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我国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主持起草的《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等配套规范的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我国初步建立了内部控制的相关法规。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发展现状,以期对改进和规范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有所启示。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发展现状(一)《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颁布在安然以及世通的财务舞弊案相继发生后,美国内部核查体系的诸多缺陷立刻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
针对安然、世通等财务欺诈事件,美国国会出台了《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
该法案由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奥克斯利和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萨班斯联合提出,又被称作《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法案主要内容和意义有:要求建立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并授权SEC 对PCAOB 实施监督,加大了独立监管的力度;要求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规定不可同时提供的业务以及合伙人轮换制度;要求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评估和报告公司最近年度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加大公司管理层的责任;强化财务披露义务,改善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透明度;加重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提高违法的成本。
此外,404 条款还要求公司的外部审计师对管理层的评估意见出具“证明”,也就是说,向股东和公众提供一个信赖管理层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描述的独立理由。
美国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关键词:内部审计美国启示摘要:现代内部审计始于20世纪初期美国的铁路部门,随后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近二三十年以来,内部审计在各种类型的组织中得到了广泛普及。
在美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水平就像其经济发展水平一样,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它吸收了社会科学和企业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适应了不断变化的企业经营环境对强化科学管理、增值盈利的要求。
本文即是从美国的内部审计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方面的成功经验来探讨其对我国的积极意义一、美国的内部审计美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基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而设立的。
它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显示了丰富的智慧和巨大的潜力。
1.美国的内部审计制度、准则美国最先进行了制定内部审计准则的尝试。
1941年,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随即制定了《内部审计职责说明》,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加以规范。
1968年协会通过了第一个道德规则《内部审计协会道德规则》,概括了协会职业行为的标准。
1972年制定并颁布了第二个道德规则《注册内部审计师职能道德规则》。
1978年6月,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了《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对内部审计的含义、职责、独立性、机构人员以及工作范围和工作程序等都作了较具体的规定,使内部审计的开展有了较完备的行为规范和衡量标准。
这是目前世界上有关内部审计影响最大、最具权威性的一份标准。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自安然公司财务丑闻发生以来,美国的其他方面的法律加强了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要求,2002年8月份,美国证交会制定了两项新的规定。
第一项规定是:任何一家要上市的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业务可以通过对外承包来进行运作,但内部审计职能必须存在。
第二项规定就是赋予审计委员会新的职能,审计委员会将更积极地参与内部审计活动。
2003年11月4日,美国证交会批准“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条例”。
该条例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机制,对董事独立性的定义作出更具体的规定。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最新发展与启示2007年5月24日,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一致投票通过了第5号审计准则,以替代早前发布的、有争议的第2号审计准则。
PCAOB 于5月25日将原则导向的第5号审计准则提至交美国证监会(SEC)。
SEC批准这份新审计准则之后,会计师事务所将不再使用原来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这必将对美国以至世界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一、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出台的背景为了应对愈演愈烈的会计报告失真丑闻,2002年美国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法案)。
该法案规定公众公司必须以书面形式对外披露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或类似职务人员对有关内部控制的评价报告,该份报告还必须经过负责公司定期财务报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为指导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PCAOB于2004年3月9号发布了第2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相衔接的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审计(以下简称ASNO.2)。
ASNO.2对审计人员根据公众公司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报告审计做出了具体、详尽的指导,明确指出了公众公司的审计人员需要在财务报表审计的同时进行内部控制审计。
ASNO.2的出台,将对构成有效公司治理基石的董事会、管理层、外部审计师与内部审计师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如PCAOB前主席William所称,“该准则是委员会采用的最为重要、意义最为深远的审计准Bg.过去,内部控制仅是管理当局考虑的事情,而现在审计人员要对内部控制进行详细的测试和检查。
这一过程将对投资者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因为稳固的内部控制是抵御不当行为的头道防护线,是最为有效地威慑舞弊的防范措施”。
但是,如同SOX法案引起了争议一样,人们对ASNO.2的批评也不曾间断。
人们抱怨ASNO.2给公司带来了极端昂贵的审计费用,并且使得内部控制审计变得更为复杂繁琐。
为了应对这种批评、推动公众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改进,PCAOB在2006年12月19号发布了新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最终的定稿是PCAOB根据征求意见和SEC的要求修改而成。
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成为保障金融稳定和市场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而内部控制评价作为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的重要手段,逐渐成为国际上财务管理领域的热点话题。
美国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核心,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经验与体系的建立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一、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由于一些重大财务丑闻的发生,使得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产生怀疑。
为了强化财务报告的监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于2002年颁布了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SOX)。
SOX法案第404条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评估和报告。
这一法规要求上市公司内部评价其内部控制过程的有效性,并由独立审计师对其评估报告进行审计。
随着SOX法案的发布和执行,美国企业逐渐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及其自我评价。
企业需要通过内部评估,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在财务报告中披露这些评估结果。
同时,公司的独立审计师需于年度财务报告中表达对这些评估结果的审计意见。
这种评估和披露的机制有效提高了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二、对我国的启示1. 加强财务报告监管我们应当认识到,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市场的稳定和信心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财务报告的监管,建立健全与我国国情相符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2. 提高企业风控意识SOX法案的实施推动了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开展。
我国企业应从国际经验中汲取教训,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防范和控制风险,提高运营效率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准那么变化解析 -财经金融一、引言最近,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视委员会〔PCAOB〕发布了新的内部控制审计标准:审计准那么5号——《与财务报表审计相结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Auditing Standard No.5 -An Audit of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That Is Integrated with An Audit of Financial Statements,简称AS5〕。
PCAOB AS5取代了2022年发布的审计准那么2号Auditing Standard No.2-An Audit of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Performed in Conjunction with An Audit of Financial Statements,简称AS2〕,对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的审计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AS5强化了PCAOB2022年5月发布的指南,该指南要求外部审计人员使用自上而下的风险根底审计方法执行内部控制的审计,它被看成是一种内部控制审计实务最好的方法。
尽管这种自上而下的风险根底审计方法是AS5关注的核心问题,但是审计准那么的其他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如AS5修改了“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的定义、修改了“重大缺陷”显著征兆的构成、明确了审计中重要性的作用等。
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准那么PCAOB AS5的变化解析〔一〕强调了风险和所需获取的证据之间的关系AS5要求外部审计人员使用自上而下的风险根底审计方法执行内部控制的审计,这种方法首先测试控制环境和理解财务报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AS5要求外部审计人员识别需要测试的重要账户和流程。
就这点而论,AS5强调风险评估及把风险评估与审计中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联络起来。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变迁及其启示张龙平陈作习宋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430073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610074)【摘要】我国目前正在抓紧制定内部控制审计准则。
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史最久、最有代表性,值得我们借鉴。
内部控制审计成为与财务报表审计并行的一种新审计业务,在美国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阶段、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核阶段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阶段。
本文回顾了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变迁的历程及特点,并提出了我国在制定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时需要注意解决好的七大问题。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审核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
规范要求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如何合理制定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准则,从而使会计师事务所对内控运行发挥保障作用,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简要回顾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准则需注意解决的问题。
一、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变迁历程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值得我们借鉴。
在当今美国,内部控制审计成为与财务报表审计并行的一种新审计业务,其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1)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阶段;(2)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核阶段;(3)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阶段。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三个阶段的划分是为厘清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发展脉络,并不意味着到了内部控制审计阶段,再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就不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了。
(一)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内部控制评价就开始进入审计的视野,以依赖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实践亦由此开始。
1912年,罗伯特·蒙哥马利在《审计———理论与实践》书中就已初步认识到内部控制对审计的重要性,主张将资产负债表审计范围与评价客户内部控制系统联系起来。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39年10月发布第1号《审计程序公告》,首次增加对内部控制的评价。
次年10月,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式要求审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增加与上述公告类似的关于内部控制审查的内容。
从此开始,账项基础审计逐步为制度基础审计取代,内部控制评价成为财务报表审计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特征。
20世纪40年代后,内部控制评价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应用日趋成熟。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49年在《内部控制:协作体系的要素及其对管理层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Internal Control:Elements of Coordinated System and its Importance to Management and the57Independent Public Accountant)书中,首次对内部控制作了定义。
此后,审计程序委员会(CAP)在发展和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方面作了不懈努力,在深入理解内部控制的含义、范围、目标等基础上,通过审计准则制定要求审计师有重点地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研究。
至此,美国实现了从关注内控评价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作用,到正式将内控评价规定为财务报表审计的必要程序,进而写入审计准则的第一次飞跃。
(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核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自内控评价成为财务报表审计的必要程序后,内控评价的意义多次在重大情况下受到职业团体、政府监管部门和立法机构的高度重视,进而使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评价内部控制,演变为单独的鉴证业务即内部控制审核业务。
下述重大事件对演变起了重要作用:1.1977年实施的《反国外贿赂法案》。
该法案除规定遏制和处罚美国公司对外国政府官员进行非法的政治援助或财务支付如贿赂外,还包括强化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的条款,要求公司在保持健全会计记录的同时,设计、建立和保持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FCPA对美国经济产生巨大作用,并直接影响到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
2.科恩委员会的建议及SEC的回应和AICPA的行动。
1974年,AICPA成立了注册会计师责任委员会即科恩委员会,研究注册会计师的职责。
他们在1978年提交的报告中建议:公司管理层出具与财务报告相匹配的报告,以披露内部控制状况;同时,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出具的内部控制报告进行评价并对外报告。
科恩报告发布后,FEI不仅认可其建议,还编制了指南以帮助其成员实施该项建议。
SEC在密切关注和研究科恩委员会和FEI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于1979年4月30日,发布《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公告》(Statement of Management on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征求意见稿,提议管理层在向股东提交的年度报告中包含内部会计控制自评报告。
SEC本想将该提议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但因实施成本过高、报告信息的非相关性、内部控制标准不明确等而遭到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律师乃至其他相关人士的普遍质疑,1980年不得不决定暂缓执行该提议。
3.反欺诈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建议及SEC的再次回应。
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生一系列公司破产、财务舞弊和审计失败案例,使公众极为不满。
在此背景下,1985年成立了反欺诈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即Tread-way委员会,专门研究引发欺诈财务报告的原因,并为减少欺诈的发生提出建议。
该委员会在1987年提交的报告中指出:(1)纳入研究范围的欺诈财务报告案例中约有50%是因内控失效导致的,并提出了防止欺诈发生的实务指引框架,其中第三步就是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
(2)投资者有权了解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的责任的履行程度,而目前这些信息并不能很好地传递给投资者,因此,管理层有责任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报告。
此外,该委员会还强调控制环境、行为规范、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等的重要性。
在该委员会建议下,SEC于1988年7月19日发布《第34-25925号提案:报告管理层的责任》(No.34-25925Report of Management'sResponsibilities),提议管理层在年度报告中报告对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的责任,以及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结果。
但最终还是因为制度运行成本过大等原因,该提议仍未能付诸施行。
4.1991年出台的《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改善法》。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商业银行破产频发,激发民众对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命运的担忧。
为此,美国国会于1991年颁布《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改善法案》(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Improvement Act of1991,FDICIA)。
其中第36节规定,资产总额在5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必须评估并报告内控的有效性,同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有关内控的声明进行验证。
该规定扩大了为大银行提供财务报表审计服务的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范围。
尽管由于该规定并不适用于金融机构提交给股东的年度报告,而仅要求在向联邦银行管理机构和相关州级银行监察机构提交报告时使用,对所有上市公司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FDICIA创立了强制要求管理层报告内控有效性的先例,其重要意义在于:内控信息确实可由管理层提供,并能够实现某些预期效果如强化管理层责任意识和改善内部控制等,很多曾反对内控报告的团体转而赞同上市公司管理层提供内控报告。
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核(examination)业务,AICPA发布了SSAE No.2:财务报告67内部控制的审核。
至此,美国实现了从财务报表审计中评价内部控制,到正式将内控审核规定为注册会计师单独承办的鉴证业务的第二次飞跃。
(三)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阶段(21世纪初至今)本世纪初,安然、世通等舞弊事件的发生,极大动摇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为强化上市公司的责任,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发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
其中302和404条款规定,公司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或类似职务者必须书面声明对内控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负责,并要求随定期报告一同对外披露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价报告,该报告还需经负责公司定期报告审计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
这标志着美国公司管理层的内控报告由以前自愿性披露改为强制性披露,并实现了由审计师单独执行内控审核业务到单独执行内控审计业务的第三次飞跃。
根据SOX的要求,SEC于2003年11月发布《最终规则—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报告及其对定期披露的证明》(FinalRule:Management'sReports o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Reporting and Certifica-tion of Disclosure in Exchange Act PeriodicReports),要求所有受1934年证券交易法13(a)或者15(d)条款约束的公司,不仅仅是上市公司,均需在年报中包括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估报告。
紧接着,PCAOB于2004年3月发布审计准则第2号《与财务报表审计结合进行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Auditing Standard No.2-An Audit of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Reporting Performed in Conjunction with An Audit of Financial Statements,AS2),就审计管理层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估报告作出详尽规定,要求由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执行同一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并提出了将两者整合审计的理念。
至此,现代审计也全面走进财务报表审计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并重的新时代。
自AS2实施以来,PCAOB一直密切关注审计师执行各项要求的进展情况。
关注结果显示,AS2的部分条款不清晰或与SEC的要求有差别,也有部分条款规定过细不利于审计师的职业判断,或不适合对小企业的审计。
PCAOB于2007年发布审计准则第5号《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Auditing Standard No.5-An Audit of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Reporting that is Integrated with An Audit of Financial Statements,AS5)取代AS2。
AS5的主要目标是让审计师能够将审计资源投向高风险领域,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同时力求内控重大缺陷在导致报表重大错报前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