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23课家
- 格式:ppt
- 大小:2.34 MB
- 文档页数:10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3教案概述本节课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23课,讲述了祖先的发源地。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了解祖先是如何从非洲迁徙到其他地方的,并且了解祖先选择发源地的原因。
教学目标1. 了解祖先的发源地以及其重要性。
2. 研究祖先是如何从非洲迁徙到其他地方的。
3. 探讨祖先选择发源地的原因。
教学重点1. 研究祖先从非洲迁徙到其他地方的过程。
2. 分析和探究祖先选择发源地的原因。
教学准备1.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2. 课堂展示工具。
3. 有关祖先迁徙历史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引起学生对祖先发源地的兴趣。
2. 导入讨论:提出问题 "祖先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是怎样来到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引导学生思考。
3. 探究: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祖先从非洲迁徙到其他地方的过程。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祖先选择发源地的原因,例如寻找更好的生存条件、寻求新的资源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对祖先发源地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和讨论。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或图画作业,巩固学生对祖先发源地的理解。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学生理解程度:观察学生对祖先发源地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练和作业进行评价。
3. 学生思考能力:观察学生对祖先选择发源地原因的分析能力。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更多关于祖先迁徙历史的知识,并进行分享或展示。
2.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让他们合作分析祖先选择发源地的原因,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参考资料-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图片或视频资料相关于祖先迁徙历史。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3
简介
本教案是针对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家谱的摇篮》所设计的优质教案。
该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家谱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家谱的基本内容和组织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家谱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家谱的基本内容和组织结构;
3. 培养学生对家族的尊重和归属感。
教学准备
1.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2. 家谱的实例或图片;
3. 课堂展示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家谱的实例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谱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家族的兴趣和好奇心。
讲解家谱的基本内容和组织结构(10分钟)
解释家谱的基本内容包括祖先的姓名、出生地、职业等信息;
家谱的组织结构包括分支、辈份等概念。
通过示例家谱,让学生了
解家谱的基本格式和组织方式。
进行家谱填写练(15分钟)
给每个学生发放家谱填写练表格,让学生尝试填写自己的家谱
信息。
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理清家族关系和填写正确
的信息。
分享家谱经历(10分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填写家谱的经历和感受,增强学生对家族的
认同感和归属感。
小结与拓展(5分钟)
概括教学内容,强调家谱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家谱的传
承和保护。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家谱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家谱的基本内容和组织结构,培养对家族的尊重和归属感。
这些内容对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
部编二下语文第23课《祖先的摇篮》知识点图文解读原文: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那回忆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知识点一、生字笔画笔顺二、会写字及组词祖zǔ(祖先)(祖国)(祖母)啊a(好啊)(天啊)(对啊)浓nóng(浓绿)(浓妆)(浓烈)望wàng(一望无边)(看望)(希望)蓝lán(蓝天)(蓝色)(深蓝)摘zhāi(摘花)(采摘)(摘瓜)掏táo(掏心)(掏出)(掏钱)赛sài(赛跑)(比赛)(赛车)忆yì(回忆)(记忆)(追忆)三、易错字望:上下结构,第三笔是竖提,注意“王”的第三横宜长。
忆:右部分是横折弯钩,一笔写成。
四、多音字曾zēng(姓曾)céng(曾经)逮:dǎi(逮住)dài(逮捕)五、近义词原始—古老美好—美满遮住—挡住浓绿—深绿一望无边—一望无际六、反义词原始—现代七、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突出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八、课后习题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那些小河里/捉鱼,/摸螃蟹?/可曾在那片树荫下/燃起篝火,/跳起舞蹈?图文导学练习及答案参考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祖先)(走开)(浓绿)(希望)(蓝天)(摘下)(掏出)(赛跑)(记忆)(逗笑)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知识点+图文讲解知识点一、生字笔画笔顺二、会写字及组词祖zǔ(祖先)(祖国)(祖母)啊a(好啊)(天啊)(对啊)浓nóng(浓绿)(浓妆)(浓烈)望wàng(一望无边)(看望)(希望)蓝lán(蓝天)(蓝色)(深蓝)摘zhāi(摘花)(采摘)(摘瓜)掏táo(掏心)(掏出)(掏钱)赛sài(赛跑)(比赛)(赛车)忆yì(回忆)(记忆)(追忆)三、易错字望:上下结构,第三笔是竖提,注意“王”的第三横宜长。
忆:右部分是横折弯钩,一笔写成。
四、多音字曾zēng(姓曾)céng(曾经)逮:dǎi(逮住)dài(逮捕)五、近义词原始—古老美好—美满遮住—挡住浓绿—深绿一望无边—一望无际六、反义词原始—现代七、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突出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八、课后习题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那些小河里/捉鱼,/摸螃蟹?/可曾在那片树荫下/燃起篝火,/跳起舞蹈?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祖先)(走开)(浓绿)(希望)(蓝天)(摘下)(掏出)(赛跑)(记忆)(逗笑)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
浓(nóng)郁蓝(lán )天逮(dǎi)老鼠盼望(wàng) 赛(sài)跑逮(dài) 捕三、比一比,再组词。
祖(祖国)啊(是啊)望(看望)蓝(蓝天)组(组织)阿(阿姨)碧(碧绿)篮(篮子)四、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今天的人类只能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
(以前)(2)有一段时间,地球上突然变得十分寒冷。
(特别)(3)恐龙耐不住寒冷,就慢慢地消失了。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3概述本教案是针对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23课《祖辈的摇篮》而设计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祖辈的生活与工作,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
教学目标1. 了解祖辈的摇篮是什么,以及它对祖辈生活的意义。
2. 学会描述祖辈的生活和工作,并感受到他们的辛勤劳动和奉献精神。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尊重长辈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第23课《祖辈的摇篮》。
2. 辅助教具:黑板、粉笔、图片等。
3. 教学素材:与祖辈生活和工作相关的图片、故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让学生了解祖辈是指祖父辈和父辈,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 引发学生对祖辈生活的疑问和好奇心。
2. 研究篇章(15分钟)- 向学生介绍课文《祖辈的摇篮》,让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内容。
- 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情感鉴赏(10分钟)-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祖辈劳动和奉献的感受。
- 引导学生体会祖辈对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4. 拓展延伸(15分钟)- 显示与祖辈生活和工作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
- 鼓励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更多关于祖辈的故事和经历。
5. 归纳总结(5分钟)- 整理学生的思路和观点,总结祖辈的摇篮对学生的意义。
- 强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尊重长辈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文字作品等,评价他们对祖辈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探究能力。
-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祖辈的关注和思考。
-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情感、认知、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3.家族的摇篮(优质教案)本文档是对《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3.家族的摇篮》这一课的优质教案的说明和指导。
简介本节课的主题是家族的摇篮,通过让学生了解家族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的角色,培养他们对家庭的珍视和尊重。
教学目标- 了解家族的概念和其在生活中的意义;- 认识家庭成员的不同角色与责任;-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情感认同和家庭价值观。
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家族的摇篮》,让学生听懂故事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描述;2. 分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家庭成员的情况,并找出他们的共同之处;3. 回到课本上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不同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作用;4. 教师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的价值。
教学方法- 朗读讲解:通过朗读课文和故事讲解,引导学生进入家庭主题;- 分组合作: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激发他们对家庭的思考和情感认同;-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感受不同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总结归纳: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的内容。
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将主要基于学生的参与度和成果。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 分组交流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和表达情况;- 角色扮演中学生对不同角色的理解和表演;- 学生对家族和家庭的认知程度的检测。
教学延伸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家族和家庭的理解和认知,可以进行以下延伸教学:- 组织家庭成员参与的家庭活动,加强亲子关系;- 借助图片和视频素材,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家庭并进行分享。
以上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3.家族的摇篮(优质教案)》的简要说明和指导,希望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3.家族的发源地(优质教案)主要内容:这份优质教案是为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家族的发源地》编写的。
该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家族的概念以及家族的发源地对于家族的重要性。
教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教学目标:介绍本课的研究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2. 教学重点:明确本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3. 教学准备:列出教师需准备的教学材料和设备,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4. 活动设计: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包括启发式提问、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
5. 教学过程:详细说明每个教学活动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6. 巩固练:提供相关的巩固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该教案结合了课文内容和教育教学原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维发展。
通过阅读和讨论家族的发源地的重要性,学生可以增加对家族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
注意事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 课堂氛围要积极活跃,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 鼓励学生在巩固练中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该教案可作为教师备课参考,以促进有关家族的教学有效展开,引导学生思考家族的发源地对个人和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传统文化意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家族的发源地的概念。
2. 了解家族的发源地对家族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家族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家族的发源地的定义和含义。
2. 掌握家族的发源地对个人和家族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教学材料:-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教案PPT- 活动手册设备:- 电视/投影仪- 讲台四、活动设计1. 启发式提问 (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家族的定义,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
- 引入家族的发源地的概念,提问学生家族的发源地是什么。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三个儿子三个妈妈拎l9n着很重的一桶t%ng水回家,这时她们的儿子迎面跑了过来。
读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
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j@聪c#ng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s3ng子。
”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
那两个妈妈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呀?”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t8别的地方。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l9n着水桶t%ng回家去,那个老爷爷跟在后边慢慢走着。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hu4ng荡dang,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t^ng了,腰也酸su1n了。
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l*n在转,真好看!三个妈妈被他迷住了。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di1n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一个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
怎么样啊?”“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交流课前询问采访中的收获。
2、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二、自主读通课文1、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学得难读的句子,作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择读: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既”是第四声⑵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拎”是前鼻音,“桶”是第三声⑶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晃”是多音字,在此处读第四声⑷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眼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甸”是前鼻音,在“沉甸甸”一词中读一声三、自主识字1、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学习小组内读给伙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