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流程图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1
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保健指导一、概述人体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在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表现出体质差异性。
老年人机体生理功能衰退,随着阴阳气血、津液代谢和情志活动的变化,老年性疾病逐渐增多,平和体质相对较少,偏颇体质较多。
因此,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可根据老年人的体质特点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和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对65岁及以上居民,在其知情同意下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主要内容包括:①中医体质信息采集;②中医体质辨识;③中医药保健指导。
二、服务流程图及说明服务流程见图。
1.中医体质信息采集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逐项询问居民近一年的体验、感觉,查看舌苔和舌下静脉及皮肤情况等,将信息在相应分值内划“√”。
2.中医体质辨识按照体质判定标准表计算出该居民的具体得分,将计算得分填写在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体质辨识栏内。
根据得分,判断该居民的体质类型是平和体质抑或偏颇体质,并将体质辨识结果及时告知居民。
3. 中医药保健指导针对老年人不同体质特点,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中医药保健指导。
三、老年人中医体质的特征与判定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基本类型,每种体质有其独自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制订了《老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一)老年人中医体质特征1. 平和质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润泽、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无明显驼背。
开展老年护理服务流程一、需求评估在开始提供老年护理服务之前,首先应对老年人的护理需求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心理状况以及家庭环境等。
评估结果将作为制定护理计划的依据。
二、制定护理计划根据需求评估的结果,为老年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计划应包括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分工等内容,以确保老年人得到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
三、基本生活照顾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顾,包括日常起居、个人卫生、饮食等。
注意保持老年人的个人卫生,定期更换床单、衣物,提供清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同时,关注老年人的饮食需求,为其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
四、健康监测定期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
及时发现并处理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防止病情恶化。
同时,记录监测结果,以便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五、心理支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与老年人交流,了解其需求和困惑,给予安慰和鼓励。
同时,组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音乐疗法、阅读等,帮助老年人保持积极的心态。
六、康复指导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问题,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指导。
指导老年人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和康复训练,提高其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同时,注意老年人的安全,避免运动损伤。
七、营养与饮食为老年人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确保其摄取足够的营养。
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口味偏好,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同时,注意食物的口感和色香味,以提高老年人的食欲。
八、安全防范为老年人提供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其生活环境的安全性。
这包括预防跌倒、预防走失等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老年人的行动,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同时,向老年人及其家属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九、家属沟通与老年人家属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老年人的情况。
向家属介绍老年人的护理计划和进展情况,共同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同时,听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护理服务。
与家属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1。
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2.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橱窗,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3。
开通辖区健康服务咨询热线(专线),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
4.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5。
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书籍,宣传普及防病知识.6。
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评估等资料。
资料管理制度一、各种文件、计划、宣传资料等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严格管理好,由专人负责管理,专室存放。
二、资料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即计算机资料、网络技术资料、多媒体、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等,应分类存放分类管理。
三、文字资料中的教材、参考书、工具书等应按图书分类统一编目注册登记,期刊杂志、报纸、合订本、宣传折页、海报等均须统一登记编目.四、音像资料中的录音带、录象带、软盘、光盘等必须分类登记编目,分类存放,并定期检查其质量变化情况.五、计算机资料、网络技术资料等应按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工具软件等分类管理,注意用时升级、更新等,并配备相应的杀毒软件。
六、资料必须始终为卫生工作服务,其他人员均可借阅有关资料,但必须履行以下手续:1、每借阅一次登记一次,每次限借5盘或5本或5盒,如遇多集多本连续资料也只能依次归还后再续借。
2、每次借阅期限不得超过一星期,如因工作需要继续借阅者必须办理续借手续。
3、孤本资料或数量较少的资料均不外借,可临时使用。
4、借出资料归还时,资料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如发现有损坏者必须照价赔偿,如资料丢失,应借阅人重新购买完全相同的资料进行赔偿,或处以原资料价值的3—5倍罚款。
5、所有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为别人借阅本单位的资料.6、声像资料其版权所有,借阅人不得翻版,如有未经许可私自翻录的,责任自负。
7、外的部门或人,如因工作需要借阅资料的,必须经领导批准,并办理正常的借阅手续。
(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流程图
建立健康档案填写个人基
本信息表
填写健康体
检表
发放健康档案信息卡
填写各相关
服务记录表
核查
归档
保存
电子健
康档案
数据库
(档案
袋)
核查填写内容的
完整性、准确性
65岁及以上
老年人
0~6岁儿童
一般人群
就诊者
必要时更新个
人基本信息
孕产妇
其他传染病
患者
慢性病患者
填写
相关
重点
人群
管理
记录
表
询问病情,并
填写接诊记录
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和维护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
填写转、
会诊记录
表
●到机构就诊者或随访者
出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调取就诊者健康档案。
●入户服务或随访重点管理人群
由责任医务人员调取受访者健康档案。
填写档案封
面
重
点
管
理
人
群
复
诊
或
随
访是
否
需
要
转
、
会
诊
是
否
调
取
档
案
严重精神
障碍患者
传染
病报
卡流
程
肺结核患者。
健康管理常用服务流程1. 患者登记与初步评估步骤:1.患者到达健康管理中心,前台接待员进行患者登记,记录个人基本信息、联系方式等。
2.接待员提供健康评估表格,患者填写表格,包括个人病史、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3.接待员将填写好的表格交给医生助理,医生助理进行初步评估,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流程图:graph LRA(患者到达) --> B(前台登记)B --> C(提供健康评估表格)C --> D(患者填写表格)D --> E(交给医生助理)2. 健康风险评估步骤:1.医生助理根据患者填写的健康评估表格,初步判断患者存在的健康风险因素。
2.医生助理与患者进行面谈,进一步了解其病史、症状、体检结果等。
3.医生助理根据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和体检结果综合评估患者的健康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方案。
流程图:graph LRA(初步评估完成) --> B(判断健康风险因素)B --> C(面谈患者)C --> D(综合评估风险等级)D --> E(制定健康管理方案)3. 健康管理方案制定与执行步骤:1.医生助理根据患者的健康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方案。
方案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2.医生助理将制定好的健康管理方案与患者进行解释和沟通,确保患者理解并愿意接受。
3.患者根据健康管理方案进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
4.医生助理定期与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执行情况和身体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流程图:graph LRA(综合评估完成) --> B(制定健康管理方案)B --> C(解释和沟通)C --> D(患者执行方案)D --> E(定期随访)4. 健康监测与评估步骤:1.患者按照健康管理方案进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
2.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测,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监测。
3.医生助理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健康评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风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