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铁路旅客运输组织2》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6.86 MB
- 文档页数:88
作业习题
一、问答题
1、车票的有效期如何确定?
2、遇有哪些情况可以延长通票的有效期?
3、列车对持卧铺票的旅客车票如何保管?
4、持通票的旅客在乘车途中有效期终了时应如何处理?
【答案】
1、答:直达票当日当次有效,但以下情形除外:
①全程在铁路运输企业管内运行的动车组列车车票有效期由企
业自定。
②有效期有不同规定的其他票种。
通票的有效期按乘车里程计算:1000千米为2日,超过1000千米的,每增加1000千米增加1日,缺乏1000千米的尾数按1日计算;自指定乘车日起至有效期最后一日的24时止。
2、答:①因列车满员、晚点、停运等原因,使旅客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不能到到达站时,车站可视实际需要延长通票的有效期。
延长日数从通票有效期终了的次日起计算。
②旅客因病中途下车、恢复旅行时,在通票有效期内,出具医疗单位证明或经车站证实时,可按医疗日数延长有效期,但最多不超过10天;卧铺票不办理延长,可办理退票手续;同行人同样办理。
3、答:对乘坐卧铺的旅客,列车可以收取车票并予集中保管。
收取车票时,应当换发卧铺证;旅客下车前,凭卧铺证换回车票。
成人带儿童或儿童与儿童可共用一个卧铺。
4、答: 持通票的旅客在乘车途中有效期终了、要求继续乘车时,应自有效期终了站或最近前方停车站起,另行补票,核收手续费。
定期票可按有效使用至到站。
《铁路旅客运营管理》学习指导二第二部分旅客运输计划及站车工作组织重点内容:1.客流的形成及分类,旅客列车分类及车次编定。
2.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方法。
3.客运站的主要设备布置要求及各种流线组织方法。
4.旅客列车乘务工作组织。
5.旅客运输阻碍、意外伤害和行包事故处理。
第四章旅客运输计划与组织要求:掌握旅客运输计划的意义、种类及特点,客流的形成及分类,旅客列车分类及车次编定;掌握客流的组成规律及主要特点,客流调查范围和方法,客运量预测及客流计划的编制;了解旅客列车重量、速度、运行区段和行车量的确定,旅客列车运行方案图、时刻表和编组表的编制,旅客列车车底需要数的确定。
第一节概述一、旅客运输计划的意义、种类及特点旅客运输计划,根据执行期间的不同,可分为下列三种:1.长远计划2.年度计划3.日常计划二、客流和旅客列车分类(一)客流的形成及分类1.客流的形成客流是指铁路某一方向上、一定时间内旅客的流量和流向,它由旅客运输的数量、行程和方向构成。
2.客流的分类一般将客流分为以下两种:(1)直通客流,指旅客乘车距离跨及两个及其以上铁路局的。
(2)管内客流,指旅客乘车距离在一个铁路局范围以内的。
(二)旅客列车分类及列车车次1.旅客列车分类(1)高速动车组列车、(2)城际动车组列车(3)动车组列车(4)直达特快旅客列车(5)特快旅客列车(6)快速旅客列车(7)普通旅客快车(8)普通旅客慢车(9)通勤列车(10)临时旅客列车(11)旅游列车(12)动车组检测车(13)回送出入厂客车底列车(14)回送图定列车(15)因故折返旅客列车2.旅客列车车次车次是某一列车的简明代号,它能表示:列车的种类——是客车还是货车,如系客车还可判明是直通的还是管内的;列车的等级——是快车还是慢车,如系快车还可区分是特快、快速、普快等;列车的去向——是上行还是下行,在我国以向首都北京、支线向干线或指定方向为上行,车次编定为双数,反之为下行,车次编定为单数。
铁路客运组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铁路客运组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铁路客运组织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全面了解,提高其在铁路运输系统中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实地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掌握铁路客运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熟悉铁路客运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了解铁路运输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
2. 掌握铁路客运的基本规范和操作流程,能够进行车票预订、检票、行李托运等常规业务操作。
3. 理解铁路客运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措施,能够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和应对各类紧急情况。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项目执行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铁路客运组织基本概念与原理1.1 铁路客运组织的定义和特点1.2 铁路运输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划分1.3 铁路客流预测与调控原理2. 铁路客运基本操作与服务规范2.1 车票预订与销售流程2.2 检票与乘车手续办理流程2.3 行李托运与安全检查规定2.4 旅客服务与投诉处理原则3. 铁路客运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3.1 铁路客运安全管理制度和要求3.2 突发事件处理流程与应对策略3.3 火车站、车厢安全设施和逃生演练4. 实践案例分析与项目实施4.1 实地考察铁路客运站点和运作流程4.2 分析典型案例并制定相应解决方案4.3 小组合作完成一项铁路客运组织实践项目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PPT演示、课堂讲解等方式,讲述铁路客运组织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要点。
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真实案例,提升问题解决和应变能力。
3. 实地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铁路客运站点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练习,加强实践能力。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项目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5. 网上资源利用: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有关铁路客运组织的资料和最新动态。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福建铁路机电学校2011级铁道运输专业《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课程学习指导书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铁路运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为了顺应和服务于“贴地飞行”、“公交化频率”、“航空式服务”的动车组列车而开设的一门新课程。
主要围绕动车组列车对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的全新要求,对原有《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第一版)的内容进行了修订。
将动车组列车“以人为本,旅客至上”的服务理念贯穿整个教材,同时将动车组列车的设施、技术、管理及服务规范等融入整个教材。
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铁路旅客满意度的内容,保证了铁路旅客运输服务工作质量内容的完整性。
大量补充了近年来铁路客运系统最新的典型安全知识并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可以说本课程作为铁路运输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掌握和学习列车运行服务是一门必不可少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自学课时46节,考试形式:闭卷二、自学指导(一)阅读教材《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第一章概述》1、泛读:第一章一、旅客运输业的性质(P1)三、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研究的主要内容(P2)四、现阶段研究服务工作的必要性(P3)2、精读:第一章二、铁路旅客运输的特点和基本任务(P1)3、知识点精析重点:掌握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旅客运输业的性质、铁路旅客运输的特点和基本任务、理解现阶段研究服务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阅读教材《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第二章高旅客运输服务与服务质量》1、泛读:第二章第一节一、旅客运输产品(P6);第二章第一节二、旅客运输产品的特点和质量特性(P7);第二章第二节一、服务的分类(P11);2、精读:第二章第一节三、旅客运输产品的质量指标(P8);3、知识点精析重点:掌握铁路旅客运输产品的服务质量指标。
了解:运输产品的概念、特点、质量特性,服务含义、分类、特点以及铁路客运服务的内涵和特点。
(三)阅读教材《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第三章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和服务标准化》1、泛读:第三章第一节第14页至第19页;第三章第二节第19页至第33页;2、精读:第三章第一节二、铁路客运服务质量问题的责任(P15~P18);第三章第二节四、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车站的主要内容3、知识点精析了解:服务质量的分类、性质,服务标准的重要性及服务标准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