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五讲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五讲心理学研究的信、效度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严磊研究设计的主要目标是特高整个研究的科学性水平,即保证研究结果、结论能真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教育规律。
信度与效度不但是研究设计应当遵循的标准,而且也是评价研究设计质量乃至整个研究结果科学水平。
信度、效度源于心理与教育测验领域,现在心理学者将诶用了测量领域的信度与效度概念,并把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作为设计与评价各种研究的标准,以提高心理与教育科学中各类研究的客观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如今,有关研究信度和效度的理论和方法已经为心理、教育研究者普遍接受,成为研究和实验设计的关键,也成为心理、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里程碑。
一心理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射击打靶1.真分数假设假设一:在所讨论的问题范围内,真分数不变,亦即个体具有恒定的特质,其分量一定,取值是常数。
假设二:误差是完全随机的。
这里有二层意思,一是测量误差是平均数(期望值)为零的正态随机变量;二是测量误差跟被测心理特质即真分数间相互独立。
假设三:观察分数是真分数与误差分数的和。
2.测量的信度信度(reliability)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程度。
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分半信度、评分者一致性信度3.测量的效度一研究的信度二研究的信度1.研究信度的概念研究的信度指研究所的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
一向好的心理与教育研究,其结果必须稳定可靠,即重复研究的结果要保持稳定、一致,否则便可不信。
根据影响信度的误差来源,信度可分为两大类:稳定性和同质性。
稳定性指研究结果跨时间、跨情境的一致性。
同质性指研究工具本身各项目内容的一致性。
举例:用同一思维研究工具在前后相隔较短的时间内测查某一年级的儿童两次,结果发现两次测查结果不一致,第一次测查结果表明被试未达到逻辑思维水平,第二次结果发现他们已经达到逻辑思维水平。
2.判定研究信度的方法重复法运用重复测量、重复研究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用相同方法进行两次以上的研究,然后考察它们是否取得相同结果。
contents •实验心理学基本概念回顾•被试间实验设计原理•被试选择与分组策略•实验材料准备与设备调试•数据收集、处理与结果呈现•案例分析与讨论环节目录01实验心理学基本概念回顾实验心理学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实验方法及其重要性实验方法重要性变量类型与控制策略变量类型实验心理学中的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的变量,因变量是研究者观察的变量,而控制变量则是为了保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而需要控制的变量。
控制策略为了有效地控制实验中的变量,研究者可以采用多种控制策略,如随机化、双盲法、对照组设计等。
这些策略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02被试间实验设计原理被试间实验设计定义及目的定义目的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不同组被试在相同或不同自变量水平下的表现,从而推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基本原理与操作流程基本原理操作流程优点能够控制实验条件,减少误差;通过随机分配被试,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适用于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缺点可能存在被试间的个体差异;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实验者效应、期望效应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较大的被试样本量。
适用场景适用于探究单一或少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适用于研究具有明确假设和可操作自变量的心理学问题。
优缺点分析及适用场景03被试选择与分组策略被试选择标准与程序被试选择标准被试来源被试数量01020304随机分组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确保两组被试在人口学特征上无显著差异。
匹配分组根据某些关键特征将被试匹配到不同组别,以减少实验误差。
分层随机分组在随机分组的基础上,根据某些特征将被试分层,然后在各层内进行随机分组。
注意事项确保分组过程公正、透明,避免主观偏见和实验误差;记录分组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验证。
分组方法及注意事项制定详细的实验指南和操作规范,确保所有被试接受相同的实验处理。
标准化实验程序控制额外变量双盲实验设计随机化和重复测量识别和控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额外变量,如环境噪音、实验者效应等。
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崛起,女性追求个性自由的趋势不可逆转,离婚率不断增加的问题正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离婚是否一定会伤害到孩子?
回答:
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离婚对每一个家庭成员来说都会有一些影响。
但是,就每一个离婚个案来说,影响到孩子的程度却是最小。
这关键在于无论孩子由谁来抚养,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来抚养这个孩子,都不应该把对对方的成见发泄到孩子身上。
反之,会更加呵护这个只有单亲的孩子。
现代文明社会,家庭和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和密切。
无论一个孩子缺少父亲还是母亲,这个社会对其负起的责任往往比一个家长还要周详。
这除了体现人类的文明,也体现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程度。
所以,只有无助的、孤立的、与外界完全脱节的单亲子女才有可能在客观环境中备受伤害,以致身心上微小伤害难以得到修补。
婚姻是一种结伴走完人生历程的人生方式。
所以,无论是相交还是分离,都应该是一种相当自然的人生现象。
这中间的相容,就是携手共进。
相斥,就到了分手的时刻。
而人生中往往还参杂着其他多种分手因素,比如:性格不和,习惯各异,志趣不同,观点相悖等等。
两个人相聚是快乐的,分手也可以是平静的。
在这类基点上,离婚对其子女的影响实在是微乎其微呀。
如果因为怨恨与对方离婚,无论如何都不要把这个怨恨转移到孩子身上,这自然就会把离婚对其子女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离婚
肯定有影响,但是合理的沟通,有助于减轻对孩子的伤害以及减少其在成长过程中的阻碍。
比如,在您和前夫离婚要离婚时不要隐瞒孩子,要与孩子有一个
良好的沟通,告诉孩子爸妈的分开并不是不爱他,也不是孩子的原因。
而是父母之间的感情出现了问题,但是父母依然是最爱他的爸爸和妈妈。
离婚后尽量和现任的家人沟通好,定期也要约时间来陪伴孩子,让孩子度过一个健康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