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86.00 KB
- 文档页数:3
妇产科手术后并发症分析及预防措施妇产科手术是指针对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所进行的手术。
这种手术在许多情况下是必需的,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尽管妇产科手术对于治疗某些疾病是必需的,但是它仍然有可能会导致各种并发症。
那么,接下来我们将会分析妇产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
一、伤口感染伤口感染是妇产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感染的症状包括红肿、疼痛、发热和瘀斑等。
感染的原因可能是手术器械没有经过消毒或操作者没有戴手套。
为了预防伤口感染,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例如对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要求医生和护士戴手套,并且遵守一定的手术规范。
二、出血出血是妇产科手术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切除子宫等大手术中更加常见。
通常,出血会在手术后的数小时内出现,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出血可能会在手术后的几个星期内才出现。
为了预防出血,手术前需要评估病人的凝血指标,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小心操作,注意控制出血量,并且需要进行充分的术后观察。
三、肺栓塞肺栓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并发症,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妇产科手术中,肺栓塞通常是由于手术时长、手术时间等因素导致的。
为了预防肺栓塞,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评估其血栓风险、过去手术史以及其他疾病的风险因素。
在手术和术后期间,需要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处理和预防措施,如早期行活动、使用体外循环等。
四、肠梗阻肠梗阻是一种由于肠道内部的物质阻塞引起的胃肠道疾病。
在妇产科手术中,可能会因为手术器械等原因而导致肠梗阻的发生。
为了预防肠梗阻,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肠梗阻的危险因素。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谨慎。
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护理。
五、麻醉反应麻醉反应是妇产科手术中的一种非常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困难等症状。
这种反应可能是由于患者对麻醉药物过敏或手术前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的。
为了预防麻醉反应,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确定麻醉药物的适用性。
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有效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妇产科患者术后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术后切口的疼痛。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间118例妇产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行有效的疼痛干预。
结果:73.3%的患者术后出现疼痛,其中多数患者为轻痛(34.7%),极度的疼痛所占比例较小。
通过采取有效的疼痛护理措施后,患者疼痛情况均得到明显缓解。
结论: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应对患者的疼痛做出正确的评估,以保证镇痛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同时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患者疼痛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87-02腹部手术目前仍然是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主要手段,疼痛是术后最常见、最重要的症状,手术给患者造成切口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疼痛护理减轻术后疼痛,预防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已成为护理研究的热点,也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18例妇产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疼痛情况,探讨影响疼痛的因素以及有效控制疼痛的护理措施。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118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中,行剖宫产术72例,子宫全切除术20例,子宫次切除15例,异位妊娠7例,宫颈癌根治术3例,卵巢癌根治术1例。
患者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6.2岁,患者住院时间为7~15天,平均住院10.2天。
所有患者术前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且未伴随严重疾病,无镇痛药过敏史和成瘾史,患者手术采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
1.2疼痛评估标准。
根据患者的主诉,将疼痛评估标准分为:无痛、轻痛、中痛、重痛和极度疼痛。
前两者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睡眠;中度疼痛明显,难以忍受,需要服用止痛药,睡眠受到干扰;重痛和极度疼痛较为剧烈,不能忍受,需用止痛剂,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植物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相关护理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本次医学观察以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
1.2 方法①应用镇痛药物。
预防性用药是现阶段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术后疼痛临床治疗措施,且无需较大的用药剂量即能够达到镇痛和缓解患者痛苦的效果。
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是临床应用率较高的一种术后镇痛技术[1]。
医学研究结果证实,术后应用pcea 镇痛,有助于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及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保持稳定,同时有助于改善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加产妇催乳素的分泌量,提高其术后恢复速度,以及胃肠道蠕动速度,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
②伤口护理。
伤口疼痛是术后疼痛护理的关键环节,所以,护理人员术后应加强患者的体征和临床症状监测,手术3天后及时更换敷料,保证伤口的干燥、清洁,及时更换湿透的敷料,以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同时,监测患者的切口渗血、渗液情况。
如果患者外阴伤口发生疼痛、肿胀,需湿敷50%硫酸镁或95%酒精纱布,每天用药2至3次,每次保持20min[3]。
③疼痛评估。
护理人员术后应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和治疗措施。
由于程度不同的疼痛会导致患者发生程度不同的社会、精神、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改变,所以,对于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掌握合理的疼痛评估方法和技能,对于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4]。
④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之初,与其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向患者说明手术的预后情况和基本程序,全面介绍手术医师和医疗环境的基本情况,以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紧张情绪,形成熟悉感和安全感,充分调动患者家属的力量,使其与护理人员共同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作者:胡春秀洪光亮刘惠琼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2期【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剖宫产产妇686例,分析产妇术后疼痛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536 例产妇行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有腹部切口痛、子宫收缩痛、心理状态、性格、文化素质、环境、医护因素等。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后,疼痛得到明显减轻,促进产妇产后身体恢复。
结论:通过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提高了产妇对疼痛的认知度,提高了痛阈,使术后舒适度大大提高,促进了产妇身体的恢复。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疼痛;原因;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095-02剖宫产在妇产科是十分常见的手术,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和对健康要求的逐步提高,剖宫产率也逐年提高[1],有的医院剖宫产率甚至高达50%左右[2]。
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和下腹部切口都会产生疼痛,疼痛的峰值在术后24h以内,这会使产妇睡眠和休息受到影响,从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催乳素分泌受到抑制,乳汁分泌大量减少,并且可能还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3],使产妇生存质量和术后身体恢复受到严重的影响。
本文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686例剖宫产术后疼痛的产生原因及镇痛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剖宫产686例,年龄18-39岁,平均年龄24.5岁,孕周36-42周,无心、肝、肾等方面疾病。
初产妇 402 例,经产妇284例。
身体各方面状况良好。
1.2 方法术后均予常规补液、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均实施母乳喂养,母婴同室。
1.3 疼痛原因1.3.1 腹部切口创伤是引起产妇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剖宫产手术可以导致局部组织创伤,使身体受到伤害性的刺激,当该刺激达到足以引起疼痛的程度时,组织细胞释放大量的炎性致痛物质就会产生疼痛[4]。
术后镇痛重庆市妇产科医院刘朝文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疾病本身及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的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或情绪体验,和急性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可以如此描述的损伤相关联。
”术后疼痛是令人恐慌且最常见的疼痛之一,对于某些病人来说,术后疼痛可能是他们一生中经历的最严重的疼痛。
有研究表明,手术后早期的疼痛才是围术期病人的主要疼痛所在。
剧烈的疼痛不仅给病人造成精神、躯体的双重创伤,引起循环、呼吸功能紊乱及代谢、内分泌功能失调,而且严重时可影响疾病的转归。
而完善的术后镇痛(post-operative analgesia)能有效提高围术期病人的生活质量,从而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因此,有必要重视术后镇痛并努力提高临床镇痛治疗的水平。
一、术后镇痛的传统观念与方法既往认为“术后疼痛不可避免”,所谓“开刀哪有不痛的”,术后疼痛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
术后镇痛传统方法是按需间断肌注哌替啶或吗啡等镇痛药,这种方法难以使病人的疼痛及时有效地控制,其缺点在于:①不灵活:因为病人对镇痛药物的需要量可能相差10倍以上;②依赖性:病人需要镇痛时必须依赖医务人员的处方和给药;③不及时:病人疼痛时必须等待护士按处方准备药物,肌肉注射药物后,药物尚需要一定的时间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并扩散到中枢的作用位点才能产生镇痛作用。
术后镇痛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人们对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恐惧,认为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出现药物成瘾。
但众多研究表明:术后疼痛是急性的、短期的疼痛,而短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并不会导致成瘾。
二、术后镇痛的现代观念与研究进展对术后镇痛的高度重视是近十年来麻醉学和外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观念更新。
从伦理及人道主义角度考虑,应该倡导积极而有效的术后镇痛。
目前有观点认为:缓解疼痛是基本人权(pain relief is a basic human right)。
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采用积极而先进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术后镇痛已成为可能。
医药界 2020年05月第09期—78—护理园地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杨 静(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600)【摘要】目的:研究在冠心病护理中应用行为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择48例冠心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观察组予以行为护理及常规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改善了并发症、满意率,P <0.05。
结论:在冠心病护理中应用行为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行为护理;冠心病;护理【中图分类号】R 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808(2020)09-078-02对冠心病进行临床分析,发病率呈现为逐年增高趋势,分析患者发病因素,较为繁多,具体包括血压、血脂、吸烟等因素,在患者发病,应为患者提供及时治疗[1],为患者提供有效护理,尤其是干预患者行为,目的是促使患者获得理想护理质量。
本组选择48例患者,对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1.资料及方法1.1资料,在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选择48例冠心病患者,知情入组,分组办法是抽签分组法,观察组数据:24例,其中男性14例,年龄区间是35岁至75岁,中位54.5岁,对照组数据:24例,其中男性15例,年龄区间是36岁至74岁,中位54.0岁。
经t 检验或者X 2检验,二组患者资料相似,P >0.05。
1.2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护士应为患者提供吸氧支持,对患者心电监测明显强化,遵医嘱为患者实施阿司匹林、拜新同、倍他乐克等药物治疗。
观察组予以行为护理及常规护理,在以上护理基础上,将以下措施增加:(1)对患者日常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划分重点,重点纠正患者吸烟以及饮酒行为,护士应耐心为患者讲解饮酒以及吸烟危害,尤其是这些行为影响患者冠心病病情程度,护士应告知患者冠心病相关影响因素、发病原因、如何自我护理等,有机结合患者实际,对患者护理干预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以及调整,举例说明,患者由于长期吸烟,在行为纠正过程中,戒烟难度较大,护士应协同患者家属来完成行为干预工作,对患者进行监督以及干预。
妇产科论文术后疼痛论文: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研究【摘要】随着护理技术的发展,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现代护理的定义就是要全方位的对患者进行护理,来使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需求得到满足。
本文研究的是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选取了某医院的347例患者,分析了这些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并从中分析出疼痛的具体原因,从这些原因出发,提出具体的疼痛护理措施。
【关键词】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一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一)资料:选取了某医院从2006年至2007年地妇产科手术患者347例,其中,做附件切除术的有93例,做子宫次全切术的有63例,做子宫全切除术的有65例,做剖宫产手术的有126例。
对她们都采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措施,经检查后,均无镇痛药过敏史或者瘾史,她们的肝功能都是正常的。
(二)患者的疼痛情况:在术后有60.8%的患者依然有术后疼痛的现象,其中无痛的有136例,占39.2%;在另外的211例疼痛患者中轻微疼痛的有126例,占36.3%;中度疼痛的有67例,占19.3%;重度疼痛的有15例,占4.3%;极度疼痛的有3例,占0.9%。
二疼痛的原因分析(一)对疼痛评估的认识不足:由于护理人员对疼痛的评估缺乏常规性,使得她们在对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时没有加以重视;另外,护理人员所采用的评估方法不够准确,使得她们对患者的疼痛等级的打分和分级不准确。
(二)担心药物会产生不良反应:对于患者来说,通常会担心用药会使得伤口愈合以及术后恢复减慢,所以拒绝用药;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会害怕使用麻醉药,因为麻醉药特别是吗啡,极易引起呼吸的抑制。
(三)担心用药会上瘾:在患者术后的止痛药物中,最主要的就是麻醉药,担心使用麻醉药会成瘾对术后止痛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些护理人员往往会把麻醉药的成瘾性、耐药性以及依赖性这三者混为一谈,通常都会把临床上的病人因疼痛加剧而把用药量增加以及需要继续用药错当成病人对其成瘾,从而就会排斥对病人继续用药,尽可能的拖延时间或者不给与病人止痛药。
解析妇产科病人术后疼痛护理的思考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自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于我院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个护理组(每组各31例患者),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后护理,综合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多项辅助护理干预。
结果:常规护理组患者术后护理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7.42%;综合护理组患者术后护理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经过妇科及其他常规检查,确认需要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且所有患者均未见严重生理功能障碍及重大疾病。
1.2护理方法1.2.1常规术后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之后给予常规的术后护理干预,依照常规的疼痛评估手段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护理干预,必要时采取镇痛药物辅助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同时对患者术后伤口采取常规术后护理止痛。
1.2.2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方法1.2.2.1术后疼痛评估: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及患者自身感受,结合实际术后疼痛评估和护理经验,科学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状况,同时,由主治医师协助共同全面了解和分析患者身体状况及手术治疗状况,正确运用疼痛评估方法与技能,准确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状况,并及时制定和调整完善的疼痛护理方案。
1.2.2.2术后伤口护理:患者术后伤口护理是整个术后护理环节的关键部分。
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患者术后伤口出血、渗血情况及伤口感染状况,在伤口护理是采用干燥、清洁的辅料与纱布,注意敷料湿透及时更换。
发现伤口疼痛和感染状况及时处理。
采用8%的洁尔阴洗液或0.02%左右的高锰酸钾冲洗外阴保持清洁,每日1~2次[3]。
1.2.2.3心理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术后心理护理,尤其在术后3天的切口疼痛关键期内,应适当加强心理护理[4]。
浅析妇产术后疼痛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205-01【摘要】目的将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科学合理运用临床实践,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
方法通过分析我院82例妇产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疼痛情况,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实行有效的疼痛干预。
结果 74.6%的患者术后出现疼痛,24.2%的患者为轻痛,极度疼痛者所占1.2%。
结论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心理护理、正确的药物护理、体位护理的综合应用,可将患者的疼痛控制为最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术后疼痛心理护理药物护理体位护理前言疼痛是难以忍受的,免于疼痛是患者的权利,疼痛往往会造成患者出现较为剧烈的生理及心理应激性反应,会让病情进一步恶化,所以疼痛是无益的。
有资料显示,妇产科术后的多种并发症可能和术后疼痛存在关系;鉴此,对妇产术后疼痛的护理做以浅析: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文搜集了黄南州河南县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妇产科手术82例,其中附件切除术9例,子宫次全切除术7例,子宫全切除4例,剖宫产术62例。
2、患者情况:年龄为23~37岁不等;74.6%的患者术后出现疼痛,24.2%的患者为轻痛疼痛,极度疼痛者占1.2%。
有些患者意志力较强,能够忍受疼痛;而有些患者会大声呻吟无法忍受;这就要求对耐受力较强的患者及时予以表扬与鼓励,在肯定其长处的同时要提醒他们及时反应自己出现的不适,以避免发生意外和耽误抢救的时机;对于耐受力比较差的患者应当多进行巡视与安慰,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安慰与鼓励患者,倾听患者的陈述,并耐心细致地观察,尽量去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使其树立起战胜病魔的自信心,让患者切实感受到护士的关心,进而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与安全感,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3、护理方法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医生开出医嘱后,诊疗计划的实施,药物疗效的观察等全由护士承担。
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
作者:黄秀梅
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7期
摘要:目的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58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均分成两组每组290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后常规的治疗和疼痛护理方法,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有效地综合治疗和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康复情况以及满意程度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观察组13.45%(39/290)的患者为中度及以疼痛程度,
86.55%(251/290)的患者为轻度或者是无疼痛。
对照组患者41.72%(121/290)以上为中度及以上疼痛程度,58.28%(169、290)为轻度或者物疼痛现象,两组患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妇产科;术后疼痛;常规护理;综合护理
妇产科手术是治疗妇科疾病的一种主要的方式,切口的疼痛就是重要的一个,其主要是由于身体的一些潜在组织受到损伤引起[1]。
疼痛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心理和精神多个方面的影响,直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产质量降低[2]。
为了对妇产科术后疼痛的原因以及应该采用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我院针对2010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58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展开研究,现将研究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8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7岁。
580例患者行附件切除手术的患者有108例,行子宫切除手术的有156例,剖宫产手术的有296例,阴道手术的有20例。
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均分成两组每组290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接受手术的方式基本形似,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1.2方法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术后疼痛护理方式,即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不同,给予适当剂量的镇痛剂来缓解疼痛。
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积极有效地综合治理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其具体的治疗和护理方式为:①术前宣教,手术之前向患者全面的接受手术之后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执行的时间、通常采用的镇痛药物以及能够达到的效果等。
同时向患者全面介绍手术的情况,让其能够对其有个清晰的认识,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②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观察其心理变化并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疏导,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③术后控制疼痛,手术之后告诉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
保持腹部肌肉放松、采取正确的方式按摩加快血压流动降低疼痛等。
总之采用精神放松、调节呼吸、局部按摩以及调节肌肉等多种方式控制疼痛。
1.3观察指标[3、4] 采用患者主诉的方式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分为0级即无痛;1级即轻度疼痛,疼痛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并且患者能够正常睡觉;2级即疼痛比较明显,对睡眠质量有影响,需要镇痛药减缓;3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难以忍受,需要服用止痛药进行控制。
同时对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康复时间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分析和处理,如果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观察组1
3.45%(39/290)的患者为中度及以疼痛程度,86.55%(251/290)的患者为轻度或者是无疼痛。
对照组患者41.72%(121/290)以上为中度及以上疼痛程度,58.28%(169/290)为轻度或者物疼痛现象,两组患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满意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康复出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的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
3 讨论
通过本次实验分析可以得到影响妇科术后疼痛的因素主要有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对手术的了解情况、患者术后卧床的体位、呼吸、肌肉放松程度以及医生对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案等。
对于患者面临的这些疼痛因素应该积极地采取有效地综合治疗和护理方式进行处理,在术后积极的按照护理人员的指导调剂体位、呼吸以及放松肌肉,并且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的采取一定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5~7]。
本次结果显示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和护理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提供了患者的满意度和康复的速度,对于控制妇产科术后疼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岩.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8,5(21):130-131.
[2]远艳,李瑞华.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有效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3):173.
[3]李媛.妇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舒适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0,23(4):191-192.
[4]王静霞.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实施的效果评价[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3.
[5]陈玉荣.剖宫产术后疼痛200例的循证护理[J].慢性病学杂志,2010,5.
[6]陈永琴,冉程,崔太秀.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10,1.
[7]Coronado GD,Marshall LM,Schwartz plications in pregnancy,labor,and delivery with uterine leiomyomas:A population-based study[J].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0.
编辑/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