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阅读思维导图(实用)
- 格式:doc
- 大小:20.90 KB
- 文档页数:3
名人传简介
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作者:罗曼·罗兰(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主要内容
主要人物
贝多芬
米开朗琪罗
列夫·托尔斯泰
内容
叙述他们苦难和坎坷的一生
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主要人物形象
贝多芬
世界著名音乐大师
对音乐孜孜追求
在双耳失、疾病缠身的情况下
创造了音乐史上辉煌的篇章
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
伟大的雕刻家
画家
建筑家
自幼丧母,勤奋好学
艺术创作
《酒神》
《哀悼基督》雕像
托尔斯泰
俄国伟大的文学家
用6年的时间完成《战争与和平》
又推出《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典型情节
①贝多芬遗嘱
②贝多芬写给友人阿其达牧师的信
③托尔斯泰传中的“忏悔家与宗教狂乱”
艺术特色
①语言饱含深情,富有诗意
②风格多变
启示或感受
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并非充满鲜花、快乐
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童年高尔基思维导图《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开篇之作,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高尔基不仅写出了自己对苦难的认识,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还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今天小编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带大家来好好剖析一下这篇自传!1、作品基本内容《童年》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童年时期苦难的人生经历。
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来到外祖父家,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童年岁月。
外祖父、两个舅舅的贪婪、自私,让幼小的阿廖沙目睹了世间的黑暗与丑陋。
外祖母的善良、勤劳,则在阿廖沙的心中埋下了真善美的种子。
哪怕在苦闷和残酷的环境中,他依然心怀希望。
2、创作背景:《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
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在列宁的鼓励下,高尔基开始写作。
3、人物介绍:主要包括小茨冈,外公,外婆,阿廖沙和好事情这几个人物的性格描述。
4、艺术特色:童年用儿童纯真无邪的眼光,通过思考和感悟,抒发童年的欢乐和初涉人生的艰难苦楚,主要以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丰富生动,充满童趣;另一方面,作家又间或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使笔下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5、章节内容:给大家整理了童年相关的一些知识和具体十三章节的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有需要的大家有所帮助哦!以上就是高尔基《童年》完整的思维导图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我们很快的梳理自传的主要内容,并且理解其中传达的中心思想!思维导图可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很多方面帮助到我们!。
初中语文《人物传记阅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初中语文《人物传记阅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适用年八年级级所需时共用10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在人生道路上,那一个个脚印,铺就你的人生轨迹。
本单元所选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的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学习这些课文,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真朗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探究文中的思想感情及人文精神。
2、加强叙事性作品的阅读,了解文体特点,揣摩叙事语言,进一步培养语感,养成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的能力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1、默读、朗读;勾出相关句子进行分析、理解、品味。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欣赏法、讨论法、质疑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拓展视野、联系背景,力求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将名人、伟人的间接经验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加深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对应课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藤野先生》一文,作者回忆了自己与藤野先生处处交往主题单的那几件往事,元问题鲁迅为何弃医从文,课文中“人生经历对…我?的影响”是哪设计些呢,2、《我的母亲》中“慈母”与“严父”的双重身份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母亲如何给我“做人的训练”,3、《我的第一本书》“我的第一本书”有怎样的含义,课文结尾说:“人不能忘本。
”这个“本”是什么,4、《列夫•托尔斯泰》中托尔斯泰的外貌,你从茨威格的人物外貌描写中学到了什么,5、《再塑生命》为什么海伦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专题一:披情入文、涵咏体味,有感情朗读。
传记阅读思维导图
一、传记作品整体阅读
1、传记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叙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分类:从叙述人称看,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从表达方式看,可分为一般传记和评传(记叙与评论各半)
2、传记的文体特征
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
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
3、传记阅读四要素
线——要梳理出传主的人生经历、人生轨迹。
事——要筛选出“事”,传主有哪些“事迹”“行为”“贡献”“成就”“经验”等。
理——要清楚作者传达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观点、人格等。
情——要了解作者对传主的情感态度。
4、传记阅读五步骤
标——标记出传主的人生成长经历或轨迹,这是文章的线索。
筛——筛选出“事”,传主有哪些“事迹”“成就”“贡献”“行为”“经验”等。
寻——寻找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并体会其意图。
品——找出刻画传主的细节并体会其作用。
思——思考作者传达了转折怎样的思想、性格、观点;思考传记中的评论性语句蕴含作者的情感态度。
二、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的3大考点
考点一:传主事迹:筛选整合基础上的归纳概括
梳理主要事件:1、找出时间变化的语句
2、画出地点变化的语句
3、标出职位(工作)变化的语句
4、列出人物在时间、地点、工作等变化时做了的事情
恰当运用概括模板:“某人在某时某地做某事。
”
考点二:传主形象:精神品质、人格魅力的概括分析
1、事迹(人物的言行)
2、作者对传主议论性描述
3、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
4、细节描写
5、传主和各方面的关系
考点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如何准确、全面地筛选整合文本信息?
纵观意识(什么问题、观点态度、怎样顺序)
结构意识
2、归纳内容要点有哪些类型和方法?
内容:归纳段落要点
归纳层次要点
方法:合并摘取法
化实为虚法(事实与事理)
点面结合法(先面后点)
三、理解词句、把握观点2大考点
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意(内看特点,外看语境)
理解词句的含意:(从重要词语入手、从句子位置入手、从句子表达技巧入手,
从人物形象和事迹入手)
理解词句的作用:内容上、结构上、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上考点二:文本评价
1、评价传主的观点态度和基本倾向3角度
(生平事迹、典型事件细节、作者褒贬爱憎)
2、评价传主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关注
(详细记叙传主某个人生阶段)
(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理解文中某些抒情性、议论性的句子)
3、对传记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5角度
(从表现传主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等方面思考)
(从文本的真实性、主旨和有利于突出作者创作意图思考)
(从选材和组材的角度思考)
(从读者的角度思考)
(从作者的经历、所处时代、作品影响力思考)
四、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2大考点
考点一:分析文体特征(选材与组材)
分析角度:作者是如何保证和突出了它的真实性的
作者是如何保证传记的凝练和高度的概括性的
作者是如何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增强可读性的考点二:分析表现手法4角度
角度一:怎样分析传记中的对比衬托手法
1、从侧面表现传主
2、内容和情节的需要
3、由点及面,深化主题
角度二:传记中的细节描写有哪些表现作用
1、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刻画传主形象
2、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折射出传主的精神品质
3、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富而鲜活
4、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角度三:传记中的引用有哪些类型和作用
1、直接引用
2、引用诗词
3、引用故事
4、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以及传主的话
5、引用他人的话
角度四:如何分析鉴赏传记的语言特色
1、传记的类别
2、语意和句式
3、修辞的角度
4、语言风格
五、文本探究2大考点
考点一:发掘人生价值,探求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1、如何解答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类探究题
梳理成长历程
捕捉主要材料
由浅入深解读
选择审视角度
2、探讨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应注意什么
整体感知文本信息,从解读文章主旨中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从作者的经历、所处的时代、作品的影响等方面探讨创作意图考点二:探究文本中的问题,表达个人的见解
1、探究问题、表达见解应遵循怎样的步骤
研究探究对象
寻求文本依据
提出探究设想
展示探究过程
掌握答题“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