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文言文断句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38
高三文言文断句真题专练(2020卷Ⅰ)(节选自《宋史·苏轼传》)【原文】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2020卷‖)(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原文】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2020卷Ⅲ)(《史记•王彪之传》)【原文】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
文言文断句技巧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断句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在一句话的末端用句号断开,叫“句”;在一句以内口气中止的本地用逗号断开,叫“读”(dòu)。
高三的学习,各种题型的技巧和方法都经过全面训练,特别是文言断句这种“有法可依”的考点,大致总结了对话标志、虚词标志、固定结构、特殊句式、修辞技巧、词性标志等比较实用的方法技巧。
但是在做题时学生仍然存在普遍容易丢分的地方,下面一起了看看这些易错点。
(一)、混淆语气停顿和句读正例:天人之理一也。
误断:天人之理/ 一也。
此例中学生将主语和谓语断开,这是语气的停顿而非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通常是无须断开的。
为了纠正这个易错点,应该多练习从词性和句子成分进行分析。
和现代汉语一样,古文中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动词作句子的谓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或者找准动词,就基本可以推断出句子的断句位置而断出句读了。
例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臭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荀子.劝学》)在以上括号内语段中先划出名词和代词,基本可以确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从而为断句提供便利,也可作为检查验证的一个标准。
例2、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在这个句子中学生亦有在“入”字后断开而发生错误的情况。
此句除了可以从语意上分辨外,也可依据动词“入”来找到它的宾语“胡”而避免发生这种句子不完整的错误。
(二)、误用对话标志正例:乐天每作诗/ 令一老妪听之/ 问曰/解否/ 曰解/ 则录之/ 不解/则又复易之。
误断:乐天每作诗/ 令一老妪听之/ 问曰/解否/ 曰/ 解/ 则录之/ 不解/则又复易之。
此例中学生在所有“曰”的对话标志后均断开而发生错误。
纠正这个易错点,应强调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道”为标志。
2020全国新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翻译《明史·左光斗传》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
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
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
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遗使往逮。
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
至则下诏狱酷讯。
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
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
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
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已,再赠太子少保。
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D.及忠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遭妻子南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2020学年高考语文(浙江卷)文言文断句专练14题苏教版高三总复习断句并尝试翻译答案1《周礼》:“调人②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
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
”【注】②调人:周代官名。
【答案】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2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与所知有余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闾故不能不笃于自修。
【答案】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与所知有余/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闾/故不能不笃于自修3学以为己而不为人。
遇有通塞性无加损此其所以不愠也有愠不得谓之君子也乐且不愠乃称纯学,此六经、《语》《孟》所载古之圣贤学问渊源,历历可考也。
【答案】遇有通塞/性无加损/此其所以不愠也/有愠/不得谓之君子也/乐且不愠/乃称纯学4夫瑕也颣也岂有损于玉与珠哉而或且曲为之说曰此非瑕也非颣也玉与珠之所以为美者正在是也!【答案】夫瑕也//颣也/岂有损于玉与珠哉/而或且曲为之说曰/此非瑕也/非颣也/玉与珠之所以为美者/正在是也!这种瑕疵,难道会损伤玉玦、明珠的美吗?但有人却曲全地替它辩解说:“这不是瑕呀,不是疵呀,玉和珠所以被人称美,就是在这种地方呀!5挹古今清华美妙之气于耳目之前供我呼吸罗天地琐杂碎细之物于几席之上听我指挥挟日用寒不可衣饥不可食之器尊逾拱璧享轻千金以寄我之慷慨不平。
【答案】挹古今清华美妙之气于耳//目之前/供我呼吸/罗天地琐杂碎细之物于几席之上/听我指挥/挟日用寒不可衣//饥不可食之器/尊逾拱璧/享轻千金/以寄我之慷慨不平。
6如使深居自闭于闺闼之中兀然颓然而曰知道知道云者此乃所谓腐儒者也古者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是君子之所不为也【答案】如使深居自闭于闺闼之中/兀然颓然而曰知道知道云者/此乃所谓腐儒者也/古者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是君子之所不为也如果使他们深居自闭在深室内宅,不与外界接触,整天一副浑然无知、萎靡不振的样子,而嘴里却念念有词,说自己“懂得大道、懂得大道”,这只不过是人们所说的迂腐的读书人罢了。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第4讲:文言文断句》学之初·技为先——应用“题文齐读法”,快读准做文言文全国卷试题的卷面阅读量在逐年加大,未来的高考“让15%的考生做不完”已成为命题人的共识,文言文耗费过多的读文做题时间是考生难以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要因素之一。
文言文怎样做到快读准做?3个选择题的有效利用是潜在的读文帮手。
命题人为降低试题难度和文意理解难度,设3个选择题,这3个选择题的题肢均有利于快速理解文意(断句题4个选项断开处80%相同,看选项比在文中硬性断句更容易理解;古文化常识题、概括分析题均是4个选项3个正确,更可以利用选项疏通难懂的字、词、句)。
利用这一命题特点,编者在一线教学中总结出“题文齐读法”这一实战策略,在此与广大师生共享。
也希望广大考生在今后的学习答题中,坚持用此法,熟能生巧,内化于心,提高做题效率。
一、怎样“题文齐读”全国卷文言文选材大多是正史人物传记,其写作有基本的规范:开头对传主基本信息做简单介绍,如传主姓名、字号、籍贯等,有时还交代其祖上的情况;中间是人物生平履历和主要事迹,一般从其读书、习武、进入仕途写起,围绕官职变迁介绍其相应的功业事迹,反映人物的道德品质;结尾交代人物的结局,有的还介绍其死后的影响。
而概括分析题主要就是对传主生平事迹、道德品质、影响评价等方面的考查。
因此,阅读写人记事类文言文时,要根据写人记事的特点以及相关题目,采用“题文齐读”的方法。
当然,由于考生的层次、记忆能力、做题的敏锐意识不同,在读题时不可照搬上述模式,既可边读文边浏览题目,也可一气把题读完再看文,这就需要因人而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二、“题文齐读”法解题示范★(1)开始读文,初步了解了人物“鲁芝”(读文关注点——传主的字号、籍贯、家庭情况)的简介,当读到加点词语“坟籍”时,明确此处设置了一个文化常识题,若不看题目,此处理解文意只能清楚“鲁芝沉浸在坟籍中”,感到很难理解,看到古文化常识题选项A 后,倍感语意畅通,茅塞顿开,并能迅速判定其正确。
技法丨2020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断句“三原则”1.字句意思要讲通示例: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
(《两般秋雨庵随笔·史阁部书》)分析:句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点断,即“其不屈,正也”。
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2.内容要符合情理示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明通鉴》)分析: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且史载无此二人,应该是“陈德、华高、费聚”三人。
故此句标点应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3.要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文化知识示例:夫唯禽兽无礼。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记》)分析:“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是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
应断为“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
示例: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金埴《不下带编》卷三)分析:按以上标点把“非第”与“卑贱”并列连读,显然是将其理解为名词成分,意为“不是高贵的门第”;其实,“非第”是两个副词连用,“非第”即“非但”“不仅”的意思,与下句“而愈”相呼应,因此应标点为:……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项后“有子”前应该有停顿,即“方成佳器/有子如此”。
2020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核心突破一文言断句:紧抓标志巧破难点核心突破一给文言材料断句——紧抓标志,巧破难点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作句或读,而古文在书写上原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设计的,阅读时为求语气的顺畅和正确传达意思,读书人便会在文章中自行加注记号。
像这样加注句读的动作,被称为“断句”。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
《三字经》有言:“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意思是,凡是教导刚入学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标点断句。
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如果不懂句读,往往会造成误读、误解原意。
古代有些文献呈现出不同的解释,造成不少混乱,就是因为后人在句读上产生了分歧。
文言文断句,旨在考查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阅读文言文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课内外朗读,培养文言文语感,积累古代汉语知识、熟知文言文用词用句的基本特点及规律,熟悉古代历史文化常识。
不过,首先要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
一、据语境,顾前后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反映了考生对文意理解的正确与否,而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因此要正确断句,一定要建立在对文章全面理解、透彻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在做文言文断句题时,首先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理解,通读全文,熟读精思;然后运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顾及前后文,弄清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最后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知识运用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五年,仁赡廉得近臣戚里遣人市竹木秦、陇间,联巨筏至京师,所过关渡,矫称制免算;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赡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属吏旻、载具伏罔上为市竹木入官。
贬旻房州司户,载均州司户。
(节选自《宋史·王仁赡传》,有删改)A.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赡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属吏/B.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赡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属吏/C.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赡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属吏/D.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赡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属吏/答案 B解析要选准答案,首先要看画波浪线部分的前后文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详解)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技法丨2020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断句“三原则”1.字句意思要讲通示例: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
(《两般秋雨庵随笔·史阁部书》)分析:句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点断,即“其不屈,正也”。
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2.内容要符合情理示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明通鉴》)分析: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且史载无此二人,应该是“陈德、华高、费聚”三人。
故此句标点应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3.要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文化知识示例:夫唯禽兽无礼。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记》)分析:“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是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
应断为“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
示例: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金埴《不下带编》卷三)分析:按以上标点把“非第”与“卑贱”并列连读,显然是将其理解为名词成分,意为“不是高贵的门第”;其实,“非第”是两个副词连用,“非第”即“非但”“不仅”的意思,与下句“而愈”相呼应,因此应标点为:……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项后“有子”前应该有停顿,即“方成佳器/有子如此”。
第十七讲文言文断句及理解判断类问题一、文言文断句类问题【例题】[2019 年全国卷I 真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文言文中断句题考察的,是古代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基本识读能力,大约相当于古人所说的“”。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断句》:凭对话断句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写两人对话,作者一般只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了。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虽然在高考卷中凭对话断句的例子并不多,但关键的时候还是能起到帮助作用的。
除借助“矣”“也”“者”“者也”“因”等虚词外,也要看“曰”这一对话标志。
二析结构修辞例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酤①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②。
(选自《东坡志林·卷一·记游》) 【注】①屠酤:屠,杀牲;酤,卖酒。
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
②韩愈曾写诗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答案]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参考译文】己卯年农历正月十五,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便很高兴地跟随他们。
走到城西,进入了和尚的住所,经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
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
(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如果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
然而也是笑韩愈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
第1 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