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内瘘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29.33 KB
- 文档页数:1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技巧现阶段,主要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患者生命。
血管通路的稳定可靠,和顺利开展血液透析存在紧密联系。
因此,临床常说血管通路就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动静脉内瘘的相关知识,以及怎样进行正确的护理。
1.动静脉内瘘的重要作用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会损害全身脏器,除了换肾,规律的透析是延长肾衰患者生存时间的唯一方式。
对血液透析通路进行建立和维护,有利于长期重复使用。
目前,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应用率较高、效果最为理想的血管通路。
内瘘,指的是患者肢体周围的动静脉,在外科手术下,使其成为血流通道,经过这个通道,让动脉血向静脉转流。
因此,对动静脉内瘘进行正确使用、保护,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率,延长使用时间,对于患者至关重要。
2.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一般情况下,常人是无法理解血液透析患者遭受的痛苦,长时间以来,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等情绪,加上患者不了解动静脉内瘘,增加了其心理压力。
因此,在手术开展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介绍静脉内瘘的相关知识,提高其认知度。
并且和患者加强交流,了解患者心理诉求,及时进行疏导,缓解其不良情绪。
还有,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增强患者配合度,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2血管选择通常是选取左上肢的桡动脉和头静脉。
原因在于,和右手相比,左手功能更少;该位置血管在解剖条件上最为合适,有利于更高的建立动静脉内瘘。
操作时,尽量选取桡动脉搏动良好,头静脉充盈正常位置。
做好选择后,对桡动脉进行按压,末梢循环呈良好状况,未出现缺血情况,选取远心端。
术前一周,告知患者不要在该侧上肢进行相关操作,如输液、穿刺、注射等,对手术区域加强热敷,对局部皮肤进行保护,防止出现感染、血肿等,保证手术成功率,促使术后静脉内瘘通畅。
2.3皮肤护理将手术区域和附近的毛发进行刮除,采用肥皂水进行清洗,再使用0.1%新洁尔灭溶液擦洗,通过无菌敷料进行包扎,避免感染。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护理对策,以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011年9月间7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透析年龄1~18年,每周行血液透析2~3次,血流量200~250ml/min,归类总结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 经过统计得出,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主要为:出血、血流量不足、假性动脉瘤、血栓、内瘘狭窄、感染,其中出血的发生率最高。
结论: 早发现、早预防、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内瘘;护理【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16-01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而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故血管通路又称为血透患者的生命线[1],内瘘的通畅以否直接影响透析效果。
动静脉内瘘在临床使用中常因自身血管条件不佳、反复穿刺及护理不当而影响其正常使用,既增加患者痛苦,又降低其生活质量,可见保护内瘘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笔者所在科临床工作中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措施加以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011年9月间7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男30例,女45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59±1)岁,透析年龄1~18年,每周行血液透析 2~3次,血流量200~250 ml/min,本组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透析的诊断标准.1.2 结果:75例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n,%)2 内瘘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2.1 出血的预防及护理: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力求一针见血,避免穿刺失败及同部位重复穿刺引起的血肿;避免过早使用内瘘,一般内瘘成熟至少需要4周,最好等待8~12周后再开始穿刺[2]。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技巧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肾功能衰竭的患病率不断增加。
血液透析是目前最常见的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方法之一,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AVF)是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血管通路。
AVF 可以有效地解决透析过程中的造口器感染和穿刺疼痛等问题,但是 AVF 的护理工作也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透析前、透析中和透析后三个方面介绍AVF 护理的技巧,以提高护理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
一、透析前护理1. 定期检查血管通路:每周一次医生或护士应定期检查 AVF 的情况,包括其血管直径和流量、皮肤分泌物和皮肤松弛度等,如果AVF 存在异常状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2. 合理护理皮肤:AVF 通路位于静脉和动脉之间,动脉的高压会影响 AVF 的正常功能。
为预防皮肤搔抓和创伤等不良影响,平时应注意保持 AVF 通路的清洁和干燥。
3. 透析前心理护理:透析前,护士应该进行心理护理,及时解答疑问,消除患者的紧张感和不安。
二、透析中护理1. 正确穿刺:穿刺前,护士应该仔细检查 AVF 的通路情况和皮肤状态,避免穿刺过程中损伤皮肤和血管,造成 AVF 通路不良。
如果出现排毒不良、输液缓慢等现象,应及时调整和护理,避免感染和血液逆流等危险。
2. 监测透析过程:在透析过程中,护士应该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如高血压、低血糖、呕吐、恶心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3. 清洁卫生:透析过程中,护士应该注意卫生和消毒,及时清洗透析仪器和配件,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等疾病的危害。
三、透析后护理1. 监测剩余透析量:透析结束后,护士应该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透析成果,及时记录剩余透析量和造口器的状况,确保健康和安全。
2. 动静脉内瘘凝血:透析后,患者的皮肤内的动静脉内瘘可能会出现凝血,如果不及时治疗和处理会对患者造成危害。
当 AVF 静脉末端出现顶端梗阻,可以采用手推肝素化石蜡治疗,减少血液凝固。
血液透析内瘘护理要点蒋正燕发布时间:2023-06-09T03:41:38.686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05期作者:蒋正燕[导读]血液透析内瘘护理要点蒋正燕乐至县人民医院肾病内科四川资阳 641500血液透析是一种血液净化疗法,可以实现对正常肾脏部分排泄功能的取代,是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抢救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患者生命的维持和生存质量的高与低,除却疾病因素及其透析引起的贫血、高血压等相关并发症之间具有关联以外,内瘘使用的时间也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内瘘通常被称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但当前内瘘3年存活率仅仅为65%-75%。
这除了与患者动静脉条件具有关联以外,也与内瘘的护理及其使用是否合理具有关联。
因此,做好内瘘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一、关于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外科手术,通常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
动静脉内瘘属于血管吻合小手术,针对患者前臂近手腕位置的动脉与相邻静脉进行缝合,确保吻合以后的静脉内可以流动动脉血,促使动静脉内瘘得以形成。
动静脉内瘘相应血管可以给血液透析患者疾病治疗期间提供充分的血液,有效加强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
二、血液透析内瘘护理要点(一)内瘘手术护理在进行内瘘手术前,应向患者详细讲解造瘘的必要性及其所能够起到的作用,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告知患者在行内瘘术后怎样进行自我保护,确保内瘘能够长期予以应用。
内瘘血管需选取前臂近腕部相应的桡动脉-头静脉,患者非习惯使用侧的上肢,这样更为利于患者的生活与工作。
完成手术后24小时,应对患者内瘘是否保持通畅加以高度关注,静脉侧应保证触到震颤,可以听到杂音。
对内瘘侧手臂手指末梢血管相应充盈的情况进行观察,对内瘘吻合位置是否出现血肿,局部是否出现渗血等情况进行观察。
抬高造瘘侧肢体,以利于静脉的回流,以缓解肢体的肿胀。
在对敷料进行更换的过程中,应严加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保证敷料的干燥与清洁,包扎敷料不宜过多,过紧。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及常見問題:血液透析是目前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长期维持性血透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对透析效果和患者长期存活有着重要影响。
动静脉内瘘从1966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其优点为使用时间长、感染率低、活动方便。
制作内瘘一般从左到右、从远到近,先上后下、先自身血管后移植血管。
动静脉内瘘术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
術前護理保护好造瘘侧的肢体皮肤的完整与清洁,保护好拟造瘘侧肢体的血管,避免输液及直接动静脉穿刺。
向患者说明做内瘘的必要性,促进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消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检查挠动脉搏动情况和头静脉充盈情况以及尺动脉的供血情况,防止挠动脉结扎后尺动脉血流不畅,手臂供血不足引起坏死。
術後護理1.術後術側肢體抬高制動,保持局部輔料清潔乾燥,注意觀察局部有無出血,滲血,以及血管雜音是否清晰,如有異常幾時給予擴管、抗凝治療。
2.衣袖要松大,注意造瘻部位皮膚清潔,預防感染。
3.注意對內瘻側手的保護,防止受傷。
4.內瘻僅供透析用,術側上肢避免負重、提重物、測血壓,避免一切靜脈治療,佩戴飾物等等。
5.內瘻術後10天鼓勵患者做腕部活動,反复交替进行握拳动作或反复挤压握力球或间断热敷内瘘以上的静脉,促進血管擴張。
6.指導患者自己聽血管雜音幾觀察血管震顫的強弱,有無疼痛,發現異常幾時就診。
透析時護理1.内瘘最好在术后4~6周使用。
理想的内瘘特征是静脉充分扩张、肥厚。
同时应准备弹性绷带一副,以便拔针后止血用。
2.透析前应保持手臂清洁,经常湿热敷,穿刺后可涂些喜疗妥软膏。
冬天注意肢体保暖,以免血管受冷痉挛。
3.第一次使用时应选择一处穿刺做动脉血管,静脉回路用普通静脉。
穿刺时要争取一次成功,减少对内瘘血管的损伤。
穿刺部位的选择要有计划性,避免反复穿刺某一固定点,以防造成血管壁变硬、渗血管腔变窄,血流量下降,从而影响内瘘使用寿命,或产生动脉瘤有破裂大出血的危险。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要点发表时间:2013-05-13T17:52:42.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刘晓燕[导读] 应教会患者及家属学会自我监测瘘管吻合口有无震颤,发现瘘管疼痛、出血,感染及震颤消失应立即来院诊治。
刘晓燕(山东省烟台海港医院血液透析室山东烟台 264002)【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362-01【关键词】血液透析内瘘护理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75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75例患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37例,糖尿病肾病16例,多囊肾6例,高血压肾损害8例,马兜酸肾病5例,小血管炎3例。
患者年龄28-84岁,平均年龄56岁。
患者内瘘血流量220-260ml/min,无明显并发症出现。
2 护理2.1 内瘘术前护理2.1.1 选择非惯用侧手臂备用作内瘘。
2.1.2 保护该侧血管避免动、静脉穿刺。
2.1.3 保护该侧手臂皮肤勿破损,并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术后感染。
2.2 手术后的护理2.2.1 术侧手臂应适当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2.2.2 每天检查内瘘口是否通畅,在静脉如触及震颤、听到血管杂音就表示瘘管通畅,否则应怀疑有血栓形成,应立刻与医生联系并及时处理。
2.2.3 术后督促患者服用潘生丁或阿斯匹林以防血栓形成阻塞瘘管,术后1-2天可压迫作瘘的前臂,每次3-5分钟左右,然后松开,反复多次以促进静脉血管的扩张。
2.2.4 包扎伤口的敷料不可过紧,衣袖要宽松,避免吻合口及该侧手臂不慎受压,禁止在该侧作输液、输血和测量血压等。
2.2.5 内瘘的成熟,取决于自身血管条件及手术情况,若静脉扩张、管壁肥厚、有动脉震颤或搏动则表示内瘘已成熟,一般4-8周可使用,至少应在2-3周方可使用。
在此之前应采用双静脉穿刺、暂时性血管通路或腹膜透析过渡。
当然,早期的使用更需要加倍的谨慎,否则可能会损伤内瘘,导致并发症出现。
血液透析中心动静脉内瘦护理常规自体动静脉内疹是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量要求,便于血管穿刺,从而建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
一、护理评估1内痿侧肢体是否清洁,有无肿胀、发红、硬结、疼痛及淤青,穿刺部位有无分泌物、皮肤是否完整。
2.能否触摸到震颤及震颤的强弱。
3.听诊血管杂音的强弱及变化。
二、常见护理问题1内瘦感染与操作不当及患者卫生习惯不良有关。
2.内痿闭塞与低血压、操作不当及患者知识缺乏,自我护理不当有关。
3,血流量不足与穿刺位置不当、穿刺针贴壁或低血压、内痿血管狭窄、血管自身条件差有关。
4.穿刺部位渗漏与护士穿刺技术不佳、患者穿刺侧肢体活动有关。
5,穿刺针滑脱与固定不当、患者穿刺侧肢体活动有关。
6.知识缺乏与健康教育不到位及患者的认知能力有关。
三、护理措施1保持内痿侧手臂的皮肤清洁,每次透析前将内疹侧手臂皮肤清洗干净。
2.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避免定点穿刺。
3.护士加强操作培训,提高穿刺技术。
4.透析结束正确压迫止血,力度适当,以不出血又能触及血管的震颤为佳。
当日穿刺部位避免接触水,避免热敷。
如果穿刺处发生血肿,可压迫止血,并用冰袋冷敷,24小时以后可热敷,并涂擦喜疗妥软膏消肿。
如果内痿处有硬结、淤血,可每日热敷,用喜疗妥软膏涂擦按摩,50%硫酸镁湿敷,每日2〜3次,可用非热康普内痿治疗仪照射。
5.妥善固定穿刺针及血路管,透析过程中穿刺侧肢体给予适当约束并保暖。
6.造瘦侧手臂不能受压,不能测血压、输液、静脉注射、抽血、戴手镯等。
7,对内痿功能进行监测,每3个月对内痿血管进行超声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四、健康指导1让患者了解内痿对其生命的重要性,使患者在主观上重视,积极配合对内疹的维护。
8.教会患者自我评估内疹是否通畅的方法,每日进行3〜4次,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就诊。
9,造痿侧手臂不能受压,避免测血压、输液、抽血,衣袖要宽松,不能配戴过紧饰物;睡觉时不要将造痿侧手臂垫于枕后,尽量避免侧卧于造矮手臂;加强造疹侧肢体的功能锻炼,透析间期适当活动造痿侧手臂,可手握橡皮健身球进行锻练,可促进内痿的成熟,预防内痿血栓形成。
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性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性护理措施。
方法:将80例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内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完成透析、病死率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39例完成透析,对照组33例完成透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和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内瘘;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4.547 文献标识码:B血液透析是晚期肾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其获得成功的主要条件为良好的血管通路。
许多肾病患者因自身血管原因无法建立血管内瘘,常使用人造血管作为动静脉内瘘,但动静脉内瘘并发症较多,易发生感染、内瘘血栓形成、狭窄、假性动脉瘤、针孔渗血等多种并发症,若不及时、恰当处理会对内瘘的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丧失功能[1]。
基于此,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们选取了80例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内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内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4.6+5.1)岁,内漏建立时间(1.6+0.5)年,高血压肾病11例,慢性肾炎15例,糖尿病肾病11例,多囊肾3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4.6+5.0)岁,内漏建立时间(1.6+0.4)年,高血压肾病11例,慢性肾炎16例,糖尿病肾病10例,多囊肾3例。
血液透析内瘘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5-08-05T11:19:56.7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4期供稿作者:于鹏飞张艳
[导读] 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血液透析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于鹏飞张艳
(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血液净化中心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3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内瘘建立后,即预见性评估自体内瘘常见并发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及时、针对性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其转归,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结果:2例发生预见性并发症,给予相应处理。
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血液透析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血透析;并发症;预防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381-01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内瘘并发症常常是使其失功的主要原因,故如何保护性地使用内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其使用寿命,是血透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重点。
1.临床资料
选择在本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7~82岁,均使用自体动静脉血管内瘘行血液透析,3次/周,4?h/次。
原发疾病构成:高血压病11例,糖尿病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多囊肾2例,原因不明3例。
内瘘选用血管为手腕部头静脉一桡动脉,其中端侧吻合20例,侧侧吻合6例,端端吻合2例,高位肱动脉和正中静脉端侧吻合2例。
所有患者遵医嘱服用促红素维所有患者遵医嘱服用促红素维持血色素在正常范围,均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2.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2.1?瘘口感染
与医护人员是否执行无菌操作有关。
护理措施
2.1.1注意室内环境卫生,减少家属探视,坚持透析间内有家属在不做内瘘侵人性操作;透析结束时采用密闭回血,回血结束后再拔针,减少针头被污染的机会。
2.1.2?穿刺处皮肤过敏,与患者胶布过敏或针柄塑料过敏有关。
对针柄塑料过敏的患者,只需用胶布先将针柄裹住,使塑料不直接接触皮肤。
对胶布过敏的患者,穿刺后先用无菌纱布盖住针眼,再将下机时用的止血绷带固定针柄,最后胶布贴在止血绷带上固定针尾部。
2.2?瘘管狭窄
与长期定点穿刺和穿刺方向有关。
护理措施
采取绳梯式穿刺,扩大穿刺区域,穿刺针向心或离心交叉兼用。
2.3?瘘管栓塞
与血透低血压及过度按压有关。
护理措施:对所有内瘘的患者强调健康教育,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适当按压内瘘止血,自我感觉瘘管异常立即求医。
2.4?穿刺血肿
与新瘘血管不充盈及穿刺者技术有关。
护理措施:新瘘穿刺前必须有患者内瘘的彩色多普勒B超报告,由有经验的穿刺者根据B超报告和内瘘手术医生一起定穿刺点,血管不充盈者可暂缓穿刺。
2.5穿刺针滑脱
与穿刺针固定有关。
护理措施:穿刺针软管成“U”字型反折后以胶布粘贴,对年老、意识不清者,瘘侧肢体用约束带防护。
3.讨论
成功建立动静脉内瘘后,对内瘘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率。
内瘘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可由自身生理因素造成,也可由护士的操作不当引起。
内瘘血管?并发症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可由血管疤痕形成,血管渐渐地变细,血流不畅,最后闭塞。
正确、良好的日常护理和预防是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得以长期使?用的主要环节,而护士娴熟的穿刺技术则可以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
【参考文献】
[1]薛骏,李铭新,陆福明,等.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主要病冈的分析[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9.z6(4)l?301—302.
[2]林秀梅,沈美霞.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及护理[J].稿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2)l?2041.
[3]戎殳,叶朝阳,陈静,等.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J].中国血液净化,2003,2(9).476—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