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4.50 KB
- 文档页数:25
三年级品社教案-下册第一章:关爱他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2. 学会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需求,学会给予帮助和支持。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关爱他人的意义和方法。
2. 尊重他人的表现和意义。
3.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1. 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动。
2. 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3. 团队协作的实践和体验。
四、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和行为。
2.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表现和意义。
3. 激发学生团队协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团队协作的意义。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关爱他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思考。
2. 讲授知识点:讲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3. 实践体验: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团队协作的意义。
4. 分享交流: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并积极参与团队协作。
第二章:诚信做人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诚信做人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尊心。
二、教学内容1. 诚信做人的意义和方法。
2. 遵守诺言和履行承诺的表现和意义。
3. 责任感和自尊心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1. 诚信做人的意识和行动。
2. 遵守诺言和履行承诺的态度和行为。
3. 责任感和自尊心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诚信做人的情感和行为。
2. 引导学生遵守诺言和履行承诺的表现和意义。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一、新课程标准要求1、《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标准由6个主题构成,即: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
这种主题式框架是各国设计综合课时常采用的,也被称为“同心圆扩大”的框架。
2、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
多样的教学活动,既将学生的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同时也将形成新的经验作为学习的目标。
3、按照综合主题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
为体现课程的综合性,有机整合各门课程内容的构建思路,内容标准的各部分和各条均不是按照学科体系和知识点呈现的。
每一条标准中,都尽可能地体现出知识学习,情感态度和行为能力养成融为一体的课程理念。
4、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的意义。
只有根据具体的学生背景、区域、学校特点和条件,将多种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5、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
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内容标准基本上采用了主体表述的方式,并以行为化的表述呈现。
二、教材设计思路1、以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展开,每一个人都在与自我、自然和社会的互动中谋求成长和发展,自我、自然和社会在每一个人身上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三对关系。
其核心是儿童,侧重与儿童发展的课程设计则关注儿童的身心特征,设计出的课程符合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贯彻了儿童设计课程的理念。
2、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设计的健康安全地生活,积极愉快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品德与社会是集思品教育、社会教育、生活教育和科学教育于一身的课程,这四种教育需要在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中有明确而具体的反映。
健康安全地生活侧重反映了生活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侧重反映了社会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侧重地反映了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三年级品社教案-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念。
2.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分享和帮助他人,增强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尊重他人第1课: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第2课:尊重他人的劳动和成果第二单元:合作与分享第3课:学会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第4课:学会分享,体验快乐第三单元:遵守规则第5课:遵守校规,做个好学生第6课:遵守法律,做个好公民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角色扮演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贡献。
4. 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品社教案-下册》2. 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3. 案例素材:用于分析讨论的案例素材4. 视频素材:用于辅助教学的视频素材5. 作业练习:用于巩固教学内容的相关练习题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尊重他人(2课时)第1课时:第1课,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第2课时:第2课,尊重他人的劳动和成果2. 第二单元:合作与分享(2课时)第3课时:第3课,学会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第4课时:第4课,学会分享,体验快乐3. 第三单元:遵守规则(2课时)第5课时:第5课,遵守校规,做个好学生第6课时:第6课,遵守法律,做个好公民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合作和遵守规则。
三年级品社教案-下册第一章:亲情的重要性1.1 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亲情的含义,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家人的感恩之心,增强家庭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引入亲情的概念,解释亲情的含义。
通过故事、案例或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亲情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对家人的感恩之情,鼓励学生为家庭做贡献。
1.3 教学活动:讲述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人物对亲情的珍视。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亲情经历,互相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进行家庭调查,了解家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第二章:友情的重要性2.1 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友情的含义,认识到友情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建立和维护友谊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入友情的概念,解释友情的含义。
通过故事、案例或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友情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2.3 教学活动:讲述一个关于友情的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人物对友情的珍视。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友情经历,互相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他人建立和维护友谊的场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第三章:尊重他人的重要性3.1 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含义,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习惯和意识。
3.2 教学内容:引入尊重他人的概念,解释尊重他人的含义。
通过故事、案例或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重他人,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的不同和特点。
3.3 教学活动:讲述一个关于尊重他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人物对尊重他人的实践。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尊重他人的经历,互相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不同场景中尊重他人的行为,培养学生的尊重意识。
第四章:团结合作的重要性4.1 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含义,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和意识。
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味书屋1、阅读故事《不一样的琴声》2、讨论:琴声怎么会前后不一样呢?五、总结人与人之间如果能互换一下角色,你就能走进他人的心灵世界,就能理解他人,就不会陷入烦恼之中。
因此,理解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第二课时一:故事明理1、谈话今天的课上,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看一个故事2、一起阅读《孟母三迁》3、讨论:你赞同孟母的做法吗?4、自由发表意见5、师小结:出示: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里仁》释:孔子认为,只有邻里是一些仁人君子,那才是上佳的居住环境。
要学会选择居住环境,选择邻里,那才算是智人。
二:活动、我为邻里添欢乐1、生活有你有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邻里对你那样关心,你也应该为邻里做点贡献,添点欢乐。
2、活动:设计快乐活动要求:如果大家都参加健康的娱乐活动,邻里生活就会充满欢乐,让我们一起为邻居设计几个有意义的活动吧。
请各小组成员相互合作,课进行角色分配表演。
3、小组准备4、展示三:总结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能时刻想着别人,多为他人带来欢乐,给自己带来欢欣。
板书3、快乐的邻里生活提倡健康活动反对消极生活教学后记:表达自己的心声,可画画,可写诗,还可以用其他方式,大家快行动吧。
1、学生准备2、展示交流五:总结学校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在学校里快乐的成长,更要了解我们的学校,为它争光。
美好未来教学后记:第二课时一、欣赏歌曲,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我的劳动感受。
不过,今天老师有个要求,我们换换方式,不一定说,我们做做,唱唱,画画,跳跳,怎么样?二、我来露一手(劳动展示)1、宣布展示要求。
(1)劳动可以是现场展示,也可以用拍摄的照片、音像资料。
(2)展示的同时还要说明自己在这次劳动中的感受。
2、分组展示劳动过程,进一步感受劳动的伟大。
3^设想: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都停止了劳动,假如所的警察都不上班T,假如电视台的人都停止了工作,(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然后班级交流。
三下品社教案一、教案概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素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念,本教案将以“三下品”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认识“三下品”的概念和内涵,理解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4.通过互动合作、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概念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介绍“三下品”的概念和内涵。
分别解释“好品德下品”、“好知识下品”、“好技能下品”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品质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思考一些典型案例中的“三下品”问题,引导他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违反交通规则、作弊行为等。
3.团体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探讨“三下品”问题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影响。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就如何避免“三下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有义务劳动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让学生深入社会,感受“三下品”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5.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真善美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关爱与责任感。
可以通过朗诵、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表达对家庭、学校、社会的爱和感恩之情。
四、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循“三下品”原则,观察学生是否具有积极向上、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2.作品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创作活动,如写作、绘画、摄影等,评价学生作品中是否体现了“三下品”的概念和内涵。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尊重他人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习惯和态度。
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具体方法。
1.2 教学内容介绍尊重他人的概念。
讨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学习尊重他人的具体方法。
1.3 教学活动讲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尊重他人的经验。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
第二章:遵守规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和态度。
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的具体方法。
2.2 教学内容介绍规则的概念和重要性。
讨论遵守规则的好处。
学习遵守规则的具体方法。
2.3 教学活动讲解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的好处。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遵守规则的经验。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遵守规则的场景。
第三章:负责任的行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负责任的行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负责任的行为习惯和态度。
让学生学会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3.2 教学内容介绍负责任的行为的概念。
讨论负责任的行为的重要性。
学习做出负责任的选择的具体方法。
3.3 教学活动讲解负责任的行为的重要性。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负责任的行为的经验。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负责任的行为的场景。
第四章:合作与团队精神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合作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合作与团队精神的习惯和态度。
让学生学会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和协作。
4.2 教学内容介绍合作与团队精神的概念。
讨论合作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学习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和协作的具体方法。
4.3 教学活动讲解合作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合作与团队精神的经验。
设计团队协作活动,让学生模拟在团队中协作的场景。
第五章:保护环境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习惯和态度。
让学生学会具体的环保行为。
5.2 教学内容介绍保护环境的概念。
讨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具体的环保行为。
人教版三年级品社教案【篇一:三年级品社教案】三年级品社教案(下册)第一单元1、家人的爱教学目标: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家人给予自己的关爱,体会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
2、知道自己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养育和培养。
3、知道感激、回报家人的爱。
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录像、图片、采访家长等。
学生:照片、小玩具、搜集亲情故事等。
活动过程: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播放家人关爱孩子的故事。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揭题:孩子们说的可真好!是啊!父母对我们的关爱是真诚而无私的。
其实,在家里还有爷爷奶奶,兄弟姐妹也同样关爱着我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回味——(出示课题:家人的爱)活动二话亲情,感受家人的爱。
1、师展示照片讲父母养育儿女的故事。
2、学生拿出带来的照片、玩具等进行同桌交流。
3、请学生上台讲照片背后的故事。
(板书:养育。
)小结:看着这一张张充满爱意的照片,让我们感到家人养育我们是多么的辛劳啊!活动三:品亲情,体会家人的爱。
1、出示课件:一个个“爱”字,一个个“亲情果”。
点击树叶弹出“品亲情”。
2、学生边摘果子边答题。
①说说自己名字的含义。
②从出生到现在家人给你做的饭菜有多少,你算得清吗?③这么多年爸爸妈妈每天叮嘱你“上课要认真,过马路要小心”的话有多少遍,你能算得清吗?3、播放采访录像。
(家人解答给自己孩子取名字的含义)(板书:期望)小结:一个小小的名字,一顿顿可口的饭菜,一句句温馨的话语都渗透了家人浓浓的爱,我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是多么幸福啊!4、出示课件:在日常生活中家人培育自己孩子的小片段。
(板书:培育)小结:这一幅幅画面,饱含着家人浓浓的亲情,家人对孩子的培育真是费尽苦心。
这样的事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很多,你们能互相说说吗?5、学生小组交流家人培育自己成长的亲情故事。
小结:孩子们能把家人的爱点点滴滴记在心里,这让老师感动,相信你的家人也一样会感动的。
6、现场采访小结:多好的家人啊,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他们付出了心血,操碎了心,孩子们就让我们共同朗诵一首诗《家人的爱》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激吧!活动四:感激、回报家人的爱。
三年级下册品社集体备课教案第一单元我学习,我快乐活动主题一时光老人对我说教学目标:1学会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2在实践中学会提高效率。
教学重点:学会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在实践中学会提高效率。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分钟能做什么)1、播放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动画片《狮子王》一分钟。
2、让学生在焦急的心情下等待一分钟。
3、交流:你认为看动画片的时间长,还是等待的时间长。
观看动画片。
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体验一分钟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一分钟。
2、交流课前调查情况。
妈妈的职业()爸爸的职业()()老师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会计一分钟能数300张人民币。
铅笔厂一分钟能可生产1600枝铅笔飞机一分钟能飞1800米。
………汇报:我一分钟能()交流自己的收获。
谈活动的体会感受一分钟2让学生算一算,自己一天要浪费多少时间。
3用系红领巾来让学生感受"时间就是胜利"学生算一算,一月?一年?一生?说说哪一组支得了胜利,他们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巧用一分钟你认为自己以后应该怎样做?第二课时(谁把时间偷走了)一、有的人,懂得和时间交朋友,利用每一分钟,快乐地学习,尽情地玩耍,充分地休息,有的人却恰恰相反。
请大家看P4图,是哪些人在浪费时间?有什么样的结果二、看图,回答老师的问题。
(着重看事情的结果,使每个孩子都知道,"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的道理。
名人用时间1、看P5图文,了解鲁迅先生对自己成就的评价。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先生说的话的理解。
并说说对自己有什么帮助。
从鲁迅先生的事例中,了解时间对人取得成就的作用。
说说自己对先生说的话的理解。
并说说对自己有什么帮助。
我这样用时间1活动:算算自己每天吃饭、睡觉、游戏、学习的时间,和同学们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2说说自己的时间是被谁偷走的?小结:实际上,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多的,但为什么有的人会不够用呢?那一定是他自己不会花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