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门
- 格式:ppt
- 大小:2.79 MB
- 文档页数:130
第七节:分节的有附肢的原口动物——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约占动物界总种数的85%;其个体数目亦十分惊人,例如一个蜂群个体总数可达3万多个。
节肢动物对环境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分布极为广泛,凡适合动物生存的环境,几乎都有不同种类的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或类似环节动物的祖先,故环节动物的一些基本结构多见于节肢动物,如两侧对称,身体分节等,但节肢动物还有许多比环节动物复杂的结构,生理机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异律分节:最前一节为顶节,最末一节为尾节(肛节),中间的才是真正的体节。
异律分节从形态上完善和保证了动物体各种生理机能的协调整合,更有利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机能和结构较相同的体节常愈合,形成体区。
如:昆虫——身体分为头、胸和腹3个体区。
甲壳类、蛛形类、肢口类——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2个体区;多足类——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2个体区。
蜱螨类——头、胸、腹三部分体节完全愈合。
——形态的分化伴随着机能的进一步分工:头部——感觉和摄食。
胸部——运动和支持。
腹部——营养和生殖。
2、分节的附肢:节肢动物的附肢和环节动物一样,也按体节排列,但节肢动物附肢的最大特征是与身体相连处有活动的关节,附肢之间也有关节,并以关节膜相连,节肢动物名由此而来。
其运动力和灵活性都远远超过环节动物。
——附肢的分类:双肢型——由与体壁相连的原肢及其顶端发出的内肢和外肢三部分组成。
例如虾类腹部的游泳足。
单肢型——由双肢型演变而来,其外肢已完全退化,只保留了原肢和内肢。
如昆虫的3对步足。
节肢动物的附肢,在进化过程中,随着体区的形成,附肢也相应的发生了形态与机能的分化。
如头部的附肢用以感觉,或形成口器以取食;胸部的附肢用以运动与呼吸;腹部的附肢除游泳、爬行外,还有的转化成生殖器,或部分消失。
3、外骨骼及蜕皮现象:节肢动物的体壁由三部分组成,最外层为(角质膜)表皮,接着是上皮层,最里面为很薄的基底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