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范例—哈佛商业评论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10
哈佛商学院的经典商业成功案例哈佛商学院的经典商业成功案例:海底捞海底捞的速度不算快,从1994年创办,到现在整整十七个年头,才60个连锁店,营业额也就十几亿。
海底捞所在的产业一点都不酷,就是火锅,它既不是资源垄断行业,也不是高科技行业,只要是中国人,自己在家都会涮。
海底捞的商业模式并不独特,就是一锅一锅卖、一店一店开。
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今年刚好四十岁,是个出身底层的“川娃子”,不擅豪言壮语,不帅、肤色黑,比实际年龄看起来老得多。
既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将海底捞搬上封面?这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
有人说,如果把海底捞搬到日本或者韩国,它的优势就荡然无存。
但是,日式或者韩式服务舶来已久,中国企业只习得其“变态”之形式,未习得“变态”背后的精髓。
服务者感到耻辱,接受服务者也觉得别扭,原因在于那些标准化的流程移植到中国,其他方的满意往往是建立在员工不满意基础上的。
技校毕业的张勇,发迹在偏僻的四川简阳,一切经验都摸索自简陋的麻辣烫店。
他的逻辑很简单:“公平”。
这词一点都不陌生,向来是人心最普通、却殊难成真的诉求之一。
一旦把这简单口号贯彻到底,员工就会视海底捞为第二个家,为之真心付出,甚至为这个家拼命。
海底捞出色的服务就是这么来的。
就这样,海底捞在海外虽然一家店都没有,却成为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
海底捞员工与富士康员工来自同一群体,主体是80后或90后,在农村长大、家境不好、读书不多、见识不广、背井离乡、受人歧视、心理自卑。
而且相比富士康的环境,在海底捞工作的待遇更低、地位更低、劳动强度更大。
可张勇就是做到了,员工没有跳楼,还能主动、愉悦地为客人服务。
中国近代商业文明最好的传统之一,是较为注重“家庭感”,管理制度也会朝这个方向设计。
可近三十年来,经济高速发展,机会喷涌而出,这一传统却产生了断裂。
张勇无意中接续了断层,他不懂平衡计分卡,不懂KPI,甚至不采用利润考核,但却创造出让管理专家们叫绝的家庭式管理制度。
融合了儒家之仁——员工在公司找到自尊、法家之术——在公司中强势而富有权谋、道家之无为——给一线员工足够的权限,让其自己管理自己。
“完美的绩效”案例分析1.案例内容关键点梳理:●蓝巴雷公司主营生产多种耐用消费品,一年前面临业绩滑坡的局面●海勒姆一年前加盟,为首席财务官(CFO)兼首席行政官(CAO),感到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已经扭转了公司的乾坤,推行新的绩效管理体系。
●一系列操作之后取得的成绩: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下降、客户服务的改进、销售佣金结构和奖励方式的变化带来的巨大成效,各种数据都显示公司的各项业绩已经得到了飞跃。
●CEO:赞扬了海勒姆的工作,认为在成本削减和经营效率有成效。
●人力资源副总裁:专门做了一个员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出员工满腹牢骚,研发部门的士气低落,新产品由于海勒姆推出的僵硬的预算程序,没能及时推出市场;许多人对公司裁员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表示不满,因为绩效最高的部门被迫解雇了公司一些最优秀的员工。
销售部门态度消极,存在无人带教和销售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首席法律顾问:公司研发部门正在申请专利的许多产品没有商业可行性。
●客户反映:货物不能按时送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首先,海勒姆的工作确实对公司业绩的提升是卓有成效的,这点毋庸置疑。
其次,推行新的绩效体系存在较多问题,没有考虑到组织中高层、中层、基层的接受程度,疏于与各部门的沟通,甚至缺乏对一线的调研和市场了解,过多的衡量“硬性”的业绩指标,忽略了“软”的因素,如团队文化、无边际协作等等;同时公司分权、授权问题,财务总监和行政总监合并为一人管理,还具体负责销售业绩,在现代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由于案例篇幅的限制和对实际工作经验的反思,我们认为这个案例并不只是改进绩效方案、加强团队协作、制定合理目标、供应商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里忽略了大量的前提和存在诸多“怪象”,因为在不同的企业战略、供需结构、市场竞争等情况的影响下,对于蓝巴雷公司和海勒姆,最后的决策和选择应不尽相同,甚至“背道而驰”。
需要考虑的前提:●蓝巴雷公司所在的是蓝海市场还是红海市场?●蓝巴雷公司的战略到底是什么?预期要达到的市场占有度要做到多少?一年前业绩下滑到什么程度,公司调整绩效体系的核心目标工作是什么?●海勒姆本人的职业生涯如何?在此方面是否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基础?是否真的存在“空降兵”问题?●以往的绩效体系是考核什么的?销售渠道就是以业绩说话,为什么就特然间不适应了?案例存在如下诸多“怪象”:●HR副总通过“问卷”的形式调研出员工普遍不满,一方面问卷在设置和报告上就容易存在“猫腻”,更重要的,一个普遍负面情绪较多、消极情绪充斥的组织,却在短时间使业绩飞跃,在一个以渠道销售为主的行业,恕我们见闻浅薄,是小概率事件。
澳洲航空和美国航空的服务差距这个夏天,我从波士顿飞往多伦多,由于航线关系,中途必须经由我的祖国澳大利亚。
作为飞机上的常客,一次次的旅行让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美国航空公司的服务体验比不上澳洲航空公司?让我们比较一下两个国家航空公司的客户体验。
当客户选择澳航时,你在登记处看不到排队的队伍—是的,即使这天正好是星期一早上8点,一周里客流量最大的时候。
乘客可以方便地寄放包裹、办理登记手续。
而过安检,也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情。
在安检处,你仍然不会看到长长的队列。
虽然在过安检时,仍然必须把手提电脑拿出来—但仅此而已,不需要脱鞋或解开腰带。
整个过程只需要几秒钟。
往周围望一望,你看不到在美国登机处常见的排队长龙。
当然,你可能会说,这样的规则差异和航空公司没太大的关系,主要是和美国的TSA规定有关—按照TSA规定,所有进入美国机场的行李都必须打开接受检查。
你的说法固然是对的,但安检肯定涉及客户体验,并最终影响航空公司股东的收益。
我将做进一步的解释。
搭乘澳航,一旦通过了安检,那些商务旅客便能尽情体验澳航的休息室。
在那里你能享用早餐(包括一杯名副其实的咖啡)。
此外,还有足够大的休息空间,甚至是工作室。
我在休息室的唯一遗憾是必须赶航班,不能停留太长时间。
登机时间也缩短了。
尽管这是一架大型空中客车,我们只要在起飞前20分钟到达登机处就行了,而登机时间也很准时。
在澳大利亚,人们很少随身携带许多物品,这也加快了登机的速度。
我认为,这是因为人们对行李最终抵达目的地、卸载并送回到自己手上的速度很有信心。
至少我的情况就是这样。
在我们走出去的时候,行李已经躺在传送带上了。
至此,如果针对美航提出改进建议,我会说:侧重对随身携带的行李收费,而不是针对托运的行李。
在飞机上,澳航会为乘客提供报纸,还为孩子准备了玩具包—而这仅仅是一个小时的旅程。
这样的情况在美国主要的航空公司中是很少见的。
澳航的座椅空间明显比美航的大。
另外,我们还享受到额外服务:健康的麦片早餐。
《哈佛商业评论》——初为领导即便对最具天赋的人而言,成为领导者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即便对最具天赋的人而言,成为领导者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艰苦旅程,尽管在此过程中他会有所收获。
而第一次当上司,就是这条路上的第一个考验。
这一考验看似简单,因此常常被忽视。
这实在令人遗憾,因为这个转型过程涉及的种种考验日后将会对个人和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企业高管们获得的第一份管理工作会对他们产生终身影响。
数十年后,当回忆起最初的那几个月时,他们会觉得这段转型经历塑造了自己的领导理念和风格,无论是好是坏,也许都会不断影响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
如果某个员工因为出色的个人业绩和能力得到提拔,却无法成功地承担管理责任,那么就会使企业蒙受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务损失。
考虑到转型的困难,这种失败也不足为奇。
你可以随便找一位新经理,问问他当上司最初几天的情况,或者你可以请任何一位高层管理人员回忆自己当新经理时的感受。
如果他们肯说实话,他们一定会告诉你,自己当时无所适从,甚至完全不知所措。
新角色和想像中的完全不同。
对任何人来说,它都大得难以应付。
而且,不论新职责是大是小,似乎都和领导力毫不相干。
某证券公司的一位新任分公司经理这样说道:“你知道当一切都不受你控制时,当老板有多难吗?我实在无法用言语形容。
它很像当你有了孩子时的感觉。
一天前,你还没有孩子,可过了一天,你就突然变成了母亲或父亲,你必须了解有关照料小孩的一切知识。
”考虑到领导力生涯中第一次考验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我们不禁感到惊讶——人们极少关注新经理的体验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描述高效领导者和成功领导者的着作,却很少有书谈及学当领导遇到的挑战,尤其是第一次当经理的人所面临的挑战。
在过去15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一直在研究那些正在向管理岗位进行重大职业转型的人士,尤其关注那些由于个人业绩优异而被提拔为经理的人。
我起初是想为新经理提供一个论坛,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谈一谈学习管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哈佛经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作者: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加里哈梅尔(Gary Hamel)很多公司仍在苦苦寻找在全球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最有效方式。
从长期来看,竞争优势将取决于企业能否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构建核心竞争力。
管理层有能力把整个公司的技术和生产技能整合成核心竞争力,使各项业务能够及时把握不断变化的机遇,这才是优势的真正所在。
多元化公司就好比一棵大树,树干和几个主要枝杈是核心产品,较纤细的树枝则是业务单元,叶、花与果实则属于最终产品。
为大树提供养分和起支撑固定作用的根系就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
同时它还意味着对工作进行组织和提供价值。
核心竞争力是沟通,是参与,是对跨越组织界限协同工作的深度承诺。
核心竞争力并不会随着使用的增多而减少。
但是,核心竞争力也需要培养和保护,因为知识不用就会消亡。
培养核心竞争力并不是说必须在研发投入上超过对手。
核心竞争力也不是指成本分摊(shared costs),即让两个以上的战略事业部共用同一设施或者销售队伍,或者采用同样的元件。
此外,建立核心竞争力也与纵向一体化不同,前者的目标更加远大。
至少有三种检验方法可以用来确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核心竞争力能够为公司进入多个市场提供方便。
第二,核心竞争力应当对最终产品为客户带来的可感知价值有重大贡献。
最后一点,核心竞争力应当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
很多公司转向外部供应商以便削减内部投资的举动,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拱手送给了别人。
此外,如果公司在现有业务中已经发展出了必要的能力,但之后却放弃了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机会,也会造成核心竞争力的流失。
为了保住核心竞争力的领先地位,公司都力图使核心产品——一种或多种核心竞争力的实物体现——在世界上的制造份额达到最大。
从事核心产品制造带来的销售收入和市场反馈至少部分地决定了核心竞争力改进和扩展的速度。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工厂?作者:慕凤丽徐建刘雪慰发表于:2011-07-29夏秋之后,是台州黄岩地区最美的时节,也是最忙的时节。
每年这个时候,新前街一带300家大大小小的羊毛衫生产企业就开始响起针织横机的声音。
在这些企业中,许强的嘉皇羊毛衫厂规模算大的,而且他们还有自主设计能力,不像新前的大多数羊毛衫企业,总是抄袭别人的设计。
这个秋冬,嘉皇推出的男士羊毛衫主打款M108就是许强亲自设计的,新款样品刚送出去,批发商的订单就纷至沓来。
短短一个月时间,许强他们已经生产了10万件M108。
但是,就在嘉皇的工人日夜兼作赶订单的时候,这天早上,许强连续接到几个客户的电话,全都要求他降低M108的出厂价,否则就取消订单。
许强意识到,他的M108肯定被仿冒了,那些仿冒的厂家一定是选用质次价低的原料,才能将出厂价压下来。
许强越想越感到事态的严重,他决定北上嘉兴的濮院一探究竟。
濮院是全国最大的羊毛衫专业市场,许强70%的货都是从那里批发出去的。
其实说起来,台州黄岩羊毛衫产业的兴起比濮院要早。
为了保持成本优势,黄岩一直采用社会化大分工的模式,有专门加工细毛线的,有专门染色的,有专门把细毛线加工成衣片的,有专门把衣片加工成成衣的,有专门包装的,还有专门的物流,把加工好的羊毛衫运到全国各地的批发市场……许强大学毕业后,从父母手中接过生意,他不满足只开一个衣片加工厂,一心想把它发展成一个现代化羊毛衫企业。
可奋斗了几年下来,他发现他所在的黄岩羊毛衫产业集群已经衰落了。
大多数企业至今还保持着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产业规模小,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就小,这样就更没人敢投资发展企业。
政府由于看不到产业发展的前景,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
而且,由于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各厂家只能降价,降价,再降价,利润空间都快被榨干了。
相比之下,濮院则集聚民资,凭借政府支持,建立了一个羊毛衫工业园区,还兴建了一个羊毛衫市场,依托市场完成了产业升级,市场与产业齐头并进,成为一个集羊毛衫生产、销售、研发为一体的综合大型市场,每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商家。
灵活战略的典范—海尔2013年09月25日 11:18中国家用电器生产商——海尔在战略灵活性方面胜人一筹。
该公司设计出一套系统,在这套系统下,小到个人都可以有效地使用不同的战略风格。
它是如何做到的呢?海尔的组织架构包括数千个自主经营体,每个经营体对自身的损益负责。
任何一名员工都可以组建一个经营体。
但是,公司没有成本中心——只有利润中心。
每个经营个体都要负担自身的全部运营成本,各方都需要与其他方就服务进行谈判;甚至连财务部门都要把服务出售给其他部门。
每个员工都有责任实现盈利。
员工的工资基于一个简单的公式:底薪×月度目标完成百分比+基于各自损益情况的奖金额(或扣减额)。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经营体的月度目标完成情况是零(0%),那么其员工当月就没有工资。
如此灵活的运营模式让员工既兴奋又焦虑。
海尔1985年濒临破产,但之后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白色家电企业——超过LG、三星、通用电气和惠而浦。
/2013-09-25/113342426.html新一代社会运动:玛莎百货作者:茱莉亚·科比 2013年09月17日 10:37问问任何一个在零售业的从业人员,他们这一行为什么不为环保做出更多贡献,你都会得到同样的答案:因为做环保不会得到市场的回报。
很不幸“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产品往往生产成本较高,而成本高就意味着价格高。
要说服顾客为了社会道义放弃实惠的价格,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然而,广告的天职就是说服消费者。
随着商家越来越重视企业责任,我们必然会看到更多的广告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改造消费者的态度与行为。
英国零售巨头玛莎百货发起的“换购”(Shwop,Shop与Swap的合成词)活动就是一个例子。
这个活动鼓励消费者在冲向商店购买时髦服装时,进行以旧换新。
为了方便消费者参与其中,玛莎百货和国际组织乐施会(Oxfam)签约合作,并在门店中设立了“换购回收点”。
但是,你很可能会最终决定不买新衣服,继续穿旧的。
哈佛商业评论(五篇模版)第一篇:哈佛商业评论《哈佛商业评论》最经典的两篇时间管理文章:《能量管理,而非时间》和《猴子在哪儿?》来源:邬浩的日志能量管理,而非时间作者:托尼?施瓦茨(Tony Schwartz)时间,是职场中人最感稀缺的资源。
很多经理人每天工作12到14个小时,很少正常吃饭,不是随便抓点什么匆匆填进肚子,就是坐在办公桌旁边干边吃;要么就是没完没了的应酬,无法与家人共进晚餐;睡眠不足,没有时间运动;心怀愧疚和不快,身心俱疲,这一切似乎已经成了经理人的生活常态。
我们大多数人都用延长工作时间的方法来应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心理和情绪。
就企业而言,这必将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精力涣散、离职率居高不下、医疗成本激增。
在过去5年里,作者所在的Energy Project公司为包括索尼公司和美联银行在内的一些大型组织提供了咨询和培训服务,通过一个名为“能量管理计划”的项目,帮助数千位领导人和管理者建立起良好的习惯,科学地管理他们的能量,而非时间。
最后的数据表明,参与该计划的员工的绩效表现均优于对照组,高能量能够创造出更高的绩效。
作者认为,延长工作时间之所以不可取,是因为时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相比之下,能量则不同。
物理学将能量(Energy)定义为工作时可资使用的潜在能力,对于人类来说,能量主要来自4个源泉--身体、情绪、思想和精神,通过形成特定的习惯,以上每个源泉都能为人类系统地增加并定时补充能量。
所谓特定的习惯,就是有意识地按照严格的时间表进行日常活动,并尽快使它们转变为无意识的、自动自觉的行为。
为了有效地给员工补充能量,组织的着眼点必须从“向员工索取更多”转移到“为员工付出更多”,这样,他们才会鼓足干劲,才能为每天的工作投入更多。
能量管理计划首先从对体能的关注开始,因为一个好的身体能够产生更多能量。
谁都知道营养不良、缺少运动、睡眠不足和休息不够会降低人的基础能量水平,削弱他们的情绪控制力和专注力。
上海交通大学课堂用哈佛商业案例汇总版本 (4)0109-如何让客户继续买单, ................................................................ .. (9)0203-出走的高管回来了 ................................................................. . (12)0205-创业,当真没有不散的筵席, ................................................................ (14)0301-有才干没德行怎么办 ................................................................. . (16)0302-难管的秀才兵 ................................................................. (18)0307-裁员症候群 ................................................................. ................................................................200401-完美的激励计划 ................................................................. .. (22)0402-供应链整合 ................................................................. ................................................................240403-渠道压货能走多远 ................................................................. . (26)0404-能赚钱的成本中心 ................................................................. . (28)0405-外包人员撂挑子 ................................................................. .. (30)0406-圣诞告急 ................................................................. ....................................................................320501-三兄弟的故事 ................................................................. (35)0503-这牌该怎么打, ................................................................ ......................................................... 37,被罗伯特及时发现,迹象表明投资者可能不值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