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和差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198.50 KB
- 文档页数:10
问题描述:已知两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要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方程解法:设两个未知数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
例:有两个数的和是100 ,一个比另一个大30 ,求这两个数是多少?算式解法公式:(和+ 差)÷2= 大数(和—差)÷2= 小数解:(100 + 30)÷ 2 = 65 (100 —30)÷ 2 = 35 ,这两个数分别是65 和35 。
1、小明和小刚共有40本书,小明比小刚多4本,问小明分几本给小刚,两人的书正好相等?2、有20只小猫小狗在跳舞,小猫比小狗多4只,问小猫、小狗各多少只?3、三年级(1)班有62名同学,男生比女生多10人,问女生有多少人?4、一个角比它的补角小40度,这个角的余角是多少度?5、父亲28岁,儿子2岁,若干年后,父子岁数相加为100 ,问此时父亲和儿子各多少岁?6、某闰年,小明问小刚该年有多少天在学校,有多少天不在学校,小刚说在校天数比不在校天数多38 ,你知道小刚该年有多少天不在学校吗?7、一个角比它的余角小20度,它的补角是多少?8、草原上有牛羊200头,牛角比羊角多60 ,问牛比羊多几分之几?9、2005年贵州不下雨的天数比下雨的天数多41天,问2005年贵州有多少天是雨天?10、某月日历上面,有上下相邻两数,其和为29 ,已知该月30号是星期天,问该上下相邻两天是星期几?11、小明执黑和小刚比赛,结束时围棋盘上已经摆满了棋子,没有一个空格,裁判过来数棋子,裁判把一颗白棋子和一颗黑棋子作为一组,一组一组地把棋子从棋盘上放进盒子里,最后,棋盘上还剩下13颗黑棋子,请问比赛结束时棋盘上共有多少黑棋子?12、小明把自己的苹果分6个给小刚后,两人的苹果数相等,已知两人共有40个苹果,问小明比小刚多几分之几?13、钟面上某时刻,分针从12点位置出发后所走的刻度,比此时前进到12点位置需走的刻度要多14格,请问分针此时在什么位置?14、小明问小刚的生日,小刚调皮地说:“我生日那个月前面的月数,比后面的月数要多3 ,我生日那天的号数前面的天数,要比后面的天数少4。
和差问题解题技巧:
和差问题是一种常见的数学问题,通常涉及到两个或多个数的和与差。
解决这类问题的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理解问题:首先,确保你完全理解问题的要求。
确定哪些数是已知的,哪些数是未知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设定变量:为未知数设定变量。
例如,如果问题涉及到两个未知数,可以设它们为x 和y。
3.建立方程: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和与差的信息,建立数学方程。
例如,如果知道x 和y 的和是S,差是D,那么
可以建立方程x + y = S 和x - y = D。
4.解方程:使用适当的数学技巧或工具(如代数、图形法等)来解方程。
这通常涉及到对方程进行变换,以找到未知数
的值。
5.检查答案:确保答案是有意义的,并且符合题目的要求。
有时,可能需要对答案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或解释。
列方程解应用题学案1-----------和差倍分问题一、学习目标1、学会分析“已知两个数的和或差,和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2、体会设未知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是学会解答列方程形如A X ± BX = C的应用题。
难点是正确找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三、学习过程(一)、解决问题1、学校科技组有女生X人,男生是女生的3倍,男生有()人,男、女生共有()人,男生比女生多()人。
2、某校组织活动,共有100人参加,现要把参加活动的人分成两组。
已知第一组人数比第二组人数的2倍少8人,问这两组各有多少人?分析:(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理解题意,找等量关系有两个相等关系:①②(3)设未知数,这道题要求个未知数,首先设其中的一个未知数为X,另一个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4)列方程,写出你的想法:设为x人,则为人,列方程得:(5)解方程得:(6)检验正确性以及是否符合题意?(7)写“答:……。
”(二)、探究新知1、通过上题的解答,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点和一般步骤:优点是:;一般步骤是:1、;2 ;3、;4、;5、;6、;7、例1:果园里有桃树和杏树180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
两种有多少棵?分析:(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理解题意,找等量关系有两个相等关系:①②(3)设未知数,这道题要求个未知数,首先设其中的一个未知数为X,另一个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4)列方程,写出你的想法:设为x棵,则为棵,列方程得:(5)解方程得:(6)检验正确性以及是否符合题意?(7)写“答:……。
”2、试试你能解答北师版P186问题解决第一题吗?3、想一想,解决这类应用题的方法是什么?4、“希望工程”义演问题例2:某文艺团体为“希望工程”募捐组织了一次义演,售出1000张票,筹得票款6950元。
学生票5元/张,成人票8元/张。
问:售出成人和学生票各多少张?分析:问题一:上面的问题中包含哪些等量关系?①问题二:设售出的学生票为x张,填写下表②学生成人票数/张票款/元问题三:列方程解应用题,并考虑还有没有另外的解题方法?解:解法2:设所得学生票款为y元,填写下表:学生成人票款/元票数/张根据相等关系可列方程解应用题:想一想:如果票价不变,那么出售1000张票所得票款可能是6930元吗?为什么?5,随堂练习1,小明用172元钱买了两种书,共10本,单价分别为18元,10元,两种书小明给买了多少本?,2,今有雉兔同笼,上35头,下94足,问今有雉兔几何?3.一班有40位同学,新年时开晚会,班主任到超市花了115元买果冻与巧克力共40个,若果冻每2个5元巧克力每块3元,问班主任分别买了多少果冻和巧克力?4.我区某学校原计划向内蒙古察右后旗地区的学生捐赠 3500册图书,实际共捐赠了4125册,其中初中学生捐赠了原计划的120%,高中学生捐赠了原计划的115%. 问: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原计划捐赠图书多少册? 6、全课小结总结本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和差问题含义: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叫做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和+差)÷2=大数和-大数=小数(和-差)÷2=小数和-小数=大数和差问题类型一:基本型【例1】三、四年级同学共植树128棵,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20棵,求三、四年级同学各植树多少棵?解题思路1:已知三、四年级的和是128,差是20,四年级植树棵树是大数,三年级植树棵树是小数,直接利用公式求解。
列式:四年级(128+20)÷2=74(棵)三年级(128-20)÷2=54(棵)或 128-74=54(棵)答:三年级植树54棵,四年级植树74棵。
解题思路2:画线段图分析由图可知,若四年级去掉20棵之后则会变得跟三年级一样多,此时总数也得去掉20棵,再除以2就得到三年级的棵树。
反之若三年级加上20棵之后就会变得跟三年级一样多,此时总数也得加上20棵,再除以2就得到四年级的棵树。
列式:三年级(128-20)÷2=54(棵)四年级 128-54=74(棵)或(128-20)÷2=54(棵)答:三年级植树54棵,四年级植树74棵。
【例2】学校有排球和足球共60个,排球比足球多4个。
学校有排球和足球各多少个?解题思路1:已知排球、足球的和是60,差是4,排球的个数是大数,足球的个数是小数,直接利用公式求解。
列式:排球(60+4)÷2=32(个)足球(60-4)÷2=28(个)或 60-32=28(个)答:排球有32个,足球有28个。
解题思路2:画线段图分析由图可知,若排球去掉4个之后则会变得跟足球一样多,此时总数也得去掉4个,再除以2就得到足球的个数。
反之若足球加上4个之后就会变得跟排球一样多,此时总数也得加上4个,再除以2就得到排球的个数。
列式:排球(60+4)÷2=32(个)足球(60-4)÷2=28(个)或 60-32=28(个)答:排球有32个,足球有28个。
四年级数学用两种方法解用题一、行程问题。
1. 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是60千米/小时,同时一辆摩托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速度是40千米/小时。
两车经过几小时相遇?解法一:根据公式:相遇时间 = 总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为:60 + 40=100(千米/小时)相遇时间为:360÷100 = 3.6(小时)解法二:设两车经过x小时相遇。
汽车行驶的路程为60x千米,摩托车行驶的路程为40x千米。
由于两车相遇时,它们行驶的路程之和等于两地的距离,所以可列方程:60x+40x = 360100x=360x = 3.62. 小明步行上学,速度是50米/分钟,他走了20分钟后,爸爸发现他忘带作业本,开车以150米/分钟的速度去追他。
爸爸几分钟能追上小明?解法一:小明先走的路程为:50×20 = 1000(米)爸爸和小明的速度差为:150 - 50=100(米/分钟)追及时间为:1000÷100 = 10(分钟)解法二:设爸爸x分钟能追上小明。
爸爸行驶的路程为150x米,小明在爸爸出发后又走了50x米,加上之前先走的1000米等于爸爸行驶的路程。
可列方程:150x=50x + 1000150x- 50x=1000100x = 1000x = 10二、工程问题。
3.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15天完成。
两队合作几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解法一:把这项工程看作单位“1”。
甲队的工作效率是1÷10=(1)/(10),乙队的工作效率是1÷15=(1)/(15)两队合作的工作效率为:(1)/(10)+(1)/(15)=(3 + 2)/(30)=(1)/(6)合作完成需要的时间为:1÷(1)/(6)=6(天)解法二:设两队合作x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
甲队x天完成的工作量为(x)/(10),乙队x天完成的工作量为(x)/(15)可列方程:(x)/(10)+(x)/(15)=1通分得到:(3x+2x)/(30)=1(5x)/(30)=1x = 64. 修一条路,甲工程队每天修80米,15天可以修完。
列方程解应用题【和差】(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和差问题,教授学生如何列出方程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差”问题的本质。
2. 如何教授学生列出正确的方程。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和差”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
2. 新课:讲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授学生如何列出方程。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列方程解应用题【和差】2. 教学内容: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差”问题的本质,教授学生列出正确的方程。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做一些和差问题的练习题。
2. 让学生总结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了“和差”问题的本质,教授了他们如何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差’问题的本质,教授学生列出正确的方程”。
教学难点详解正确理解“和差”问题的本质“和差”问题在数学中指的是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关系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涉及两个或多个未知数,学生需要通过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找出这些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并据此列出方程。
例如,一个典型的问题是:“小明比小红多三个苹果,小明有五个苹果,小红有多少个苹果?”在这个问题中,学生需要识别出小明和小红苹果数量的差是三个,然后使用这个信息来解决问题。
列方程解和差应用题专讲例一:一个书架有上层和下层,上层书本的数目是下层的3倍。
1、上层和下层一共有书本180本,上层和下层各有书本多少本?2、上层比下层多90本书,上层和下层各有书本多少本?3、从上层取出20本书后,上下层书本的数目相等,上层和下层各有书本多少本?4、从上层取出20本书放到下层后,上下层书本的数目相等,上层和下层各有书本多少本?5、从上层取出20本书放到下层后,上层比下层还多10本书,上层和下层各有书本多少本?例二:一个书架有上层和下层,上层和下层一共有书本180本。
1、上层书本的数目是下层的3倍,上层和下层各有书本多少本?2、上层比下层多20本,上层和下层各有书本多少本?3、从上层取出20本书放到下层后,上下层书本的数目相等,上层和下层各有书本多少本?4、从上层取出20本书放到下层后,上层是下层的2倍,上层和下层各有书本多少本?练习:列方程解应用题1、一次期末考试中,小华的语文和数学共得分190分,如果他的语文多得10分,那么他的语文和数学的得分就相等。
小华的语文数学各得了多少分?2、果园里种有桃树和杏树,桃树的棵树是杏树的4倍。
桃树比杏树多24棵。
问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3、果园里种有桃树和杏树,桃树的棵树是杏树的4倍。
如果分别增加种植20棵桃树和15棵杏树,那么桃树和杏树的棵树就相等。
问果园里原来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4、甲乙两篮鸡蛋,共计200个,如果从甲篮中取出10个鸡蛋,那么这两篮鸡蛋数相等。
问这两篮中原来各有多少个鸡蛋?5、妈妈给小花买了一件裙子和一双凉鞋,共用去65元,已知凉鞋比裙子便宜7元,问买凉鞋和裙子各用去多少元?6、甲、乙两个书架共有书480本,如果从甲书架中取出40本放入乙书架,这时两个书架上书的本数正好相等。
甲、乙两个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7、甲、乙两个书架共有书480本,如果从甲书架中取出40本放入乙书架,这时甲书架上书本数目比乙还多20本。
问甲、乙两个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8、甲、乙两个书架共有书480本,如果从甲书架中取出40本放入乙书架,这时甲书架上书本数目刚好是乙的2倍。
文章标题:掌握三年级数学和差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1. 引言在三年级数学学习中,数学和差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学生可以培养对数学的全面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介绍数学和差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2. 数学和差问题的基本概念在解决数学和差问题前,首先需要理解数学和差的基本概念。
数学和差即为两个数字的差值,通常表示为a-b,其中a和b为具体的数字。
在解题时,可以根据具体的场景和问题情境,确定a和b的含义,然后进行计算得出答案。
3. 解题技巧(1)明确问题解题时,首先要明确问题,理解题目中要求的具体计算内容和目的。
题目可能要求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或者计算两种物品的价格差等。
只有明确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
(2)理解场景数学和差问题通常会涉及到具体的生活场景,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情境理解题目所描述的情况。
如果题目涉及到两个人的芳龄差,可以通过设定具体的人物角色和芳龄来更好地理解问题。
(3)灵活运用在解题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
可以通过加法、减法、乘法或除法等运算方式来计算数学和差问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逻辑推理解题过程中,要进行逻辑推理,确保计算过程和答案的合理性。
对于复杂的数学和差问题,可以通过列方程、画图等方式来帮助理清思路,确保解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4. 方法总结综合上述技巧,解决数学和差问题的方法可以总结为:明确问题、理解场景、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并进行逻辑推理。
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数学和差问题,为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奠定基础。
5. 个人观点数学和差问题是三年级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掌握了解题技巧和方法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解决数学和差问题,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于数学和差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有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和差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1. 什么是和差问题?和差问题是一类数学问题,要求在给定条件下求解两个数的和或差。
常见的和差问题包括:•和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求解这两个数。
•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求解这两个数。
在解决和差问题时,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通过分析条件、建立方程、整理式子等方法来求解。
2. 解决和差问题的技巧技巧一:建立方程对于给定的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方程来表示所求的未知量。
例如,对于已知两个数的和为x,我们可以设这两个数分别为a和b,则有a + b = x。
通过建立方程,我们可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代数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来求解。
技巧二:利用等式性质在处理和差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等式性质进行变形。
例如,在已知两个数之和为x的情况下,如果我们想要求这两个数之间的差,则可以利用等式性质将原始方程变形为一个关于差的新方程。
技巧三:逆向思维有时候,在解决和差问题时,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求解。
逆向思维是指从所求结果出发,倒推出满足条件的初始值。
例如,对于已知两个数的和为x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来求解这两个数。
假设其中一个数为a,则另一个数为x - a。
技巧四:利用已知条件在解决和差问题时,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
通过仔细分析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关键信息,以便更好地求解问题。
例如,在已知两个数之和为x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还知道其中一个数是y,则可以通过利用这些信息建立方程,并求解未知量。
3. 解题方法示例示例一:已知两个数的和为x,求这两个数。
步骤一:设这两个数分别为a和b。
步骤二:根据已知条件建立方程:a + b = x。
步骤三:根据方程进行整理和变形,得到最终结果。
示例二:已知两个数的差为x,求这两个数。
步骤一:设这两个数分别为a和b(假设a > b)。
步骤二:根据已知条件建立方程:a - b = x。
步骤三:根据方程进行整理和变形,得到最终结果。
示例三:已知两个数的和为x,其中一个数为y,求另一个数。
和差问题小学知识点总结一、差的概念1.差的含义差是指两个数相减所得的结果。
比如,5和3的差为2,记作5-3=2。
2.差的性质(1)差的正负:当被减数大于减数时,差为正数;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差为负数。
(2)差的大小比较:绝对值大的数减去绝对值小的数,得到的差的绝对值更大。
3.差的意义差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计算物体的净重、计算两个时间的间隔等。
二、差问题的解法1.列式解法差问题通常可以通过列式解法来求解。
列式解法的基本步骤是先将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列出来,再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最后得出问题的解。
2.图形解法有些差问题可以通过图形解法来求解。
通过画图,将问题转化为图形的计算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3.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通过反向思考问题,将问题转化为已知条件。
有些差问题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来求解,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很有帮助。
三、差问题的实际应用1.计算问题当我们要计算两个数相减时,就涉及到了差的概念。
比如,计算某个商品的售价和原价之间的差额,就是一个常见的计算问题。
2.时间问题差的概念在时间问题中也有很多应用。
比如,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时间差、计算一段时间之后的具体时间等。
3.几何问题在几何问题中,差的概念也有很多应用。
比如,计算两个角度之间的差值、计算两条线段的长度之差等。
四、差问题的衍生1.差的倍数问题差的倍数问题是指在差的基础上进行倍数的计算。
一般来说,差的倍数问题会涉及两个数的差的计算和这个差的倍数的计算。
2.差的平方问题差的平方问题是指在差的基础上进行平方运算。
一般来说,差的平方问题会涉及两个数的差的计算和这个差的平方的计算。
3.差的比较问题差的比较问题是指在给定条件下,比较不同差的大小。
比如,当两个数的绝对值已知时,比较它们的差哪个更大。
五、差问题的练习方式1.基础差问题从简单的差问题开始练习,掌握列式解法和图形解法的基本步骤。
熟练掌握基础的差问题,打好基本功。
《列方程解决差倍、和倍、和差的实际问题》教案年级:五年级编写人:曾桂荣学校审核: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P89--94《列方程解决差倍、和倍、和差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差倍、和倍、和差的方程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步、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2.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算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差倍、和倍、和差的方程解法,会用其解决两步、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会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柿子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量。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和差、和倍、差倍问题问题1、甲乙两筐苹果共90千克,从甲筐取出8千克放入乙筐,甲筐还比乙筐多4千克,甲乙两筐原来各有苹果多少千克?2、学校四、五、六年级共植树120棵,四年级比五年级少8棵,六年级比五年级多8棵三个年级各植树多少棵?3、甲乙两数的和是70,甲比乙多16,甲乙各是多少?4、某校二年级有106人,分成了两个班。
如果一班调2个学生到二班去,两个班人数就相等。
原来一班和二班各有学生多少名?5、长方形的周长是84厘米,长比宽多8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6、兄弟俩共有人民币50元,哥哥给弟弟8元后,还比弟弟多2元,哥哥和弟弟原来各有多少元?7、小明期中考试,语数外三门总分是270分,语文比数学少10分,外语比数学少5分,小明三门各考了多少分?8、李爷爷家养了40只鸡,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李爷爷家养的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9、商店运来苹果、橘子和香蕉共120千克,苹果的质量比香蕉的5倍多2千克,橘子的重量比香蕉的3倍少11千克,三种水果各多少千克?10、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180,甲数是乙数的一半,丙数是乙数的3倍,甲乙丙三数各是多少?11、某厂共有职工680人,男工人数是女工的4倍,男工、女工各有多少人?12、甲乙两个数的和是200.2,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和乙数一样大,甲乙两数各是多少?13、果园里有桃树、梨树和苹果树共200棵,桃树是梨树的3倍,苹果树是桃树的2倍,三种树各有多少棵?14、一根电线长240米,把它截成3段,使第一段比第二段长20米,第三段是第一段的2倍,这三段电线各长多少米?15、把一个减法算式的被减数、减数与差相加得数是880,已知减数是差的3倍,减数是多少?16、被除数除以除数,商17余8,已知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和是501,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17、小明家科技书比故事书少50本,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6倍,小明家故事书和科技书各有多少本?18、父亲今年50岁,儿子今年14岁,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19、有两堆棋子,甲堆94颗,乙堆138颗,每次各取走9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