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M D523-2014(中文)
- 格式:pdf
- 大小:336.09 KB
- 文档页数:11
4.0 Finish Appearance Requirements最终表面要求4.1 Color (ASTM D1729)颜色(ASTM D1729)Color specifications will be defined by the Industrial Design team (or its approved agent). Color tolerances will be specified in the Dell Color document (example in addendum). Finish color shall be determined from the piece part drawing or other applicable documents, and conform to the following spec: Dell Corporate Cosmetic Specification, P/N 6724U, “SPEC,DELL,COSMETIC,CORP-STD”.颜色规格将由工业设计团队(或其认可的代理机构)定义。
色彩公差将在戴尔色彩文件(如附录)中指定。
最终颜色应由零件图纸或其他适用的文件确定,并符合以下规格:戴尔公司外观标准,P /N 6724U,“戴尔外观企业标准”。
Applicator shall measure L*, a* and b* at the locations specified on the piece-part drawing or other applicable document as stipulated in the Dell Corporate Cosmetic Specification, 6724U. If the location is not specified, the locations shall be approved by Dell Mechanical Engineer.检验员应按零件图或戴尔公司外观标准6724U中规定的其他适用指定位置的文件,测量L *、a *和b *。
橡胶或橡胶制品在贮存和使用过程及制造工艺过程,由于物理、化学、生物作用,导致其使用性能逐渐降低,甚至失去使用价值,这种现象叫做老化。
因此测定对橡胶老化性能对估计制品的使用寿命,研究橡胶老化和防护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橡胶老化试验按试验条件可分为两类:
自然老化试验方法:此类包括大气静态老化试验、大气加速老化试验、自然储存老化试验、自然介质老化试验和自然生物老化试验等。
自然老化试验方法,虽然可获得比较可靠的试验结果,方法简便,但老化速度缓慢,试验周期长,不能及时满足科研与生产的需
要。
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包括热老化、臭氧老化、光老化、人工气候老化、光臭氧老化、生物老化,它是生产和科研中常见老化方法。
GRGT是原信息产业部电子602计量站,通过国家实验室(CNAS)认可,并获得中国计量认证(CMA)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CMAF),是中国CB实验室,建立企业计量最高标准一百多项,通过CNAS认可项目1075项。
同时,获得众多国际著名机构和组织的能力认可和授权,还是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国计量测试服务最具影响力十大领军企业、全国计量检测技术服务业百强、中国质量服务信誉3A级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
心、中国通信工业协会计量检测服务中心、北斗导航产品检测平台、国家质检总局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广东省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市运输包装检测重点实验室。
GRGT为各个行业提供仪器校准、环境与可靠性试验、电磁兼容检测、安全检测、化学检测、环境监测、职业健康检测与评价、食品检测、产品全球认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等一站式服务。
鏡面光澤標准測試方法此標准是在固定指示D523下建立的;緊跟指示的數據表示最初釆納的年份,或在修改的情況下,則表示最后修改的年份,圓括號里的數據表示最后再批准年份.上標字母(є)表示最后修訂版或再批准后的編輯更換.國防部代理已核准使用此標准.1.範圍1.1對于60°,20°,與85°(1-7)2的表面反射性測量器,此測試方法涉及非金屬樣本鏡面光澤的測量.1.2把英寸單位里的數值看作標准,圓括號里的數值僅供參考.1.3此標准沒有提供任何安全措施,如果有,那么配合使用.使用者在使用前須建立適當的安全與健康措施.2.參考文件2.1ASTM標准:D832慣例是關于所測試面板上塗層,光澤面與相關產品的一致膜厚.D3964慣例是關于外觀測量塗層樣本的選擇領域.D4039測試方法是關于高光澤度表面的反射薄霧.E97測試方法是關于通過寬帶過濾器反射計來測量不透明物體的方向反射率因素,45-deg 0-deg.E430測量方法是關于通過測向光度法來測量高度光澤表面的的光澤.3.術語3.1定義:3.1.1相關反光反射因素-------從一樣本到從在相同几何條件下的一標准表面所反射的反光流量反射出的反光流量比率,為了測量鏡面光澤的目的,此標准表面應為拋光鏡面. 3.1.2鏡面光澤度------在一反射方向的樣本的相關反光反射率因素.4.測試方法概況4.1以60,20,與85°几何(8,9)來進行測量.選擇角度的几何狀況與縫隙以便于它們的步驟可能使用于以下:4.1.1當使用的20°几何狀況可能更實用時,那么與所用60°几何狀況進行比較然后再作決定.4.1.2對于比較60°光澤數值高于70的樣本,20°几何狀況則更有利.4.1.3當用60°角光源樣本測試值小于10時,我們就經常用85°角光源去比較樣本和散光性.5.重要性與使用5.1光澤與一表面從某方向所反射出的光比其它方向所反射出來的光的能力與光澤相聯.這些方向與鏡子的反射相關聯,通常都有最大的反射率.以大致的相關角度來看,此測量方法與表面所產生的光澤的目視觀察相關.5.1.1通過此測量方法所測量的光澤率是通過比較樣品的鏡面反射率與一黑色鏡子標准的鏡面反射率而獲得的.因為鏡面反射率同樣取決于樣本的表面折射指數.所測量的光澤率變更作為表面折射指數變更.然而,在所取得的目視光澤率里,通常比較有相似表面折射指數的鏡面光澤.因為,當高度光澤表面在折射指數上相比較不同時,通過表面折射指數變更,儀器所測出來的比率比目視所測出來的比率所受影響要更多,在目視與儀器光澤比率之間的不一致就會出現.5.2表面外觀的其它目視方面,例如反射圖象,反射汽霧,與結構的不同,都通常包括光澤(1),(6),(7)的評估.測試方法E430包括圖象的不同光澤與反射汽霧的測量技巧.測試方法D4039為測量反射汽霧提供一個可選程序.5.3已出版關于數字到鏡面光澤的知覺間隔的關系的少許信息.但是,在許多應用中,此測試方法的光澤刻度在符合光澤(10)的目視判定的已噴漆樣本之間提供了判定標准.5.4在察覺到光澤或顏色經比較有大範圍不同時,非線性可能會出現在目視光澤差異等級與儀器光澤可讀差異之間.6.儀器6.1儀器部件-------儀器由能提供物體電波的遇熱發光的光源組成,要位于樣品的表面,且接受器要位于能接受到樣品所反射出來的所要求的角錐的光線.此接受器應是一個對于目視輻射有感光性的設置.6.2几何條件-------物體電波的軸是在所規定角的其中一個從垂直到樣品表面.接受器的軸是在物體電波軸的鏡面反射.物體電波軸與接受器軸是在通過几何學所指示的名義上的數據0.1∘之內.在樣品內用無瑕黑色鏡子或其它前表面鏡面的一平面件,在接受器領域停頓處(接受器窗口)形成一光源的圖像.樣品的照明區域的強度不能多于距離的三分之一,此距離是從此區域的中心到接受器領域的停頓處.光源的尺寸與分差及接受器都應符合表1里所述. 接受器領域停頓處的角尺寸的測量據Fig.1里所述,在一准直射束耗型器具里從接受器透鏡來測量,及據Fig.2里所述,在會聚射束耗型器具里從測試表面來測量.對于歸納的尺寸說明,見Fig.1與Fig.2.所選公差是以便于在來源里發生錯誤及接受器孔徑在刻度(5)的任何一點不產生多于一個光澤度單位的錯誤.6.2.1任何鏡面光澤測量的重要几何尺寸:6..2.1.1光線束軸角,通常是60∘,20∘,或85∘.6.2.1.2主要光線的可接受角的分歧(傳播度數或反射的光線的傳播).注意1------平行光束表面反射性測量器擁有更好的反射光線原理角度的一致性,但是會聚射光束表面反射性測量器為測量所接受的角的分歧在程度上更加不一致性.注意2------極化作用------在光澤測量里所獲得的極化作用的影響的評估(11).極化作用錯誤的數量取決于樣品與標准的折射的指數,物體的角度與極化作用之間的差異.因為樣品與標准一般目視非常小,且由于極化而不影響所測量的光澤數據.6.3小插圖------在表1里所規定的領域角度里沒有光線的小插圖.6.4光譜條件------從一光源過濾器光電池結合體獲得的結果十分不同,此光源過濾器光電池結合體是用CIE光源C來光譜更正產生CIE發光效率.一般來說, 因為鏡面反射在光譜里是無選擇性的,根據此測試方法的使用者所達成的協議,光譜改正僅僅需要應用于高度彩色,低光澤樣品.6.5測量機器-------接受器測量機器是一個能給出一系列數據指數的設備,此數據指數是通過用全刻度的±1%的接受領域停頓處的光流量的比例.7.參考標准7.1主要標准------對于納D線有1.567折射指數的高照明度,平面,黑色鏡子,應為每個几何安排一個100的鏡面光澤數值.任何其它折射指數的光澤數值能從非方程式(5)計算出來.對于在折射里的小差異,然而,光澤數據是一指數的直線功能,但是每個几何的光澤變更率指數是不同的.在折射指數里,每0.001增量在光澤數值里產生0.27,0.16,與0.016的變更,且單個選定20∘,60∘,與85∘角的几何照明標准.例如,指數1.527的鏡子選定89.2,93.6,99.4的數值,目的是為了增加几何.注意3------匯報無瑕的黑色鏡子在時間段折射里大範圍的變更,此是由于化學污染(10).通過鈰氧化物的目視拋光存儲原始數值.高純度石英的楔入提供比鏡子更穩固的參考標准.7.2工作標准------陶瓷磚,減少拋光範圍的不透明鏡子,金剛砂紙,與其它堅硬且表面一致地半光澤的物料,且此物料在校准時對在表面反射性測量器上的主要標准很適合,符合此測試方法.這些標准要通過比較主要標准來對持續性做定期檢查.7.3當不用它時,將此標准(物件)儲存在密閉容器里.且保持干淨,遠離任何可能造成表面刮傷或損傷而帶來的任何污點.不要把此標准(物件)倒放于臟的或受磨損的表面.要握住此標准的側邊以避免從此標准(物件)的表面弄到油污.在溫水里清洗此標准(物件)及用一柔軟的尼龍刷與適度的清洗劑溶液溫和地刷.(不要使用肥皂溶液來清洗標准,因為它們可能會使膜層脫掉一層).在熱的、流動的水里漂淨此標准(溫度接近150∘F(65∘C))以清洗掉清洗劑溶液,然后在蒸餾水里做最后一次清洗.不要擦它.用軟綿繃帶、紙毛巾或其它軟綿繃帶吸收劑物料,來輕擦、磨光黑色鏡子來達到高光澤度標准.然后將已漂淨的標准(物件)放置于溫烤爐上烘干.8.測試樣品的准備與選取8.1此測試方法沒有涵蓋准備技巧.無論如何,光澤測試方法要求測試樣品的准備,使用程序見D823慣例.注意4-------測定最大光澤可從一測試物料來獲得,例如,塗料或光澤度,使用慣例D823的方法B或方法C.8.2選取的樣品要符合慣例D3964.9.儀器校正9.1操作表面反射性要符合廠商指示.9.2將儀器放置在指定的黑色校正板上且確定此儀器讀數為零.如果讀數不是在零的±0.1之內,那么從后來的讀數里減去它或調整儀器至讀數為零.9.3在開始的時候或表面反射性測量器操作的每個時間段的完成時校正儀器,且在操作時,要有充分的間隔以確保儀器回應是實際不變的.為校正,調整儀器以正確讀高度磨光標准的光澤度數,適當地安置與確定方向,然后在一中度光澤範圍里讀取一工作標准的光澤度數.如果第二個標准里的儀器讀數不是在它所設置數值的一個單位之內,那么檢驗它的清潔狀況并重復檢驗.此后,如果第二個標准里的儀器讀數仍然不是在它所設置數值的一個單位之內,那么另外用中度範圍標准重復使用.此后,如果此數值還是多于一個單位,那么不要使用沒有重新調整的儀器,選擇對廠商更適宜的儀器.10.步驟10.1在表面反射性測量器下(或上)依次放置每個樣品.對于有刷記或相似咬紋影響的樣品,將它們稍稍地根據記號的方向來放置,且平行于物體的軸的平面與反射的光束.10.2在一測試樣品的區域3到6英寸(75到150mm)上至少取三個讀數.如果範圍比兩個光澤度單位還要大,那么根據慣例D3980的外露層測試部分,另外取讀數,且計算出中位值.對于較大的樣品,取相稱地較大的讀數.11.散開修正值11.1根據生產者與使用者之間的協議,減去表面反射性測量器的讀數來應用散開修正值.以垂直地照亮樣品來測量修正值,且根據6.2里指定的帶有接受器孔徑的物體角度來對相關几何進行觀察.計算修正值,應增加45°角,在樣品的0°角方向反射,它是根據測試方法E97來測定的,其通過完整的擴散體所反射的超自然流量的有效部分,與通過接受器孔徑來接受的.此超自然流量從完全白色的擴散體來進入接受器孔徑,此擴散體為每一種几何狀況提供以下光澤度指示:Geometry Gloss of Perfect White Diffuser60 2.520 1.2850.0312.報告12.1報告以下信息:12.1.1中間值鏡面光澤度讀數與所使用的几何狀況.12.1.2如果表面的一致具有重要性,那么任何樣品所顯示出來的光澤度讀數都會大于它們的中間值的5%.12.1.3如有必要,匯報此測試方法的准備地點,准備方法的描述或鑒定.12.1.4廠商名稱與表面反射性測量器的模型設計.12.1.5工作標准或所使用的光澤標准.13.精確度13.1在許多實驗室里此測試方法的研究基礎上,在不同的天數及每個實驗室里對陶瓷磚與已噴漆面板,從目視感到光澤的不同所做的決定,在實驗室內與實驗室之間共有的偏差在表2里都有.基于這些標准偏差,使用以下標准以95%的可信度水平來判斷結果的可接受性:13.1.1重復性-------兩種結果,每種結果都是相同的操作員從相同的樣品所取得的單一測定,如果在表3里所給出的最大可接受差異更多,那么就值得懷疑.13.1.2再生性----同樣的樣品在不同的實驗室所取得的兩種結果(每種結果為每三次測定的中位值),多于表3里所給出的最大可接受差異,應認為其值得可疑,此不包括變量.注意5-------對于一些油漆類型,特別是半光澤度,光澤度的測定受膜層准備的方法與干燥條件的影響,所以,結果的重復性就可能發生,因為它的材料可能比表3里所給出的材料還要差.14.關鍵字14.1外觀;方向反射因素;光澤;測角光度計;高光澤度;相關超自然反射率因素;鏡面光澤.。
美标A S T M标准的中文对照大全(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ASTM A6/A6M-2004 a结构用轧制钢板、型钢、板桩和棒钢通用要求ASTM A36/A36M2004碳结构钢标准规范ASTM A106-2002a高温用无缝碳钢公称管规范ASTM A143-2003热侵镀锌结构钢制品防脆化的标准实施规程和催化探测方法ASTM A179/A179M-1990a(R2001)热交换器和冷凝器用无缝冷拉低碳钢管标准规范ASTM A192-2002高压设备用无缝碳钢锅炉管标准规范ASTM A209/A209M-2003锅炉和过热器用无缝碳钼合金钢管标准规范ASTM A210/A210M-2003锅炉和过热器用无缝中碳钢管技术条件ASTM A213/A213Mb-2004锅炉过热器和换热器用无缝铁素体和奥氏体合金钢传热管技术条件ASTM A234/A234M-2004中、高温用锻制碳钢和合金钢管道配件ASTM A252-98(R2002)焊接钢和无缝钢管桩的标准规范ASTM A262-2002a探测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度的标准实施规范ASTM A269/A269-2004通用无缝和焊接奥氏体不锈钢管标准规范ASTM A333/A333M-2004低温设备用无缝和焊接钢管的规范标准ASTM A334/A334M-2004低温设备用无缝和焊接碳素和合金钢管的标准规范ASTM A335-2003高温设备用无缝铁素体合金钢管标准规范ASTM A370/A370M-2003a钢制品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和定义标准ASTM A387/A387M-2003压力容器用铬钼合金钢板的标准规范ASTM A403/A403M-2004锻制奥氏体不锈钢管配件的标准规范ASTM A450/A450M-2004碳素钢管、铁素体合金钢管及奥氏体合金钢管一般要求的标准规范ASTM A500-2003a圆形与异型冷成型焊接与无缝碳素钢结构管标准规范ASTM A515-2003中温及高温压力容器用碳素钢板的标准规范ASTM A516-2004a中温及低温压力容器用碳素钢板的标准规范ASTM A530-2003特种碳素钢和合金钢管一般要求的标准规范ASTM A615/A615M-2004a混凝土配筋用异形钢筋和无节钢胚棒标准规范ASTM A703/A703M-2004标准技术条件—承压件钢铸件通用要求ASTM A781/A781M-2004a铸件、钢和合金的标准规范及通用工业的一般性要求ASTM A788/A788M-2004a标准技术条件—钢锻件通用要求ASTM B209/B209M -2004铝和铝合金薄板和中厚板标准规范ASTM E6-2003金属材料布氏硬度的标准测试方法ASTM E18-2003金属材料洛氏硬度和洛氏表面硬度的标准测试方法ASTM E29-2002使用有效数字确定试验数据与规范符合性作法ASTM E8-2004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的标准测试方法ASTM E94-2004放射性检查的标准指南ASTM E125-1963(R2003)铁铸件的磁粉检验用标准参考照片ASTM E164-2003焊件的超声接触检验的标准操作规程ASTM E208-1995a(R2000)用导向落锤试验测定铁素体钢无塑性转变温度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E213-2004金属管超声检验方法ASTM F36-1995测定垫片材料压缩率及回弹率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F37-1995垫片材料密封性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F38-1995垫片材料的蠕变松弛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F112-1995色覆垫片密封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F146-1995a垫片材料耐液体标准试验方法ASTM F1311-1995(R2001)大口径组装式碳钢法兰标准规范ASTM G1-2003腐蚀试样的制备、清洁处理和评定用标准实施规范ASTM G36-73(R1981) 参考资料标准实用规程:在沸的氯化镁溶液中进行的应力腐蚀裂纹试验ASTM G46-1976(R1986) 参考资料标准实用规程:麻点腐蚀的检验和评定ASTM G48-1976(R1980) 参考资料使用三氯化铁溶液做不锈钢及其合金的耐麻点腐蚀和抗裂口腐蚀性试验的标准方法ASTM标准中译本丛书(一)碳钢、铸铁、不锈钢及合金钢材料标准规范(含18个标准)ASTM A105/A105M-2002管道部件用碳钢锻件ASTM A126-1995(R2001)阀门、法兰和管道附件用灰铁铸件ASTM A181/A181M-2001通用管路用碳钢锻件标准规范ASTM A193/A193M-2001高温用合金钢和不锈钢螺栓材料ASTM A194/A194M-2001 a高温用合金钢和不锈钢螺栓材料ASTM A216/A216M-2001 a高温用可熔焊碳钢铸件标准规范ASTM A217/A217M-2002高温承压件用马氏体不锈钢和合金钢铸件标准规范ASTM A276-2002 a不锈钢棒材和型材ASTM A278/A278M-2001高温不超过650°F(350℃)的承压部件用灰铸铁件 ASTM A320/A320M-2002低温用合金钢栓接材料 ASTM A350/A350M-2002要求冲击韧性试验的管件用碳钢及低合金钢锻件标准规范 ASTM A351/A351M-2000承压件用奥氏体、奥氏体-铁素体(双相)钢铸件规范ASTM A352/A352M-1993(R1998)低温承压件用铁素体和马氏体钢铸件标准规范 ASTM A395/A395M-1999高温用铁素体球墨铸铁承压铸件 ASTM A439-1983(R1999)奥氏体球墨铸铁件 ASTM A536-1984(R1999)球墨铸铁件 ASTM A694/A694M-2000高温输送用管法兰、管件、阀门及零件用碳钢和合金钢锻件标准规范 ASTM A965/A965M-2002高温高压部件用奥氏体钢锻件 ASTM标准中译本丛书(二)法兰、管件、阀门及部件(含9个标准) ASTM A182/A182M-2002高温用锻制或轧制合金钢法兰、锻制管件、阀门和部件 ASTM A961-2002管道用钢制法兰、锻制管件、阀门和零件的通用要求标准规范 ASTM B462-2002高温耐腐蚀用锻制或轧制的UNS NO6030、UNS NO6022、UNS NO6200、UNS NO8020、UNS NO8024、UNS NO8026、UNS NO8367、UNS NO10276、UNS N10665、UNS N10675和UNS R20033合金管法兰、锻制管件、阀门和零件标准规范 ASTM F885-1984公称管径为NPS 1/4~2的青铜截止阀外形尺寸标准规范 ASTM F992-1986(R2001)阀门铭牌标准规范 ASTM F993-1986(R2001)阀门锁紧装置标准规范 ASTM F1030-1986(R1998)阀门操作装置的选择准则ASTM F1098-1987(R1998)公称管径有NPS2~24的蝶阀外形尺寸标准规范。
1.1这项实践描述了一种根据在固化过程中的化学变化来评测有机涂层的耐溶剂性的溶剂摩擦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应用在实验室,野外,或装配工厂。
D4752这个材料是乙烷基硅酸盐富锌底漆的首选。
1.2这项实践没有指定的溶剂,摩擦的次数和期望的测试结果。
1.3 这些数值是用的国际制单位来作为标准。
那些在括号里的数值仅供参考。
1.4 这个标准的主旨不是处理所有的安全隐患,如果有,结合它的用途来使用。
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确定适合本标准的安全卫生习惯并确定监督管理的适用性。
涉及到溶剂的使用时,查阅供应商的一些特殊危险品的安全数据表。
2.参考资料2.1 ASTM 标准:D235 矿物质说明书(石油)(烃干洗溶剂)D5823 测试反射光泽的材料D740 甲基乙烷基酮的说明书D843 硝化等级的二甲苯的说明书D1186 应用于含铁的非磁性涂层中的干薄膜层的非破坏性测量材料D1400 应用于不含铁的绝缘涂层中的干薄膜层的非破坏性测量材料D3363 用铅笔测试薄层坚硬度的测试材料D4138 用破坏性方法测量保护涂层体系的测试材料D4752 用溶剂摩擦的方法来测试乙烷基硅酸盐(无机的)富锌底漆的MEK耐溶剂性的测试材料3术语3.1 这个标准具体的术语定义:3.1.1 双擦—在一个有涂层的表面用布料完成一个来回擦的动作。
4.意义和用途4.1涂料在固化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如环氧树脂,乙烯基酯,聚酯纤维,醇酸树脂和聚氨酯橡胶,能变得更加耐溶剂。
这些涂料应该能达到特定的耐溶剂级别,成为优异的面漆,且在公共机构发挥作用。
耐溶剂性级别的需求根据涂料的种类和预计的使用场所的不同而变化。
用被适合的溶剂浸湿的布料摩擦是一种能测定它是否已达到特定耐溶性的方法。
然而,耐溶剂自身的级别并不是指在它完全固化,有些涂料在他们充分的固化之前已经变成耐溶剂性了。
4.2 要达到特定级别的耐溶剂性的所需的时间受温度,薄层厚度,空气流动,水媒性或水反应的覆盖层和湿度的影响。
1 G B/T 1033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2 G B/T 1034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3 G B/T 1035 塑料耐热性试验方法4 G B/T 1036 塑料线膨胀系数试验方法5 G B/T 1037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汽性试验方法6 G B/T 1038 塑料薄膜透气性试验方法7 G B/T 1039 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8 G B/T 1040 塑料拉伸试验方法9 G B/T 1041 塑料压缩试验方法10 G B/T 1043 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11 G B 13023020、3021 酚醛层压纸板12 G B 13033240 环氧酚醛层压玻璃布板13 G B/T 1305电工绝缘热固性层压制品验收、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规则14 G B/T 1408 绝缘材料工频、电气强度试验方法15 G B/T 1409 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16 G B/T 1410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17 G B/T 1411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高压小电流间歇耐电弧试验方法。
18 G B/T 1446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19 G B/T 1447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20 G B/T 14048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21 G B/T 144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22 G B/T 1450.1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23 G B/T 1450.2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24 G B/T 1451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简支梁式冲击韧性试验方法25 G B/T 1452 非金属夹层结构平拉强度试验方法26 G B/T 1453 非金属夹层结构或芯子平压性能试验方法27 G B/T 1454 非金属夹层结构侧压性能试验方法28 G B/T 1455 非金属夹层结构或芯子剪切性能试验方法29 G B/T 1456 非金属夹层结构弯曲性能试验方法30 G B/T 1457 非金属夹层结构滚筒剥离试验方法31 G B/T 145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拉伸试验方法32 G B/T 1461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剪切试验方法33 G B/T 1462 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34 G B/T 1463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35 G B/T 1464 非金属夹层结构或芯子密度试验方法36 G B/T 1630 环氧树脂命名37 G B/T 1631 离子交换树脂分类、命名和型号38 G B/T 1632 聚合物稀溶液粘数和特性粘数测定方法39 G B/T 1633 塑料软化点试验方法40 G B/T 1634 塑料弯曲负载热变形温度试验方法41 G B/T 1636 模塑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42 G B/T 1841 聚烯烃树脂稀溶液粘数试验方法43 G B/T 1842 聚乙烯环境应力开裂试验方法44 G B/T 1843 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45 G B/T 1844.1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部分:基础聚合物及其特征性能46 G B/T 1844.2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2部分:填充及增强材料47 G B/T 1844.3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3部分:增塑剂48 G B/T 1846 聚氯醚树脂稀溶液粘度试验方法49 G B/T 1847 聚甲醛树脂稀溶液粘度试验方法50 G B/T 2035 塑料术语及其定义1 ASTM C177 用护板加热装置测量稳态热通量和热传导性能的试验方法2 ASTM D149 固体电绝缘材料工频介电击穿电压和介电强度的试验方法3 ASTM D150 固体电绝缘材料交流损耗特性和电容率(介电常数)的试验方法4 ASTM D229 电绝缘用硬质片材和板材的试验方法5 ASTM D256 塑料和电绝缘材料抗冲击性能的试验方法6 ASTM D257 绝缘材料的直流电阻或电导试验方法7 ASTM D374 固体电绝缘材料厚度的试验方法8 ASTM D412 橡胶拉伸性能的试验方法9 ASTM D494 酚醛的模塑或层压产品丙酮萃取的试验方法10 ASTM D495 固体电绝缘材料在高压低电流下的干态抗电弧性能的试验方法11 ASTM D523 镜面光洁度的试验方法12 ASTM D542 透明有机塑料折射指数的试验方法13 ASTM D543 塑料耐化学腐蚀性能的试验方法14 ASTM D568 柔性塑料在垂直状态下燃烧速率和/或燃烧程度和燃烧时间的..试验方法(1991年中止)15 ASTM D569 热塑性材料流动性的试验方法16 ASTM D570 塑料吸水性的试验方法17 ASTM D618 试验用塑料和电绝缘材料的状态调节方法18 ASTM D621 塑料负荷变形的试验方法19 ASTM D635 自承塑料在水平状态下燃烧速率和/或燃烧程度和时间的试验方法20 ASTM D637 平片状透明塑料片材表面不规则性的试验方法21 ASTM D638 塑料拉伸性能的试验方法22 ASTM D638M 塑料拉伸性能的试验方法(公制)23 ASTM D647 塑料模塑料试样模具设计的实施方法24 ASTM D648 塑料在弯曲负荷下变形温度25 ASTM D671 塑料的弯曲疲劳试验方法26 ASTM D673 塑料耐刮伤的试验方法27 ASTM D695 硬质塑料压缩性能的试验方法28 ASTM D695M 硬质塑料压缩性能的试验方法(公制)29 ASTM D696 塑料在-30℃至30℃之间线性热膨胀系数的试验方法30 ASTM D700 酚醛塑料规范(1991年中止)31 ASTM D704 三聚氰胺甲醛模塑料规范32 ASTM D705 脓甲醛模塑料规范33 ASTM D706 乙酸纤维素模塑和挤塑料规范34 ASTM D707 乙酸丁酸纤维素模塑和挤塑料规范35 ASTM D72991 聚偏二氯乙烯模塑料规范36 ASTM D731 热固性模塑粉模塑指数的试验方法37 ASTM D732 塑料剪切强度的试验方法38 ASTM D746 塑料和弹性体冲击脆化温度的试验方法39 ASTM D747 用悬臂梁法测定塑料表现弯曲模量的试验方法40 ASTM D756 测定塑料在力随使用条件下的重量和形状变化的实施方法41 ASTM D785 塑料和电绝缘材料洛氏硬度的试验方法42 ASTM D787 乙基纤维素模塑和挤塑料规范43 ASTM D788 甲基丙烯酸酯模塑和挤塑料规范44 ASTM D789 测定聚酰胺(PA)相对粘度、熔点和含湿量的试验方法45 ASTM D790 增强与未增强塑料及电绝缘材料弯曲性能的试验方法46 ASTM D790M 增强与未增强塑料及电绝缘材料弯曲性能的试验方法(公制)47 ASTM D792 塑料比重(相对密度)和密度的试验方法48 ASTM D794 测定塑料永久性热效应的实施方法49 ASTM D796 酚醛模塑料压塑试样的实施方法(1992年中止)50 ASTM D817 乙酸丙酸纤维素和乙酸丁酸纤维素的试验方法1 ISO 59 塑料-酚醛模塑制品-丙酮可溶物的测定2 ISO 60 塑料-能从规定漏斗流出的材料表观密度的测定3 ISO 61 塑料-不能从规定漏斗流出的模塑料表观密度的测定4 ISO 62 塑料-吸水性测定5 ISO 75/1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一部分:一般试验方法6 ISO 75/2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二部分:塑料和硬质橡胶7 ISO 75/3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三部分:高强度热固性层压和长纤维增强塑料8 ISO 119 塑料-酚醛模塑制品-游离酚的测定-碘量滴定法9 ISO 120 塑料-酚醛模塑制品-游离氨和铰化合物的测定-比色法10 ISO 171 塑料-模塑材料体积系数的测定11 ISO 172 塑料-酚醛模塑制品-游离氨的检定12 ISO 174 塑料-聚氯乙烯树脂稀溶液粘数的测定13 ISO 175 塑料-液体化学物质(包括水)影响的测定14 ISO 176 塑料-增塑剂损失量的测定-活性炭法15 ISO 177 塑料-增塑剂渗移的测定16 ISO 178 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17 ISO 179 塑料-简支梁冲击强度的测定18 ISO 180 塑料-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测定19 ISO 181 塑料-硬质塑料小试样和炽热棒接触时燃烧特性的测定20 ISO 182/l 塑料-以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为基料的混料和制品高温时放出氯化氢及其他酸性物质倾向的测定第一部分:刚果红法21 ISO 182/2 塑料-以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为基料的混料和制品高温时放出氯化氢及其他酸性物质倾向的测定第二部分:pH法22 ISO 182/3 塑料-以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为基料的混料和制品高温时放出氯化氢及其他酸性物质倾向的测定第二部分:pH法23 ISO 182/4 塑料-以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为基料的混料和制品高温时放出氯化氢及其他酸性物质倾向的测定第四部分:电位测定法24 ISO 183 塑料-着色剂扩散的定性评价25 ISO 291 塑料-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26 ISO 293 塑料-压缩模塑热塑性塑料试样27 ISO 294 塑料-注塑模塑热塑性塑料试样28 ISO 295 塑料-压塑模塑热固性塑料试样29 ISO 305 塑料-测定聚氯乙烯、有关含氯均聚物和共聚物及其混合料的热稳定性-变色法30 ISO 306 塑料-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VST)31 ISO 307 塑料-聚酰胺-粘数的测定32 ISO 308 塑料-酚醛模塑料:-丙酮可溶物(未模塑材料表观树脂含量)的测定33 ISO 458/1 塑料-软质材料扭转刚度的测定第一部分:通用方法34 ISO 458/2 塑料-软质材料扭转刚度的测定第二部分:适用于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增塑混合料35 ISO 472 塑料-词汇(双语种版本)36 ISO 472/Add.1 塑料-词汇-补充137 ISO 472/Add.2 塑料-词汇-补充238 ISO 472/Add.3 塑料-词汇-补充339 ISO 472/DAM1 塑料-词汇修订件140 ISO 472/DAM2 塑料-词汇修订件2:粘度术语41 ISO 472/DAM3 塑料-词汇修订件342 ISO 472/DAM4 塑料-词汇修订件443 ISO 472/DAM5 塑料-词汇修订件5:碳纤维术语44 ISO 483 塑料-使用水溶液保持相对湿度恒定值用于状态调节和试验的小密封室法45 ISO 489 塑料-透明塑料折光指数的测定46 ISO 527/1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一部分:总则47 ISO 527/2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二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48 ISO 527/3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三部分:薄膜和片材的试验条件49 ISO 537 塑料-扭摆试验50 ISO 584 塑料-不饱和聚酯-80℃时反应活性的测定(习用法)术语标准目录--------------------------------------------------------------------------------1 JIS K6899 塑料—符号—第一部分:基本聚合物及其性能2 JIS K6900 塑料术语试验方法标准目录--------------------------------------------------------------------------------一般试验方法3 JIS K6911 热固性塑料一般试验方法4 JIS K7100 塑料的状态调节及试验环境的标准状态5 JIS K7104 塑料表面光洁度的比较方法6 JIS K7105 塑料光学性能试验方法7 JIS Z8401 数值的修约方法8 JIS Z8703 试验环境的标准状态力学性能试验方法9 JIS K7106 塑料悬臂弯曲刚度试验方法10 JIS K7110 硬质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11 JIS K7111 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12 JIS K7113 塑料拉伸试验方法13 JIS K7115 塑料拉伸蠕变试验方法14 JIS K7116 塑料弯曲蠕变试验方法15 JIS K7118 硬质塑料的疲劳试验方法通则16 JIS K7119 硬质塑料板的平面弯曲疲劳试验方法17 JIS K7202 塑料的洛氏硬度试验方法18 JIS K7203 硬质塑料的弯曲试验方法19 JIS K7204 用磨耗轮测定塑料的磨耗试验方法20 JIS K7205 用研磨材料测定塑料的磨耗试验方法21 JIS K7208 塑料的压缩试验方法22 JIS K7211 硬质塑料的落锤冲击试验方法通则23 JIS K7213 用摆锤法测定塑料的剪切弹性模量和机械阻尼的试验方法24 JIS K7214 塑料的冲切剪切试验方法25 JIS K7215 用杜罗回弹式硬度计测定硬度的试验方法26 JIS K7218 塑料的滑动磨耗试验方法热性能试验方法27 JIS K7121 塑料的热失重测定方法28 JIS K7121 塑料转变温度的测定方法29 JIS K7122 塑料转变热的测定方法30 JIS K7123 塑料的比热测定方法31 JIS K7196 用热机分析法测定塑料薄膜和片材软化温度的试验方法32 JIS K7197 用热机分析法测定塑料线膨胀系数的试验方法33 JIS K7201 用氧指数法测定高分子材料燃烧性能的试验方法34 JIS K7206 热塑性塑料的维卡软化温度试验方法35 JIS K7207 硬质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试验方法36 JIS K7212 热塑性塑料热老化性能的试验方法(烘箱法)通则37 JIS K7216 塑料脆化温度的试验方法38 JIS K7217 塑料燃烧气体的分析方法39 JIS K7228 塑料的烟密度与燃烧气体的测定方法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40 JIS K7107 恒定拉伸变形下塑料耐化学腐蚀性的试验方法41 JIS K7108 恒定拉伸负荷下塑料耐化学腐蚀性的试验方法42 JIS K7112 塑料密度与比重的测定方法43 JIS K7114 塑料耐化学腐蚀性的试验方法44 JIS K7117 用旋转粘度计测定液态树脂粘度的试验方法45 JIS K7198 用非强制性共振振动法测定塑料运动粘弹性与温度关系的试验方法46 JIS K7199 用毛细管流变仪法测定热塑性塑料塑变特性的试验方法47 JIS K7209 塑料吸水率与吸沸水率的试验方法48 JIS K7210 热塑性塑料塑变的试验方法曝露试验方法49 JIS A1410 塑料建材的室外曝露试验方法50 JIS A1411 塑料建材的老化评价方法。
54种涂料的英文名称和定义发表于 2010年01月30日 diane 没有评论在为华津思的水性涂料博客翻译国外技术文献时,常常碰到有些涂料的名称很难准确的找到中文对应的名称。
因为最近在研究香港政府的有关有机挥发物(VOC) 的文章,偶然看到在香港2009年通过的有机挥发物管理的条例之中,有一段很优秀的中英对照的涂料名称翻译。
特转载与此。
大家若是以后看国外文献,可以用来参考。
1)“工业保养涂料”(industrial maintenance coatings)指经配制用于或施用于暴露于下列一种或多于一种极端环境情况的基底(包括地板)的、包括底漆、封固底剂、中层底漆、中层涂料及外涂料的建筑涂料─(a) 沉浸于水、废水或化学溶液(水溶液及非水溶液),或内层长期暴露于冷凝水分;(b) 急速或长期暴露于腐蚀性、碱性或酸性物质,或类似的化学品、化学烟雾、化学混合物或溶液;(c) 重覆暴露于121°C以上的温度;(d) 重覆受强烈磨擦,包括机械磨损及使用工业溶剂、清洁剂或洗涤剂重覆洗擦;或(e) 外露的金属结构表面;2)“木料防腐剂”(wood preservatives)指经配制以藉着加入木料防腐化学品而保护木料免受腐烂或虫蛀的建筑涂料;3)“中层底漆”(undercoaters)指经配制用于或施用于基底,使表面平滑供其后加上涂层的建筑涂料;4)“用后涂料”(post-consumer coatings)指经已使用并对消费者来说已再没有用途,而原本会作为废料弃置的涂料,而该词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5)“地下木料防腐剂”(below-ground wood preservatives)指经配制作建筑用途以保护地下木料的木料防腐剂;6)“地台涂料”(floor coatings)指经配制用于或施用于地台,包括(但不限于)甲板、门廊、体育馆及保龄球道的不透明涂料,但不包括工业保养涂料;7)“仿石涂料或浮雕底漆”(granite look-alike coatings or textured undercoaters) 指仿花岗石、仿陶瓷或仿嵌花的砂浆漆料及浮雕底漆;“仿艺漆”(Japans or faux finishing coatings) 指符合以下说明的彩釉∶为供湿画法而设计并作为索色剂或彩釉而使用,用以营造包括(但不限于)尘垢、陈旧、烟薰及仿大理石及木纹等美术效果;9)“光油”(varnishes) 指以各类树脂配制以藉化学反应变干的透明木面涂料;10)“再造涂料”(recy cled coatings)指配制效果符合以下说明的建筑涂料∶涂料总重量的50%或以上由次级及用后涂料构成,而其总重量的10%或以上由用后涂料构成;11)“多彩漆”(multi-colour coatings)指以单一容器包装并作单一涂层施用的、在施用时展现多于一种颜色的建筑涂料;12)“印艺(标志)涂料”(graphic arts (sign) coatings) 指经配制而适合艺术工作者用人手以漆刷或滚筒涂髹用于室内及户外标志(不包括结构构件)及壁画的涂料,包括刻印文字的瓷漆、广告彩、遮盖涂料及制作招牌用的瓷漆;13)“防水封固底剂”(waterproofing sealers) 指主要为防止透气基底渗水的目的而配制的建筑涂料;14)“防水混凝土或砖石封固底剂”(waterproofing concrete or masonry sealers)指经配制用于涂封混凝土及砖石,以免被水、碱性物质、酸性物质及紫外光损害及防渍斑的透明或有色封固底剂;15)“防锈涂料”(rust preventative coatings)指经配制用于防止住宅及商业楼宇的金属表面腐蚀的建筑涂料;16)“防燃外部涂料”(fire-proofing exterior coatings)指经配制用以保护户外钢铁及其他户外建筑材料的结构完整,并获 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Inc. of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承保人实验室)列为可为钢铁提供防火保护的不透明的建筑涂料;17)“低固含量涂料”(low-solids coatings)指每公升物料的固体含量为0.12千克或以下的建筑涂料;18)“快干底漆、封固底剂及中层底漆”(quick-dry primers, sealers and undercoaters) 指符合以下说明的底漆、封固底剂及中层底漆∶拟用于表面,以使基底与其后涂上的涂层牢固黏合,而其表干时间为半小时以内,并可在2小时内加上另一涂层(ASTM D1640);19)“快干磁漆”(quick-dry enamels) 指符合以下说明的非哑面涂料─(a) 在正常情况下可用漆刷或滚筒刷直接从容器中使用(正常情况指环境温度在16°C至27°C之间);(b) 按照ASTM D1640测试时,以机械测试方法,表干时间为2小时或以下,实干时间为8小时或以下,指触干燥时间为4小时或以下;及(c) 以60度光泽计测定,干膜的光泽度达70度或以上;20)“非哑面涂料”(non-flat coatings)指符合以下说明的建筑涂料∶如以60度光泽计测定,所记录的光泽度达5度或以上,及如以85度光泽计测定,所记录的光泽度达15度或以上; (2009年第107号法律公告)21)“底漆”(primers) 指施用于表面,以使基底与其后加上的涂层牢固黏合的建筑涂料;22)“阻燃涂料”(fire-retardant coatings)指标明为及经配制用以阻燃及减慢火焰蔓延的建筑涂料;23)“附属物”(appurtenances)指固定构筑物的附连物品,包括(但不限于)扶手栏杆、储物柜、浴室及厨房装置、围栏、雨水槽及落管、纱窗、灯柱、暖气及空气调节设备、其他机械设备、大型固定工具、标志、电影及电视制作设备及混凝土模板;24)“金属颜料涂料”(metallic pigmented coatings)指在即用状态下每公升涂料含有至少48克元素金属颜料(锌除外)、云母微粒或任何金属颜料及云母微粒的组合的建筑涂料,但不包括屋顶涂料;25)“室内索色剂”(interior stains) 指标明为及专配制用于室内表面的索色剂;26)“耐高温工业保养涂料”(high-temperature industrial maintenance coatings)指经配制用于或施用于持续或间歇暴露于204°C以上温度的基底的工业保养涂料;27)“屋顶底漆(沥青)”(roof primers (bituminous)) 指经配制用于或施用于屋顶的、含沥青涂料物料的底漆;28)“屋顶涂料”(roof coatings) 指为经配制主要为防止水分渗透基底或为反射热力及紫外光辐射的目的而施用于屋顶的涂料;29)“屋顶银漆”(aluminium roof coatings) 指在即用状态下每公升涂料至少含84克铝元素颜料的屋顶涂料;30)“建筑涂料”(architectural coatings)指施用于固定构筑物及其附属物、路面或路缘之上的任何涂料;31)“索色剂”(stains)指经配制用以改变颜色但不隐藏木纹或木质的不透明或半透明建筑涂料;32)“透明木面涂料”(clear wood finishes) 指施用于木料基底以形成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固态膜的透明或半透明建筑涂料,包括清漆和光油;33)“透明手髹漆”(clear brushing lacquers)指─(a) 在配制时加入硝化纤维或人造树脂,以藉着溶剂挥发而在没有化学反应下变干并形成一层固态保护膜;及(b) 专供以漆刷涂髹的透明木面涂料,但不包括透明清漆掺砂封固底剂;34)“哑面涂料”(flat coatings) 指符合以下说明的建筑涂料∶如以85度光泽计测定,所记录的光泽度低于15度;如以60度光泽计测定,所记录的光泽度低于5度;35)“专业底漆”(specialty primers)指经配制用于或施用于基底,以涂封受火、烟或水损害的基底或用以稳定粉末过多的基底表面的建筑涂料,上述粉末过多的表面指按ASTM D4214─第1号摄影参考标准断定粉末级别属第4级或以下的表面;36)“清漆”(lacque rs)指在配制时加入硝化纤维或人造树脂,以藉着挥发而在没有化学反应下变干的透明或有色的木面涂料,包括透明清漆掺砂封固底剂;37)“混凝土养护混合料”(concrete-curing compounds) 指经配制用于或施用于刚倾倒的混凝土以减慢水分蒸发的涂料;38)“干雾涂料”(dry-fog coatings)指经配制只可供喷洒方式使用,并令到在喷出时偏离目标表面的微滴在散落地面及其他表面前已变干的建筑涂料;39)“游泳池涂料”(swimming pool coatings)指经专门配制用于或施用于游泳池内壁以抵抗游泳池化学品侵蚀的涂料;40)“游泳池维修涂料”(swimming pool repair coatings)指在现有的胶质氯化涂料之上用以修缮及保养游泳池的胶质氯化涂料;4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指碳的任何挥发性化合物,但不包括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脂、碳酸铵及豁免化合物;42)“富锌工业保养底漆”(zinc-rich industrial maintenance primers)指经配制含有(以固体总重量计)至少65%金属锌粉(锌尘)的、供涂用于金属基底上的底漆;43)“菱镁土水泥涂料”(magnesite cement coatings)指经配制用于或施用于菱镁土水泥铺面的、用以保护菱镁土水泥基底免受水分侵蚀的涂料;44)“极耐用油性金属涂料”(superior durability solvent-borne coatings for metal)指符合下述说明的油性金属建筑涂料─(a) 耐用期为至少10年;(b) 按ASTM G154断定可耐受气候不少于500小时;及(c) 在酸性或碱性的环境下均能抗蚀;45)“极高光金属涂料”(extreme high-gloss coatings for metal) 指符合以下说明的用于金属零件及产品的建筑涂料∶采用ASTM D523测试时,在60度光泽计上展示反射度为75度或以上;46)“预处理金属涂料”(pre-treatment coatings for metal) 指符合以下说明的建筑涂料∶含固体重量不超过12%,而含酸重量至少为0.5%,该涂料用于表面蚀刻,并是直接施用于金属表面以防蚀、促使黏合及易于剥脱的;47)“预处理蚀洗底漆”(pre-treatment wash primers) 指符合以下说明的建筑涂料∶含酸重量最少为0.5%,并是直接用于光身金属表面以造成所需的表面蚀刻的;48)“道路涂料”(traffic coatings) 指符合以下说明的涂料∶经配制用于或施用于街道、高速公路和其他表面,包括(但不限于)路缘、坡级、行车道及泊车位;49)“掺砂封固底剂”(sanding sealers) 指经配制用于或施用于需要砂磨的光身木料,以及用以涂封木料供其后加上涂料的透明木料建筑涂料;50)“胶脂涂料”(mastic coatings) 指经配制用作覆盖破洞及小缝隙及隐藏凹凸不平表面的、施用厚度至少为0.25毫米(以单一涂层在变干后计)的建筑涂料;51)“黏合分隔材料”(bond breakers) 指经配制用于或施用于混凝土层之间,以免刚倾倒在基底上的面层混凝土与基底黏合的涂料;52)“虫胶”(shellacs) 指纯粹由紫胶虫(胶蚧科昆虫紫胶虫) 的树脂性分泌物配制而成,以酒精稀释,并经配制以在没有化学反应下挥发变干的透明或有色建筑涂料;53)“沥青涂料物料”(bituminous coating materials)指可溶于二硫化碳的主要由碳氢化合物及来自天然沉积物或从原油或低级煤蒸馏而得的残余物组成的黑色或棕色涂料物料。
关于油漆涂层的光泽表示方法展开全文光泽,指涂膜表面对照射在其上的光线向一定方向反射出去的能力,也称镜面光泽度。
反射的光量越大,则涂膜的光泽越高。
涂膜表面反射光的强弱取决于涂膜表面的平整和粗糙度,也取决于涂膜表面对投射光的反射量和透过量的多少。
在同一涂膜表面以不同人射角投射的光,会出现不同的反射光强度。
在测量涂膜光泽时,应规定光的人射角度(通常规定的人射角为20度角、60度角和85度角)测量涂膜光泽,用光电光泽计或投影光泽计。
1、光泽的测量方法和标准标准类别标准号中国标准(GB)GB/T 9754国际标准(ISO)ISO2813美国标准(ASTM)ASTM D523德国标准(DIN)DIN 675302、光泽的描述:对于光泽的描述,并没有相关的标准来规范,更多只是行业内的约定束成。
但是,有时沟通双方难免存在偏差。
因而,对光泽的要求的描述我们还是建议以入射角度和光泽具体数值为准。
一般来说,业内对光泽的描述及其对应光泽值如下表:光泽描述光泽值,%(600∠)中文描述英文描述无光Dead dull, Dead flat, Flatness,Matt, Lusterless≤10哑光Matt≤30平光Mat gloss, Sheen gloss, Flat0-15蛋壳光Satin, Eggshell15-30丝光Silking, Streakiness, Silk-like sheen半光Semi-gloss30-60亚光30-65有光Glossy≥65中光Medium gloss60-80高光High gloss80-1003、特种表面效果的光泽描述①、珠光:珠光漆必然含有珠光颜料(珠光粉),珠光效果是具有高折光指数的细微薄片平行排列而产生的。
这些细微薄片有透明度的,仅能反射部分入射光,传导和透射剩余光线至细微薄片的下面,如此平行排列的细微薄片同时对光线的反射,就产生了珠光。
②、荧光,反光,夜光请参看此文“荧光漆、夜光漆、反光漆、反光膜的异同与应用”。
ASTM D523-2014镜面光泽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pecular Gloss镜面光泽标准试验方法1本标准是固定代号D523发行;其后的数字表示原文本正式通过的年号;或在有修订的情况下,为上一次的修订年号;圆括号中数字为上一次重新确认的年号。
上标符号(ε)表示对上次修改或重新确定的版本有编辑上的修改。
本标准经批准业已用于美国国防部机构。
1.范围1.1本试验方法是关于用反射计以60°、20°和85°为几何条件测定非金属试板的镜面光泽(1-7)。
21.2以英寸磅为单位的数值是标准值。
圆括号中的数值是SI单位的数学转化;SI单位仅供参考,并不能被视为是标准值。
1.3本标准不能详列所有的安全问题,如有必要,请结合实际情况使用。
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建立合适的安全标准和健康规范条例,并明确该规范的使用范围。
2.引用文件2.1ASTM标准:3D823在试验板上涂覆厚度均匀的色漆、清漆及有关产品漆膜的规程D3964表观测量用涂层试样的选择规程D3980颜料和相关材料检验的实验室间实施规程(1998年撤销)4D4039高光泽表面的反射浊度的试验方法E97采用宽带滤波器反射测定法测定不透明试样45°/0°定向反射率因子的试验方法(1991年撤销)4E430采用简化测角光度法测量高光泽度表面的光泽度的试验方法1本检测方法受ASTM E12颜色和外观委员会管辖,并由E12.03几何分委员会直接负责。
现行版本于2014年1月1日批准,2014年1月出版。
原始版本于1939年批准,上一版本在2008年批准为D523-08。
DOI:10.1520/D0523-14。
2圆括号内的粗体字指本试验方法结束时的引用列表。
3对于参照的ASTM标准,请查看ASTM网站,或联系ASTM客服中心,邮件:service@。
对于ASTM标准卷册年鉴的信息,参看ASTM网站标准文件摘录页。
4本历史标准的上一个被批准的版本参照网址。
3.术语3.1定义:3.1.1相对光反射率因子,n—相同几何条件下试样反射的光通量与标准表面反射的光通量之比。
测量镜面光泽度时,标准表面是磨砂玻璃。
3.1.2镜面光泽,n-试板镜面方向的相对光反射因子。
4.试验方法摘要4.1本测量是采用60°、20°或85°的几何角度进行的测量(8,9)。
角度几何值和孔径的选择应使得可以按下列要求使用这些方法:4.1.1当20°的几何条件可能更适用时,60°几何条件适用于大多数试板的相互比较和测定。
4.1.220°几何条件在对高光泽试板(即60°镜面光泽高于70单位的试板)的比较中能给出更好的分辨率。
4.1.385°几何条件常用来比较低光泽试板(即60°镜面光泽低于10单位的试板)的试板光泽或者接近抛光的试板光泽。
5.意义和用途5.1光泽和某试板表面在接近镜面方向比接近其他方向反射更多光的能力有关。
本试验方法的测量和对应角的表面光泽大致的目视测定有关。
5.1.1本试验方法的光泽评级测量通过试板的镜面反射率和黑玻璃标准对比得到。
因为镜面反射率也取决于试板的表面折射率,所以光泽评级的测量随着试板表面折射率的改变而改变。
但为得到目视光泽度评级,通常要对比两个有相似的表面折射率的样本的镜面反射率。
5.2表层外观的其他视觉特征,比如:反射映像、反射浊度和质地的差异常和光泽评估有1关(1)(6)(7)。
试验方法E430包括不同图像的光泽和反射浊度的测量技巧。
试验方法D4039提供了测量反射浊度的替代方法。
25.3几乎没有关于数值-感知间隔关系的镜面光泽度的信息发布。
但在多个应用中,本试验方法为镀膜试板提供了光泽度的仪器测量,该镀膜试样已符合视觉测量要求。
5.4对感知到的光泽或颜色或两者都有很大分歧的试样比较时,可能会在视觉光泽的不同评级和仪器光泽读数差异关系中出现非线性特征。
6.仪器6.1仪器组件—该仪器由光源提供入射电子束,来定位试板表面,然后由接收器来接收所需反射光锥的光电池。
接收器应是光敏设备,可对可见辐射作出反应。
6.2几何条件—入射光束的轴线应与受试表面的法线成指定的角度。
接收器的轴线应与入射光束轴线的镜像相重合,其偏差在±0.1°之内。
但用一块平坦的抛光黑玻璃或正面反射镜放在试板位置时,光源的像应在接收器视场光阑(接收器窗)的中心处形成。
试板的光照区域的宽度应不超过从该区域中心到接收器视场光阑的距离的三分之一。
光源像和接收器孔径的规格和公差,应如表1所示。
接收器时视场光阑的角度尺寸应从接收器透镜处,用平行光束样式的仪器来测量,如图1所示;并从探测面处用聚合光束样式的仪器测量,如图2所示。
图1和图2是对尺寸规格的一般性图解。
已选定的公差是使光源和接收器孔的误差在100单位标度的任一点上不会产生大于1个光泽单位的读数误差(5)。
相对尺寸是和60°接收器孔径(=1.0000)相关的计算尺寸。
表1光源像和接收器孔的角度与相关尺寸在测量平面垂直于测量平面θ,°2tanθ/2相对尺寸θ,°2tanθ/2相对尺寸光源像公差0.75°±0.25°0.0131±0.00440.171±0.057 2.5°±0.5°0.0436±0.00870.568±0.114 60°接收器公差 4.4°±0.1°0.0768±0.0018 1.000±0.02311.7°±0.2°0.2049±0.0035 2.668±0.046 20°接收器公差 1.8°±0.05°0.0314±0.00090.409±0.012 3.6°±0.1°0.0629±0.00180.819±0.023 85°接收器公差 4.0°±0.3°0.0698±0.00520.909±0.068 6.0°±0.3°0.1048±0.0052 1.365±0.068 6.2.1任何镜面光泽测量的重要的几何尺寸是:6.2.1.1入射光束的轴线角度,通常是60°、20°或者85°。
6.2.1.2从主射线接收的发散角度(反射光束传播或者散射的角度)。
注1:平行光束光泽计的主射线的反射角具有更好的均匀性,但是聚合光束光泽计的发散角度程度有更好的均匀性。
注2:偏振度-已对偏振度对光泽测定的影响的评估做过报道(11)。
偏振误差的量级依据试板和标准板的折射率、入射角和偏振度的区别。
因为通常试板和标准板在光学上是很相似的,所以光泽测量值很少受到偏振的影响。
6.3光损失-在表1中指出的角度范围的光线没有光损失。
6.4光谱条件-结果不应和有光源过滤器的光电池组合有显著不同。
该光电池组合被修正为收益率CIE,光视效率CIE和源代码。
因为通常来说,镜面反射是非选择性的,所以光谱修正需要只能运用到高色、低光泽度的试板,试板要经过本试验方法使用者的同意。
6.5测量装置-接收器计量仪应给出与通过接收器视场光阑光通量成正比的读数,误差不超过满刻度的1%。
7.引用标准7.1原始参照标准-原始参照标准应是高度抛光的,上表面平整的黑玻璃,用波长587.6nm 单色光测量时折射率为1.567的玻璃应赋予镜面光泽值为100。
其他折射率的玻璃的镜面光泽值可用弗莱斯纳公式计算(5)。
然而就折射率的细微差别来说,光泽是折射率的线性函数,但是随着折射率的变化,每个几何图形的光泽度的变化率是不同的。
折射率每增加0.001,会使抛光标准为20°、60°和85°的几何结构的光泽度分别改变0.27、0.16和0.016。
例如,1.527的玻璃的折射率指定的光泽值,按几何结构的角度增大的顺序排列会是89.2、93.6和99.4。
7.2工作参照标准—工作参照标准可以是瓷砖、磨砂质地的不透明玻璃、砂纸或具有均匀半光泽的其他材料,它们有良好的平整度,且已对照原始参照标准在该试验方法中进行过校准。
工作参照标准应通过与原始标准比较来定期校准。
7.3不使用时将标准板放在密封容器内。
标准板应保持清洁,远离可能划伤其表面的灰尘。
决不要将标准板表面朝下放在脏的或者粗糙的表面上。
应拿其边缘,避免将油渍从皮肤表面带到标准板表面。
清洗时用温水、温和的清洗液和软尼龙刷清洗标准板表面(切忌用肥皂液清洗标准板,因为会留下薄膜)。
用热自来水(水温接近150°F(65°C))冲洗标准上的清洗液,接着用蒸馏水进行最后一次冲洗。
不得擦拭标准板。
可用不起毛的毛巾或者其他不起毛的吸水性材料,轻拍该高光泽标准的抛光黑色玻璃上的水分。
将冲洗干净的标准板放进一个烤箱烘干。
图1孔径和光源镜像位置的平行光束光泽计展示图解图2孔径和源镜像位置的聚合光束光泽计展示图解8.试板选择和制备8.1本试验方法未包含所有的制备工艺。
当光泽测试需要试板制备时,使用实施规程D823。
注3为确保从测试材料中得到的最大光泽度,比如:色漆或者清漆,使用实践规程D823中的方法B 和C。
8.2依据实施规程D3964选择试板。
9.仪器校准9.1依据制造商说明操作光泽计。
9.2将黑体空腔放在指定位置,使仪器校零。
如果读数不在零的±0.1范围内,则用代数方法从以后的各测量读数中减去零读数,或将仪器调零。
9.3首先将仪器调零,然后完成光泽计运作的每个步骤,在每个测量操作过程中要常以足够的间隔来校准仪器,以保证仪器灵敏度基本上是恒定的。
在指针处于标度上半部时,将光泽计调节至准确值,接着取二级(较低的)工作参照标准,以同样的控制调节位置进行测量。
如果读数不在准确值的1个标度分度之内,反复检查标准板清洁度。
如果二级标准板的仪器读数和其指定值的误差仍不在准确值的1个标度分度之内,重复用另一个中等光泽范围标准读取。
如果误差仍然大于1个单位,那么该镜面光泽仪必须由制造商调整后,方能使用。
10.步骤10.1将每个试板依次放在光泽计下面(或上面)。
对有划伤或者类似的纹理结构的试板要用这种方法放置,该方法是使刷痕的方向与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的平面轴平行。
10.2至少在试板上3-6英寸(75-150mm)区域间取3个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