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 - 副本
- 格式:pptx
- 大小:5.36 MB
- 文档页数:12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每一首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曲都让你荡气回肠轮回千载时光去,历史长歌代相传,大家好,我是轮回千百。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中国在每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崭露头角,而今天我们要说得就是中国在音律方面的成就,十首金曲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中国风采。
第一首,摔琴绝弦,天涯何处觅知音——《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相传在先秦时期,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
他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
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一日,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师去了。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寻去。
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
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
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哈哈……仙师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说的仙师就是大自然啊。
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
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
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
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
待风平之后,一轮中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
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
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
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
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1.高山流水传说春秋时期,有一位很有名气的琴师叫俞伯牙。
一次他在荒山的一座茅屋里弹琴,有一位叫钟子期的樵夫从门前经过,居然能从琴声中听出“巍巍的高山,潺潺的流水”俞伯牙与钟子期交谈后,十分惊讶地说:“你就是我寻觅多年的知音啊!”从此,两人成为知已。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痛苦极了,扯断琴弦,摔坏琴身,直到死去,再也没有弹过琴。
后来人们用“高山流水”比喻知已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之意。
2.广陵散约产生于汉朝至魏晋时期,是一部组曲中的一段。
西晋有一位博学多才的大名士叫嵇康,因反对晋朝统治者司马家族的独断专横而惨遭杀害。
临刑前,他从容不近地弹奏了这首乐曲,在乐曲中表达了他对统治者的愤恨和心中的不平。
此曲因此而著名于世。
3.平沙落雁大约产生于明代,共由7个段落组成,音乐非常优美、流畅。
描绘的是大雁成群结队,自高空纷纷落在沙滩嬉戏、玩耍,又结队飞去,还不时传来优美的雁鸣声。
其中“群雁横空”、“霜天雁叫”两个段落尤引人入胜。
4.梅花三弄这首乐曲产生于晋代。
曲调在不同音高上重复弹奏3次,所以称为“三弄”。
乐曲用平稳的音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端庄的静态;用急促的音调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在刺骨的寒风中摇曳的动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补动,体现了创作者的精湛技艺。
5.十面埋伏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
明代后期已在民间流传。
它描绘的是公元前202年,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争夺天下而决战于垓下的战争场面。
汉王刘邦用十面埋伏战术瓦解楚王项羽的军队,迫使项羽在乌江边自刎。
曲中那惊天动地的战鼓声、弓剑撞击声、人马嘶叫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6.春江花月夜原名为《夕阳箫鼓》,约产生在清朝光绪年间或稍晚,演绎的是唐代《春江花月夜》中所描绘的回风、缺月、临月、登山、啸歌、晚眺等6个段落。
乐曲美妙动听,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置身于西下的夕阳、平静的江面、悠扬的箫声和月上东山、花影层叠、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
7.渔樵问答这首乐曲产生于明朝,描绘的是渔夫和樵夫在青山绿水之间劳动、生活的快乐场面。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一、被善意无限夸大了的友谊——《高山流水》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郑国人列御寇在《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
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
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
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
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
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
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吕氏春秋》,在《本味篇》中也做了类似的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时而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吕氏春秋》的记述与《列子》的记述大致相当,但交代了结局:钟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二、刺客的高义,名士的绝响——《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
根据刘东升的《中国音乐史略》,《广陵散》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
据说,《广陵散》这一旷世名曲,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绝世。
因而古曲《广陵散》的背后,实际上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
《广陵散》的各曲段分别为井里(聂政故乡)、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与聂政刺杀韩相的整个过程大致相切合。
《广陵散》原是东汉年间广陵一带民间乐曲,之所以与聂政刺韩拉上关系,是因为蔡邕。
【公基常识】我国十大古典名曲我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1、《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属于古代大型琴曲,它最早出现在汉代。
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最多的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
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
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为了不连累母亲,自己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汉族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广陵散》在历史上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3、《平沙落雁》《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平沙落雁,本是著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
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
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岸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是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1.《高山流水》——仁者乐(yao)山,智者乐水(《论语》)仁者的乐是静性的,像山一样。
智者的乐是动性的,像水一样。
先秦的琴师伯牙所创作的《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朝《神奇秘谱》,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两千多年来,《高山》和《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2.《广陵散》——纷披灿烂,戈矛纵横即古时的《聂政刺韩王曲》,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杨韩国。
韩王召唤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为完整,是今日经常演奏的版本。
全曲共45段。
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3.平沙落雁——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古琴曲,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
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敏仲、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此曲琴谱最初载于明末《古音正宗》(1634年)。
问世以后,深受琴家喜爱,不仅广为流传,而且经过加工发展,形成段数、定弦、调式、意境等方面不尽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
中国十大古曲,值得收藏!一、《高山流水》《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二、《广陵散》《广陵散》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三、《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
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
曲意爽朗,乐思开阔,给人以肃穆而又富于生机之感,借鸿雁之高飞远翔,抒发和寄托人们的胸臆,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祖国美丽风光的歌颂与热爱。
四、《梅花三弄》古琴曲《梅花三弄》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
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
五、《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此曲最早见于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
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
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
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
六、《夕阳萧鼓》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
七、《渔樵问答》《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DSD2CD一、《高山流水》《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二、《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三、《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
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
中国古典歌曲十大名曲1. 要说中国古典歌曲十大名曲啊,那可都是宝藏一样的存在。
就像《高山流水》,传说中伯牙子期就因这首曲子成了知音。
你想啊,那伯牙在琴音里描绘着高山巍峨、流水潺潺,子期一听就懂,这曲子得多有韵味,就好像两人在无声地对话,一个倾诉,一个回应,这种默契全在曲子里了。
2. 《梅花三弄》也是一绝。
这曲子就像冬日里盛开的梅花,清冷又高雅。
我听的时候,仿佛看到梅花在皑皑白雪中傲立,三个段落像是梅花的三次绽放,每一次都美得惊心动魄。
你要是没听过,哎呀,那可真是一大损失,就像到了花园却错过最美的那朵花一样。
3. 《夕阳箫鼓》,这名字听起来就很有画面感吧。
那感觉就像是傍晚时分,在江边,有人吹着箫,有人敲着鼓,江水在夕阳下波光粼粼。
我和朋友一起听的时候,朋友说他好像看到一艘小船慢悠悠地划行在江上,真的是妙极了。
4. 《汉宫秋月》可不得了。
它就像一位古代宫廷女子在诉说着自己的哀怨。
我听的时候,感觉像是看到那些深宫里的女子,对着秋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那股子惆怅劲儿,就像秋风吹过心头,凉飕飕的。
我跟我妈说这曲子的时候,我妈都感叹古代女子的不易呢。
5. 《阳春白雪》啊,这曲子就像是春天里最明媚的阳光和最洁白的雪花交织在一起。
我有次在一个古文化交流会上听到这首曲子,周围的人都陶醉了。
它节奏明快,就像一群欢快的小鹿在山林间跳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能把人带到一个美好的世界。
6. 《渔樵问答》特别有趣。
就像是两个老友,一个是渔夫,一个是樵夫,坐在河边或者树下聊天。
你听那曲子,一会儿像渔夫在讲述江上的趣事,一会儿又像樵夫在说山里的见闻。
我爷爷就特别爱听这曲子,他说听着就感觉回到了过去那种简单又美好的生活。
7. 《胡笳十八拍》,那是蔡文姬的悲歌啊。
这曲子就像蔡文姬颠沛流离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思念。
我在学历史的时候了解到蔡文姬的故事,再听这曲子,就感觉自己能体会到她当时那种无奈和哀伤。
就好像她在我耳边哭诉着自己的遭遇,真的很让人心疼。
中国十大经典古曲中国十大经典古曲中国十大经典古曲一、《高山流水》此曲最初刊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
该书在解题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
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二、《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
据该书编者称: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
《广陵散》的题材源于古代的《聂政刺韩王曲》。
该作品讲的是一个造剑工匠被韩王无辜杀害,他的儿子聂政为了报仇,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韩宫,谋刺失败后,他逃入深山刻苦学琴,十年成绝技再度混入宫中,利用弹琴的机会刺死了韩王,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自己也为此而壮烈牺牲。
“广陵”的意思是流传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地区的琴曲,“散”即操、引、曲的意思。
三、《平沙落雁》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
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
《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睛景。
《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
借鸿鹄之远志。
写逸士之心胸者也。
”《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
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四、《梅花三弄》此曲系借物咏怀,借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节操高尚的人。
乐曲前半阕奏出了清幽、舒畅的泛音曲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急促的后半阕,描写了梅花不屈的动态。
前后两段在音色、曲调和节奏上然不同,有着鲜明的对比。
同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梅花三弄》现存谱最初刊见于《神奇秘谱》(1425年版)。
五、《十面埋伏》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
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
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
我们毕业啦其实是答辩的标题地方公共艺术音乐SZM《梅花三弄》《高山流水》《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渔樵问答》《十面埋伏》《高山流水》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SZM《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SZM《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国乐精华之十大名曲以作品产生的大致年代先后为序一、《流水》(古琴)(04:54)二、《阳春白雪》(琵琶)(07:27)三、《十面埋伏》(琵琶)(09:01)四、《广陵散》(古琴)(06:10)五、《梅花三弄》(古筝、洞箫合奏)(08:53)六、《阳关三叠》(古琴)(05:02)七、《春江花月夜》(古筝)(09:03)八、《渔舟唱晚》(古筝)(03:27)九、《良宵》(二胡)(06:09)十、《二泉映月》(二胡)(06:09)一、《流水》(古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不必再多说什么了。
《高山流水》的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后分为《高山》、《流水》两曲。
“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后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经常被后人演奏者多为《流水》。
此曲曾入选美国70年代的“旅行者2号”飞船的太空唱片,在太空中播放,向外星文明展示人类文明的精华。
此太空唱片的使用寿命据估计超过地球的年龄,也就是说在地球毁灭之后,这首曲子仍然存在。
二、《阳春白雪》(琵琶)战国时楚人宋玉在《对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者弥寡……”看来,所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者,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的对立了。
可惜后世只传下了这首“阳春白雪”。
此曲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三、《十面埋伏》(琵琶)此曲描写的是韩信以“十面埋伏”在垓下大败楚霸王项羽的战争场面。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意境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四、《广陵散》(古琴)东汉蔡邕的《琴操》中记载有与此曲相关的历史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
中国古代⼗⼤名曲中国古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乐家和乐师,他们创作出了流传千古的曲⼦,其中以古典⼗⼤名曲最为著名。
这⼗⾸名曲分别是⼀、《⾼⼭流⽔》传说先秦的琴师伯⽛⼀次在荒⼭野地弹琴,樵夫钟⼦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和'洋洋兮若江河'。
伯⽛惊道:'善哉,⼦之⼼⽽与吾⼼同。
'钟⼦期死后,伯⽛痛失知⾳,摔琴绝弦,终⾝不弹,故有⾼⼭流⽔之曲。
'⾼⼭流⽔'⽐喻知⼰或知⾳,也⽐喻乐曲⾼妙。
后世分为《⾼⼭》、《流⽔》⼆曲;另有同名筝曲《⾼⼭流⽔》,与古琴曲⽆传承关系。
⼆、《⼴陵散》来历:据《晋书》记载,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古⼈所赠。
⽽《太平⼴记》⾥更有⼀则神⿁传奇,说的是嵇康好琴,有⼀次,嵇康夜宿⽉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幽灵,那幽灵遂传《⼴陵散》于嵇康,更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教⼈。
《⼴陵散》慷慨激昂,⽓势恢弘,描写战国时铸剑⼯匠之⼦聂政报完杀⽗之仇,然后⾃杀的悲壮故事。
三、《平沙落雁》⼜名《雁落平沙》,是⼀⾸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雁之远志,写逸⼠之⼼胸。
最早刊于明代《古⾳正宗》(1634)。
⾃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谁⼈之⼿。
《平沙落雁》悠扬流畅,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四、《梅花三弄》⼜名《梅花引》、《梅花曲》、《⽟妃引》,根据《太⾳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
琴曲的乐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公元1425年)。
《梅花三弄》乐曲通过歌颂梅花的洁⽩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怀,来赞誉具有⾼尚节操的⼈。
五、《渔樵问答》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
现存谱初见于明代萧鸾编纂《杏庄太⾳续谱》。
谱本有多种。
由于⾳乐形象准确、⽣动,因此近⼏百年来在琴家中⼴为流传。
杨表正修订曲谱,配制歌词。
中国十大古曲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一、《高山流水》《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二、《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三、《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
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十面埋伏”、“汉宫秋月”、“广陵散”、“阳春白雪”、“渔樵问答”、“平沙落雁”。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1、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春江花月夜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
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夕阳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早已流传。
3、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编而来,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相传晋桓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值为琴曲。
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4、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蓍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前身是明代的《楚汉》。
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亥下最后决战的情景。
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5、汉宫秋月《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
《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
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6、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是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
“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荡涤之意,“白雪”取懔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7、渔樵问答《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
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一、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高山流水》传说春秋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二、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梅花三弄》古琴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称为“国乐之父”,20世纪初,为与西方乐器区分开来才在“琴”的前面加个“古”,被称做“古琴”。
在古时文人心中视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高山流水知音流传至今。
古琴曲《梅花三弄》被广泛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春江花月夜》古曲《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
是一首深受国内外听众喜爱的作品。
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新中国成立以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四、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汉宫秋月》《汉宫秋月》,是崇明派琵琶古曲。
乐曲表现了中国古代深宫之中的嫔妃宫女们,在凄凉寂静的秋夜里回忆往事,哀叹命运的故事。
全曲以哀怨、郁闷和伤感的情绪为主。
五、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阳春白雪》《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六、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渔樵问答》《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
七、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相传为汉末蔡琰所作。
内容描写她本人的不幸遭遇和思乡别子的心情。
唐代诗人颀有这样的描述:“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边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