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指南
- 格式:docx
- 大小:112.70 KB
- 文档页数:11
支气管镜应用指南支气管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诊断工具,它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
通过支气管镜,医生可以观察到患者的气管和支气管中的病变,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下面是一份支气管镜应用指南,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项技术。
支气管镜是一种光学仪器,通过患者的口腔或鼻腔插入,进入气管和支气管,以便观察病变情况。
支气管镜可以观察到气管和支气管中的黏膜、分泌物、异物等,并且可以采集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前,患者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用药情况,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同时,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如心电图、X光等,以确保身体状况适合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时,患者需要平躺,并保持放松状态。
医生会将支气管镜通过患者的口腔或鼻腔插入,进入气管和支气管中。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不适,如咳嗽、呼吸困难等,但这是正常的反应,患者只需要尽量保持放松状态。
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休息:检查后患者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以恢复体力。
饮食:检查后患者需要进食清淡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观察:观察自己的症状是否有所改善,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虽然支气管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诊断工具,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对于某些病变部位,支气管镜可能无法直接观察到,或者在取样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误差。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前,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尽量保持放松状态。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以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合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注意口腔卫生: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前,患者需要注意口腔卫生,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饮食调理:在检查前一段时间内,患者可以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症状包括咳嗽、气促和胸闷等。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临床操作规范指南样本一、适应证(一)诊断方面1、不明原因的咯血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
但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检查时机,多认为以大量出血已停止而仍有少量痰中带血时检查易获阳性结果。
2、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纤支镜检查对于诊断支气管结核、气道良性和恶性肿瘤、异物吸人等具有重要价值,对于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等慢性炎性疾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3、不明原因的局限性喘鸣纤支镜检查有助于查明气道狭窄的部位及其性质。
4、肺炎怀疑有基础疾病(如肿瘤致气道阻塞)的肺炎患者或肺炎与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进行鉴别诊断。
5、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对于经其他检查不能明确原因的胸腔积液应考虑行纤支镜检查,有时可发现气道内新生物病变。
6、长期疑难发热对于不能除外呼吸系疾病的长期疑难发热病人应考虑行纤支镜检,以除外支气管结核、肿瘤等病变。
7、不明原因的骨关节疼痛纤支镜检查有助于发现肺部肿瘤。
8、不明原因的声嘶纤支镜检查可明确有无声带麻痹,并可发现气道内新生物等可致喉返神经麻痹的原因。
9、痰细胞学检查见“癌细胞”者。
10、肺不张原因不明者。
11、肺部块影性质不明,尤以偏中心部位者较易获阳性结果。
12、其他临床有理由怀疑支气管肺疾病者。
13、临床已诊断肺癌,决定行手术前一般应行纤支镜检查,以了解肿瘤在气道内漫延的范围,对于决定手术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14、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不明者可经纤支镜在双套管保护下采取下呼吸道标本送培养,以避免上呼吸道微生物的污染。
(二)治疗方面1、取出支气管异物。
2、胸部或上腹部手术后不能咳痰致痰液潴留者,纤支镜可有效地清除痰液。
3、较严重的呼吸系感染、分泌物黏稠者,纤支镜可吸出痰液,并可局部用药。
4、因脓栓、血栓导致肺不张者,纤支镜可吸出栓子,从而使肺复张。
5、咯血病人在纤支镜检查过程中若明确了出血部位,可局部止血,如灌注冰盐水或灌注凝血酶溶液或稀释的肾上腺素溶液等。
6、肺癌患者可在纤支镜引导下将细导管插入瘤体内,再装入放射治疗剂进行局部放疗。
支气管镜的检查方法、操作步骤及记录一、适应证:1.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
支气管镜对于诊断支气管结核、异物吸人及气道良、恶性肿瘤等具有重要价值。
2.不明原因的咯血或痰中带血。
尤其是40岁以上的患者,持续1周以上的咯血或痰中带血。
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
3.不明原因的局限性哮鸣音。
支气管镜有助于查明气道阻塞的原因、部位及性质。
4.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
可能因喉返神经受累引起的声带麻痹和气道内新生物等所致。
5.痰中发现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
6.X线胸片和(或)CT检查提示肺不张、肺部结节或块影、阻塞性肺炎、炎症不吸收、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等异常改变者。
7.肺部手术前检查,对指导手术切除部位、范围及估计预后有参考价值。
8.胸部外伤、怀疑有气管支气管裂伤或断裂,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9.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包括免疫抑制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气管吸引、保护性标本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获取标本进行培养等。
10.机械通气时的气道管理。
11.疑有气管、支气管瘘的确诊。
二、禁忌证:1.活动性大咯血。
若必须要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应在建立人工气道后进行,以降低窒息发生的风险。
2.严重的高血压及心律失常。
3.新近发生的心肌梗死或有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史。
4.严重心、肺功能障碍。
5.不能纠正的出血倾向,如凝血功能严重障碍、尿毒症及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等。
6.严重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易导致喉头水肿和严重的出血。
7.疑有主动脉瘤。
8.多发性肺大疱。
9.全身情况极度衰竭,有精神异常不能配合者。
三、术前准备:1. 患者在接受检查前须书面告知相关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检查过程须有家属陪同,以便于在不良事件发生时能及时进行医患间的沟通。
2. 术前检查:(1)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测量血压及进行心、肺体检。
(2) 拍摄X线胸片,正和(或)侧位片,必要时拍常规断层片或CT片,以确定病变部位。
支气管镜临床应用指南支气管镜是一种用于检查和治疗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工具。
本文档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指南。
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非常常见且有效的方法,用于诊断和评估呼吸道疾病。
以下是一些支气管镜检查的主要应用:1. 支气管炎和气道感染:支气管镜检查可用于确认支气管炎和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气道感染。
2. 肺癌筛查和诊断:支气管镜检查可以获取肺部组织样本,用于肺癌的诊断和分期。
3. 气道异物:支气管镜可以帮助检测并移除气道中的异物。
4. 大气道狭窄:支气管镜检查可用于评估和治疗大气道狭窄的原因。
5. 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可用于获得支气管分泌物样本,以便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试。
支气管镜治疗支气管镜治疗是通过支气管镜引导下进行的治疗过程,常用于以下情况:1. 肺癌治疗:支气管镜可用于介入性肺癌治疗,如光动力疗法、热消融和冷冻治疗等。
2. 气道狭窄扩张:通过支气管镜插入扩张器可以解除气道狭窄。
3. 扩张支气管镜下气管成形术(TBM治疗):该治疗通过支气管镜插入扩张器来纠正气管软化症引起的气道塌陷问题。
支气管镜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时,请注意以下事项:1. 使用合适的麻醉和镇静剂,确保患者在整个过程中舒适和安全。
2. 遵循无菌操作和感染控制措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气管镜类型和尺寸。
4. 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对气道造成损伤,小心操作并注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这份支气管镜临床应用指南为医生提供了有关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重要信息和注意事项。
请在实践中遵循相关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安全和有效的临床应用。
支气管镜临床应用指南摘要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的检查方法,也是诊断支气管癌等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指南。
支气管镜的适应症- 慢性咳嗽:慢性咳嗽超过3个月,且常规检查无法明确病因。
- 咯血:反复咯血或大量咯血。
- 呼吸困难:原因不明或未能解决。
- 肺炎:反复出现,或治疗后感染持续不退。
- 支气管哮喘:难以控制的哮喘。
- 支气管扩张:反复感染,尤其是伴有咳嗽、咳痰。
支气管镜的操作技巧- 准备:检查前患者需空腹4小时以上,禁止进食、饮水及嚼口香糖等。
检查前宜口服止咳药或镇静剂,以减少患者紧张和咳嗽。
- 局部麻醉:术前口腔用利多卡因和扫描多巴醌溶液喷雾,使患者咽喉麻木,减轻不适感,待麻醉效果达到后进入检查室。
- 气管插管:检查时患者深呼吸,将支气管镜插入口腔,顺口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内照看。
在插入的同时,利用手柄滑动镜柄,将镜子向前推进,倾斜及旋转镜柄,旋转并ynoscope。
支气管镜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咨询医师,了解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如有慢性心肺疾病、高血压、静脉栓塞、糖尿病等,应预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 没有麻醉和障碍的患者的支气管镜检查时,应在鼻腔或口腔口服局部麻醉药2%利多卡因,使病人不舒服。
- 检查室应当设备齐全,医务人员应具备救生功能,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结论支气管镜检查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检查,掌握好支气管镜的操作技巧,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一些肺部疾病,患者进行检查时,应遵照医生的建议,以获得最大的检查效益。
诊断性可弯曲支气管镜应用指南发表时间:2008-12-16发表者:(访问人次:506)可弯曲支气管镜(包括纤维支气管镜、电子支气管镜;以下简称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并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诊断性可弯曲支气管镜应用指南(2008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0年公布的《纤维支气管镜(可弯曲支气管镜)临床应用指南(草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及增补。
本指南在增加了支气管镜清洗和消毒及医务人员防护等内容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分级(表1),目的是进一步规范支气管镜检查的操作,提高的检出率,减少相关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
鉴于支气管镜下的治疗领域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相对复杂,故本指南未涉及相关内容。
一、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一)适应证1.不明原因的慢性。
支气管镜对于诊断支气管结核、异物吸人及气道良、恶性等具有重要价值。
2.不明原因的咯血或痰中带血。
尤其是40岁以上的患者,持续1周以上的咯血或痰中带血。
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
3.不明原因的局限性哮鸣音。
支气管镜有助于查明气道阻塞的原因、部位及性质。
4.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
可能因喉返神经受累引起的声带麻痹和气道内新生物等所致。
5.痰中发现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
6.X线胸片和(或)CT检查提示肺不张、肺部结节或块影、阻塞性、炎症不吸收、肺部弥漫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因未明的等异常改变者。
7.肺部手术前检查,对指导手术切除部位、范围及估计预后有参考价值。
8.胸部外伤、怀疑有气管支气管裂伤或断裂,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9.肺或支气管性疾病(包括免疫抑制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气管吸引、保护性标本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获取标本进行培养等。
10.机械通气时的气道管理。
11.疑有气管、支气管瘘的确诊。
气管镜操作技巧(2014-12-11 11:33:27)转载▼分类:呼吸、肺炎、肺梗、机械通气标签:杂谈纤维支气管镜操作准备:1、麻醉要好2、进鼻腔时要心细,看准鼻腔空间较大的地方进镜;3、看到声带后不要急于进气管,要用2%利多卡因4ml做一下表面麻醉,稍微停一下,看准声门,快速进镜;4、进入气管后,要使镜头不要碰到气管壁,延着气管中间向下进镜至隆突,进入左或右主支气管时,边进镜边给予2%利多卡因做一下表面麻醉,麻醉完成后,吸尽痰液及分泌物;5、先看正常的气管及支气管,最后看有病变的部位,做活检或刷检;6、整个过程动作要轻柔,不要急于求成,特别是进声门这一关,要看清楚后再进镜,争取一次成功;7、要胆大心细,特别是第一例病人要选择好,成功后能给自已增加信心。
插入要点a.术者左手握持纤支镜操作部,按需要做左右旋转,拇指拨动角度调节纽。
同时左手食指可按住吸引器管口做吸引。
右手扶镜身缓缓插入。
b.经鼻插入时,镜管要沿鼻道插入,调整其方向及目镜屈光度,看清其解剖结构,使镜体保持“中位”徐徐进入,不要使用暴力。
当视野出现完全红色而模糊时,有两种可能:一是镜面抵在组织上,退一下镜即可,另一种是血迹污染了镜面,此时可让病人咳嗽一下,或经钳道孔插入细塑料管注入生理盐水1-2ml冲洗,再换吸引器吸引,若仍无效,拔除镜体擦拭干净重新插入。
c.在镜子末端未抵达咽喉部时,首先要找到会厌,调整镜子的角度,把镜端从会厌后方绕过,即可看清声门,可嘱病人做深呼吸,在声带外展时,迅速插入气管,此步要轻巧敏捷,避免暴力撞击声带。
d.镜子进入气管后,拨动角度调节纽,使视野正对气管支气管腔继续插入,并认真观察气管隆突,各叶段支气管口及腔,一般先检查健侧,再检查患侧。
e.应避免镜子紧贴气管壁吸引以免出血,吸引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缺氧f.撤镜时,将调节杆完全放松,使其恢复自然位置,以便顺利撤出。
我们院纤支镜室采取经口鼻高压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5ml表面麻醉,至患者口咽部发粘,吞咽唾液基本没有感觉,麻醉成功。
诊断性可弯曲支气管镜应用指南发表时间:2008-12-16 发表者:韩明锋 (访问人次:506)可弯曲支气管镜(包括纤维支气管镜、电子支气管镜;以下简称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并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诊断性可弯曲支气管镜应用指南(2 008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0年公布的《纤维支气管镜(可弯曲支气管镜)临床应用指南(草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及增补。
本指南在增加了支气管镜清洗和消毒及医务人员防护等内容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分级(表1),目的是进一步规范支气管镜检查的操作,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减少相关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
鉴于支气管镜下的治疗领域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相对复杂,故本指南未涉及相关内容。
一、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一)适应证1.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
支气管镜对于诊断支气管结核、异物吸人及气道良、恶性肿瘤等具有重要价值。
2.不明原因的咯血或痰中带血。
尤其是40岁以上的患者,持续1周以上的咯血或痰中带血。
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
3.不明原因的局限性哮鸣音。
支气管镜有助于查明气道阻塞的原因、部位及性质。
4.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
可能因喉返神经受累引起的声带麻痹和气道内新生物等所致。
5.痰中发现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
6.X线胸片和(或)CT检查提示肺不张、肺部结节或块影、阻塞性肺炎、炎症不吸收、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等异常改变者。
7.肺部手术前检查,对指导手术切除部位、范围及估计预后有参考价值。
8.胸部外伤、怀疑有气管支气管裂伤或断裂,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9.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包括免疫抑制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气管吸引、保护性标本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获取标本进行培养等。
10.机械通气时的气道管理。
支气管镜检查详细流程第一篇:支气管镜检查详细流程支气管镜检查详细流程第一章、支气管镜检查的术前准备流程第1节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掌握一、支气管镜检查的绝对适应症1、可疑支气管--肺部恶性肿瘤:通过支气管镜肉眼观察并予各种方法采取病变部位的标本进行组织或细胞学方面的检查。
如下列情况:(1)临床表现或影像学肺部肿块疑为原发支气管肺癌或转移肿瘤者;(2)痰细胞学检查阳性,肺内未找到病变者;(3)支气管阻塞,表现为局限性肺气肿,局限性干性啰音或喘鸣音,以及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等;(4)原因不明的喉返神经麻痹或膈神经麻痹者;(5)原因不明的反复咯血或痰中带血,为疑支气管--肺部恶性肿瘤引起者;(6)原因不明的咳嗽,难以用吸烟或气管炎解释,或原有的咳嗽在质上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中老年人;2、肺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前明确有无支气管累及者;3、诊断不明的支气管、肺部疾病或弥漫性肺部疾病,需经纤维支气管内窥镜检查,做支气管肺活检,刷检或冲洗等,进行细胞学及细菌学检查者;4、难以解释的痰中找结核抗酸杆菌5、肺结核疑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者;6、肺结核疑并发肺癌者。
二、支气管镜检查的相对适应症1、可疑肺结核而痰菌阴性者;2、非肿瘤原因肺不张,查找病因;3、肺部炎症性病变经验治疗效果不佳,为明确病源菌者;4、COPD、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气道疾病了解新近感染病源菌者;5、协助选择性支气管造影,引导特殊病例气管插管。
三、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适应症1、治疗支气管内病变,如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内肿瘤阻塞,包括激光治疗;2、取出气道内异物;3、局部滴药,治疗肺结核空洞和支气管内膜结核;4、移除分泌物、出血及血栓,使气道畅通;5、吸引冲洗,引流肺脓疡并局部给药;6、了解病变范围、确定外科手术方式,评价治疗效果;7、紧急镜下止血或大咯血需急诊手术术前明确出血部位者(需在手术室进行);8、治疗肺不张等;9、治疗气道良性狭窄;10、大气道恶性肿瘤致狭窄放置支架。
气管镜操作技巧(2014-12-11 11:33:27)转载▼分类:呼吸、肺炎、肺梗、机械通气标签:杂谈纤维支气管镜操作准备:1、麻醉要好2、进鼻腔时要心细,看准鼻腔空间较大的地方进镜;3、看到声带后不要急于进气管,要用2%利多卡因4ml做一下表面麻醉,稍微停一下,看准声门,快速进镜;4、进入气管后,要使镜头不要碰到气管壁,延着气管中间向下进镜至隆突,进入左或右主支气管时,边进镜边给予2%利多卡因做一下表面麻醉,麻醉完成后,吸尽痰液及分泌物;5、先看正常的气管及支气管,最后看有病变的部位,做活检或刷检;6、整个过程动作要轻柔,不要急于求成,特别是进声门这一关,要看清楚后再进镜,争取一次成功;7、要胆大心细,特别是第一例病人要选择好,成功后能给自已增加信心。
插入要点a.术者左手握持纤支镜操作部,按需要做左右旋转,拇指拨动角度调节纽。
同时左手食指可按住吸引器管口做吸引。
右手扶镜身缓缓插入。
b.经鼻插入时,镜管要沿鼻道插入,调整其方向及目镜屈光度,看清其解剖结构,使镜体保持“中位”徐徐进入,不要使用暴力。
当视野出现完全红色而模糊时,有两种可能:一是镜面抵在组织上,退一下镜即可,另一种是血迹污染了镜面,此时可让病人咳嗽一下,或经钳道孔插入细塑料管注入生理盐水1-2ml冲洗,再换吸引器吸引,若仍无效,拔除镜体擦拭干净重新插入。
c.在镜子末端未抵达咽喉部时,首先要找到会厌,调整镜子的角度,把镜端从会厌后方绕过,即可看清声门,可嘱病人做深呼吸,在声带外展时,迅速插入气管,此步要轻巧敏捷,避免暴力撞击声带。
d.镜子进入气管后,拨动角度调节纽,使视野正对气管支气管腔继续插入,并认真观察气管隆突,各叶段支气管口及腔,一般先检查健侧,再检查患侧。
e.应避免镜子紧贴气管壁吸引以免出血,吸引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缺氧f.撤镜时,将调节杆完全放松,使其恢复自然位置,以便顺利撤出。
我们院纤支镜室采取经口鼻高压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5ml表面麻醉,至患者口咽部发粘,吞咽唾液基本没有感觉,麻醉成功。
01支气管镜定义02发展历程支气管镜是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医疗器械,通过光学或电子成像技术,能够直接观察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的病变情况。
自19世纪末叶支气管镜问世以来,经历了硬管镜、半硬管镜和软管镜等发展阶段,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支气管镜的诊疗范围和精准度不断提高。
支气管镜定义及发展历程支气管镜结构组成与功能结构组成支气管镜主要由镜体、冷光源、成像系统、操作手柄等部分组成。
其中,镜体是核心部分,包括目镜、物镜、导光窗等光学元件;冷光源提供照明;成像系统将图像传输到显示器上;操作手柄用于控制镜体的弯曲和旋转。
功能支气管镜具有观察、诊断和治疗等多种功能。
通过观察病变部位,可以明确病变性质、范围和程度;通过活检、刷检等手段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通过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方法对病变进行治疗。
诊疗原理及适应症范围诊疗原理支气管镜诊疗主要基于光学或电子成像技术,通过将镜体插入患者呼吸道,直接观察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的病变情况,并结合活检、刷检等手段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实现对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适应症范围支气管镜适用于多种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肺癌、肺结核、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
同时,对于不明原因的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也可以通过支气管镜进行诊断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应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支气管镜。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向患者详细解释支气管镜诊疗的目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以及术前的准备事项和术后的注意事项。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增强患者对诊疗的信心和合作意愿。
对于需要特殊治疗或检查的患者,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应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和心理支持。
术前检查与评估项目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过敏史、手术史、用药史等,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耐受能力。
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如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
支气管镜指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诊断性可弯曲支气管镜应用指南发表时间:2008-12-16发表者:(访问人次:506)可弯曲支气管镜(包括纤维支气管镜、电子支气管镜;以下简称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并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诊断性可弯曲支气管镜应用指南(2008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0年公布的《纤维支气管镜(可弯曲支气管镜)临床应用指南(草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及增补。
本指南在增加了支气管镜清洗和消毒及医务人员防护等内容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分级(表1),目的是进一步规范支气管镜检查的操作,提高的检出率,减少相关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
鉴于支气管镜下的治疗领域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相对复杂,故本指南未涉及相关内容。
一、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一)适应证1.不明原因的慢性。
支气管镜对于诊断支气管结核、异物吸人及气道良、恶性等具有重要价值。
2.不明原因的咯血或痰中带血。
尤其是40岁以上的患者,持续1周以上的咯血或痰中带血。
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
3.不明原因的局限性哮鸣音。
支气管镜有助于查明气道阻塞的原因、部位及性质。
4.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
可能因喉返神经受累引起的声带麻痹和气道内新生物等所致。
5.痰中发现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
6.X线胸片和(或)CT检查提示肺不张、肺部结节或块影、阻塞性、炎症不吸收、肺部弥漫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因未明的等异常改变者。
7.肺部手术前检查,对指导手术切除部位、范围及估计预后有参考价值。
8.胸部外伤、怀疑有气管支气管裂伤或断裂,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9.肺或支气管性疾病(包括免疫抑制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气管吸引、保护性标本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获取标本进行培养等。
10.机械通气时的气道管理。
11.疑有气管、支气管瘘的确诊。
(二)禁忌证支气管镜检查开展至今,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禁忌证范围亦日趋缩小,或仅属于相对禁忌。
但在下列情况下行支气管镜检查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显着高于一般人群,应慎重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检查。
1.活动性大咯血。
若必须要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应在建立人工气道后进行,以降低窒息发生的风险。
2.严重的及。
3.新近发生的心肌梗死或有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史。
4.严重心、肺功能障碍。
5.不能纠正的出血倾向,如凝血功能严重障碍、及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等。
6.严重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易导致喉头水肿和严重的出血。
7.疑有。
8.多发性肺大疱。
9.全身情况极度衰竭。
二、支气管镜检查的术前准备及特殊患者的注意事项(一)患者的告知及知情同意1.将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向患者提供口头或书面指导,可以提高其对操作的耐受性。
2.所有患者在接受检查前须书面告知相关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检查过程须有家属陪同,以便于在不良事件发生时能及时进行医患间的沟通。
(二)术前准备1.检查前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测量血压及进行心、肺功能检查。
2.每位患者必须拍摄X线正和(或)侧位胸片,必要时行胸部CT检查,以确定病变部位。
3.支气管镜检查前4h开始禁食,检查前2h开始禁饮水。
4.需要静脉应用镇静剂者应在给药前建立静脉通道,并保留至术后恢复期结束。
5.阿托品在检查前无需常规应用。
6.对于拟行经支气管活检的患者,应在检查前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三)特殊患者的处理1.对疑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应测定肺功能。
若肺功能重度下降[FEV,<40%预计值和(或)SaO:<93%],应测定动脉血气。
2.COPD及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前应预防性使用支气管舒张剂。
3.吸氧和(或)静脉应用镇静剂可能会升高动脉血CO2浓度,因此对于支气管镜检查前动脉血C02浓度已升高者,应避免静脉应用镇静剂,且在氧疗时应格外小心。
4.心肌梗死后6周内应尽量避免支气管镜检查。
5.脾切除、安装有人工心脏瓣膜或有心内膜炎病史的患者,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6.有出血危险的患者,即使不行经支气管活检,仅行普通支气管镜检查,也应在术前常规检测血小板计数和(或)凝血酶原时间(Pr)。
7.对于拟行活检的患者,若一直口服抗凝剂,检查前应至少停用3d,或用小剂量维生素K拮抗。
8.极少数情况下,当患者必须持续使用抗凝剂时,应使用肝素抗凝,并将其P r国际标准化比*(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降至2.5以下。
(四)支气管镜检查的镇静和1.如无禁忌证,提倡给予受检者镇静剂。
镇静剂:使用短效苯二氮草类镇静药咪唑安定,由于其半衰竭期短(约2.5h)以及镇静和麻醉作用间的安全范围较宽等优点,使其已成为内镜操作中清醒镇静的首选药物。
具体用法:(1)60岁以下患者的初始剂量为2.5mg,在操作开始前5—10min给药,药物约在注射后的2min起效;(2)给药宜采用滴注的方法,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应缓慢,约为1mg/30s;(3)如果操作时间长,必要时可追加1mg,但总量不宜超过5mg;(4)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衰弱及慢性病患者药量应酌减。
对这些患者初始剂量应减为1—1.5mg,也在操作前5—10rain给药;根据需要可追加0.5~1mg,但总量不宜超过3.5mg。
2.行鼻部麻醉时,2%利多卡因凝胶的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喷雾。
3.行咽喉部麻醉时,2%—4%的利多卡因雾化吸人较环甲膜穿刺注射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4.经支气管镜注入利多卡因时,应尽量减少其用量。
成人利多卡因的总用量应限制在8.2mg/kg(按体重70kg的患者计算,2%的利多卡因用量不超过29 m1)。
对于老年患者、肝功能或心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时可适当减量。
三、支气管镜检查的术中监护及操作(一)术中监护1.应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
2.所有受检者术中均应通过鼻、口或人工气道给予吸氧,并通过吸氧使患者的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以减少操作中及术后恢复期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凝血酶原时间(叮)国际标准化比(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血栓症及止血治疗委员会设定,将Pr测定的结果用国际敏感度指数(internationalsensitivityindex,ISl)加以标准化所得到的比值,为目前国际通用的报告Pr测定结果的指标。
INR的设定消除了由于Pr测定中采用的凝血活酶及仪器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使得不同实验室测定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口服抗凝剂华法林钠的患者应保持的最佳Pr为2-31NR3.检查时心电监护不必常规应用,但对于有严重史的患者以及在持续给氧情况下仍不能纠正低氧血症的患者,应常规进行心电监护。
4.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至少要有2位助手配合,其中1位必须是专职护士。
5.支气管镜室应配备有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的药品及设备。
(二)诊断性操作的实施标准1.对于镜下所见新生物活检时,应至少取5块活检标本送病理检查。
2.对于镜下所见支气管黏膜呈浸润性病变时,应联合进行活检、刷检和冲洗。
3.对于内镜下可见的肿瘤,要求联合应用活检、刷检、冲洗后,诊断率至少应达到80%。
4.弥漫性肺疾病患者行经支气管肺活检(transbronchiallungbiopsy,TBLB)时,不必将X线透视作为常规,但局灶性肺疾病患者在行TBLB时,应考虑在X线透视下进行。
5.对弥漫性肺疾病患者,TBLB取标本时,应尽可能从一侧肺取4—6块标本。
四、的支气管镜检查1.重症监护室应备有能进行急诊和择期检查的可弯曲支气管镜设备。
2.应意识到重症监护室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一般患者。
3.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必须对患者进行连续的多导生命体征监测。
[刚4.对机械通气患者应采取积极措施(如提高吸人氧浓度、支气管镜通过三通导管进入气管导管等),保证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经气管导管维持足够的通气和氧合。
5.应当注意,机械通气的患者在使用常规剂量的镇静/麻醉剂时,常会导致更深程度的镇静/麻醉效果。
6.有以下情况的患者操作风险较大,接受检查前需谨慎考虑:(1)机械通气时PEEP>14cmH:O(1cmH20:0.098kPa)、不能耐受分钟通气量的减少、检查前依赖高浓度氧疗;(2)颅内压高;(3)Pr的INR>1.5;(4)血小板<20X109/L;(5)气管套管直径<7.5 mm。
五、术后处理1.部分患者(特别是肺功能损害和使用镇静剂后的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后,仍需要持续吸氧一段时间。
2.一般应在2h后才可进食、饮水,以免因咽喉仍处于麻醉状态而导致误吸。
3.对于行TBLB的患者,应在活检1h后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以排除。
4.应通过口头及书面形式告知已行TBLB的患者,在离开后仍有发生气胸的可能。
5.对使用镇静剂的患者,应口头及书面建议其在24h内不要驾车、签署法律文件或操作机械设备。
6.使用镇静剂的门诊患者,最好有人陪伴回家。
对于老年人或行TBLB高危患者,当日应有人在家中陪夜。
7.部分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后,肺巨噬细胞释放的某些炎性介质可致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通常不需要进行特别处理,但需与术后感染进行鉴别。
六、支气管镜的清洗和消毒1.检查开始前、所有检查完成后及2位受检者之间,都应对支气管镜进行清洗和消毒。
2.支气管镜的清洗和消毒应由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在专用房间内进行。
3.如果是使用现配的消毒剂或消毒剂需要反复使用多日,必须常规检测消毒剂的浓度。
4.清洁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应用洗涤剂彻底清洗支气管镜。
5.每次使用后要更换清洗剂,清洁毛刷要使用一次性产品或在使用后进行灭菌或高度消毒水平的清洁处理。
6.戊二醛对分枝杆菌起效较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和过氧化氢则起效较快(≤5min),且较戊二醛的刺激性小,但较容易损伤支气管镜和清洗用具,稳定性也较差,且价格较贵。
7.采用2%戊二醛进行手工或自动消毒时,支气管镜的浸泡时间不得少于20min。
8.对于已知或怀疑型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及有呼吸系统症状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者,在检查完成后,支气管镜的浸泡时间应延长至60min。
9.一些在水中生长的分枝杆菌(如龟分枝杆菌)对戊二醛耐受性极强,必须使用可释放氯的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水过滤器。
10.对乙型、HⅣ阳性以及怀疑结核的患者,应安排在每次检查的最后进行检查。
11.为最大限度减少工作人员与消毒剂及消毒剂挥发气体的接触,推荐使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支气管镜进行清洗和消毒。
12.自动清洗消毒机必须设有消毒槽、浸洗盘和各种液体通道,并常规对自动洗镜机及其配件进行检测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