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地球和地图
- 格式:pdf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7
初中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3)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4)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一大西洋一麦哲伦海峡一太平洋一菲律宾群岛一印度洋一好望角一大西洋一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一一地球仪(1)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2)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3)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4)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5)经、纬线的特点:(6)特殊的经、纬线特 点经 线纬 线形状特征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长度特征经线长度都相等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①特殊纬线赤道一一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人们规定:0° —30°为低纬度;30° —60°为中纬度;60° —90°为高纬度。
②特殊经线0。
经线一一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一一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 一致国际上规定20° W 和160° E 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
如:15° W 位于东半球;165° E 位于西半球。
地理中考必考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仪。
-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实际不存在),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 经纬线:-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纬度为0°,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
- 经纬度的划分:- 纬度:以赤道为界,向北向南各划分90°,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
-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划分180°,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
3. 地球的运动。
- 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 周期:约24小时(一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东边时间早于西边)。
- 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一年。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划分。
- 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4. 地图。
-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 方向:- 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比例尺:-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 表示形式:数字式(如1:100000)、线段式(如——)、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 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一、考试要求1. 地球与地球仪运用资料,说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描述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法。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及地图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2. 地图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知识储备1.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从最初认为是天圆地方到根据月食中月球阴影形状的变化,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有了“地球”的概念,再到麦哲伦船队完成首次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现在,我们可以根据人造地球卫星从太空拍摄的地球影像,确证地球是球体。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 1亿平方千米。
3. 地球的运动(1) 基本特点(见下表)(2)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地球在绕日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且地轴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如图1-1所示(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①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②四季的变化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一年之中地球表面各地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相同,于是有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南、北半球的季节变化相反。
现在一般划分的四季,是天文季节与气候季节相结合,把3、4、5三个月划为北半球的春季,6、7、8三个月划为北半球的夏季,9、10、11三个月划为北半球的秋季,12月及次年1月、2月划为北半球的冬季。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证据:①间接证据:如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月食时地球的影子、登高望远、海边看帆船等。
②直接证据:地球的卫星照片。
2.地球的大小:在图中方框的横线上填上表示地球大小的数据。
3.地球仪上的点和线:(1)地轴:人们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地轴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和赤道平面垂直。
自制地球仪时要注意,地轴与水平面(或底座)要成66.5°夹角。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其中对着北极星一端的叫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点,站在该点上,四周都向南;与北极对应的另一端叫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的点,站在该点上,四周都向北。
(3)两线: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特征经线(度) 纬线(度)示意图形状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者度数和为180°,如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圆圈,每一条纬线自成一个纬线圈长度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并收缩成一点;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从同一条纬线的某点出发,向东或向西走,可以回到原点相互位置所有经线在南北两极相交所有纬线相互平行度数划分0°的确定0°经线叫本初子午线0°纬线叫赤道度数范围0°~180°0°~90°表示代号东经E;西经W北纬N;南纬S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分别向东向西逐渐增大至180°(东西经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由赤道分别向北极、南极逐渐增大至90°(南北纬各分为90°)半球划分东西半球划分南北半球划分(1)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2)范围:①东半球: 20°W→0°→160°E②西半球:160°E→180°←20°W(1)南北半球分界线:0°纬线(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地球、地图》一.选择题(共19小题)1.下列地理现象,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A.四季变化 B.昼夜交替C.极昼极夜现象 D.地球上五带的形成2.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A.昼夜现象及更替B.地球绕太阳运动C.海水的潮起潮落D.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3.假设地球不自转,将产生的现象是()A.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B.全球各地都是白天C.有的地方总是白天,有的地方总是黑夜D.同一地方有昼夜交替现象4.(2015•某某)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关系不大的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B.昼夜更替C.太阳东升西落 D.一天24小时5.在同一时刻,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面已经散落着阳光.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的自转B.地球的公转C.纬度位置的差异D.地形的差异6.(2014•某某)第22届冬奥会于2014年2月7日20时14分,在俄罗斯黑海海滨城市索契正式开幕,家住某某的小明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是时间2月8日0时14分.请分析,造成两个地区出现时间差异的原因及与索契时差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索契比早4小时B.地球公转,比索契早4小时C.地球自转,比索契早4小时D.地球公转,索契比早4小时7.(2015•某某)2015年6月8日,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总决赛第2场在美国某某打响,当地解说员说:“晚上好,女士们,先生们”而同一时间转播比赛的中国解说员却说:“观众朋友们,上午好!”两地时间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不同 B.经度不同 C.地球公转 D.季节不同8.一天当中,校园里升旗杆的影子长短有变化,主要原因是()A.地球是一个球体B.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C.地球上有五带分布 D.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9.地球公转产生了()A.太阳东升西落 B.昼夜交替 C.四季变化 D.昼夜10.当地球公转到图中B点位置时,不可能有的现象是()A.印度半岛正处于多雨期B.我国内流区各河普遍进入枯水期C.的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D.我国东部广大地区盛行偏南风11.当地球运行到右图中B点时,正是一年中的()A.夏至日B.冬至日C.秋分日D.春分日12.小明翻开日历看到“夏至”的节气,此时地球运行到图中()的位置.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13.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5分,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9.0级地震,震中位于东经142.6度,北纬38.1度.请问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图中距离()处最近.A.A春分日B.B夏至日C.C秋分日D.D冬至日14.如图各考察站中,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A.昆仑站B.长城站C.某某站D.无法判断15.据你观察你所在学校旗杆正午影子最短的时间出现在()A.3月B.6月C.9月D.12月16.读图,当地球公转到位置甲时,我国某某、某某、、某某四城市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A.某某 B.某某 C. D.某某17.在五带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A.热带 B.北温带C.南温带D.北寒带18.北半球冬至日时,下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某某 B. C.某某 D.漠河19.中国科考队到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二.解答题(共11小题)20.读“我国中纬度地区某地某日太阳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显示该地区该日4:30日出19:30日落,则该地该日昼长为小时,其昼夜长短状况为(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2)此日北极地区可能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3)如果该日是“二分二至”中的某一天,则该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此后太阳的直射点将向方向移动.21.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为提倡低碳生活,节约能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13年“地球一小时”活动于3月23日晚8:30拉开序幕.包括中国在内的l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 000多座城市,在当地时间晚8:30一9:30,顺次参与了熄灯接力活动.材料二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部分城市图和气候资料图.(1)于3月23日晚上8:30一9:30举行熄灯一小时活动,此时伦敦当地时间则是中午12:30﹣13:30,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运动(填“自转”或“公转”).(2)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夏季,冬季.(3)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请列举经过的铁路干线名称.(至少写出2条)(4)作为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低碳环保的做法?(至少写出2点)22.(2014•某某)图1示意北半球某地冬夏季某日正午楼房的影子,图2示意不同纬度地区某日正午的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1)观察现象:图1中,夏季楼房影子比较(长/短),说明夏季正午太阳升得较(高/低).图2中,带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比较(多/少).(2)说明原因:由于地球绕着太阳的(自转/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北回归线和(纬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3)体验生活: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带,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季节)的光照情况.23.读极点地区的太阳照射图(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地区表示黑夜,回答:(1)图中B点在五个温度带中处于带,A点在B点的方向.(2)若图中相邻经线相差45°,当B地位9:00时,A地的时间为.(3)此时是北半球的节气,资阳的昼夜长短情况为.24.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活动探究:活动材料:1米长木杆 1根、卷尺一个、绘图板及绘图工具1套.实践过程:(1)夏季某日12时,在一处有阳光的平地上把木杆垂直竖在地上,用卷尺测量影子长度.(2)把测量结果纪录下来,并绘图.(3)冬季某日12时,在同一地点再一次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记录和绘图.观测结果:上图是我市某中学一位同学的测绘结果.遗憾的是,他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现在区分不开了.请你帮助他区分一下.A图是季测绘;B图是季测绘.归纳分析:不同季节木杆影子长短不同的原因是:.拓展延伸:若A、B两图为我国南、北方两位同学同一时间的测绘结果,请你判断:南方同学测绘的是图;北方同学测绘的是图.原理应用: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请你分析:(1)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冬、夏)季的光照情况.(2)某某和某某两地的楼间距有何差异?某某某某(填大于或者小于).25.读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将图中的Q1、Q2、Q3、Q4与相应的日期用直线连接.Q1 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Q2 9月23日前后(秋分日)Q3 6月22日前后(夏至日)Q4 3月21日前后(春分日)(2)当地球由Q1公转到Q2的过程中,北半球(昼、夜)渐长(昼、夜)渐短.26.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年.(3)当地球公转到点(填字母),此时太阳直射在线上(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这一日称为北半球的夏至日.(4)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C向D转动时,我市季节变化由季向季过渡,昼夜长短变化是白天越来越(长、短),黑夜越来越(长、短).27.读二分二至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公转周期为.(2)当地球运行至A处时,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运行至B处时,北半球节气为.(3)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某某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此时地球正运行在公转轨道的BC段,北半球的昼长逐日(增长、缩短).(4)当地球运行至C 处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A.我国东部地区盛行东南风 B.地中海沿岸寒冷干燥C.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D.北极地区太阳终日不落.28.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地轴短线上的箭头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填代码)(2)图中大海和小山两位同学,时至深夜酣睡的是.(3)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所在的大洋是.(4)一年中,A点有次太阳直射现象.29.(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小时或天;地球公转一周大约需要时间为天或年.(3)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现象;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的变化.(4)在相应位置标注北半球夏至日与冬至日、春分日与秋分日的名称和日期.30.阅读有关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自转周期约小时.图示意的是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在(重要纬线).表:夏至日我国三城市日出日落时刻(时间)地点经度纬度日出时刻日落时刻乌鲁木齐87.6°E43.8°N06:27 21:55116.4°E39.9°N04:46 19:47某某118.6°E24.9°N05:17 18:59(2)与乌鲁木齐纬度相近,但日出时刻比乌鲁木齐较早,主要原因是:.(3)的白昼时间比某某更(长或短).(提示:白昼时间=日落时刻﹣日出时刻)(4)从夏至日后,某某的白昼时间将变(长或短)日出时刻将(推迟或提早)试题解答参考一.选择题(共19小题)1.下列地理现象,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A.四季变化 B.昼夜交替C.极昼极夜现象 D.地球上五带的形成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落和时间差异;四季变化、极昼极夜现象、地球上五带的形成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根据题意.故选:B.2.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A.昼夜现象及更替B.地球绕太阳运动C.海水的潮起潮落D.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解: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如果不自转也产生昼夜现象,只不过有的地区永远是白昼,有的地区永远是黑夜.根据题意.故选:D.3.假设地球不自转,将产生的现象是()A.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B.全球各地都是白天C.有的地方总是白天,有的地方总是黑夜D.同一地方有昼夜交替现象解:首先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自转一周时间为24小时,所以一个昼夜是24小时.A、即使地球停止自转,也始终有一面是昼半球,一面是夜半球,对地球而言是有昼夜之分的.(只是对同一地点来说短时间内不存在昼夜之分)故不符合题意.B、地球本身是个不发光的球体,它面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故不符合题意C、如果地球不自转,它还会以66.5°的倾斜角,绕着太阳公转,相对来说昼夜交替还会存在,因为公转的周期是一年,那么昼夜交替一次需要一年,黑夜和白天各自长达半年之久.故符合题意.D、如果地球不自转,同一地点是不会有昼夜交替(一昼夜24小时)现象的.任何一点都只会处于面向太阳或者背向太阳的一面,不会昼夜交替.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15•某某)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关系不大的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B.昼夜更替C.太阳东升西落 D.一天24小时解: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一天24小时是地球自转的周期.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5.在同一时刻,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面已经散落着阳光.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的自转B.地球的公转C.纬度位置的差异D.地形的差异解: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又由于我国东西跨60多个经度,因此当我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最东边的乌苏里江面已经散落着阳光.因此可知,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故选:A.6.(2014•某某)第22届冬奥会于2014年2月7日20时14分,在俄罗斯黑海海滨城市索契正式开幕,家住某某的小明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是时间2月8日0时14分.请分析,造成两个地区出现时间差异的原因及与索契时差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索契比早4小时B.地球公转,比索契早4小时C.地球自转,比索契早4小时D.地球公转,索契比早4小时解: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及时间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索契位于东四区,位于东八区,所以比索契早4小时.故选:C.7.(2015•某某)2015年6月8日,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总决赛第2场在美国某某打响,当地解说员说:“晚上好,女士们,先生们”而同一时间转播比赛的中国解说员却说:“观众朋友们,上午好!”两地时间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不同 B.经度不同 C.地球公转 D.季节不同解:地球自转导致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不同,美国某某位于西五区,与所在东八区相差13个时区,也就是相差13个小时,按照东加西减的原则,当美国某某为2015年6月8日晚上时,时间应在2015年6月9日上午.故选:B.8.一天当中,校园里升旗杆的影子长短有变化,主要原因是()A.地球是一个球体B.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C.地球上有五带分布 D.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解: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一天当中,太阳的高度不同,旗杆的影子长短就有变化.故选:B.9.地球公转产生了()A.太阳东升西落 B.昼夜交替 C.四季变化 D.昼夜解: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根据题意.故选:C.10.当地球公转到图中B点位置时,不可能有的现象是()A.印度半岛正处于多雨期B.我国内流区各河普遍进入枯水期C.的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D.我国东部广大地区盛行偏南风解:当地球公转到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也就是北半球为夏季;这一天北半球的昼最长夜最短;印度半岛处于多雨期;我国东部广大地区盛行偏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沛的降水,我国的内流河普遍进入丰水期;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1.当地球运行到右图中B点时,正是一年中的()A.夏至日B.冬至日C.秋分日D.春分日解:由地球公转示意图可知,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到9月22日前后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故选:C.12.小明翻开日历看到“夏至”的节气,此时地球运行到图中()的位置.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解:从日历看到“夏至”节气时间为6月21-6月22日,地球应该运行到图中的③,此时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间为6月22日前后.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13.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5分,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9.0级地震,震中位于东经142.6度,北纬38.1度.请问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图中距离()处最近.A.A春分日B.B夏至日C.C秋分日D.D冬至日解:读图可知,A图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是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3月11日最接近北半球的春分日,即图中A处.故选:A.14.如图各考察站中,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A.昆仑站B.长城站C.某某站D.无法判断解:北寒带和南寒带内有极昼极夜现象,从南回归线到南极点之间是南寒带,从图中看出,昆仑站、某某站位于南寒带,而长城站不在南寒带.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5.据你观察你所在学校旗杆正午影子最短的时间出现在()A.3月B.6月C.9月D.12月解: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因此所在学校旗杆正午影子最短的时间应出现在6月22日前后.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6.读图,当地球公转到位置甲时,我国某某、某某、、某某四城市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A.某某 B.某某 C. D.某某解:当地球公转到位置甲时,是北半球的夏至.夏至时,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四城市由南向北排列依次是某某、某某、、某某.因此某某白昼时间最长.故选:B.17.在五带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A.热带 B.北温带C.南温带D.北寒带解: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由此可得出地球上有阳光直射的X围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也就是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18.北半球冬至日时,下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某某 B. C.某某 D.漠河解: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从南回归线向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分析选项中各城市可知,其中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且由南向北依次为某某、某某、、漠河,因此北半球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某某.故选:C.19.中国科考队到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解:南极洲的暖季(即夏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我们的冬季,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去北极我们则正好相反,选择在夏季.故选:C.二.解答题(共11小题)20.读“我国中纬度地区某地某日太阳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显示该地区该日4:30日出19:30日落,则该地该日昼长为15 小时,其昼夜长短状况为昼长夜短(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2)此日北极地区可能出现极昼(极昼或极夜)现象.(3)如果该日是“二分二至”中的某一天,则该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此后太阳的直射点将向南方向移动.解:(1)该地区日出时间为4:30,日落时间是为19:30,昼长为15小时,此时是昼长夜短;(2)根据题意得知:该地的昼较长夜很短,太阳的直射点应该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内应有极昼现象;(3)根据图示,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太阳的直射点会向南(赤道)方向移动.故答案为:(1)15;昼长夜短;(2)极昼;(3)北回归线;南.21.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为提倡低碳生活,节约能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13年“地球一小时”活动于3月23日晚8:30拉开序幕.包括中国在内的l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 000多座城市,在当地时间晚8:30一9:30,顺次参与了熄灯接力活动.材料二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部分城市图和气候资料图.(1)于3月23日晚上8:30一9:30举行熄灯一小时活动,此时伦敦当地时间则是中午12:30﹣13:30,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填“自转”或“公转”).(2)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请列举经过的铁路干线名称.(至少写出2条)(4)作为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低碳环保的做法?(至少写出2点)解:(1)于3月23日晚上8:30一9:30举行熄灯一小时活动,此时伦敦当地时间则是中午12:30﹣13:30,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运动.(2)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经过的铁路干线名称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京包线等.(4)作为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低碳环保的做法有: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在家里随手关灯、使用清洁能源、出行尽量步行等.故答案为:(1)自转;(2)暖热多雨;寒冷干燥;(3)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京包线等;(4)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在家里随手关灯、使用清洁能源、出行尽量步行等.22.(2014•某某)图1示意北半球某地冬夏季某日正午楼房的影子,图2示意不同纬度地区某日正午的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1)观察现象:图1中,夏季楼房影子比较短(长/短),说明夏季正午太阳升得较高(高/低).图2中,热带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比较多(多/少).(2)说明原因:由于地球绕着太阳的公转(自转/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纬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3)体验生活: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冬季(季节)的光照情况.解:(1)结合图示得知:图1中夏季楼房的影子比较短,表明夏季的正午太阳升的高;图2中,热带的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比较多;(2)地球的公转造成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移动着;(3)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靠冬季时的采光情况.故答案为:(1)短;高;热;多;(2)公转;南回归线;(3)北温;冬季.23.读极点地区的太阳照射图(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地区表示黑夜,回答:(1)图中B点在五个温度带中处于北温带,A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2)若图中相邻经线相差45°,当B地位9:00时,A地的时间为15:00 .(3)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节气,资阳的昼夜长短情况为昼长夜短.解: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判断,该极点地区图为北极地区图,图中经纬线的度数为:从上图中看出B点的纬度是60°N,位于北温带;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看出,A点在B点的东方,从图中看出A点距北极点远,B点距北极点近,A点在B点的南方,综合起来看A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从图中看出,B点的经度是135°W,位于西九区,A点的经度是45°W,位于西三区,两地相差6个时区,相差6个小时,当B地位9:00时,A地的时间为15:00;从图中看出,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北半球的资阳昼长夜短.故答案为:(1)北温;东南;(2)15:00;(3)夏至日;昼长夜短.24.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活动探究:活动材料:1米长木杆 1根、卷尺一个、绘图板及绘图工具1套.实践过程:(1)夏季某日12时,在一处有阳光的平地上把木杆垂直竖在地上,用卷尺测量影子长度.(2)把测量结果纪录下来,并绘图.(3)冬季某日12时,在同一地点再一次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记录和绘图.观测结果:上图是我市某中学一位同学的测绘结果.遗憾的是,他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现在区分不开了.请你帮助他区分一下.A图是冬季测绘;B图是夏季测绘.归纳分析:不同季节木杆影子长短不同的原因是: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拓展延伸:若A、B两图为我国南、北方两位同学同一时间的测绘结果,请你判断:南方同学测绘的是 B 图;北方同学测绘的是 A 图.原理应用: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请你分析:(1)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冬(冬、夏)季的光照情况.(2)某某和某某两地的楼间距有何差异?某某大于某某(填大于或者小于).解:实践过程:冬季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表现为正午太阳的高度角较小,夏季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因此不同季节,同一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拓展延伸:同一季节,我国南方和北方由于距离太阳直射点的远近不同,太阳的高度也不同,越向北太阳高度越低,正午的影子越长.请你分析:根据以上原理,(1)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冬季的光照情况;(2)某某位于北方距离太阳的直射点远,某某位于南方距离太阳的直射点较近,因此某某表现为阳光斜射的厉害,楼距应该大于某某.故答案为:冬;夏;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 B;A;冬;大于.25.读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初中地理知识点之地球和地图关于初中地理知识点之地球和地图【—之地球和地图】下面是对地球和地图内容的知识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 地球运动绕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知识梳理1.地球上的经纬网(1)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海边看帆船、月食现象、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登高望远等。
(2)地球(3)纬线及其特点。
(4)经线及其特点。
(5)经度和纬度的度量。
经度的度量纬度的度量2.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个经度,其中东、西十二区各跨7.5度,合为一个时区。
(1)中央经线经度数=时区数×15度。
注:东时区为东经,西时区为西经,中时区中央经线为0度经线,东、西十二区中央经线为180度经线。
(2)时区和日界线3.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运动:主要运动形式和运动规律。
(2)五带的特征: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有无阳光直射、有无极昼极夜现象划分五带。
(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注: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4.地图知识(1)地图的三要素。
地图(2)地图的类型及作用。
①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电子地图等。
②作用:用于生产、生活、军事等方面。
5.等高线的识读疑难点津1.图示经纬度的变化规律(1)网格状经纬网图。
①横线(或弧线)代表纬线,竖线代表经线。
②辨别南北纬③辨别东西经(2)极地经纬网图。
①在极地经纬网图上以极点为圆心,纬线为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放射出的一条条直线。
②极点的判读方法③辨别南北:北逆南顺。
④辨别东西:顺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经度数增大为东经,经度数减小为西经(自转箭头所指方向为东,箭尾方向是西)。
3.时区和区时的计算方法(1)公式法。
①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数=已知经度÷15°(四舍五入)。
②已知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时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
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减后取绝对值,即为所求时差值;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加,即为所求时差值。
③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时差。
正负号选取原则:东加西减(所求地位于已知地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
中考地理专题01地球与地图(含解析)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人类探索和认识的对象。
而地图则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地球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围绕中考地理专题01地球与地图展开论述。
一、地球的形状和构造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
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幔是地壳下面的软浆状层;地核则是地球的中心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每天完成一次自转,造成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而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三、地球的大地形和水准面地球表面有五大洲和四大洋,同时还包括许多小岛和海岸线。
地球上有许多高山和深谷,形成了丰富的地形,如喜马拉雅山脉、大峡谷等。
地球表面也有许多水域,如太平洋、大西洋等。
水准面是指在没有受到浪涌和潮汐等现象的情况下,大致上与海平面平行的地球表面。
四、地球的纬度和经度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位置和方位,我们使用纬度和经度进行定位。
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从赤道到两极之间的线,用来表示北纬和南纬,范围为0°到90°。
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从地球中心通过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用来表示东经和西经,范围为0°到180°。
五、地球上的地图地图是用来将地球表面表达在平面上的工具。
地图按照比例尺可以分为大比例尺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
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较大,地图细节更加丰富,适合研究较小的地区;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较小,地图细节较少,适合研究整个地球。
六、地图的分类根据地图的用途和内容,地图可以分为物质地图、政治地图、气候地图、经济地图等。
物质地图以地球表面的物质要素,如山脉、河流等为主要内容;政治地图以国界、行政区划等为主要内容;气候地图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主要内容;经济地图则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为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