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山东版高考地理 10.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图的判读
- 格式:pdf
- 大小:480.96 KB
- 文档页数:5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一、知识讲解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度高于北坡;南北半球则反之。
如下图所示: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如下图所示: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B.南岭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B.水分C.海拔D.热量解析第(1)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示意图找出基带的自然带。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的判读典例分析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 B.南岭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图形解码]答案[图形解码] ①6000多米②暖温荒漠带③森林[答案] (1)C (2)B判读技巧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带谱的最底层而得名。
如果某山地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情况,海拔高度相当的不同山地相对比,自然带数量越多的山地,其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越高。
自然带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地所在纬度、山地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越复杂。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的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的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地,因正午太阳在南边的时间较多,所以南坡获得的光热一般多于北坡的,南坡自然带的数量多于北坡的,或自然带基带的上界高度高于北坡的;南半球的山地反之。
如图所示:5.根据山地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因此雪线高。
6.根据不同山坡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的少,但气温偏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一、知识讲解(一)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与表现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下图),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
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1 200米。
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4)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分异规律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急剧变化以后,才有可能出现。
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
(二)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一般来说:1.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解析第(1)题,图中磷的累积量在4 000米到4 500米处最大,结合该山地理位置,该高度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 )A. 由北向南B. 由西向东C. 由西北向东南D. 由东北向西南2. 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 ②③④①B. ②①③④C. ③①④②D. ③②①④【答案】1. C 2. D【解析】【1题详解】根据图中滑坡边界的形态、古河道以及现今河流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结合滑坡掩埋的河流阶地以及古堰塞湖的位置等相关信息可推测,该区域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注意图中的方向指示标),阻塞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体垮塌,形成新的河道,故选C。
【2题详解】图中所示序号中最先有古河道,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滑坡体掩埋了部分河流阶地,同时,滑坡体阻塞了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体垮塌,形成新的河道,因此图中所示序号发生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①④,故选D。
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
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000元。
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
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态效益高B. 木材销路好C. 劳动投入少D. 种树有补贴4. 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大开荒力度B. 增加木材进口C. 增加粮食进口D. 鼓励农地流转【答案】3. C 4. D【解析】【3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年轻人在自家耕地上栽种杨树之后外出务工,几年后待杨树成材后出售,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这个过程中劳动投入少,还可以兼顾务工(且以务工为主),所以“农地杨树化”现象突出,并不是因为其生态效益高或是木材销路好,C正确,AB错;材料中并无信息表明种树有补贴,D错。
5 / 59.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图的判读典图1: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图 典图2: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经历的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示意图 典图3: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考向:考查磷高累积区位置及垂直区域特征 考向:考查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及现代冰川发育的条件考向:考查山地小流域内水量变化过程及自然带的判断1.通过山地垂直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山地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
如果山地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山地垂直带谱的数量判断山地所处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相似。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海拔判断纬度高低同类自然带在低纬度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度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山地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山地所在的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数目多于北坡,或南坡基带自然带的分布上限高于北坡;南半球则相反。
如下图所示: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6.根据不同山脉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相同的海拔处,背风坡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比迎风坡高)。
10.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图的判读典图探究图1 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2 某山地南、北坡的植被垂直带谱类题指导1.通过山地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山地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
如果山地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山地带谱的数量判断山地所处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相似。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海拔判断纬度高低同类自然带在低纬度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度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山地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山地所在的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数目多于北坡,或南坡基带自然带的分布上限高于北坡;南半球则相反。
如下图所示: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6.根据不同山脉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相同的海拔处,背风坡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比迎风坡高)。
如下图所示:应用体验读“我国某山地典型植被带谱图”,回答下面两题。
1.该山地可能位于( )A.滇B.藏C.新D.赣2.与该山北坡植被带1—2—3—4垂直变化成因相似的是( )A.亚洲东部沿海地区由南向北的自然带变化B.亚欧大陆中纬地区由东向西的自然带变化C.澳大利亚东北沿海地区热带雨林带的形成D.欧洲西部沿海地区由南向北的自然带变化解答示例:1—2.C B图表信息全获取: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绰号:地带性定义: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更替。
影响因素:热液条件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变化。
热液条件的垂直变化导致气候和自然带的垂直变化。
分布特征:大致沿等高线方向,从山麓到山顶。
主要分布区域:海拔较高的山区。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的关系: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则: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 山脚下的自然带与山体所在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脚到山顶的自然带置换类似于纬度地带性。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 雪冰川带的下限(即雪线)高度在亚热带地区最高,纬度较高时雪线较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比阳坡低。
重点解析:雪线1、含义:永久积雪面积的下限,即常年积雪的下限。
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多,年降水量大于融雪量,从而形成一个终年积雪的区域。
雪线是全年雪区的下边界,也是固体降水量和融化量(包括蒸汽消耗量和融化量)相等的边界。
因此,雪线也被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
雪线实际上是一个区域。
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边界。
只有在雪线以上的地区才能形成多年的雪和冰川。
常年降雪的下限是年降雪量和年融化量之间的平衡线。
雪线以上的年降雪量大于年融化量。
降雪量逐年累积,形成常年积雪(或10000年积雪),然后形成粒状雪和冰川,形成冰川。
2、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气温:与气温、高温、高雪线呈正相关;降水:降水量大→雪线低;降水量小→雪线高。
山区情况:雪线及以下:陡峭→ 雪线高;缓慢的→ 低雪线。
雪线及以上:坡度平缓,雪易被风侵蚀,雪线升高;在陡坡上,经常发生雪崩,导致雪线下降。
坡向:阳坡,t高→雪线高;阴坡,t低→雪线低雪线是气候的标志。
其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降水和地形条件。
从低纬度到高纬度,高度降低,反映了温度的影响。
在中国西部,从青藏高原、昆仑山往北到天山、阿尔泰山,雪线高度由6000米依次下降到5500米、3900~4100米和2600~2900米。
⽅法技巧如何判读⼭地垂直⾃然带谱图参考答案⽅法技巧如何判读⼭地垂直⾃然带谱图参考答案【答案】1.A 2.C【解析】1、①⼭海拔⾼度不⾜2000⽶,不可能是昆仑⼭,因此可排除B、D选项;④⼭基带⾃然带类型为荒漠带,说明该⼭位于我国西北⼲旱地区,可排除C选项。
因此A正确。
2、从上题分析可知,④为祁连⼭,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其北坡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较多,形成针叶林。
考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答案】3.C【解析】在⾼⼭苔原带,海拔越⾼,⽓温越低,⼤⽓的温度与海拔有关;该带由于海拔⾼,⽓候严寒,湿度很⼤,降⽔量较多,降⽔量与海拔有关;该地风⼒较⼤,坡度越⼤的地区,积雪厚度⼩;坡度较⼩的地区和洼地,积雪的厚度⼤,因此积雪的厚度与坡度有关,与海拔⽆关;坡度⼤⼩影响⼟层薄厚,海拔⾼低影响⽓温,⼟层和温度都会影响植被的⽣长。
【答案】4.D【解析】由上题可知,雪期缩短会加剧冻害,由此判断积雪覆盖⼀⽅⾯通过增加⼟壤的湿度,起到抵御冻害的作⽤;另⼀⽅⾯“积雪覆盖”会低于强风的侵袭,起到“保温”作⽤。
长⽩⼭为东北-西南⾛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西北坡,不是长⽩⼭海拔最⾼的地区,⽓温不是最低;西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照时数不是最少的;西北坡是冬季的迎风坡,风势猛烈,积雪易被风⼒吹散,不易堆积,植被裸露,导致冻害加剧。
【答案】5.C【解析】⽓候变暖,⼀⽅⾯,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退后,另⼀⽅⾯,由于温度较⾼,积雪不易存留堆积,积雪冬季覆盖时间变短,矮⼩灌⽊裸露,缺少积雪的覆盖,加上强劲的风⼒,使得冻害加剧。
【答案】6.B【解析】读图结合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马粪沟流域位于我国青藏⾼原东北部边缘地区,河流⾃南向北流动,南部海拔⾼,⽓温低,北部地区海拔低,⽓温⾼,①②③④⾃北向南植被带的变化,不会从冰川荒漠带,向草原带过渡。
该地纬度⾼,海拔⾼,基带不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0.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图的判读
典图探究
典图展示
自主探究
图1 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1,完成下列问题。
(1)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并说明理由。
试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该山地位于四川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山地基带带谱与山地所在纬度带谱一致,所以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并说明理由。
试答:水分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山地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森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主要为荒漠和草原。
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图2 某山地南、北坡的植被垂直带谱
读图2,完成下列问题。
(3)该山地位于 (温带、热带、亚热带),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试答:亚热带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山麓地带的植被为常绿硬叶林,其对应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说明该山地地处地中海气候区,位于亚热带
(4)据图判断,该山地阴坡是 ,迎风坡是 。
试答:北坡 北坡
类题指导
1.通过山地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山地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
如果山地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山地带谱的数量判断山地所处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相似。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海拔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度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度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山地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山地所在的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数目多于北坡,或南坡基带自然带的分布上限高于北坡;南半球则相反。
如下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6.根据不同山脉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相同的海拔处,背风坡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比迎风坡高)。
如下图所示:
应用体验
读“我国某山地典型植被带谱图”,回答下面两题。
1.该山地可能位于( )
A.滇
B.藏
C.新
D.赣
2.与该山北坡植被带1—2—3—4垂直变化成因相似的是( )
A.亚洲东部沿海地区由南向北的自然带变化
B.亚欧大陆中纬地区由东向西的自然带变化
C.澳大利亚东北沿海地区热带雨林带的形成
D.欧洲西部沿海地区由南向北的自然带变化
解答示例:
1—2.C B 图表信息全获取: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00 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2018江苏单科,9,2分)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
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答案 B 流域水量支出一般包括蒸发、下渗、径流以及转化为固态水、植物截留和蒸腾几个方面。
材料显示:支出中蒸发与下渗占比共为30%,不产生地表径流;则剩余70%应转化为固态水或植物截留和蒸腾。
图示该海拔为山地针叶林带,森林多而不可能为冰雪带,故转化为固态水比重应很小,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应是植物截留和蒸腾。
4.(2018江苏单科,10,2分)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答案 B 图示该山地北坡基带为半荒漠带,降水量由山麓到针叶林带逐渐增多,则甲地植被应为介于半荒漠与针叶林之间的草原,故甲表示的自然带是山地草原带。
5.阅读甲、乙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甲、乙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
(1)比较甲、乙两座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座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概述甲山脉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差异,并说明原因。
(3)乙山脉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南、北坡的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答案 (1)差异:乙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乙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在甲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山脉低。
(任答两点即可)
乙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相对于北坡较高。
(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解析 (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自然带带谱差异可以从自然带的多少、山麓自然带基带的不同及相同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等方面进行分析。
(2)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3)雪线在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于背风坡;阴坡雪线低于阳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