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5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全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s,ICI)是近年来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突破性进展的药物。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 -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调节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以发挥抗肿瘤作用。
因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被称为“广谱抗肿瘤药物”,并已被证实在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肾癌、尿路上皮癌、胃癌、头颈部肿瘤、结直肠癌及肝癌等肿瘤中显示出良好疗效。
随着临床应用增多,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皮肤(34%~45%):2~4周;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有皮疹,瘙痒及白癜风,较少见斑秃,口腔炎,皮肤干燥症等,也有银屑病加重及无皮肤病史患者发生银屑病样或苔藓样皮肤的报道。
2、内分泌(5%~10%):10-24周;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无法解释的乏力、体重增加、毛发脱落、畏寒、便秘、抑郁和其他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出现无法解释的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垂体炎:出现无法解释的持续头痛和/或视觉障碍。
3、肝脏(5%):8-12周;主要表现:谷丙转氨酶(ALT)和/或谷草转氨酶(AST)升高,伴或不伴有胆红素升高;肝癌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可以安全使用ICIs,在首次ICIs使用前开始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HBV-DNA和HBV表面抗原和抗体。
4、胃肠道(<19%):5-10周;出现腹痛、腹泻,要警惕免疫相关性胃肠毒性的可能性,中位发生时间为用药后3个月,CTLA-4 抑制剂的胃肠毒性发生风险显著增加;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为主,上消化道改变罕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应考虑原发病引起的消化道症状。
5、肺(5%~53%):11-12周;发生时间相对较晚,中位发生时间2.8个月,主要症状:呼吸困难(53%)、咳嗽(35%)、发热(12%)、胸痛(7%),约85%的患者可以通过停药和免疫抑制治疗得到缓解或治愈;高危人群:接受EGFR-TKI联合ICIs治疗的驱动基因敏感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存在COPD、肺纤维化、肺部活动性感染的患者。
大多数肿瘤细胞逃脱了人体的免疫系统。
抗原丢失,不能被免疫细胞发现。
17--19%的晚期肺癌患者有效。
1. 如何预判效果?2.如何使用?3.AE:副作用I-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治疗引起的副作用是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
逃避免疫是免疫耐受,外周和中枢耐受2种。
临床主要是外周免疫耐受的组成部分。
淋巴细胞增生,免疫功能活跃。
PD-1抑制剂副作用发生几率如下图三到四级的严重反应只有20%,停止用药的只有5—10%联合2种免疫抑制剂用药,三到四级57%牛皮癣,风湿病等免疫性疾病肿瘤因素,癌旁的相关性肺炎发生慢性感染:免疫的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靶药依赖肝药代谢酶P450,免疫抑制剂不这样,副作用发生跟个体相关,跟剂量相关性比较小副作用大多可逆,1,停药,2加入干预措施,如激素。
相对靶药化疗发生的晚一些。
肝毒性2个月出现,甲状腺毒性三个月出现等。
内分泌副作用,垂体副作用可能不可逆,持续久联合应用毒性更明显如何治疗副作用ESMO的毒性管理指南是认可度最高的三四级毒性考虑入院治疗,一级不用激素二级局部用激素,三级以上用激素大剂量和强激素,如环磷酰胺抗组安药如扑尔敏,强激素如甲强龙糖皮质激素肝脏毒性,肝功能异常,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影像+生化的联合应用检查。
轻度肝损,1.3倍的ALT,AST,护肝。
2级延迟,先护肝再治疗,三四级终止免疫治疗并不再用这种药内分泌毒性比较隐秘。
垂体炎危险,脑核磁促甲状腺素升高,级别不同,相应处理。
脱水,血压,延迟或暂停免疫治疗,用激素等替换疗法可以控制的话可以推迟但不需要终止免疫治疗腹泻多,腹痛。
出血、发烧,体重下降是危险信号糖皮质激素用上干预一级,止泻。
二级,糖皮质激素可以考虑。
,三四级终止免疫治疗英利昔单抗可改善肠瘘克隆氏病人的长期后果,是类克,属于生物制剂类药物,对大多数AS效果较好,但也只能控制停了一样很可能反弹。
免疫相关肺炎发生率不高,但生命危险大。
不吸烟的人恢复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