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词有 ③④⑥⑦⑨ 谦词有 ①②⑤⑧
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见课本32研
9
1.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从中可 知友人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无信,无礼
无信——
“期日中,过中不至”
暴躁易怒—— “友人便怒”
粗鲁——
“非人哉!”
无礼——
“对子骂父”
知错能改—— “友人惭,下车引之”
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
fǒu
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zāi
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
/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9
有礼。
六、落实细节,悟故事写法
默读课文,试着从描写方法上分析文本描写的精妙之处。
①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生动传神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通过人物的动作直接反映人物的个性。(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③通过人物的神态的展现,去反映人物的内心的变化。(怒/惭)
课文总结
本文讲的是“信”和“礼”。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友人失信,没按 时来,陈太丘就走了。友人对此不但不自责,反而辱骂陈太丘无信、“ 非人”。元方是怎样面对的呢?首先,他提出什么是“无信”?“君与家 君期日中,日中不至”,是谁无信呢?话说在点子上,友人无言以对。 其次,当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又是失礼。简短两句话,使友人惭隗得 下车来拉他。文章赞扬小元方明礼又善言,也肯定了友人知错能改的正 确态度。
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 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 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 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 一个难忘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