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书目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15
主题教育四种必读书目
主题教育是提高人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四种必读书目,有助于提升读者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
1. 《论语》
《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它包含了大量关于人生哲学、道德规范、教育、政治等方面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论语》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提高读者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养。
2. 《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另一部经典,是老子所著的哲学著作。
它主要讲述了道德、无为而治、自然等方面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哲学、宗教产生了重要影响。
阅读《道德经》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提高读者的哲学思考和修养。
3. 《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是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所著的畅销书,讲述了人类从石器时代到 21 世纪的历史。
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人类文明的进步等方面,提高读者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4. 《思考,快与慢》
《思考,快与慢》是美国作家丹尼尔·卡尼曼所著的畅销书,讲述了人类思考和决策的过程和方式。
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人类思维的缺陷和偏见,提高读者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以上四种必读书目有助于提升读者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今社会和世界的挑战。
拓展:
除了上述四种必读书目,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提高综合素质和思考能力。
道德经典阅读书目一、理论书籍:1.《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或可读《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单中惠、杨汉麟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大教育论》1957年,[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
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社会科学类)3.《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4.《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5.《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6.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7.《爱的艺术》弗洛姆8.《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9.《苏霍姆林斯基选集》10. 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11. 雷夫《第56号教室的奇迹》1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13.《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14.《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15.《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16.《教育漫话》(汉译世界教育名著丛书) [英] 约翰·洛克著/ 徐诚、扬汉麟译/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199917.《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18.《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19.《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3.20.《教育诗》[苏]柯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二、人文书籍1.《大学》2.《中庸》3.《论语》4.《诗经》5.《孟子》6.《庄子》7.《史记》8.《礼记》9.《左传》10.《唐诗三百首》11.《世说新语》12.《昭明文选》13.《论语今读》李泽厚14. 周汝昌《红楼小讲》15.《鲁迅杂文精选》16.《知堂书话(上下)》钟叔河编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7.《中国人》林语堂著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18.《美的历程》李泽厚著19.《中国哲学小史》冯友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拒绝遗忘(钱理群文选)》钱理群著,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思想政治教育阅读书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第2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列宁全集》,第1-60卷,补遗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
《列宁专题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999年版。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刘少奇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4、1993年版。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册,人民出版社1996-1999年年版。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册,人民出版社版2000-2003年版。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8年版。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2011年版。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大事记》,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金炳华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刘大椿主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2004》,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樊浩:《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韩立新:《新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韩民青:《意识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张秀琴:《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与教育伦理相关的教师教育书目1.陈桂生著:《中国德育问题》,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2.陈桂生著:《教育闲评》,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3.陈桂生著:《师道实话》,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4.陈桂生著:《学校教育原理》(增订版),华东师大出版社,2012.5.黄向阳著:《德育原理》,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6.何怀宏著:《伦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高德胜著:《道德教育的20个细节》,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8.上官子木著:《教育的国际视野》,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9.上官子木著:《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10.沈致隆著:《加德纳•艺术•多元智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朱永康主编:《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12.钟启泉、黄志成编著:《西方德育原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3.金生鈜著:《规训与教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4.孙彩平著:《教育的伦理精神》,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15.陈向明著:《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6.郑金洲著:《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17.李伟胜著:《班级管理》,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18.胡东芳著:《教育研究方法:哲理故事与研究智慧》,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19.铁皮鼓著:《语文课》,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20.王爱娣著:《美国语文教育》,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21.刘竑波著:《多元智能与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2.陈丹燕编著:《独生子女宣言》,南海出版公司,1998.23.《中国应用伦理学》,中央编译出版社,每年一本。
24.(美)托得•威特克尔著:《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25.(美)肯尼思•A•斯特赖克、乔纳斯•F•索尔蒂斯著:《教学伦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6.(美)Frederick J. Stephensonz主编,周渝毅、李云译:《非常教师——优质教学的精髓》,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7.(美)约翰•马丁•里奇、约瑟佛•L•戴维提斯著,姜飞月译:《道德发展的理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此书为“道德教育心理学译丛”之一).28.(英)马丁·科恩著,陆丁译:《101个道德难题》,新华出版社,2005.29.(巴西)保罗·弗雷勒著,熊婴、刘思云译:《十封信——写给胆敢教书的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30.(美)Jackie Acree Walsh,Beth Dankert Sattes 著,刘彦译:《优质提问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31.(美)海姆•G•吉诺特著,冯杨、周呈奇译:《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5.3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智能的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3.(美)霍华德•加德纳著:《多元智能新视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4.(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改变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5.(美)霍华德•加德纳著:《重构多元智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6.(美)简•尼尔森著:《正面管教》,京华出版社,2013.37.(法)碧姬•拉贝、米歇尔•毕奇、皮埃尔•杜邦-伯里耶等著,雅克•阿扎姆绘画,刘岩、王娅川译:《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1-8册),广西师大出版社,2014.华东师大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系刘竑波推荐。
《思想品德修养》推荐阅读书目授课教师:陈卓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古罗马]西塞罗.西塞罗三论[m].徐奕春.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3.[美]罗洛梅.爱与意志[m].冯川.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4.[法]扎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m].何怀宏.北京:西苑出版社,20215.[美]弗洛姆.爱的艺术[m].孙依依.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6.[美]埃利希弗罗姆.完善的社会[m].欧阳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发行公司,19887.[德]卡西尔.人论[m].甘阳.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8.[法]卢梭.一个寂寞的散步者的玩味[m].张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9.[奥]a阿德勒.超越自卑[m].刘泗.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10.[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11.[法]帕斯卡尔.帕斯卡尔思想录[m].何兆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2.[法]加缪.西西弗的神话[m].杜小真.北京:西苑出版社,202113.[法]蒙田.蒙田论生活[m].龙婧.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2114.[法]蒙田.人生随笔[m].陈晓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美]爱默生.爱默生人生十论[m].亦非.北京:京华出版社,202116.[美]爱默生.爱默生散文选[m].姚暨荣.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2117.[英]休谟.人性论[m].关文运.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18.[奥]斯蒂芬茨威格.异端的权利[m].张晓辉.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9.[英]培根.培根论说文集[m].水天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0.[英]弗朗西斯培根.培根论说文集[m].高健.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2121.[德]艾克曼.歌德谈话录[m].杨武能.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2122.[美]房龙.人的革命[m].郭兵.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23.[英]罗素.自由之路[m].李国山.北京:西苑出版社,202124.[英]罗素.民主自由与幸福之路[m].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202125.[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m].傅统先,邱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26.[英]斯密.道德情操论[m].蒋力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27.[德]布伯.我与你[m].陈维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8.[日]西田几多郎.仁义的研究[m].何倩.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29.[保]瓦西列夫.情爱论[m].赵永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30.[奥]弗洛伊德.性爱与文明[m].滕守尧.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31.[奥]弗洛伊德.文明与缺憾[m].傅雅芳.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32.[美]麦金太尔.找寻美德:道德理论研究[m].宋继杰.南京:译林出版社,202133.卢风.启蒙之后――近代以来西方人价值追求的得与失[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2134.金生v.德性与教化――从苏格拉底至尼采:西方道德教育哲学思想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2135.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36.夏中义.人与国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7.夏中义.人与自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8.夏中义.人与世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9.周国平.幸福的悖论[m].北京:作家出版社,202140.秦晖.实践自由[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2141.贺雄飞.守望灵魂:《上海文艺》随笔精品[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42.王小波.绝望的大多数[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43.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44.黎鸣.道德的陷落[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2145.刘墉.缔造自己[m].北京:九州出版社,202146.易中天.艰难的一跃[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2147.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48.胡适.胡适论人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2149.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0.万俊人.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共三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2.朱小蔓:《情感德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1.
3.刘惊铎:《德育体验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4.刘慧:《生命德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
5.10.
5.丁锦宏:《品格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
6.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
7.汪凤炎:《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0.
8.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9.鲁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10.哈什等:《德育模式》,(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3.
11.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12.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13.黄向阳:《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4.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15.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16.[英]威尔逊:《道德教育新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17.[美]戴维斯:《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18.[美]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19.[美]杜威:《道德教育原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0.[英]彼得斯:《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读书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3. 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4.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5.毛泽东:《实践论》6. 毛泽东:《矛盾论》7.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8.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节选)9.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10.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二卷:《论持久战》《青年运动的方向》《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第三卷:《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为人民服《论联合政府》第四卷:《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蒋革命进行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2.《邓小平文选》:3.3.《江泽民文选4.胡锦涛:1)《共产党要坚定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1年7月2日。
2)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02年12月6日3)胡锦涛《“七一”讲话》,2003年7月1日4)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座谈会上的讲话5.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年第9期。
2.罗国杰编:《理想信念与“三观”建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必读书目: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2. 《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3. 《法兰西内战》,马克思4.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5.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恩格斯6. 《论权威》,恩格斯7. 《反杜林论》,恩格斯8. 《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恩格斯9.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10.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11. 《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普列汉诺夫12.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13. 《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列宁14.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15. 《唯心史观的破产》,毛泽东16. 《大哲学家小传》二、中国哲学1. 《中国哲学发展史》(多卷本),任继愈主编。
2. 《儒学精华》(上、中、下),张立文。
3. 《百年中国中国哲学经典》,汤一介、杜维明主编。
4. 《中国哲学五十年》,刑贲思主编。
三、西方哲学1.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商务印书馆。
2. 《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
3. 《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
4. 《纯粹理性批判》,康德。
5. 《逻辑学》(小),黑格尔。
6.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
7. 《悲剧的诞生》、《权力意志》、《偶像的黄昏》,尼采。
8. 《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
9. 《批判理论》、《启蒙辩证法》,霍克海默尔。
10. 《实用主义》,詹姆斯。
四、政治学1. 《政治科学原理》,施雪华。
2. 《中国政治制度史》(1——10卷),白钢。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浦兴祖主编。
4.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周民锋主编。
5.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赵明义。
五、法学1. 《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张文显。
2. 《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3. 《社会契约论》,卢梭。
4. 《法哲学》,黑格尔。
5. 《法律帝国》,德沃金。
6. 《法和经济学》,罗伯特·考特等。
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金生鈜.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李萍.现代道德教育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曾钊新.心灵的碰撞——伦理社会学的虚与实[M].长沙:湖南出版社亚当.斯密,蒋自强等译.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亚里士多德,廖申白译.尼各马克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休谟,关文运译.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柯尔伯格,魏贤超等译.道德教育的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罗国杰《中国伦理思想史》罗尔斯《正义论》卢梭《爱弥儿》立德树人“博”导人生——2012年度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博客文集(3)成长篇1.炒一盘土豆丝——关于学生工作的意义和价值2.我愿坐在你的跷跷板上3.优秀班级领航人成长系列文章之卷首语4.图说学生干部角色与成长规划5.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6.开始懂了7.致亲们8.话在花香时——与毕业季的弟弟妹妹共勉9.大学Style10.网络,请放开那些学僧11.尴尬时代,你能否HOLD住青春的尴尬?12.成长的态度思想篇1.守护心灵道德同行2.好好算算你的成本再潇洒3.可以做一个强者但不能太强势4.培养大学生爱的能力5.传递你我的正能量6.亲,您的手机您会用吗?7.吃到嘴里就是自己的吗——谈亲情8.让“电脑”回归到“计算机”9.育人——与同仁分享10.让我的心中充满“爱”11.是谁加粗了高学历和高信用之间的≠12.用爱心坚守岗位,用智慧读懂职业,把幸福带给学生生涯篇1.大学生如何融入大学生活?2.启心灵之窗助梦想飞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3.大学四度4.寒门亦能出贵子5.用爱与智慧为青春导航6.写给新同学的第二封信:致有野心的你7.莫问元芳,只问自己——四类考研动机分析8.漫谈导学关系——写给即将开始研究生生涯的同学9.请珍惜自己的本科专业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写在倦怠的时刻11.给2010级同学的一封信12.一起成功挽救一名家庭贫困生退学的事件心灵篇1.为亲情寻找释放的出口——大学生如何与父母相处2.善待挫折,为自己竖起大拇指3.让我们笑着说再见4.财哥面对面——大学生如何走出恋爱的怪圈?5.无悔的选择,执著的追求价值观教育要替幸福下一个定义,第一步所需要的是建立一套有系统的价值观,如果做不到这点,则人的追求不免是相当盲目的。
——石元康价值是美好生活的基础。
因为每个人都想生活得好些,所以我们相信,人们为了自己和至少是一些他人的美好生活,而已经在努力地、稳步地发展完善着价值系统和生活方式。
——克里夫·贝克目录第一章体验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和意蕴一、价值观教育释义二、价值观教育的意义第二章透视价值观教育的时代背景一、多元文化与价值观教育二、全球化与价值观教育三、信息化与价值观教育四、后现代主义与价值观教育第三章解析价值观教育的丰富内容一、人生价值观教育二、道德价值观教育三、生命价值观教育四、科学价值观教育五、环境价值观教育六、审美价值观教育第四章品味价值观教育的黄金原则一、理解性原则二、对话性原则三、共生性原则四、境界超越性原则五、实践性原则第五章借鉴国外价值观教育的模式一、“美德袋”模式二、“认知一发展”模式三、“价值澄清”模式四、社会行动模式五、“体谅”模式六、“价值商谈”模式第六章分享国内价值观教育的经验一、说服教育法二、榜样示范法三、实际锻炼法四、陶冶教育法五、自我修养法六、两难故事法七、角色扮演法八、价值澄清法九、社会行动法生命与教育前言回归生命的教育第一章生命:教育的原点一、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人”(一)对以往认识“人”的方式的反思(二)人是双重存在的复杂生命体二、种生命:未特定化的自然生命(一)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二)人是人的自然存在物(三)人是未特定化的生物体三、类生命:超自然生命的生命(一)人是自为的存在(二)人是文化的存在(三)人是超越性的存在四、教育: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一)对教育原点的思考(二)人的未特定化对教育的规定(三)人的文化性对教育的规定(四)人的超越性对教育的规定第二章生命在教育中的失落与反思一、问题:生命意义的消解(一)人文教育的失落:失缺了生命的另一半(二)教育与生活的割裂:丧失了生命的意义(三)绝对主义的客观知识:泯灭生命的灵性和创造(四)极端的道德理想主义:培育无根的生命(五)规训:压抑自由的生命(六)生命不能承受病理性教育之重二、反思:对教育现代性的批判(一)实证理性的僭越和价值理性的迷失(二)科学世界的霸权与生活世界的遗忘和殖民化(三)实证主义泛滥与科学的知识观第三章教育对生命的祈求与追寻一、历史的追寻(一)西方的探索(二)中国的探索二、时代的呼唤(一)时代发展对生命的定位(二)当代中国社会变革中个体生命的凸显(三)改革开放年来教育理论对人的关注第四章教育的生命品性一、教育在个体生命发展中的价值(一)个体生存发展意义(二)个体生命发展的特点(三)学校教育在个体生命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二、教育的生命本质(一)“工具性教育”质疑(二)教育“轴心”的转换(三)教育即生命三、生命化教育的特征(一)敬畏生命(二)解放儿童(三)融入生活(四)充满人文关怀四、关怀生命的教育研究(一)质疑实证主义的教育研究范式(二)关怀生命的教育研究:理解的人文科学研究范式(三)关怀生命的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生命化教育的建构一、全人的教育内容(一)生命之三维(二)教育学视野中的完整生命(三)自然生命的教育(四)精神生命的教育(五)社会生命的教育二、自由的教育活动(一)自由:人的天性、天权(二)人的自由与生命的自由发展(三)教育活动中的自由三、个性化的教育形式(一)人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二)适应独特生命的个性化教育第六章生命的品质及其教育意蕴一、生命的超越性及其教育意蕴(一)生命的超越性及其实践本质(二)“超越性”的教育学意义(三)基于生命超越性的教育二、生命的可持续性及其教育意蕴(一)“生命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二)终身教育:生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三)基于生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定位三、生命的主体间性及其教育意蕴(一)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生命的复归(二)培养个体的“世界历史性”观念(三)培养个体的宽容意识(四)从”对象化活动”到“交往”:教育实践观的转变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意蕴(一)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二)非连续性教育的形式五、生命的有限性及其教育意蕴(一)生命的有限性(二)基于生命有限性的教育结束语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参考文献后记《公共生活与公民教育:学校公民教育的哲学探究》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引言精致的利己主义症候及其超越:当代教育向着公共生活的复归第一章公共生活与公民教育:学校公民教育的内涵与目标第二章公共生活的开启与学校教育目标的提升:学校公共生活的特殊性及其内在结构第三章学校公共生活的扩展与学生公民人格的形成:以公共理性与公民责任为中心第四章学生何以进入公共生活之中:基于学生视角的学校公共生活建构第五章话语的扩展与学校公共生活的开启:基于学校视角的学校公共生活建构(一)第六章活动作为公共生活的基本形式:基于学校视角的学校公共生活建构(二)第七章学校公共生活中的教师:教师作为公民实践的范型第八章学校公共生活中的规训与自由:学校公民教育的限度与教育的审慎之道《德育新论》介绍了道德教育与道德哲学、文化学与德育、德育与认知、道德与情感、德育的本质和面临的新挑战、德育的目标及其分类、德育过程理论、德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前言/001第一章道德教育的哲学基础/001第一节何以需要道德哲学/002第二节道德哲学的贡献/004第三节当代几种主要道德教育哲学理论/012一、杜威实用主义道德教育哲学/012二、存在主义道德教育哲学/017三、分析哲学与道德教育/020四、新托马斯主义的道德教育观/022第四节道德哲学的局限/025第二章文化学视角中的德育/028第一节从文化学角度看德育目的/028一、弘扬民族精神,保持优良的民族性/029二、提高道德文化变革的意识与能力/030三、提升个体的人生境界/031第二节从文化学角度看德育内容/032一、传统道德文化和外来道德文化/032二、道德文化承接的标准/035三、道德教育所应承接的道德文化/035第三节从文化学角度看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038第三章德育与认知/043第一节道德与智慧的平行发展/043一、个体智慧发展水平对道德发展的制约/043二、个体道德结构中的道德认识/045三、研究儿童道德认识的两种理论/047第二节个体道德认识的发生与发展/050一、道德认识是对外部规则的构建/050二、道德认识发展的动力/052三、个体道德范畴的编织/053四、一个新概念:儿童的伦理学/058第三节教育学的结论/062一、发展儿童的智慧,为提高儿童道德水平提供必要条件/062二、道德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发展完整道德认知的前提/063三、道德知识的传授在儿童早期是必要的/064四、三四岁以后,道德教育应日益强调发挥儿童的道德主体性/066五、帮助儿童构建其道德范畴是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067第四章道德与情感/069第一节情感与人的生存发展/069一、激化一动力机制/070二、认识一预测机制/071三、评价一选择机制/072四、享用一保健机制/072第二节情感在个体道德形成中的特殊地位/074一、人对道德信息的接受以情绪的活动为初始线索/074二、人对道德价值的学习以情感一体验型为重要的学习方式/076三、人的道德行为的发生受情感的引发和调节/077四、人以情感为核心的动机系统作为个人道德发展的内在保证/079 第三节把人的情感发展作为德育目标来构建/081一、在德育的视域里确立情感教育的意识/081二、把握情感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082三、德育对人的情感培养的具体目标构建/084第四节在德育过程中促进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087一、把德育过程作为人的情感交往的过程/087二、把德育过程作为导向情感的过程/091第五章德育的本质和面临的新挑战/096第一节德育含义的扩展和质的界定/097一、德育的内涵和组成部分/098……第六章德育的目标及分类第七章德育的个性及社会性功能第八章德育过程理论第九章德育方法及其应用第十章德育教程中的教育者第十一章学校德育管理第十二章德育评价新探第十三章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发展及其特点《当代东西方德育发展要览第一章当代东西方德育发展比较第一节东西方德育形态发展一、开启认知的生活蒙养二、维持信仰的圣典教化三、祛除蒙蔽的理性启蒙四、培育公民的价值教养第二节东西方德育理论比较一、德育理论的古典承继:德化与立德二、德育理论的现代构型:科学与多元三、德育理论的当代进展:全球化与本土化第三节东西方学校德育现状一、东西方学校德育的目标:传统价值的复兴与巩固二、东西方学校德育的内容:核心价值与道德生活三、东西方学校德育的途径:国家课程与多样化实践第四节东西方德育发展趋势一、德育定位的公共取向:社会化与发展性二、德育主题的范围拓展:情境性与多元化三、德育实践的能力倾向:自主性与生活化四、德育研究的发展态势:折中性与超越论第二章英国当代德育发展要览第一节英国德育的历史形态一、德育宗教化时期(597年至18世纪末)二、德育缓慢世俗化时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三、德育的重建及发展时期(20世纪40-90年代)第二节英国德育的主要理论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道德教育的人本学基础一实然与应然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二人的超越——德育的本质三培养有理想的人——德育的重要使命道德教育与当代人之生成一“个人”与“社会”——历史与范畴的演变二人的现代转型——世纪性的教育主题三关系中的人:道德教育的人学探寻个体德性形成的基础人对人的理解——品德形成的基础现代化历史境遇中的道德教育一道德危机:一个现代化的悖论二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德育的现代化三教育的返璞归真——德育的根基所在四双重选择——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五应对全球化:提升文化自觉六生态危机与道德教育七网络社会与道德教育八市场经济与道德教育九当代中国女性的人格建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一人格陶冶:通识教育的新诠释二人文观照:当代科学教育的新取向当代道德教育的价值危机与真实回归主要内容包括:道德虚无与道德教育的价值危机、道德虚伪与道德教育的价值危机、道德教育真实意义的澄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