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最短路径问题 (2)
- 格式:pptx
- 大小:590.14 KB
- 文档页数:17
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1.最短路径问题(1)求直线异侧的两点与直线上一点所连线段的和最小的问题,只要连接这两点,与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如图所示,点A,B分别是直线l异侧的两个点,在l上找一个点C,使CA+CB最短,这时点C是直线l与AB的交点.(2)求直线同侧的两点与直线上一点所连线段的和最小的问题,只要找到其中一个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对称点与另一个点,则与该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如图所示,点A,B分别是直线l同侧的两个点,在l上找一个点C,使CA+CB最短,这时先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则点C是直线l与AB′的交点.为了证明点C的位置即为所求,我们不妨在直线上另外任取一点C′,连接AC′,BC′,B′C′,证明AC+CB<AC′+C′B.如下:证明:由作图可知,点B和B′关于直线l对称,所以直线l是线段BB′的垂直平分线.因为点C与C′在直线l上,所以BC=B′C,BC′=B′C′.在△AB′C′中,AB′<AC′+B′C′,所以AC+B′C<AC′+B′C′,所以AC+BC<AC′+C′B.【例1】课本P85页问题1练习、如图,小河边有两个村庄A,B,要在河边建一自来水厂向A村与B村供水.(1)若要使厂部到A,B村的距离相等,则应选择在哪建厂?(2)若要使厂部到A,B两村的水管最短,应建在什么地方?2.运用轴对称解决距离最短问题运用轴对称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将所求线段之和转化为一条线段的长,是解决距离之和最小问题的基本思路,不论题目如何变化,运用时要抓住直线同旁有两点,这两点到直线上某点的距离和最小这个核心,所有作法都相同.警误区利用轴对称解决最值问题应注意题目要求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通过比较来说明最值问题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解决这类最值问题时,要认真审题,不要只注意图形而忽略题意要求,审题不清导致答非所问.3.利用平移确定最短路径选址【例2】P86页问题2【课堂检测】课本P93页、15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讲义--最短路径问题-(含解析)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6讲最短路径问题知识定位讲解用时:5分钟A、适用范围:人教版初二,基础较好;B、知识点概述:本讲义主要用于人教版初二新课,本节课我们要学习最短路径问题,现实生活中经常涉及到选择最短路径问题,最值问题不仅使学生难以理解,也是中考中的一个高频考点。
本节将利用轴对称知识探究数学史上著名的“将军饮马问题”。
知识梳理讲解用时:20分钟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 DA BEA地到B地有3条路线A-C-D-B,A-B,A-E-B,那么选哪条路线最近呢?垂线段最短如图,点P是直线L外一点,点P与直课堂精讲精练【例题1】已知点A,点B都在直线l的上方,试用尺规作图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小,则下列作法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根据作图的方法即可得到结论.解:作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接这个对称点和A交直线l于P,则PA+PB 的值最小,∴D的作法正确,故选:D.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距离问题,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学会处理两点在直线同侧的最短距离问题.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如图,直线L是一条河,P,Q是两个村庄.欲在L上的某处修建一个水泵站,向P,Q两地供水,现有如下四种铺设方案,图中实线表示铺设的管道,则所需管道最短的是()A. B.C.D.【答案】D【解析】利用对称的性质,通过等线段代换,将所求路线长转化为两定点之间的距离.解:作点P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P′,连接QP′交直线L于M.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选项D铺设的管道,则所需管道最短.故选:D.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最短路径的数学问题.这类问题的解答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由于所给的条件的不同,解决方法和策略上又有所差别.教学建议:学会处理两点在直线同侧的最短距离问题.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如图,A、B在直线l的两侧,在直线l上求一点P,使|PA﹣PB|的值最大.【答案】见解析【解析】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则PA=PA′,因而|PA﹣PB|=|PA′﹣PB|,则当A′,B、P在一条直线上时,|PA﹣PB|的值最大.解: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A′B并延长交直线l于P.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教学建议:学会作对称点,通过“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进行解题.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2】如图,A、B在直线l的同侧,在直线l上求一点P,使△PAB的周长最小.【答案】【解析】由于△PAB的周长=PA+AB+PB,而AB是定值,故只需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A+PB最小.如果设A关于l的对称点为A′,使PA+PB最小就是使PA′+PB最小.解:作法:作A关于l的对称点A′,连接A′B交l于点P.则点P就是所要求作的点;理由:在l上取不同于P的点P′,连接AP′、BP′.∵A和A′关于直线l对称,∴PA=PA′,P′A=P′A′,而A′P+BP<A′P′+BP′∴PA+BP<AP′+BP′∴AB+AP+BP<AB+AP′+BP′即△ABP周长小于△ABP′周长.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两条线段的和转化为一条线段,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教学建议:把三角形的周长用线段表示出来,通过转化成一条线段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进行解题.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Ⅰ)如图①,点A、B在直线l两侧,请你在直线l上画出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小;(Ⅱ)如图②,点E、F在直线l同侧,请你在直线l上画出一点P,使得PE+PF的值最小;(Ⅲ)如图③,点M、N在直线l同侧,请你在直线l上画出两点O、P,使得OP=1cm,且MO+OP+PN的值最小.(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答案】见解析【解析】(I)图①,显然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两点与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作的点;(II)图2,作E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FE′即可;(III)图③,画出图形,作N的对称点N′,作NQ∥直线l,NQ=1cm,连接MQ 得出点O即可.解:(I)如图①,连接A、B两点与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作的点P,这样PA+PB 最小,理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II)如图②,先作点E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E′,再连接E′F交l于点P,则PE+PF=E′P+PF=E′F,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点P即为所求的点;(III)如图③,作N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N′,过N′作线段N′Q∥直线l,且线段N′Q=1cm,连接MQ,交直线l于O,在直线l上截取OP=1cm,如图,连接NP,则此时MO+OP+PN的值最小.讲解用时:5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的应用,题目比较典型,第三小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建议:学会作对称点,通过“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进行解题.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3】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长为4,面积是16,腰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C,AB边于E,F点.若点D为BC边的中点,点M为线段EF上一动点,求△CDM周长的最小值.【答案】10【解析】连接AD,由于△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故AD⊥BC,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D的长,再再根据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可知,点C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A,故AD的长为CM+MD的最小值,由此即可得出结论.解:连接AD,∵△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AD⊥BC,∴S=BC•AD=×4×AD=16,解得AD=8,△ABC∵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点C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A,∴AD的长为CM+MD的最小值,∴△CDM的周长最短=(CM+MD)+CD=AD+BC=8+×4=8+2=10.讲解用时:5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教学建议:想办法利用对称的知识将两条线段转化成一条线段,利用垂线段最短进行解题.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如图,已知点D、点E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中BC、AB边的中点,AD=5,点F 是AD边上的动点,求BF+EF的最小值.【答案】5【解析】过C作CE⊥AB于E,交AD于F,连接BF,则BF+EF最小,证△ADB ≌△CEB得CE=AD=5,即BF+EF=5.解:过C作CE⊥AB于E,交AD于F,连接BF,则BF+EF最小(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垂直距离最短),由于C和B关于AD对称,则BF+EF=CF,∵等边△ABC中,BD=CD,∴AD⊥BC,∴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三线合一),∴C和B关于直线AD对称,∴CF=BF,即BF+EF=CF+EF=CE,∵AD⊥BC,CE⊥AB,∴∠ADB=∠CEB=90°,在△ADB和△CEB中,,∴△ADB≌△CEB(AAS),∴CE=AD=5,即BF+EF=5.故答案为:5.讲解用时:4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涉及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教学建议:想办法利用对称的知识将两条线段转化成一条线段,利用垂线段最短进行解题.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4】如图所示,在一条河的两岸有两个村庄,现要在河上建一座小桥,桥的方向与河流垂直,设河的宽度不变,试问:桥架在何处,才能使从A到B的距离最短?【答案】见解析【解析】虽然A、B两点在河两侧,但连接AB的线段不垂直于河岸.关键在于使AP+BD最短,但AP与BD未连起来,要用线段公理就要想办法使P与D重合起来,利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可以实现这一目的.解:如图,作BB'垂直于河岸GH,使BB′等于河宽,连接AB′,与河岸EF相交于P,作PD⊥GH,则PD∥BB′且PD=BB′,于是PDBB′为平行四边形,故PB′=BD.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B′最短,即AP+BD最短.故桥建立在PD处符合题意.讲解用时:4分钟解题思路:此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要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但许多实际问题没这么简单,需要我们将一些线段进行转化,即用与它相等的线段替代,从而转化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目前,往往利用对称性、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进行转化,以后还会学习一些线段转化的方法.教学建议:将3条线段进行转化成一条线段.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作图题(1)如图1,一个牧童从P点出发,赶着羊群去河边喝水,则应当怎样选择饮水路线,才能使羊群走的路程最短?请在图中画出最短路线.(2)如图2,在一条河的两岸有A,B 两个村庄,现在要在河上建一座小桥,桥的方向与河岸方向垂直,桥在图中用一条线段CD表示.试问:桥CD建在何处,才能使A到B的路程最短呢?请在图中画出桥CD的位置.【答案】见解析【解析】(1)把河岸看做一条直线,利用点到直线的所有连接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2)先确定AA′=CD,且AA′∥CD,连接BA′,与河岸的交点就是点C,过点C作CD垂直河岸,交另一河岸于点D,CD就是所求的桥的位置.解:(1)根据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即可画出这条从草地到河边最近的线路,如图1所示:(2)先确定AA′=CD,且AA′∥CD,连接BA′,与河岸的交点就是点C,过点C作CD垂直河岸,交另一河岸于点D,CD就是所求的桥的位置.如图2,讲解用时:4分钟解题思路:此题考查了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灵活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作图.教学建议:掌握求最短路径的几种基本题型和方法.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5】如图,MN是等边三角形ABC的一条对称轴,D为AC的中点,点P是直线MN上的一个动点,当PC+PD最小时,∠PCD的度数是多少?【答案】30°【解析】由于点C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是B,所以当B、P、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PC+PD的值最小解:连接PB.由题意知,∵B、C关于直线MN对称,∴PB=PC,∴PC+PD=PB+PD,当B、P、D三点位于同一直线时,PC+PD取最小值,连接BD交MN于P,∵△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AC的中点,∴BD⊥AC,∴PA=PC,∴∠PCD=∠PAD=30°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考查了线路最短的问题、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教学建议:学会转移对称线段,利用垂线段最短进行解题.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已知,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高AH=10cm,P为AH上一动点,D为AB的中点,则PD+PB的最小值为多少?【答案】10cm【解析】连接PC,根据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PC=BP,PD+PB要取最小值,应使D、P、C三点一线.解:连接PC,∵△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AB的中点,∴PD+PB的最小值为:PD+PB=PC+PD=CD=AH=10cm.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有关轴对称﹣﹣最短路线的问题,注意灵活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建议:学会转移对称线段,利用垂线段最短进行解题.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6】如图,∠AOB的内部有一点P,在射线OA,OB边上各取一点P1,P2,使得△PP1P2的周长最小,作出点P1,P2,叙述作图过程(作法),保留作图痕迹.【答案】见解析【解析】作点P关于直线OA的对称点E,点P关于直线OB的对称点F,连接EF交OA于P1,交OB于P2,连接PP1,PP2,△PP1P2即为所求.解:如图,作点P关于直线OA的对称点E,点P关于直线OB的对称点F,连接EF交OA于P1,交OB于P2,连接PP1,PP2,△PP1P2即为所求.理由:∵P1P=P1E,P2P=P2F,∴△PP1P2的周长=PP1+P1P2+PP2=EP1+p1p2+p2F=EF,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此时△PP1P2的周长最短.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问题、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对称解决最短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教学建议:此类问题的解题技巧是做对称点,做定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知识拓展:如图2,点P在∠AOB内部,试在OA、OB上分别找出两点E、F,使△PEF周长最短(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答案】见解析【解析】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角OA、OB于E、F.此时△PEF周长有最小值;作图如下: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内最短路线问题求法以及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和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根据已知得出对称点的位置是解题关键.教学建议:此类问题的解题技巧是做对称点,做定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7】如图,∠AOB=30°,点P是∠AOB内一点,PO=8,在∠AOB的两边分别有点R、Q(均不同于O),求△PQR周长的最小值.【答案】【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作出P关于OA、OB的对称点M、N,连接MN,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到最小值线段,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分别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M、N.连接MN交OA、OB交于Q、R,则△PQR符合条件.连接OM、ON,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OM=ON=OP=8,∠MON=∠MOP+∠NOP=2∠AOB=2×30°=60°,则△MON为等边三角形,∴MN=8,∵QP=QM,RN=RP,∴△PQR周长=MN=8,讲解用时:5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根据轴对称的性质作出对称点是解题的关键,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灵活运用.教学建议:对称之后,角度也是相同的,做定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 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如图,∠AOB=30°,∠AOB内有一定点P,且OP=10,OA上有一点Q,OB上有一定点R.若△PQR周长最小,求它的最小值.【答案】10【解析】先画出图形,作PM⊥OA与OA相交于M,并将PM延长一倍到E,即ME=PM.作PN⊥OB与OB相交于N,并将PN延长一倍到F,即NF=PN.连接EF 与OA相交于Q,与OB相交于R,再连接PQ,PR,则△PQR即为周长最短的三角形.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QR=EF,再根据三角形各角之间的关系判断出△EOF的形状即可求解.解:设∠POA=θ,则∠POB=30°﹣θ,作PM⊥OA与OA相交于M,并将PM延长一倍到E,即ME=PM.作PN⊥OB与OB相交于N,并将PN延长一倍到F,即NF=PN.连接EF与OA相交于Q,与OB相交于R,再连接PQ,PR,则△PQR即为周长最短的三角形.∵OA是PE的垂直平分线,∴EQ=QP;同理,OB是PF的垂直平分线,∴FR=RP,∴△PQR的周长=EF.∵OE=OF=OP=10,且∠EOF=∠EOP+∠POF=2θ+2(30°﹣θ)=60°,∴△EOF是正三角形,∴EF=10,即在保持OP=10的条件下△PQR的最小周长为10.故答案为:10.讲解用时:4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最短距离问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根据轴对称的性质作出各点的对称点,即把求三角形周长的问题转化为求线段的长解答.教学建议:做定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进行解题.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课后作业【作业1】如图,在铁路l的同侧有A、B两个工厂,要在铁路边建一个货场C,货场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A、B两厂到货场C的距离之和最短?【答案】见解析【解析】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AB′,交l于点C,则点C即为所求点.解:如图所示: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2】用三角板和直尺作图.(不写作法,保留痕迹)如图,点A,B在直线l的同侧.(1)试在直线l上取一点M,使MA+MB的值最小.(2)试在直线l上取一点N,使NB﹣NA最大.【答案】见解析【解析】(1)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再连接解答即可;(2)连接BA,延长BA交直线l于N,当N即为所求;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理由:∵NB﹣NA≤AB,∴当A、B、N共线时,BN﹣NA的值最大.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3】如图,已知点D、点E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中BC、AB边的中点,AD=6,点F 是AD边上的动点,求BF+EF的最小值.【答案】6【解析】过C作CE⊥AB于E,交AD于F,连接BF,则BF+EF最小,证△ADB ≌△CEB得CE=AD=6,即BF+EF=6.解:过C作CE⊥AB于E,交AD于F,连接BF,则BF+EF最小(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垂直距离最短),由于C和B关于AD对称,则BF+EF=CF,∵等边△ABC中,BD=CD,∴AD⊥BC,∴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三线合一),∴C和B关于直线AD对称,∴CF=BF,即BF+EF=CF+EF=CE,∵AD⊥BC,CE⊥AB,∴∠ADB=∠CEB=90°,在△ADB和△CEB中,∵,∴△ADB≌△CEB(AAS),∴CE=AD=6,即BF+EF=6.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4】如图,点P是∠AOB内部的一点,∠AOB=30°,OP=8cm,M,N是OA,OB上的两个动点,则求△MPN周长的最小值【答案】8【解析】设点P关于OA的对称点为C,关于OB的对称点为D,当点M、N在CD上时,△PMN的周长最小.解: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分别交OA、OB于点M、N,连接OP、OC、OD、PM、PN.∵点P关于OA的对称点为C,关于OB的对称点为D,∴PM=CM,OP=OC,∠COA=∠POA;∵点P关于OB的对称点为D,∴PN=DN,OP=OD,∠DOB=∠POB,∴OC=OD=OP=8cm,∠COD=∠COA+∠POA+∠POB+∠DOB=2∠POA+2∠POB=2∠AOB=60°,∴△COD是等边三角形,∴CD=OC=OD=8cm.∴△PMN的周长的最小值=PM+MN+PN=CM+MN+DN≥CD=8cm.故答案为:8.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4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
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涵亚学校陈冠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最短路径问题.2.掌握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对最短路径问题的学习,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教学重点】解决最短路径问题.【教学难点】最短路径的选择.一、情景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如图,牧马人从A地出发,到一条笔直的河边l饮马,然后到B地.牧马人到河边的什么地方饮马,可使所走的路径最短?问题2 如图,A和B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河上造一座桥MN.桥造在何处可使从A到B的路径AMNB最短?(假定河的两岸是平行的直线,桥要与河垂直.)【教学说明】(1)C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那么,上面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当点C在l的什么位置时,AC与CB的和最小.作出点B关于l的对称点B′,连接AB′,线段AB′与直线l的交点C的位置即为所求.(2)N为直线b上的一个动点,MN垂直于直线b,交直线a于点M,这样,上面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下面的问题:当点N在直线b的什么位置时,AM+MN+NB 最小?将AM沿与河岸垂直方向平移,移动距离为河宽,则A点移到A′点,连接A′B,线段A′B与直线b的交点N的位置即为所求,即在点N处造桥MN.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例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道最短?【分析】本问题就是要在l上找一点C,使AC与CB的和最小.设B′是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本问题也就是要使AC与CB′的和最小.在连接AB′的线中,线段AB′最短.因此,线段AB′与直线l的交点C的位置即为所求.【教学说明】解决最短路径问题通常运用的知识有“过直线作已知点的对称点”,“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等.三、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最短路径问题,让学生相互交流体会与收获,并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教学时要尽量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教学情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有关内容,教学时,据本课内容特点,可依据其学科知识间联系调动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素材积累】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