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化学反应热力学
- 格式:ppt
- 大小:405.00 KB
- 文档页数:3
化学反应平衡的热力学解释化学反应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一定温度、压力和浓度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状态的过程。
在这个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反应速率的前后反应限制相互抵消,使得反应整体呈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热力学理论提供了解释化学反应平衡的重要工具,它基于热力学定律,包括熵的概念和吉布斯自由能的原理。
1. 熵的概念熵是描述物质分子无序程度的物理量,它与自然界趋向于增加的趋势密切相关。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自然界的闭合系统总是趋向于增加熵。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变为生成物的过程通常伴随着熵的增加。
这是因为反应物分子间的关系更加有序,而生成物分子间的关系更加无序。
例如,燃烧反应中,化合物的键断裂和新键形成会导致分子的无序程度增加,因此熵值增加。
2. 吉布斯自由能吉布斯自由能是描述系统能量和熵变的函数,用于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自发进行。
对于一个封闭系统,其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G = ΔH - TΔS其中,ΔG为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H为焓变(即反应热变化),T为温度,ΔS为熵变。
当ΔG < 0时,反应自发进行,即反应朝着生成物方向进行;当ΔG > 0时,反应不自发进行,即反应朝着反应物方向进行;当ΔG = 0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热力学上的平衡态是指系统自发趋向于最低能量和最高熵的状态。
3.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影响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反应物浓度变化会对化学反应平衡产生影响。
在平衡态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稳定,但浓度并不相等。
根据守恒定律和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反应速率增加;当反应物浓度减少时,反应速率减少。
通过这种动态平衡的速率变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4. 影响平衡的因素化学反应平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和浓度等。
根据利奥特列夫原理(Le Chatelier's principle),当系统受到扰动时,会发生反应以减小扰动并重新达到平衡。
高二化学总结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热力学化学反应是一个涉及能量转化的过程,其能量变化关系着反应的进行与速率。
热力学研究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与热力学参数的关系。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中涉及的能量变化与热力学知识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化学概念。
一、能量的基本概念能量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属性,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包括化学反应物的能量以及反应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常用的能量单位是焦耳(J)。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指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温度升高,周围物质吸热。
吸热反应指反应过程中吸收外界的能量,温度降低,周围物质放热。
二、能量变化与焓变能量变化可以通过焓变(ΔH)来描述,焓变是化学反应中系统吸放热的大小。
焓变值为正表示吸热反应,为负表示放热反应。
焓变的单位也是焦耳(J)反应的焓变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计算得出。
实验测定焓变需要使用热量计,通过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和热量传递给水的量来计算焓变。
计算焓变需要使用热力学计算方法,例如利用标准焓变或化学方程式配平后的系数来计算。
三、热力学参数热力学中的常用参数包括标准焓变(ΔH°)、标准反应焓变(ΔHºrxn)、标准生成焓(ΔHºf)等。
这些参数能够提供有关反应热力学性质的信息。
1. 标准焓变(ΔH°)是在标准状态下(1 atm、298K)进行实验测定的焓变值。
标准焓变可以根据实验数据直接测得,常用于比较不同反应之间的能量变化。
2. 标准反应焓变(ΔHºrxn)是在标准状态下,化学方程式配平后,一个摩尔的反应物在标准条件下参与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变化。
标准反应焓变可以根据已知的标准生成焓和消耗焓来计算。
3. 标准生成焓(ΔHºf)是一摩尔化合物在标准状态下生成时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变化。
标准生成焓是评价物质的稳定性和热化学性质的重要参数。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增加,只会在不同的形式之间转化,且总能量守恒。
第四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在酸性范围内,K2Cr2O7、FeCl3、H2O2、Cl2中,氧化性随pH值变化的物质是。
氧化性不随pH值变化的物质是。
2.MnO-4与Fe2+反应,在酸性介质中被还原为,配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3.Fe3O4中Fe的氧化值是。
按照共轭氧化还原电对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4.将两个氧化还原电对组成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应是电极电势较的电对中的型物质。
5.根椐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势选择还原剂时,还原剂应是电极电势较的电对中的型物质。
6.电对Cu┃CuSO4(aq) 和Zn┃ZnSO4(aq) ,在标准条件下用盐桥连接构成原电池,电池的正极是,负极是。
若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电动势将变_________;若在ZnSO4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电池的电动势将变。
7. 标准状态下,由Cu2+/Cu+和Cu+/ Cu组成原电池符号为。
8.已知φ(Br2/Br-)>φ(I2/I-),表明的氧化能力强于的氧化能力,其能被还原为。
9.在CH4、CH3Cl、CHCl3、CCl4中,C元素氧化数为-2的物质是。
10.电对Ag+/Ag体系中加入KBr溶液,φ(Ag+/Ag)值将;而在电对Br2-Br-体系中加入AgNO3溶液,φ(Br2/Br-)值将。
11.将反应Cu+2Ag+=Cu2++2Ag设计成原电池,电动势E=,其电池组成式为。
12. 在电对Ag+-Ag体系中加入过量的氨水,φ(Ag+/Ag)值将;而在电对I2-I- 体系中加入少量Hg(NO3)2溶液使I- 过量,φ(I2/I-)值将。
13. 在标准电极电势表中,越往下电对的φθ值越大,其电对中物质的氧化能力越;越往上电对的φθ值越小,其电对中物质的越强。
14. 在标准电极电势表中,依照对角线规律,角的氧化态物质可以和角的还原态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5.已知φθ(Cu2+/Cu)>φθ(Fe2+/Fe),在这两个电对中,较强的氧化剂是;较强的还原剂是。
第四章化学热力学基础题库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编号填入括号内)1、如图,将CuSO4水溶液置于绝热箱中,插入两个铜电极,以蓄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可以看作封闭体系的是:( A )(A) 绝热箱中所有物质 (B) 两个铜电极(C) 蓄电池和铜电极(D) CuSO4水溶液2、对于内能是体系状态的单值函数概念,错误理解是:( D )(A) 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内能(B)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能有一数值不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C) 状态发生变化,内能也一定跟着变化(D) 对应于一个内能值,可以有多个状态3、体系的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状态函数的是:( C )(A) T,p,V,Q (B) m,V m,C p,W(C) T,p,V,n (D) T,p,U,W4、下述说法中,哪一种不正确:( A )(A) 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能量(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C) 焓是体系状态函数(D) 焓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与体系吸热相等5、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 A )(A) 热容C不是状态函数(B) 热容C与途径无关(C) 恒压热容C p不是状态函数(D) 恒容热容C V不是状态函数6、热力学第一定律仅适用于什么途径:( A )(A) 同一过程的任何途径(B) 同一过程的可逆途径(C) 同一过程的不可逆途径 (D) 不同过程的任何途径7、范德华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后,气体的温度将: ( C ) (A) 不变 (B) 升高 (C) 降低 (D) 不能确定8、已知CO g O H 及)(2(g)在298K 时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242-KJ/mol 及-111KJ/mol ,则反应)()()()(22g CO g H C g O H +→+石墨的为θm r H ∆:( B ) (A) -353KJ (B) 131KJ (C) -131KJ (D) 353kJ9、理想气体与温度为T 的大热源接触,作等温膨胀吸热Q ,而所作的功是变化到相同终态最大功的20%,则体系的熵变为: ( A )(A) T Q S 5=∆ (B) T Q S =∆ (C) T Q S 5=∆ (D) TQS -=∆10、理想气体经不可逆循环,则: ( B ) (A) )(系S ∆=0,)(环S ∆)=0 (B) )(系S ∆)=0,)(环S ∆>0 (C) )(系S ∆>0,)(环S ∆>0 (D) )(系S ∆>0,)(环S ∆<011、在隔离系统中,发生一具有一定速度的变化,则系统的熵变: ( C ) (A) 保持不变 (B) 总是减小 (C) 总是增大 (D) 可任意变化12、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因此由可逆热机带动的火车: ( B ) (A) 跑的最快 (B) 跑的最慢 (C) 夏天跑的快 (D) 冬天跑的快13、已知气相反应)()(3)(126266g H C g H g H C =+在100℃时的标准摩尔反应焓J rH m 43.192-=∆θ,当反应达平衡时可用下列哪组措施使平衡向右移动:( C )(A) 升温与加压 (B) 升温与减压 (C) 降温与加压 (D) 降温与减压14、熵是混乱度(热力学微观状态数或热力学几率)的量度,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C ) (A) 同一种物质的 S(g)>S(l)>S(s) (B) 同种物质温度越高熵值越大 (C) 分子内含原子数越多熵值越大 (D) 0K 时任何纯物质的熵值都等于零 15、热力学基本方程 d G = -S d T + V d p ,可适应用下列哪个过程: ( A )(A) 298K 、标准压力下,水气化成蒸汽 (B) 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C) 电解水制取氢气 (D) N 2 + 3H 2=2NH 3未达到平衡二、填空题1、系统与环境之间 的系统称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 的系统称为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 的系统称为隔离系统。
1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34.3.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可逆反应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有一定可逆性:例如:N 2 (g) + 3 H 2 (g) 2 NH 3 (g)只有极少数反应是不可逆的:例如: 2 KClO 3(s) =2 KCl (s) + 3 O 2 (g)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两个相反方向进行的反应。
4(二)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特征:(1)系统的组成不随时间而改变;(2)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
(3)平衡状态与达到平衡的途径无关;定义: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时,反应体系所处的状态。
4.3.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5在373 K 恒温槽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N 2O 4和NO 2 浓度。
0.1600.100NO 2开始0.370.0700.100N 2O 4从反应混合物0.0720.100NO 2开始0.370.0140N 2O 4从产物0.1200NO 2开始0.360.0400.100N 2O 4从反应物c 2(NO 2)/c (N 2O 4)平衡浓度起始浓度N 2O 4-NO 2体系的平衡浓度(mol/L )(373K )化学平衡的实例N 2O 4 (g) 2 NO 2(g)无色红棕色64.3.2 平衡常数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物浓度的方程式计量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方程式计量系数次方的乘积之比,为一常数,称为“平衡常数”。
用K 表示。
2. 意义: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能进行的极限。
K 越大,正反应进行得越彻底。
7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说明①化学平衡常数K 只是温度的函数。
②平衡常数不涉及时间概念,不涉及反应速率。
例如:N 2O 4(g) 2 NO 2(g)T /K 273 323 373K 5×10-4 2.2×10-2 3.7×10-12SO 2(g) + O 2(g) 2SO 3(g) K =3.6 ×1024(298K)K 很大,但常温下反应速率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