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_环和域
- 格式:ppt
- 大小:175.50 KB
- 文档页数:38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一环。
本课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西汉建立的过程以及文景之治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对中国古代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线、人物关系等方面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历史脉络,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基本历史知识,了解这一时期的、经济、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培养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经济、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西汉建立的过程以及文景之治时期的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生动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基本知识。
3.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西汉建立的过程以及文景之治时期的特点,引导学生理清历史脉络。
4.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景之治时期的经济、、文化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重要性。
3送东阳马生序课内精读阅读选文,完成题目。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017·聊城]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尝.趋百里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俟.其欣悦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7·广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得到)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请教)C.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子)D.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腰/白玉之环B.媵人/持汤沃灌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16·泰安]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作者求学艰难的一项是(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无硕师名人与游③益慕圣贤之道④门人弟子填其室⑤无鲜肥滋味之享⑥缊袍敝衣处其间⑦同舍生皆被绮绣⑧余因得遍观群书A.①④⑤⑧B.③⑤⑥⑦C.③④⑦⑧ D.①②⑤⑥6.[2016·泰安]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善用对比是本文的特色,通过“我”和“同舍生”的对比,突出了“我”求学的快乐。
基础代数学群、环及域
P. M. Cohn,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K
Basic Algebra
Groups, Rings and Fields
2003, 465pp.
Hardcover EUR 46.95
ISBN 1-85233-587-4
Springer-Verlag
本书作者在上世纪80~90年代曾出版三卷本的《Algebra》(Wiley and Sons出版公司),被公认为大学抽象代数引论性教材的典范。
作者现在对此作了改写和增删,重新编写为二卷本教材,本书是其中的第1卷,包括了抽象代数的基础理论,可以作为大学数学系2~3年级及研究生低年级的教材。
全书含11章:第1章是作为抽象代数的基本语言的集论知识;第2~6章分别讲群、格和范畴、环和模、代数及多线性代数;第7章和第11章讲域论(包括无限域扩张);第8章讲述二次型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有序域;第9、10两章论
述赋值论和交换环论(它们对代数几何有重要意义)。
各节及每章末尾均有大量习题和补充题。
本书保持了作者叙述清晰,论证严谨的一贯风格,并增加了许多例子,可读性强,可供我国大学数学系师生和研究人员阅读。
朱尧辰,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Zhu Yaochen, Professor
(Institute of Applied Mathematics,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第11讲澳大利亚巴西美国(时间:35分钟,分值:67分)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2分,共32分)读“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和“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1.(昆明五华二模)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叙述错误的是()A.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北部位于热带B.四周被海洋包围,生物进化缓慢C.澳大利亚是独自占有一块大陆的国家D.矿产资源丰富,铁矿、煤矿分布在大陆内部2.(昆明五华二模)下列关于澳大利亚气候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广,河流稀少B.西北沿海地区气候适宜,城市和人口集中C.气候干旱,农牧业不发达D.热带草原气候区是该区的主要种植业区3.(昆明官渡一模)读图,以下对日本、澳大利亚发展经济的区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仍是采矿业B.日本缺乏矿产资源,重工业落后C.两国海岸线漫长,海洋运输便利D.两国都是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4.(昆明西山一模)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①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②珍贵的野生动物遭猎杀③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④引发世界性的人口流动,人口急剧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5.(昆明西山二模)下列关于巴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咖啡、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B.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C.有世界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D.人口分布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集中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区6.(昆明官渡一模)读图,关于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B.咖啡产量居世界第一C.全部位于南半球D.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7.(昆明盘龙二模)钱币被喻为一个国家的名片,方寸之间,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自然风光和艺术人文可以尽显其上。
图中钱币应是哪一个国家的()A.美国B.澳大利亚C.印度D.巴西印度和巴西都属于“金砖国家”。
下图是印度和巴西简图。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8.(山东潍坊)两国人口特征相同的是()A.人口增长迅速B.居民以移民为主C.人口集中在东南部D.居民多信仰基督教9.(山东潍坊)两国首都的共同点是()A.都有阳光直射现象B.都是该国最大的城市C.都是著名的信息技术中心D.都位于内陆地区10.(山东潍坊)两国农业生产相同的是()A.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B.都盛产小麦、棉花C.都大量出口牛肉、大豆D.都大量出口咖啡、可可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轮廓图,回答下面两题。
第11讲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2022年7月,一座巨大冰山在北大西洋漂浮移动(见下图),造成局部海域温度和盐度异常。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冰山移动的主要动力是()A.自西向东的气流B.自西向东的洋流C.自东向西的气流D.自东向西的洋流2.与周边相比,异常海域()A.温度、盐度都高B.温度、盐度都低C.温度高,盐度低D.温度低,盐度高3.大海航行时冰山往往不易被观察到,主要是因为海上冰山()A.颜色太浅B.移动太快C.常被海雾笼罩D.常被海浪遮挡【答案】1.A 2.B 3.C【解析】1.冰山在北大西洋漂浮移动,造成局部海域温度和盐度异常,说明异常海域在冰山后方,冰山向东移动,动力方向自西向东,排除C、D选项。
异常海域在冰山后方,说明海水没有与冰山同步移动,动力不是洋流,排除B选项,冰山在北大西洋受盛行西风的推动作用,自西向东移动,A选项正确。
故选A。
2.7月,北大西洋处于夏季,冰山融化消耗热量,释放淡水,使相关海域温度、盐度降低,所以,与周边相比,异常海域温度、盐度都低,B选项正确,排除ACD。
故选B。
3.颜色浅,有利于观察,排除A选项;移动太快及常被海浪遮挡,不客观,排除B、D选项;冰山周边温度低,容易造成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海雾,C选项正确。
故选C。
【点睛】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五个方面,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于本地,影响本地区自然环境以及人文要素。
当某一要素发生变动时,其他要素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纽芬兰附近海区曾是世界著名渔场,16世纪时这里鳕鱼群密集。
下图为北大西洋中高韩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
渎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①—①海域表层海水密度最高的是()A.①B.①C.①D.①5.纽芬兰渔场“鳕鱼群密集”的主要原因是()A.高纬冰山活动,带来大量的固体淡水B.洋流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海域污染小C.岛屿远离大陆,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D.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浮游生物数量多【答案】4.A 5.D【解析】4.表层海水密度和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低,密度越大。
六年级上册第11课的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11课:太空生活
一、导入
介绍太空生活的话题,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
询问学生对太空有哪些了解,并引导学生分享所知信息。
二、新课内容
太空环境
介绍太空环境的特点:真空、高辐射、失重。
讲述太空中温度极端变化的现象。
太空生活
介绍太空船上的生活环境:微重力下的生活、使用健身器材保持身体健康、使用特殊的洗浴方式。
介绍太空中的工作:在微重力下进行科学实验、维修和建设工作。
太空探索的历史
介绍太空探索的历史和重要事件,如人类第一次登月、国际空间站的建立等。
讲述太空探索对人类的影响和意义。
未来的太空探索
介绍未来的太空探索计划,如火星探测、寻找外星生命等。
讨论科技发展对太空探索的影响。
三、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如果你有机会去太空,你会做什么?
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并记录在黑板上。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太空生活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鼓励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地图了解亚历山大东征、蒙古西征的大致经过:2.通过东西方现存的一些历史资料,论证战争对文化的破坏和交流碰撞同在的作用。
3.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用全面的视角看待历史事件。
4.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和蒙古西征的历史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和蒙古西征的过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古代著名战争对东西方文化碰撞和交流的推动作用,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古代著名战争对东西方的影响,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亚历山大东征和蒙古西征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难点:亚历山大东征和蒙古西征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扑克牌梅花K图片,通过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他代表历史上的哪一个伟人?引导学生思考亚历山大在世界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一)亚历山大远征【教师活动】PPT展示图片,请同学们观看图片、史料和阅读课本第61页的相关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亚历山大远征的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第二节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考点二】总体审计策略(结合附录2-1)(三)审计范围(1/4)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包括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特定行业的报告要求以及被审计单位组成部分的分布等,以界定审计范围。
(四)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的性质(2/4)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以计划审计的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的性质,包括提交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预期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的重要日期等。
(五)审计方向(3/4,重点)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以确定项目组工作方向:1.重要性方面。
具体包括:(1)为计划目的确定重要性(教材P37图2-2);(2)为组成部分确定重要性且与组成部分的注册会计师沟通(教材P335/16.6);(3)在审计过程中重新考虑重要性(教材P37/2.3、P380/18.1);(4)识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账户余额(教材P328/16.1、P335/16.6)。
2.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教材P165/7.5)。
3.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对指导、监督及复核的影响(教材P512/21.5)。
4.项目组人员的选择(在必要时包括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教材P383/18.1)和工作分工,包括向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分派具备适当经验的人员。
5.项目预算,包括考虑为重大错报风险可能较高的审计领域分配适当的工作时间。
6.如何向项目组成员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
7.以往审计中对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进行评价的结果,包括所识别的控制缺陷的性质及应对措施(教材P160/7.4、P305/14.1)。
8.管理层重视设计和实施健全的内部控制的相关证据,包括这些内部控制得以适当记录的证据。
9.业务交易量规模,以基于审计效率的考虑确定是否依赖内部控制。
10.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重视程度。
11.影响被审计单位经营的重大发展变化,包括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的变化,关键管理人员变化,以及收购、兼并和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