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功能性便秘临床治疗指南
- 格式:pptx
- 大小:559.24 KB
- 文档页数:10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治疗小儿时期的便秘大部分是因为饮食不当、吃得过细、饮食中含的纤维素很少和排便习惯不好形成的,治疗便秘要从饮食和排便这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让孩子多吃些食物纤维丰富的蔬菜、水果,像韭菜、芹菜、香蕉等;另一方面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小儿由于害怕疼痛,不敢排便,家长要想办法打消其害怕的念头,每天让其定时排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便秘就可缓解。
对于难治性功能性便秘,中药调理有较好的效果,但一定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辨证用药方可。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西医治疗西医治疗原则是清除结肠、直肠内粪块贮留;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合理安排膳食;解除心理障碍,鼓励患儿乐于排便。
一般指导①合理饮食:主要指增加膳食纤维(DF)(水果、蔬菜及粗粮)的摄入,多数患儿挑食、偏食或家长对此疏忽、迁就,造成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接诊医师应告知家长及患儿,何种食物、多少量才能达到摄入标准,否则象征性“吃一点”不能达到治疗目的。
必须强调食用一定量的粗粮并多吃蔬菜、水果。
儿童对粗粮极为生疏,即使是粗粮细做也不能使其达到喜爱的程度,含膳食纤维较多的蔬菜水果(如韭菜、芹菜、香蕉、梨等)也很难做到每日必食,不能要求儿童像成人那样理性认识“为了治病,不可口也要每天吃”。
所以,在具体实施中必需由家长配合,保证饮食经常变换花样,使膳食纤维摄入量达到治疗标准[膳食纤维量=年龄+(5~10 g/日)]。
②足量饮水:功能性便秘患儿粪便多呈Bristol 1~3型,除其他原因(如肠蠕动障碍)之外,饮水不足系主要原因,特别是在炎热季节更为突出。
一般成人标准每日需额外饮水1 500 ml,儿童因年龄不同足量饮水标准有差异。
③增加活动量:学龄儿童在学校内均有体育课及课外活动,但也有患儿沉溺于电脑游戏而久坐致活动量不足。
④心理行为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心理问题主要为痛性排便导致的“忍便”使粪便干结,亦有因“问题家庭”造成的心理障碍,应予详细询问,逐一进行心理疏导。
小儿便秘,如何用药(一)小儿便秘如何用药疾病概述便秘在儿童中较常见,发生率高达30%,且大多数慢性便秘都为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儿童的年龄,是否存在潜在的行为或膳食诱发因素,以及症状的急缓。
是排便规律改变所致,大便干燥坚硬,排便不通畅,排便间隔时间较久且没有规律。
小儿便秘可以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在≥1岁健康儿童的便秘病例中,功能性便秘占比>95%,在学龄前儿童尤其常见。
多数经过药物治疗后可缓解,一般预后良好。
临床表现①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是指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貌似未能完全排空大便,且同时排除了便秘的器质性病因。
②大便失禁大便失禁(这一术语优于功能神经性大便失禁或污便)现已被纳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这是因为80%的大便失禁儿童有潜在的便秘。
相反,可多达50%的慢性难治性便秘儿童最终发生大便失禁。
可能的机制是,随着慢性直肠扩张、肛管缩短以及IAS扩张。
在这种情况下,肛门外括约肌一过性松弛会释放半固体的粪便到肛周皮肤和衣物上。
诊断标准即“罗马Ⅳ”标准。
对于发育年龄≥4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功能性便秘定义为存在以下症状中至少2项,每周至少出现1次,至少持续1个月,且不能由其他医学问题来解释,并排除器质性便秘:●每周排便≤2次●每周至少1次大便失禁●有憋便姿势(retentive posturing)或过度有意识地克制排便(憋便)史●排便疼痛或大便干硬史●直肠内有大块粪便●有排出可能堵住厕所的大块粪便史病症原因①不良的饮食习惯,由于进食量不足或食物过于精细,没有足够的食物纤维以致食物残渣太少;②饮水量不足及肠蠕动过缓,导致从粪便中持续再吸收水分和电解质;③缺乏锻炼使体内的肠蠕动不够;④排入直肠粪便重量的压力达不到刺激神经末梢感受器兴奋的正常值(25~50克粪便重量的压力为正常值),形不成排便反射;⑤结肠低张力、肠运行不正常;⑥长期滥用泻药,或服用麻醉性镇痛药、抗胆碱药、镇咳药、催眠药、抗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铁、铝、镁、铋剂)等;⑦排便也与条件反射有关,有规律的良好排便习惯,定时产生强烈的排便感;⑧生活不规律,缺乏体力活动,也可引起习惯性便秘。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简介功能性便秘是儿童常见的肠道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硬、排便困难等。
对于严重的功能性便秘,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生活和心理影响,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也会带来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功能性便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目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作为一种治疗便秘的常用药物,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本文旨在通过对儿童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的疗效观察,探究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xx个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的患儿,均为xxx医院xxx科门诊的患者。
其中男性xx人,女性xx人,年龄范围为xx岁至xx岁,平均年龄为xx岁。
研究方案治疗组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作为主要治疗方法,其主要组成为聚乙二醇4000、泊洛沙姆、氯化钠等。
控制组采用常规的便秘治疗方法,包括膳食调整、运动锻炼等。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进行随访观察,疗程均为xx周,并记录以下内容:•排便次数•大便状况•排便难易程度•不良反应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量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
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治疗效果根据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60.0%。
治疗组的平均排便次数,大便干硬程度和排便难易程度均有显著改善,P<0.05。
安全性在观察期内,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主要是轻度的腹泻和胃部不适。
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且对患儿生活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也较小,可作为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但需要注意剂量和用药时机的选择、并严格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小儿功能性便秘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功能性便秘正确治疗措施,为提高患儿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对照组功能性便秘患儿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措施;研究组功能性便秘患儿给予药物治疗及基础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研究组患儿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95%,p0.05,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功能性便秘患儿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措施,即初始十天给予金双歧三联活菌片(成分包括0.5亿长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低聚糖、促菌因子以及脱脂乳粉等)治疗,根据患儿年龄确定给药剂量,六个月至三岁患儿每次给药一片,四岁至六岁患儿每次给药两片,七岁至十一岁患儿每次给药三片,十二岁至十四岁患儿每次给药四篇,所有患儿均每天给药三次,同时使用乳果糖口服液联合治疗,剂量为每天给药250mg/kg;研究组功能性便秘患儿给予药物治疗及基础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其中药物治疗同对照组。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2.2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功能性便秘疗效判断标准可知:①治愈。
患儿经治疗后每日排便一次,且便质正常,排便过程顺利通畅,一个月内无功能性便秘复发情况;②显效。
患儿经治疗后每两日排便一次,且便质基本正常,排便过程顺利通畅,一个月内无功能性便秘复发情况;③有效。
患儿经治疗后每三日排便一次,且便质转润,排便过程较顺利通畅;④无效。
患儿经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均未好转,甚至恶化。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功能性便秘患儿经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具体情况见表一。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小儿功能性便秘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特点是排便困难、大便干硬、排便次数减少、甚至伴有腹胀、腹痛、食欲不佳等消化不良症状。
中医认为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脾虚湿重、肝郁气滞、肾虚等多种因素有关。
针对这些病因,中医药治疗在小儿功能性便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脾虚湿重型脾虚湿重型主要表现为面色黄暗,口淡不渴,身体发胖,大便黏滞不爽,舌苔白腻,脉沉缓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导致脾气不足,湿气过重,从而造成便秘。
中医治疗主要是针对脾胃功能进行调理,扶正祛湿,常用的中药有破滞湿、健脾化湿的药物如枳实、陈皮、苍术、白术等。
2.肝郁气滞型肝郁气滞型主要表现为情绪烦躁,易激动,食欲不振,腹胀疼痛,大便干结,舌苔薄黄,脉弦有力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是由于情绪压抑,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治疗方法以疏肝理气,通便排便为主,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枳壳、瓜蒂等。
3.肾虚型肾虚型是指小儿肾精不足,导致腰酸脚软,头晕耳鸣,大便干结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主要是由于遗传不足,先天不足,以及长期疾病和疲劳所致。
治疗方法是以益气固本、滋肾养阴为主,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枸杞、山药等。
1.枳实枳实有理气行滞、消食化积的功效,常用于小儿功能性便秘中,并且可加入猪肝、红枣、姜等配伍同煮,可以增强其通便作用。
2.芒硝芒硝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可以直接服用或加入米汤中一起喝。
3.大戟大戟有泻下通气的效果,但是由于其有剧毒,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4.厚朴厚朴能够疏通肠道,通便润肠,但是需要注意控制剂量,以免引起不适。
5.瓜蒂瓜蒂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功效,中医常用于小儿功能性便秘中,但是需要注意控制剂量,以免引起腹泻等副作用。
1.定期调理小儿功能性便秘需要长期治疗,建议定期调理,避免便秘反复发作。
2.饮食调理小儿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通便。
小儿功能性便秘临床治疗分析目的:研究探讨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
方法:选择功能性便秘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功能性便秘采用常规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且口感好,剂量易掌握,患儿及家属均有较高依从性。
标签:小儿功能性便秘;酪酸梭菌活菌散;疗效便秘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之一,按便秘性质可将其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其中功能性便秘是儿童排便障碍的常见原因,占小儿便秘90%以上,占小儿胃肠门诊的25%。
虽然功能性便秘不是危及生命的疾病,但如果时间过长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生命质量,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后果。
所以如何对小儿功能性便秘进行有效的治疗成为关注的焦点。
为此,笔者所在医院选取12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60例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小儿功能性便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9个月~13岁,平均7.5岁。
根据患儿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因及临床表现病因多为盆底肌肉协调障碍;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不良的精神因素及排便习惯;胃肠激素分泌和调控异常影响了胃肠蠕动;肠道微生态菌群紊乱[1]。
患儿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小儿腹胀,哭闹以及拒食等症状。
1.3 方法所有患儿在进行治疗前,应采用开塞露或者手指掏出大便等物理疗法帮助患儿排除宿便,解除其临床症状,然后对两组患儿进行基础综合治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