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答题技巧筛选信息类(原创)(实用)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13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一、筛选信息类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①关键看文章的标题,往往是全文的线索;②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此词一般是文章线索;③以某人的视角展开文章,此人的视角就是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①明确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②格式:“(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什么+怎么样”③要求:准确、清楚、简洁④抓(文章或文段)中心句。
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通过中心句表现,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3、本文(文中某段)主要运用哪种表达方式?①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②一般考题会把题目设在“议论句”和“描写句”上。
4、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①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
②在找到一点特性后,还要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
5、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在原文语句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对提炼的关键词加工。
二、审美鉴赏类题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①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②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突出主题);③形式新颖,吸引读者;④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2、文中加点词有何作用(好处、妙处)?①动词:生动表现人(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xx的情状),表现人物……心情(性格);②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描摹出某人(物)……特点(情态),反映人物……心情(或描绘出一幅……场景)。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样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对文中画线句进行赏析;请说出画线句的表达效果)?①分析表达效果(同前2)②分析修辞+修辞作用常见修辞手法答题套路:比喻——用xx比喻xx,形象生动地写出……特点(情态),表达……情感。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中考筛选信息类题答题技巧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此类题常出现在记叙文阅读的考察中,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就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关键的词语。
这个词语一般就是文章的线索。
文章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1,以人物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行踪为线索4,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5,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6,以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例文:《羚羊木雕》内容简介:“我”把羚羊木雕送给我最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现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木雕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
阅读《羚羊木雕》一文,说说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解题思路:羚羊木雕既是文章的标题,又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串联全文,所以羚羊木雕就是全文的线索。
答案:本文的线索是:羚羊木雕本文某段运用哪种表达方式此类题主要考察阅读中识别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在答题时一定要弄清不同的表达方式的特点:1,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2,什么是叙述?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表达出来称为叙述。
3,说明是用言简意明的文字,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构造、功用、方法、规律、发展过程等等进行解说,对事理进行阐释,或对人物的经历进行介绍,使读者对这一事物、事理或人物有正确的清楚的了解。
4,议论,就是讲道理,论是非。
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者反对什么,肯定什么或者否定什么。
5,"文章不是无情物","情者文之经"。
写作离不开抒情,抒情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技法。
抒情的作用在于以情感人,即通过自己抒发的感情来激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常使用抒情来加强文章的感情色彩彩和感染力注意抒情和议论的区别:抒情这种表达方式,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记叙描写间接抒情;二是通过议论直接抒情。
中考选择题解题技巧分享选择题在中考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常见形式。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选择题,本文将分享一些解题技巧。
一、审题准确审题是解答选择题的前提,只有正确理解题意才能选择出正确答案。
在阅读题干的同时,需关注关键词、条件限制以及题目要求。
可以划出重点词组或关键句子,有助于理清思路和筛选选项。
二、排除干扰选项选择题通常会设计干扰项,这些选项在表面上看似正确,容易迷惑不明真相的考生。
因此,排除干扰选项是解题中的一项重要技巧。
常见的排除方法包括:1. 否定全称法:当题干中出现“不是”“没有”等否定词汇时,选项中带有这类词汇的选项一般可以排除。
2. 极端选项法:选项中存在绝对化的词汇或过于绝对化的表达时,通常是干扰项。
3. 同义回避法:如果题干中提到了某个概念,而选项中使用了该概念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这类选项很可能是正确答案。
三、审视选项当遇到一些难题难以确定答案时,审视选项的特点可以为解题提供一些线索。
以下是一些常见情况:1. 长度对称:当选项长度相似时,多为选择题的正确答案。
2. 排序法:如果选项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通常要注意选项的顺序与题目信息的逻辑关系。
3. 统计数量:如果题干信息涉及到数量的统计,选项中的数量应与题干相对应。
四、审题技巧审题技巧是解答选择题的基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审题技巧:1. 对比对策略:有时题干中会提到多个概念,选项中也涉及这些概念,此时可采用对比对的方法,逐个排除。
2. 逻辑关系:题干中的信息常常存在逻辑关系,要善于发现这些关系并利用它们来解题。
3. 积累记忆:一些常见的题型和知识点可以通过积累和记忆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五、细节判断在解答选择题时,细节是重要的一环。
有时,只有细心观察和辨别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以下是一些建议:1. 仔细阅读:对于出现数字、公式等细节的题目,要仔细阅读多次,确保没有遗漏。
2. 逻辑关系:注意选项与文本之间的逻辑关系,在题干中寻找线索。
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如果是简答题,信息筛选出来后,有的可以照抄,有的要加以整合,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如果明确“用自己的话回答”、“请概括说明”、“请阐述理由”等等,那么肯定不能照抄。
2、如果搜索出来的信息是形象的语言,恐怕也要将之抽象、概括出来。
3、要点比较分散,那么也要概括,否则,照抄下来,就是大段文字,等于还要阅卷教师为你再加工一次,那肯定要扣你的分了。
4、有现成的结论性的语言可供筛选,应当尽量使用原文。
一关于“原因”的信息筛选与整合答题思路:1、注意句间关系。
要对文章中的句子的不同功能有足够的敏感,知道哪些是要点句,哪些是阐释句。
2、注意某些提示原因的词语:如“于是”“为什么”。
3、看分值判断得分点,切勿漏点。
4、用“因为……所以……”来检验答案的正误。
高考真题:④学校的创建者认为,必须形成一个新的设计学派来影响本国的工业界,否则一个艺术家就不能实现他的理想。
学校设立了纺织、陶瓷、金工、玻璃等科目。
学生进校后先学半年初步课程,然后一面学习理论课,一面在车间学习手工艺,三年之后考试合格,可以取得“匠师”资格。
学校强调自由创造,反对因袭模仿。
在设计中重视实用需求,摒弃虚浮奢华;讲求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反对附加的修饰和包装。
他们注重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法,灵活多样、造型简洁,他们的造型艺术风格被称为“包豪斯风格”。
这种风格体现在建筑中,也体现在器皿、家具、灯具、织物等物品的设计上,家具中的钢管椅子就是他们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⑤有人以为包豪斯的成就在于创立了现代艺术教育和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其实,创建者的明确目标,是要彻底摧毁传统的关于艺术的“神话”,这是包豪斯的理念中最具革命性的核心。
包豪斯所尝试的,是把艺术从贵族和富人的高堂华厦中、从艺术的“神坛”上解放出来。
它要让艺术家变成这样一种人,即能用他的灵感和技艺为千千万万人塑造美、营造舒适生活的工作者。
换句话说,在包豪斯的观念中,艺术家的任务,是让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平凡的工人、农民、小职员,都过上“人”所应该有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生活的尊严。
中考阅读三大题型及答题技巧一、现代文阅读三大题型 (三大类型题目所占分值分别为:30%,40%,30% )现代文的阅读题型按内容可分为三大类:筛选信息类,审美鉴赏类,深层含义类。
(一)筛选信息类1、考查文章的表达方式的辨析2、考查文章的线索3、概括文章内容4、考查文章所描写对象的特征5、理解文意类题(二)审美鉴赏类1、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2、析文章重点字、词的作用3、赏析文章的优美语句和段落4、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5、分析句子、段落、文章表达方式的作用6、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三)深层含义类1、分析文章标题的深层含义2、分析重点字词的深层含义3、分析文章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4、联系生活实践,对文中的主旨、观点、作者的情感发表见解,或提出看法、建议等.二、具体题型及答题技(一)、筛选信息类题:1、考查文章的线索。
问题: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技巧:此类常出现在记叙文阅读中,首先文章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线索,其次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都有可能是线索。
以某人的视角展开的文章,这个人的视角就是线索。
2、概括文章的内容。
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技巧:“(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怎么样”的格式,注意“准确、清楚、简洁”三大概括要求。
3、考查文章表达方式的辨析。
问题:本文(或文中某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技巧:表达方式有:议论、说明、描写、叙述、抒情等,了解它们的特点,进行辨析。
一般会设在议论句与描写句上。
4、考查文章所描写对象的特征。
问题: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技巧:此类题答案往往不止一个,分散在文章,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分析文章结构,注意各段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找到其中一点特征后,还要再查看其他段相同位置句,常会隐含答案在那里。
将概括出各特点再进行加工合并。
5、理解文章类题目。
问题:提取文中某段或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技巧:把题干代入原文中,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可直接用文中相关句作答,也可以提取关键词进行加工整合。
阅读理解题目中的信息筛选技巧关键信息项:1、阅读理解的类型2、信息筛选的方法3、常见干扰项的特征4、提高筛选准确性的训练方式5、阅读速度与信息筛选的平衡6、不同文体的信息筛选重点11 阅读理解的类型111 文学类阅读,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其特点在于情感表达细腻,意象丰富,需要读者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倾向。
112 科普类阅读,通常涉及科学知识、技术原理等,语言较为严谨、客观,重点在于准确获取事实和数据。
113 论述类阅读,以论证观点为主,需要理清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把握逻辑关系。
12 信息筛选的方法121 明确阅读目的,在开始阅读前,先明确问题或任务,以便有针对性地筛选信息。
122 快速浏览全文,获取文章的大致结构和主题,留意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段落的首句和尾句。
123 抓住关键词语,如表示转折、因果、总结等关系的词语,有助于快速定位关键信息。
124 标记重要信息,使用符号或简短的笔记,便于后续回顾和整理。
13 常见干扰项的特征131 无中生有,选项中提到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不存在。
132 偷换概念,将原文中的某些词语或概念进行替换,改变了原意。
133 以偏概全,只选取原文的部分内容进行概括,而忽略了整体。
134 张冠李戴,把属于甲的内容错误地安到乙的身上。
135 过度推断,超出原文所提供的信息范围进行不合理的猜测。
14 提高筛选准确性的训练方式141 定时练习,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阅读理解题目,逐渐提高速度和准确性。
142 对比分析,将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和错误原因。
143 专项训练,针对某一类型的阅读理解或某一干扰项类型进行集中练习,加深理解和应对能力。
144 广泛阅读,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15 阅读速度与信息筛选的平衡151 避免阅读过慢,导致时间不足,无法完成全部题目。
152 也不能只求速度而忽略信息的准确性,要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之信息筛选题一、干扰项类型1.范围大小2.程度深浅3.事实与估计4.已然与未然5.张冠李戴6.因果颠倒二、课堂热身《看云识天气》片段①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
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
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
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②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这种云叫卷层云。
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
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
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这种云叫雨层云。
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③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
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
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④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