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我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 格式:pptx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30
第二章我国宪法的基本知识1:公民的权利义务是一致的,具有统一性 (对)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政府 (错)3: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错)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由宪法赋予的 (对)5:宪法的首要任务是要确立这个国家的性质 (对)6: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是(B)A、平等权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宗教信仰自由D、人格尊严7:属于国家权力机关的是(A)A、人民代表大会B、人民法院C、国务院D、全国政治协商会议8:特别行政区的机关包括(ABCD )A、行政长官B、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C、立法会D、司法机关9:依法治国的基本条件是(ABCD)A、具备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B、具备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C、具备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与公正的司法制度D、具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10:下列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形式(AB)A、宪法B、基本法律C、法律D、行政法规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答案:社会主义制度12: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答案:宪法13: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答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4: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和()答案:确认书、保证书15:我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答案:市场经济16: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答案:依宪治国17: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行使()答案:国家检察权1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答案:国务院20:国家主席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结合起来共同行使()的职权答案:国家元首。
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A",错误的标注“B")1.《宪法》第44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全体劳动者的退休制度。
( )2.《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 )3.国务院实行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集体负责制。
( )4.《宪法》规定,中国坚持和平共处的对外政策。
( )5.计划生育、耕地保护、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 )6.《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 )7.城市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是基层政权组织。
( )8.《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9.《宪法》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
( )10.《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 )11.《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原选举单位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罢免本单位选出的代表。
( )12. 国务院总理、副总理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国务委员连续任职无限制要求。
( )13.《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14.《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
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 )15. 制定行政法规属于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的职权范围。
( )16.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17.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
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介绍了宪法的含义、作用、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律,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根本依据。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
宪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给国家活动提供法律依据和制约;2.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3. 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性和持续性;4. 促进国家发展和进步。
宪法的形式通常包括宪法的正文和附则,有的还包括解释和修正程序等。
正文是宪法的主体部分,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权力分配等内容;附则是对正文的具体实施细节的规定。
宪法的内容包括国家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的修正程序等。
基本原则是宪法的核心,包括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分权原则等。
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规定了国家权力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等。
总之,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介绍了宪法的含义、作用、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理解和学习宪法提供了基础。
中国宪法第二章内容守护人民权利的基石——深度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部法律犹如璀璨的北斗,为全体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指明了方向,这就是我们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而其中熠熠生辉的第二章,更是以其深入人心的原则,构建起我国公民权利保障体系的基石。
在这一章节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赫然醒目,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与肯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不仅是一个响亮的宣告,更是我国法治社会的根基所在,如同阳光普照大地,赋予每个个体以无比尊严与力量。
在这面旗帜下,无论你是黄土地上的耕耘者,还是高楼大厦里的创业者,无论是科技领域的拓荒者,还是教书育人的园丁,都享有平等且不可剥夺的人格尊严和各项基本权利。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这是宪法赋予我们的一把“保护伞”。
从言论自由到宗教信仰,从通讯秘密到住宅安全,无一不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权益领域。
此乃国家对个人私域的绝对尊重,是每个人在生活中能够畅所欲言、安心立命的重要保障。
“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这是对辛勤付出的尊重,是对劳动成果的保护,让每一份汗水都能浇灌出幸福之花。
宪法第二章强调的教育权、劳动权、休息权以及社会保障权,更如一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展现出国家对公民全面发展的关爱与期待。
无论是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还是劳动者获得公平就业的机会,抑或是老年人享受社会保障的权益,都是宪法为我们绘制的美好蓝图,温暖而坚实。
同时,宪法亦明确公民履行义务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等。
这些义务并非束缚,而是公民与国家共筑和谐社会、共创美好未来的共同责任。
宪法第二章的每一项条款,就如同一条条生活准则,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它是我们行使权利的依据,也是我们履行义务的指南。
让我们共同携手,遵循宪法精神,将法治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让宪法成为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明灯,用行动诠释“宪法就在身边,权利需你我共同守护”的深刻内涵!总而言之,宪法第二章是中国人民权利与义务的具体体现,它以一种人文关怀的方式,描绘出一个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社会图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
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中规定的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全
面涵盖社会生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定,它们成为公民参与社会生
活和发展的基本依据。
宪法第二章规定,公民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包括言论、出版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结社自由;集会、游行、示威
自由;拥有多部分职业的自由;获得职工权利和社会保障的权利;获
得教育和参加科学技术、文化活动的权利;受社会保护的权利,其他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权利等。
同时,宪法第二章也规定了公民的义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宪法
和法律,遵守法律法规,同时也应当遵守民间习俗和社会公德,保护
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经济制度、国家私有财产以及社会公共财产,发
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社会管理,
爱护环境,传承文化,履行社会义务,服务社会大众等等。
总之,宪法第二章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做出了全面而深刻的规定,是公民参与社会生活和发展的基本依据。
要求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去尊
重宪法,全面认识和恪守公民权利和义务,为社会和谐进步而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章宪法第一节概述一、宪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一)宪法的概念及其地位宪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根本法地位。
1.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这些根本制度,集中反映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因为宪法所确认和规定的都是涉及公民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它便成为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成为母法。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意味着其他一切法律性文件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违宪行为要追究违宪责任。
3.宪法要求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由于宪法涉及的都是公民和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一般法律更为严格。
修改宪法的程序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二)宪法的特征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大法,具有不同于其它法律的显著特征:(l)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任务、根本制度等根本性问题;(2)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3)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严格,宪法一般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依法成立的特定机关通过特定程序制定和修改。
(三)宪法的本质1.宪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l)宪法是政治斗争,尤其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和总结(2)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3)各种政治力量,尤其是阶级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影响乃至决定着宪法的具体内容;(4)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是宪法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
2.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
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民主还意味着国家确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宪法不是从来就有的,最早出现的宪法是资产阶级宪法。
它是在反对封建************制度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过程中产生的,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法律化;分权原则、尊重基本************原则等,都是民主制度的体现。
社会主义宪法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法律化;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利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要求和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本知识发布时间:2017-11-30 【字体:大中小】一、什么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个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
宪法作为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
胡锦涛同志指出,现行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二、宪法的作用是什么?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国家权力有效运行机制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
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2、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力。
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
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力得到最明确是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3、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的和调整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解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宪法与一般普通法律的区别是什么?作为国家脾根本法,宪法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主要是:1、内容不同。
宪法作为一个国家队的根本法,它确立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
主要涉及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力和基本义务、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的关系。
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等等。
法律、法规在内容上也涉及宪法所规定的各个方面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但是,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是有关规定为基础,不得与宪法规定相抵触。
中国宪法第二章内容宪法之光,公民权利的坚实磐石——深入解读中国宪法第二章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熠熠生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如同指路明灯,其中,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更是点亮了每一位国民心中的公平与正义。
这一章节,犹如一纸庄重的誓约,镌刻着国家对人民权益的庄严承诺,描绘出一幅和谐、进步的社会蓝图。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宪法第二章开篇便掷地有声,直抵人心。
它不仅强调了人权的普遍性与不可剥夺性,更将平等原则提升至国家根本法的高度,让每一个中国人在法律面前都能感受到那份公正无私的阳光普照。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这句话掷地有声,宛如一柄保护伞,遮风挡雨,捍卫我们的人身安全和自由。
而紧接着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则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尊重与呵护,让我们的思想、信仰、言论、出版等多元权利得以如花儿般绽放,彰显了我国社会的开放包容与人文关怀。
“公民享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这是宪法赋予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基础,也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
同时,宪法还规定了休息权、退休生活保障权以及受教育权等各项权利,犹如一座座坚实的桥梁,连接起公民个体与国家发展的共同愿景,构筑起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石。
“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这条法律规定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既是对公民行使权利的鼓励与支持,又是对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必要约束,体现了法治社会中权利与责任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理念。
宪法第二章,以其深入人心的原则,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本质特征。
它不仅为全体公民绘制了一幅详尽的权利保障地图,更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制遵循。
在此基础上,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怀揣敬畏之心,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共同携手,共筑法治中国梦,以实际行动去践行宪法精神,让宪法光芒照亮每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温暖每一颗热爱祖国的心灵。
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一、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1.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
()2.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侵入、搜查、查封公民的住宅。
()3.劳动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4.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与全国人大相同,可连选连任。
()6.在国务院的组成人员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只有总理和副总理。
()7.我国国家机构遵循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8.公民通过言论自由表达的内容受法律的保护,不受非法干预,所以公民享有的言论自由是绝对的。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0.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者非经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1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对人大代表的逮捕程序和普通公民适用的程序相同。
()12.根据宪法,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1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另人国全由,()14.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全国人民的监督。
()15.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公民的光荣职责,因此,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每年必须从事一定时间的义务劳动()1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17.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18.国家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9.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主席不是指握有国家权力的个人,而是指国家体系中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同于一般的人民团体,属于重要的国家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