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4
【教学设计】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2)滚滚长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2.识记长江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省市区和地形区及上中下游的特征。
3.理解长江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长江在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
4.学会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并根据河流落差分析水能丰富的河段;学会在地图上查找长江干支流;学会绘制长江干流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1.利用查找地图熟悉的地理事物,建立空间概念;2.分析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及河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加强对学生的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长江源流概况难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教具】:有关图片。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视频或图片展示第五套人民币10元背面风景,询问知不知道这是哪个地方?(学生会回答长江。
进一步询问知不知道这是长江的哪个景点?学生基本都会说三峡。
教师再进一步询问这是三峡的哪个峡?这时学生一般都不知道了,进而揭晓谜底——瞿塘峡的夔门。
)教师:生活处处是学问,希望同学们能多留心生活中的事物。
而对于长江三峡,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三峡水利枢纽了(同时多媒体展示三峡水利枢纽图片)。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长江。
板书:滚滚长江二、讲授新课1、读图2-32“长江水系”(1)、在图2-32中找出长江的河源、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2)、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看看他们分别属哪一个省区?(3)、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赣江和汉江。
(4)、对照图2-9,找出长江的主要地形区。
(5)、长江流域重要的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读图观察后汇报:由小组合作归纳小结长江源流概况基本信息,通过小组互助关注每一个学生。
2、学习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1)分析“长江干流剖面图”。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课题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课时 1 主备人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中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长江都或多或少有一点认识,但是他们的这种认识只是浅层次的,没有上升到理性和情感的高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时的启发、点拨和引导。
我们一方面培养他们对长江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另一方面,让他们了解长江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识记长江流经的省级区;2、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过程与方法:1、学会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水利资源最丰富的河段;2、通过学生对长江水利资源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长江面临问题的讨论,强化忧患意识,加强保护长江、保护资源的责任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五、教学难点长江的源流概况、各河段水文特征六、解决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落实方式设计意图(一)激情导入(3分)播放《长江之歌》歌曲导入,烘托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展示目标(2分)1、能在地图上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的省区、地形区、注入的海洋,以及主要的支流。
2、记住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简要分析各河段的特征。
3、运用已有知识,联系实际分析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2课时滚滚长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相关图文资料,掌握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和上、中、下游的划分。
2.学会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纵剖面图,了解长江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3.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观看微课认识长江源流概况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2.通过探究活动认识长江的“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长江概况及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长江概况、水能资源的开发及航运价值。
难点: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纵剖面图,分析长江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歌曲《长江之歌》(详见教学素材和课件),导入新课。
自出示学案,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主学习一、源流概况1.发源地: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2.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青、川(或蜀)、藏、云(或滇)、渝、鄂、湘、赣、皖、苏、沪(或申)。
3.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主要支流及湖泊长江北岸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长江南岸乌江、湘江、赣江、鄱阳湖、洞庭湖5.重要城市:嘉陵江与干流交江处为重庆,汉江与干流交汇处为武汉。
6.第一大河:长江全长 6 300 多千米,流域面积 180 多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约10 000 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 1/3 以上,是中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7.上、中、下游分界点:湖北省宜昌、江西省湖口。
8.长江各河段的特征(1)上游: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很大,多峡谷急流,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著名峡谷有虎跳峡、三峡等。
(2)中游:流速锐减,多支流,曲流多, 荆江河段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3)下游:水流平稳,江面开阔。
二、丰富的水能1.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长江的源流概况知识,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2、掌握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3、掌握长江上主要的支流和湖泊。
教学重点:1、长江的源流概况;2、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教学难点:长江的支流和湖泊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绘图教学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学法指导〕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河流概况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支流、分段、名称上游河流特征中游下游开发利用人河关系治理保护〔学习新课〕下边我们首先来了解母亲河的概况。
一、长江概况1、源远流长2、支流汇集3、分段地点4、别称众多〔老师引入〕伟大的母亲河——长江,像一条巨龙镶嵌在祖国的南部,源远流长。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47“长江水系图”。
完成活动1、2、3(放映CAI课件的概况:图、板书和活动)〔学生活动1〕请同学们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流经哪11个省市区、注入海洋?准备回答。
〔老师提示〕流经省市区可以参考《中国地图册》什么图?(政区图)〔学生活动2〕请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或编号1——8,从北到南,自西向东。
)注意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四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沅江、湘江和赣江经什么湖汇入呢?(洞庭湖、鄱阳湖))〔学生活动3〕请描出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宜昌、湖口两个分段城市。
(老师根据CAI课件活动内容程序提问:学生齐声回答。
)〔转问〕你知道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吗?学生答后老师小结:很好,一般比较河流大小主要是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进行,而长江均占全国第一位!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边讲边点按出CAI课件的表格数据)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问: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这么大?学生答后老师小结:长江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丰沛,可见气候对河流影响很大。
《滚滚长江》说课稿榔坪中心学校童佳高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滚滚长江》。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把握、教法探讨、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以及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滚滚长江》是《中国河流》的第二课时,学生在充分了解“中国的河流”知识要点后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河流在自然环境中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
长江作为中国最大的河流,它的水文特征和人文环境充分体现了我国南方河流的主要特性,是学生深刻了解“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与矛盾并存的典型教学案例,能够充分体现地理新课标所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标准理念。
因此,《滚滚长江》在八年级的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地理教学新课标》确立教学总目标。
A、知识目标:了解长江的源头和注入的海洋、流经的地形区、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上中下游的划分等。
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B、能力目标:学会读长江水系图,了解并分析长江水利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通过对长江的学习延伸拓展到对清江的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C、情感要素:通过学习和了解长江水利建设的重要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让学生明白我国江河面临的问题,加强保护长江的责任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教学重难点。
A、重点:记住长江的源流概况、河段特征、水能的开发利用、黄金水道的作用等。
B、难点:了解长江水系的空间分布、治理洪患的措施等。
培养学生读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对学生学情现状的把握:1、学生已经学过并且知道分析一条大河,必须从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各河段的概况入手。
针对八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尽量多动口、动手、动脑,多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根据新的教学理念,要着重加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