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学期课题1-水的组成
- 格式:ppt
- 大小:289.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一水的组成【目标要求】【知识与能力】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1. 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2.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难点:1.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课题分析】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实验准备】:小试管、酒精灯、火柴、木条、电解用水、水电解器、直流电源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参考课件3.1/3.1a)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开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
水是我们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
水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呢?水的组成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讲授新课:一、水的组成下面我们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
1.现象:(负氢——父亲)(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班级: 姓名:
课题1 水的组成
基础过关
1. 叫做化合物。
像 。
2. 叫做氧化物。
像 。
3. 叫做单质。
像 。
5.完成下表
化合物 单 质 概 念 举 例
联 系 6.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A..水
B.空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7.下列概念中,前者属于后者的是( )
A.化合物 纯净物
B.化合物 氧化物
C.化合物 单质
D.化合物 混合物
8.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
A.氮气 二氧化锰
B.空气 硫
4.
物质 混合物
C.二氧化碳氧气
D.冰水
9.下列物质中一定是化合物的是( )
A.空气
B.铁粉
C.氧化镁
D.Hg
10.某些食品的包装袋中,常放有一个标有“干燥剂”的小袋,袋内装有氧化钙(CaO)固体,它属于()
A.氧化物
B.混合物
C.单质
D.无法确定
11.下列物质:①食盐水②液态氧③澄清石灰水④氮气⑤稀有气体⑥氧化铜(CuO)⑦碳酸钙(CaCO3)⑧过氧化氢⑨臭氧(O3)⑩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化合物的有;属于单质的有;属于氧化物的有。
综合提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做化合物
D.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目标:了解水的组成及其性质。
教学重点:水的组成、氢氧化合物、水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分子结构。
教学准备:实验室玻璃器皿、草稿纸、笔、PPT。
教学步骤:
1.引入话题:通过图片展示、实验视频等形式引入水的组成这一话题。
2.水的组成:讲解水的分子式H2O,解释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3.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水的性质,如水的流动性、透明性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的性质是如何由其组成决定的。
5.理论总结:通过PPT展示水的分子结构,让学生了解水分子的建立。
并让学生总结出水的性质与其组成的关系。
6.实验操作:让学生自行进行水的电解实验,观察氢气和氧气的产生。
7.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课堂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示出对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理解。
扩展活动:组织学生外出探访周边水源,观察水的来源及利用。
教学反馈: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做到针对性讲解。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一、水(H2O)的电解实验1.在水中加少量NaOH溶液或稀HCl,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2.原理:水氢气+氧气H2O H2+O23.现象: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气体复燃,是氧气;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是氢气。
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负氢正氧,氢二氧一”。
4.结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二、氢气(H2)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
2.化学性质可燃性氢气+氧气水H2+O2H2O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
3.点燃氢气前要验纯。
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发出尖锐的爆鸣声,氢气不纯;声音很小,氢气较纯。
4.理想能源:优点:热值高、来源广、产物无污染。
5.实验室制法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Zn+H2SO4=ZnSO4+H2↑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下排气法。
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⑴金属单质(简称金属),如铜(Cu)、铁(Fe)、汞(Hg)、铝(Al)等;⑵非金属单质(简称非金属),如氧(O)、氮(N)、溴(Br)、碘(I)等;⑶稀有气体单质,如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等。
注意: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如水(H2O)、二氧化碳(CO2)、氯化钠(NaCl)、二氧化硫(SO2)、过氧化氢(H2O2)等。
注意:化合物一定含有多种元素,但含有不同种元素质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3.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如二氧化碳(CO2)、过氧化氢(H2O2)、水(H2O)等。
即“两元必有氧”。
四、原子团有些物质,如Ca(OH)2、CaCO3等,它们中的一些原子集团,如OH、CO3,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又叫做根。
初中化学课水的组成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水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教学重点:水的组成、水的性质。
教学难点:氢氧原子结合所成的水分子。
教学准备:PPT、实验器材、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常见的水样品,引导学生讨论水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二、讲解
1. 讲解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而成的,化学式为H₂O。
2. 解释氢氧原子结合形成水分子的过程。
3. 探讨水分子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透明。
三、实验演示
1. 准备实验器材:水、氢气、氧气、点燃源。
2. 在实验中演示氢气与氧气的反应生成水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
3. 引导学生总结反应过程,并讨论水的产生和变化。
四、小结
1. 总结水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水的应用和意义。
五、拓展
1. 引导学生探讨水的不同物质组成所引发的变化及其他相关问题。
2. 带领学生进行水的实际应用实验。
六、作业
1. 给学生布置作业:调查生活中水的应用和重要性,并写一份简短的报告。
评价: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分析能力强。
教学反思: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并理解其中的道理。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1一、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电解水实验装置、火柴、图片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电脑显示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素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提问: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水吗?[追问]还有什么地方有水?结合教材P46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提问:(1)水对于我们人类重要吗?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维系生命,还有什么作用?总结水的用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第2自然段。
内容1: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过渡语]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
(1)水在化学中用H2O表示,大胆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提供资料:氧汞→汞+氧气告知学生: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提问:回忆如何检验氧气?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47第2自然段学习氢气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3)展示电解水装置,开始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由于此实验速度较慢,反应开始一会后,可配合此实验的录像课件,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正氧负氢,体积比1:2,写出此反应文字表达式,说出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内容2:(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从上述思路中我们整理出科学探究过程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内容6:体验感悟,形成概念:提问: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矿泉水…等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氢气,氧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强调:如果只说水就指的是纯净物。
以水、氢气、氧气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组成上的不同,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其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水的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
2. 水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水的制备和纯化:蒸馏、过滤、离子交换等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的组成,水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难点:水的分子结构,离子交换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水的组成和性质。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水的制备和纯化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性质。
2. 新课导入:介绍水的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概念。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水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 实验演示:进行水的制备和纯化实验,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水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7. 课堂小结:通过问题驱动,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8.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水的组成、性质和制备方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实验操作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化学》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pH试纸等。
3. 多媒体教学资源:课件、实验视频、图片等。
4. 网络资源:相关科普文章、实验报告等。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 讲解水的制备和纯化方法,如蒸馏、过滤、离子交换等。
3. 进行实验演示,展示水的制备和纯化过程。
4.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5. 讲解实验原理,解释实验结果。
6.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见解和收获。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水的组成
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电解水实验的仪器
四、教学过程。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包括氢元素和氧元素。
2. 让学生掌握水的化学式H2O,并理解其含义。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水的组成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2. 水的化学式及其含义。
三、教学难点1. 水的微观构成: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的构成。
2. 水的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了解水的组成。
2. 采用讲授法,讲解水的化学式及其含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水的组成和化学式的书写。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两个烧杯、水、氢气、氧气、火柴。
2. 课件:水的组成、水的化学式、水分子模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地球表面水的分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水的组成。
2.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氢气和氧气的燃烧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水蒸气的产生。
3. 讲解水的组成:讲解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介绍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性质。
4. 讲解水的化学式:讲解H2O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的组成和化学式的书写,巩固所学知识。
6. 练习:让学生书写水的化学式,并解释其含义。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组成和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8.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水的组成和化学式的书写。
七、课后反思1. 检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书写水的化学式,并解释其含义。
2.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水的组成。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九、课时安排1课时十、教学内容拓展1. 介绍其他液体的组成,如盐水、酒精等。
2. 讲解化合物的一般命名规则。
3. 引导学生关注水的环境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题1: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水的组成②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③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①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②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②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③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电解水的实验(2)确定水的组成(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2)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多媒体课件(2)学生用具:与水有关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活动设计):(创设学习情境):你知道哪些有关水的成语?(学生):水到渠成、水滴石穿、水落石出、水至清则无鱼……(教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水的诗句?(学生回答后,过渡)(教师):这么多有关水的成语和诗句,足见人们对水寄予的感情和人们对水的熟悉程度。
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教师):可以看出水是不可缺少的宝贵的资源,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料等知识了解多少呢?本单元将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对水进行一个系统的了解。
(教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水曾被看作一种元素。
直到18世纪末,拉瓦锡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
(学生):看课本P48页资料(水的组成揭秘)(教法说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教师):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而我们通过电解水也能得到“易燃空气”,并可以揭开水的组成秘密。
(演示实验3-1),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