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水的组成
- 格式:doc
- 大小:265.00 KB
- 文档页数:4
课题3 水的组成学习目标1、了解氢气的性质,知道氢气的验纯方法。
2、认识水的组成。
3、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区别。
课前预习案1、点燃氢气前要 。
2、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气,其中二者的体积比约为 。
电解水是文字表达式: 。
3、电解水得到的结论:①水是由 元素组成的;②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 。
4、物质分类课堂导学案探究点一 氢气认真阅读P 79分析与讨论:1、根据氢气的性质,你能判断实验室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氢气吗?。
2、如果在进行氢气验纯时,发现氢气不纯时能否直接用这支试管再收集氢气?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3、氢气(H2)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O2)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水(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试写出氢气燃烧的符号表达式,并分析化学变化前后分子、原子、元素的种类是否改变。
探究点二水的组成阅读P80分析与讨论:1、上述实验中水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几种新物质?。
2、分析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其中的哪些现象和事实能够说明水不是由一种元素,而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往往出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现象,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通电4、已知水分解的符号表达式为:H2O H2+O2,通过符号表达式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请从分子、原子角度解释水分解的过程。
探究点二化合物与单质阅读P81分析与讨论:1、下图是物质分类的结构图,请完成填空。
混合物(例:)2、有人说高锰酸钾(KMnO4)是混合物,因为高锰酸钾中含有钾、锰、氧,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3、有人说含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这句话对吗?有哪些可能?并举例说明。
课后训练案1、下列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A.液氢燃烧B.燃烧产生蓝色火焰C.氢气具有可燃性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2、用明火点燃下列的混合气体,一定不会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和空气B.氧气和氢气C.天然气和空气D.氢气和氮气3、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电解水属于分解反应B.电解时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C.电解时产生的氢气体积小于氧气体积D.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4、水是生命之源,它属于()①单质②混合物③纯净物④氧化物⑤化合物A.①③⑤B.②④C.③⑤D.③④⑤5、在①海水;②碘;③氯酸钾;④四氧化三铁;⑤空气;⑥氧化铜;⑦镁;⑧氯化钠;⑨液氧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
课题3 水的组成一、教材分析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组成的历史引入并展开,模拟史实的研究过程,分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步展开。
首先介绍了氢气的性质,既是后续探究的必要基础知识,也是模拟水组成研究的开端,水分解部分是水电解的实验探究。
经过水生成和水分解两部分的实验与分析,认识水的组成已是水到渠成。
在认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元素、氧气等知识,从元素组成上区分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探究物质的组成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对水的物理性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水的组成,学生并不完全了解。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确定物质的组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这种思想学生可能不会想到,但经过引导学生还是能理解的。
所以,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或电解水的实验都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三、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单质、化合物的区别及氧化物的含义。
3.了解并体验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2.准确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难点:从元素的角度认识物质组成及对物质进行分类。
五、教学过程【知识回顾】水对我们来说非常的熟悉,前两节课我们也从多角度认识了水,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和以往的学习内容,从化学的角度(即物质的性质、变化、用途、组成、结构)介绍水。
【总结】性质: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 ℃,凝固点为0 ℃等;变化:水有气、液、固三种状态,可以进行转化;用途:生活饮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用水等,非常广泛。
【讲解】从上面的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对水的认识主要是物理性质、物理变化和用途方面,那么水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又有哪些化学变化?水的元素组成和微观构成又是怎样的呢?本节课我们就主要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并学习水的化学变化和性质。
课题3 水的组成(第一课时)龙泉五中杨春林一、教材分析课题3水的组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内容,该课题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要求有:(1)认识水的组成;(2)区分单质和化合物;(3)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
本课题是在学生宏观上认识了“自然界的水(课题1爱护水资源)”以及“实验室的水(课题2水的净化)”之后,再从微观上来认识“分子的水”。
教材编排体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生活走进化学”等特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该课题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通过实验探究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二是从元素组成上认识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根据编排特点、本课题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我将本课题划分两个课时来学习:第一课时从水的生成和分解探究水的组成;第二课时从分子的角度了解水的分解过程,认识并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本课时(第一课时)内容编排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简史为序,首先介绍氢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燃性),然后通过水电解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它处在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位置,是在分子、原子以及元素的学习内容之后,单质、化合物、化学式等内容的学习之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对元素组成物质的观点、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初步的应用,同时对后面单质、化合物等概念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使后面知识的获得平稳自然,水到渠成。
另外,本课时内容以实验探究为主,为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再次提供了平台。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水这种物质是很熟悉的,但对水的组成却是陌生的,所以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探究依然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如判断化学变化,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氧气的鉴别,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等,同时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一定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因此本课时的学习任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是没有问题的。
人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课题3 水的组成》教案3一. 教材分析《课题3 水的组成》是人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的一章内容。
本课题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学习水的化学式和水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已经学习过了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如元素的概念、化学式的书写等。
但学生对水的组成可能还停留在直观的认识上,需要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组成,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掌握水的化学式,能够正确书写水的化学式。
3.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组成的理解。
2.水的化学式的书写。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问题驱动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讲解、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氢气、氧气等。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呈现水的组成。
首先进行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从而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然后讲解水的化学式H2O,使学生掌握水的化学式书写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水的组成。
每组学生用烧杯取一定量的水,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定管滴加氢气,观察氢气的产生情况。
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加深对水的组成的理解。
4.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水的组成和化学式书写方法,加深对水的组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讨论水资源的保护和水环境的治理等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明确水的组成和化学式的重要性。
课题3 水的组成一、选择题1.(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涉及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N2B.NO2C.HNO3D.NH3【答案】B【解析】A、N2是由氮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NO2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C、HNO3是由H、N、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D、NH3是由N、H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B。
2.(2023·辽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钢B.银C.干冰D.冰水混合物【答案】B【解析】A、钢为铁、碳的合金,其中含有铁和碳等,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银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符合题意;C、干冰为固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D 、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是由氧、氢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不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3·宁夏·中考真题)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农业上用喷灌或滴灌节约用水C.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净化水时利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答案】C【解析】A、物质由元素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农业上用喷灌或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C、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因此生活中通过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并不是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达到净水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4.(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重庆被誉为“山水之城,魅力之都”。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B.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体现了吸附性C.园林以喷灌和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D.电解水产生的H2和O2的质量比为2:1【答案】D【解析】A、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故A正确;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C、园林以喷灌和滴灌形式浇灌可以减少水的浪费,节约用水,故C正确;D、电解水产生的H2和O2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故D错误。
课题3 水的组成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应为2:1,但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两倍,原因主要有:(1)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在水中,氧气的溶解度比氢气大;(2)在电解过程中会有副反应发生,消耗了氧气,使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低。
3.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然后移开拇指点火,假如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
1.单质和化合物都必须是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2.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1.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可记为“正氧负氢”(谐音记为“正养父亲”)。
2. 从微观角度判断物质类别的方法(1)混合物与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若分子不同,属于混合物;若分子相同,则属于纯净物;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若原子不同,属于混合物,若原子相同,属于纯净物。
(2)单质与化合物对于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
知识点一氢气1.氢气是一种__________的气体,___ 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
氢气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
知识点二水的组成2.水的组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此实验证明了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___________和_________;说明水是由_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元素组成的。
知识点三单质和化合物3.由_____________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______________的叫氧化物;由________________的纯净物叫单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教案一. 教材分析《课题3 水的组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了解水的组成,认识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对分子、原子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现象和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认识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组成及其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2.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等。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分子、原子等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介绍水的组成,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2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4.巩固(15分钟)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水的组成及其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介绍水的净化和软硬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水的组成及其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绘制板书,总结水的组成及其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各环节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呈现15分钟,操练20分钟,巩固15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课题3 水的组成一.知识教学点1.水的物理性质。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H2O。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确定水的元素组成,引出氢气。
2.难点:水的化学式的确定。
3.疑点:水的化学式为什么是H2O。
4.解决办法:由产生的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氢气与氧气的密度计算出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再由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出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三.教学步骤本节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教材。
通过电解水实验的事实,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并且通过实验和推导要给学生一个启示,物质的化学式是实验事实再通过严格的计算得出的,不是凭空捏造的,从而深刻理解课文含义,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本节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引出氢气,为下一节内容打基础。
所以本节的关键是做好实验,一定要保证实验成功,否则必须重做。
以使学生对实验事实有正确的表象。
使他们可以进行正确的分析,得到正确结论。
三、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水污染的形成,危害以及防治办法。
知道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保护水、爱惜水,节约用水。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的物理性质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强调]:水是一种纯净物,而江水、河水以及我们日常所用的自来水都或多或少带有杂质,是混合物。
通常我们化学中所说的水或蒸馏水都是指纯净的水。
在前面我们学化学式时,我们就已经知道水的化学式是H2O。
水是我们天天接触到的东西,但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首先我们来学习水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蒸馏水。
[学生活动]:观察后描述一下水的颜色、状态,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概括一下水的物理性质。
[总结板书]: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并且,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lg/cm3,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
课题3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了解氢气的性质,知道氢气的验纯方法。
2、认识水的组成。
3、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区别。
课前预习案
1、点燃氢气前要 。
2、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气,其中二者的体积比约为 。
电解水是文字表达
式: 。
3、电解水得到的结论:①水是由 元素组成的;②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
类 。
4、物质分类
课堂导学案
探究点一 氢气
认真阅读P 79
分析与讨论:
1、根据氢气的性质,你能判断实验室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氢气吗?。
2、如果在进行氢气验纯时,发现氢气不纯时能否直接用这支试管再收集氢气?为什么?应
该怎么办?。
3、氢气(H2)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O2)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水(H2O)是由氢氧两种元
素组成的,试写出氢气燃烧的符号表达式,并分析化学变化前后分子、原子、元素的种类是否改变。
探究点二水的组成
阅读P80
分析与讨论:
1、上述实验中水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几种新物质?。
2、分析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其中的哪些现象和事实能够说明水不是由一种元素,而是由
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往往出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现象,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
么?。
通电
4、已知水分解的符号表达式为:H2O H2+O2,通过符号表达式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请从
分子、原子角度解释水分解的过程。
探究点二化合物与单质
阅读P81
分析与讨论:
1、下图是物质分类的结构图,请完成填空。
混合物(例:)
2、有人说高锰酸钾(KMnO4)是混合物,因为高锰酸钾中含有钾、锰、氧,你认为对吗?
为什么?。
3、有人说含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这句话对吗?有哪些可能?并举例说明。
课后训练案
1、下列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
B.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2、用明火点燃下列的混合气体,一定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氢气和空气
B.氧气和氢气
C.天然气和空气
D.氢气和氮气
3、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解水属于分解反应
B.电解时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C.电解时产生的氢气体积小于氧气体积
D.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4、水是生命之源,它属于()
①单质②混合物③纯净物④氧化物⑤化合物
A.①③⑤
B.②④
C.③⑤
D.③④⑤
5、在①海水;②碘;③氯酸钾;④四氧化三铁;⑤空气;⑥氧化铜;⑦镁;⑧氯化钠;⑨
液氧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
6、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
(2)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
(3)有水参加的分解反应。
7、如图所示,小雨同学将纯净的氢气点燃,观察到管口有色火焰,将干燥的冷烧杯
倒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第7题图
据此,她发现氢气的一个性质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属于(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该性质决定了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燃料,其优点是。
(写一点)
8、如图所示,甲、乙两图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第8题图
(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2)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3)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4)图中显示表示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了?。
(5)开始电解后,A管收集到,B管收集到。
(6)在D处,应使用燃着的木条还是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