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作模具钢及其热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2
热作模具钢的热处理工艺流程
一、前处理
在进行热处理之前,首先需要对热作模具钢进行清洗和预处理。
这包括去除表面的油污、锈迹和其他杂质,以确保热处理的均匀性和模具的寿命。
二、加热
将预处理后的模具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所需温度。
加热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加热速度和温度,以避免模具出现裂纹或变形。
三、保温
在加热后,将模具在炉中保温一段时间,以确保模具充分吸收热量。
保温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模具的材质和厚度,以及所需的热处理效果。
四、淬火
在保温结束后,将模具迅速冷却至室温,完成淬火过程。
淬火是热处理的关键步骤,可以改变模具的硬度和耐磨性。
根据模具的材质和用途,可以选择不同的淬火方式,如油淬、水淬等。
五、回火
淬火后,将模具再次加热至一定温度,并进行回火处理。
回火可以消除淬火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提高模具的韧性和耐久性。
回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取决于模具的材质和用途。
六、冷却
回火结束后,将模具自然冷却至室温。
在冷却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冷却速度,以避免模具出现裂纹或变形。
七、后处理
冷却后,对模具进行后处理,包括打磨、抛光等,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皮和其他杂质,提高模具的表面质量和精度。
以上是热作模具钢的热处理工艺流程。
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模具的硬度和耐磨性,增强模具的韧性和耐久性,从而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提高生产效率。
热作模具钢热处理
热作模具钢的热处理主要包括预热处理、球化退火、淬火和回火等步骤。
1. 预热处理:为了使工件在加热过程中均匀地膨胀和收缩,减少开裂,通常需要将工件预热至700~800℃。
2. 球化退火:通过将工件加热至略高于钢的AC1点,使其完全奥氏体化,然后以缓慢冷却速度(通常是随炉冷却)冷却,可使其组织转变成均匀的球状珠光体,以消除加工应力、提高模具韧性及抗蚀性,适用于以减小零件变形及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为主要目的退火工艺。
3. 淬火:目的是为了使热作模具钢的钢的显微组织转变为马氏体,并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
淬火温度通常选择在钢的AC3或略高于AC3的某一温度。
然后将模具缓慢冷却至200℃左右出炉,可使模具表面上的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从而提高其硬度及耐磨性。
4. 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模具加热到低于AC1的温度,以消除或减少淬火引起的内应力,并使钢的组织趋于稳定。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回火温度和时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专业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第二节模具表面处理工艺概述模具是现代工业之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汽车、家电工业、航空航天、食品医疗等产业的迅猛发展,对模具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提高模具的质量、使用寿命和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各模具厂及注塑厂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模具在工作中除了要求基体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和韧性的合理配合外,其表面性能对模具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这些表面性能指:耐磨损性能、耐腐蚀性能、摩擦系数、疲劳性能等。
这些性能的改善,单纯依赖基体材料的改进和提高是非常有限的,也是不经济的,而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是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性或复合处理技术,改变模具表面的形态、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应力状态,以获得所需表面性能的系统工程。
从表面处理的方式上,又可分为: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机械方法。
在模具制造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是渗氮、渗碳和硬化膜沉积。
◆提高模具的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摩擦性、脱模性、隔热性、耐腐蚀性;◆提高表面的高温抗氧化性;◆提高型腔表面抗擦伤能力、脱模能力、抗咬合等特殊性能;减少冷却液的使用;◆提高模具质量,数倍、几十倍地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减少停机时间;◆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与采购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充分发挥模具材料的潜能。
◆减少润滑剂的使用;◆涂层磨损后,还退掉涂层后,再抛光模具表面,可重新涂层。
在模具上使用的表面技术方法多达几十种,从表面处理的方式上,主要可以归纳为物理表面处理法、化学表面处理法和表面覆层处理法。
模具表面强化处理工艺主要有气体氮化法、离子氮化法、点火花表面强化法、渗硼、TD法、CVD化学气相淀积、PVD物理气相沉积、PACVD离子加强化学气相沉积、CVA铝化化学气相沉积、激光表面强化法、离子注入法、等离子喷涂法等等。
下面综述模具表面处理中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一、物理表面处理法:表面淬火是表面热处理中最常用方法,是强化材料表面的重要手段,分高频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激光表面淬火。
模具材料选用、热处理与使用寿命摘要本文通过对模具材料的类别进行阐释,然后对几种常见的模具钢进行分析,根据其对模具寿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探讨,说明只有具备合适的化学成分材料,并且选择最优异的工艺进行处理,才能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从而发挥出模具的最大优势。
关键词模具材料;选用;热处理;使用寿命中图分类号tg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8-0045-021 模具的作用与材料类别模具的设置、制作以及整个使用过程对模具的寿命都有直接影响,这几个方面中,模具材料自身的特点、以及热处理有怎样的结果,其作用都是非同一般的,都能对模具的使用寿命起着关键的作用,不仅如此,材料的冶金质量同样影响到模具的性能。
因此,要使模具材料的各种性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所选用的材料必须具备合格的化学成分、冶金质量,并且要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的进行下才能使其正常发挥。
模具钢自身所具有的机械性能如何,要看材料的化学因素是不是过关,因此,对材料化学因素的挑选至关重要。
时下,我国模具钢所含因素大部分是高合金刚、合金刚,冶炼品质大部分是有着优良效果,能产生高质量的优质钢。
由于模具钢所含因素不同,使得它所具有的机械性能也出现差异,同种因素的模具钢,热处理条件不一致,使其产生不一致的金属显微组织,如此,可以满足不相同的机械性能所具有的要求。
为此,模具钢的工作用途也不相同,对模具材料而言,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热作、冷作以及塑料模具钢等。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模具,在塑性成型的工艺生产中,模具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因此,模具被广泛应用在工业行业中,而工业的发展同样为模具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需求市场,可以说,模具的寿命对工业生产造价起着直接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模具寿命对成型件造价有着直接影响,企业在成型件上的竞争,其实就是价格上的较量,也就是模具寿命之间的对比。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模具的材料、结构、状态、质量等,对模具的寿命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模具热处理1、H13模具钢如何热处理硬度才能达到58℃?进行1050~1100℃加热淬火,油淬,可以达到要求,但一般热作模具是不要求这么高的硬度的,这么高的硬度性能会很差,不好用,一般在HRC46~50性能好、耐用。
2、模具热处理过后表面用什么洗白?问题补充:一般模具都用油石先打过再拿去渗氮,渗氮回来又要用油石把那一层黑的擦白,再抛光很麻烦,不擦白打不出镜面来,材料有H13的,有进口的好多种,如果有药水能洗白的话,就可以直接抛光了。
(1)可以用不锈钢酸洗液,或者盐酸清洗。
喷砂处理也可以。
磨床磨的话费用高,而且加工量大,有可能使尺寸不达标的。
盐酸洗不掉的话,估计您用的是高铬的模具钢?是D2还是H13?高铬模具钢的氧化层比较难洗掉。
用不锈钢酸洗液应该可以,磨具商店或者不锈钢商店都有卖的。
(2)你们没有不锈钢酸洗膏吗?那种可以。
H13这类含铬比较高的模具钢,氧化层是难以用盐酸洗掉的。
还有一个办法,模具既然已经油石磨过,表面就是比较光滑的。
实际上,可以先只用粗的油石打磨,或者用砂带打磨,之后就去热处理。
回来之后再用细油石打磨。
也可以用纤维轮先打磨,就可以有效的把黑皮去除,再研磨抛光。
或者喷砂,用800目的碳化硼做一遍喷砂试试,应该就能够去除黑皮,还不需要化太多功夫重磨。
3、热处理厂对金属是怎么热处理的?热处理厂的设备非常多,炉子大概有箱式炉,井式炉,箱式炉用的最多,很多热处理都可以在这里面处理,比如退火,正火和淬火的加热过程,回火这些常见的热处理。
其实就是一个用电加热的炉子,先将炉子升温到预定温度,然后把工件丢进去,等待一段时间到预定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或者在炉子里一起冷却,井式炉一般是作为渗碳处理设备,是一个埋到地下的炉子,工件放进去之后,密封,然后往炉子里面滴入一些富碳液体,比如煤油或则甲醇,然后在高温下这些液体分解成碳原子渗入工件表面。
淬火池是淬火的场所,就是一个池子,里面有水溶液或者是油,就是箱式炉出来的工件淬火的冷却的地方,一般就是直接丢进去,然后等一段时间捞出来。
热加工模具的材料选择及热处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发展,热加工用模也有了很迅速的发展。
本毕业设计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热加工模模具进行阐述,针对热加工模用料及热处理进行分析,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热加工类模具用钢的材料分析热加工模是工业产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工艺方法之一。
它主要用于制造业和加工业。
它是和冲压、锻造、铸造成型机械,同时和塑料、橡胶、陶瓷等非金属材料制品成型加工用的成形机械相配套,作为成形工具来使用的。
热加工模具属于精密机械产品,因为它主要由机械零件和机构组成,如成形工作零件(凸模、凹模),导向零件(导柱、导套等),支承零件(模座等),定位零件等;送料机构,抽芯机构,推料机构,检测与安全机构等。
为提高模具的质量,性能,精度和生产效率,缩短制造周期,其零、部件(又称模具组合),多由标准零、部件组成。
所以,模具应属于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品。
一副中小型冲模或塑料注射模,其构成的标准零、部件可达90%,其工时节约率可达25%~45%。
一、热加工用模模具的功能和作用现代产品生产中,热加工模具由于其加工效率高,互换性好,节约原材料,所以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现代工业产品的零件,广泛采用冲击、成型锻造、压铸成形、挤压成形、塑料注射或其他成形加工方法,和成形模具相配套,经单工序或多道成形工序,使材料或胚料成形加工成符合产品要求的零件,或成分精加工前的半成品件。
如汽车覆盖件,须采用多副模具,进行冲孔、拉深、翻边、弯曲、切边、修边、整形等多道工序,成形加工为合格零件;电视机外壳洗衣机内桶是采用塑料注射方法,经一次注射成型为合格零件的;发动机的曲轴连杆是采用锻造成形模具,经滚锻和模锻成形加工为精密机械加工前的半成品胚件的。
高精度、高效率、长寿命的冲模、塑料注射成形模具,可成形加工几十万,甚至几千万产品零件,如一副硬质合金模具,可冲压硅钢片零件(E型片、电机定转子片)上亿件,称这类模具为大批量生产用模具。
适用于多品种、少批量或产品试制的模具有:组合冲模、快换冲模、叠层冲模或成型冲模,低熔点合金成型模具等,在现代加工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称这类模具为通用、经济模具。
1 5CrNiMo热作模具钢热处理工艺概述模具是机械、冶金、电子、轻工、国防等部门的重要工艺设备,是保证高效率生产、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
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各部门都广泛的采用新的高精度、高效率的模具成型工艺代替传统的切削加工工艺。
目前,机械工业大约70%的零件采用模具成型。
模具根据工作条件可分为冷作模具和热做模具。
热作模具在工作时,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力、压应力、张应力、弯曲应力,模具型腔与高温(有时可达1150~1200℃)金属接触后,本身温度可达300~400℃,局部高达500~600℃。
还经受着空气、油、水等的反复冷却。
在时冷时热的苛刻条件下工作的模具,其型腔表面极易产生热疲劳裂纹。
由此,对热模具钢提出了第一个基本使用性能要求.即具有高的热疲劳抗力。
一般说来,影响钢的热疲劳抗力的因素之一是钢的导热性。
钢的导热性高,可使模具表层金属受热程度降低,从而减小钢的热疲劳倾向性。
一般认为钢的导热性与合碳量有关,含碳量高时导热性低,所以热作模具钢不宜采用高碳钢。
在生产中通常采用中碳钢(C0.5%~0.6%)含碳量过低.会导致钢的硬度和强度下降,也是不利的。
另外一个因素是钢的临界点影响。
通常钢的临界点越高,钢的热疲劳倾向性越低。
因此.一般通过加入合金元素Cr、W、Si、引来提高钢的临界点。
从而提高钢的热疲劳抗力。
此外,炽热金属在模具型腔中变形所产生的强烈摩擦、容易因磨损而降低精度。
为此,对热模具钢的基本使用性能要求是热塑变抗力高,包括高温硬度和高温强度、高的热塑变抗力,实际上反映了钢的高回火稳定性。
由此便可以找到热模具钢合金化的第二种途径,即加入Cr、W、Si.等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
根据热作模具钢的工作条件,失效形式及性能要求,本设计选择的模具钢材料为5CrNiMo钢;在设计退火--淬火加高温回火热处理工艺中,本设计借鉴了《热处理工程师手册》,《钢的热处理》等。
根据工艺设计的理论基础设定了完整的热处理工艺流程,使热处理的5CrNiMo钢满足热作模具钢的质量要求。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进展热作模具钢是一种用于制造热作模具的钢材,主要用于高温成型、锻造和压铸等工艺。
由于热作模具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承受高温、高压和高摩擦力的作用,因此对热作模具钢的性能要求较高。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在国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工艺、材料制备和性能评估方面。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国外研究者利用模拟仿真技术对热作模具钢的生产和制备过程进行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生产工艺方面,研究者通过调整冶炼、浇注和热处理等工艺参数,改善热作模具钢的内部组织和力学性能。
例如,采用真空熔炼技术制备的高纯净度热作模具钢,能够有效提高模具的韧性和耐磨性能。
通过应用快速冷却技术,可以获得具有细小晶粒组织和超高热强性的热作模具钢。
在材料制备方面,研究者致力于开发新型热作模具钢及其复合材料。
例如,日本住友金属公司研制的新型热作模具钢SUMITUBE,具有优良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和较低的模温,有利于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美国钢铁公司开发的具有高韧性、高耐磨性的热作模具钢H13A,也在航空、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性能评估方面,研究者主要材料的力学性能、抗疲劳性能和抗断裂性能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开展系统的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研究者建立了材料的本构模型和失效准则,为热作模具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研究者还利用有限元分析(FEA)等方法,对模具的应力分布、温度场和磨损行为等进行模拟分析,为改进模具设计和优化生产工艺提供了有效手段。
国内的热作模具钢研究主要集中在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
研究领域涵盖了材料制备、性能评估和改性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在材料制备方面,国内研究者通过引进先进的冶炼、浇注和热处理设备,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成功开发出多个新型热作模具钢。
例如,北京科技大学研发的GT35新型热作模具钢,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韧性和抗疲劳性能,已广泛应用于锻造、压铸等领域。
热作模具材料及热处理热作模具材料及热处理●热作模具主要用于高温条件下的金属成形,使加热的金属或金属获得所需要的形状。
●按用途可分为热锻模、热镦模、热挤压模、压铸模和高速成形模具等。
●通常在反复受热和冷却的条件下工作,变形加.上的时间越长,受热就越严重。
模具面温升常达300—700°C之间,要求有较高的热强性、热疲劳性和韧性,常选用中碳(wc=0.3%一0.6%)合金钢来制作。
第一节热作模具材料的主要性能要求●工作特点:热作模具是在机械载荷和温度均发生循环变化情况下工作的。
●热作模具材料分类:按照工作温度和失效形式不同,可将热作模具材料分为低耐热高韧性钢(350一370°C)、中耐热韧性钢(550—600°C)、高耐热钢(600—650°C)等。
有特殊要求的热作模具也可以采用奥氏体型耐热钢、高温合金或硬质合金,甚至是难熔合金来制造。
热作模具材料的使用性能要求●评价热作模具钢的性能指标:室温和高温使用条件下的硬度!强度!韧度等。
●热作模具材料使用时一般有七个方面的性能要求。
(1)硬度热作模具钢的硬度为40—52HRC。
通常模具钢的硬度取决于马氏体中的碳含量、钢的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
应该指出的是:钢的最佳淬火温度要通过该钢的“淬火温度一晶粒度一硬度”关系曲线来选择。
马氏体中的二次硬化则与钢的合金化程度有关系,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中的碳含量虽然降低,但如果特殊碳化物呈弥散析出并促使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则模具钢的高温硬度将会提高。
(2)强度强度是模具整个截面或某个部位在服役时抵抗静载断裂的抗力。
在压缩条件下工作的模具,可测试其抗压强度。
用拉伸试验测定一定温度下的抗拉强度σb,和屈服点σs,一般模具不允许发生永久的塑性变形,所以要求具有高的屈服强度。
而当模具钢的塑性较差时,一般不用抗拉强度而用抗弯强度σbb作为力学指标,抗弯试验产生的应力状态与许多模具工作表面所处的应力状态极其相似,能精确地反映构料的成分和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引言近年来, 随着模具工业的迅速发展, 模具钢的发展也极为迅速。
由于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出现的新材料, 模具的工作条件日益苛刻, 对模具钢的性能、品质、品种等方面不断地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世界各国近年来都积极开发了具有各种特性, 适应不同性能要求新型模具钢。
本文介绍了最具代表性的热作模具钢H13 国内外的应用及其发展.H13 钢原是美国的一种钢种, 它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热作模具钢, 世界各国都有应用。
在我国一般称作4Cr5MoSiV1 钢。
H13钢的含铬量为4.75%~5.50%。
一般来说, 含5%Cr的钢应具有高韧度, 故其含碳量应保持在形成少量合金碳化物的水平上。
Woodyatt和Krausst指出在870℃的Fe- Cr- C三元相图上, Hl3钢的位置在奥氏体和(A+M3C+M7C3)三相区的交界位置处较好。
相应的含碳量约0.4%[1]。
另外重要的是, 保持相对较低的含碳量是使钢的Ms点趋于相对较高的温度水平(Hl3钢的Ms点一般资料介绍为340℃左右), 使该钢在淬冷至室温时获得以马氏体为主加少量残余奥氏体和残留均匀分布的合金碳化物组织, 较低的含碳量经回火后获得均匀的回火马氏体组织, 避免使过多残余奥氏体在工作温度下发生转变影响工件的工作性能或变形。
这些少量残余奥氏体在淬火以后的两次或三次回火过程中应可达到转变完全[2]。
顺便指出, H13钢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少量片状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
众所周知, 钢中增加碳含量将提高钢的强度, 对热作模具钢而言, 会使高温强度、热态硬度和耐磨损性提高, 但会导致其韧度降低。
有学者在文献[3]中将各类H型钢的性能比较证明了这个观点。
通常认为导致钢塑性和韧度降低的含碳量界限为0.4%。
为此要求人们在钢合金化设计时遵循下述原则: 在保持强度前提下要尽可能降低钢的含碳量, 有资料已提出: 在钢抗拉强度达1550MPa以上时, 含C量在0.3%~0.4%为宜[2]。
模具材料的性能对模具寿命有决定性的影响,根据模具的结构和使用情况,合理选用制模材料是模具工程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模具热处理及表面强化是模具制造中的关键工艺,是保证模具质量和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实际使用证明,在模具失效中由于热处理不当引起的占很大比例。
模具用途广泛,工作条件差别大,制造模具的材料范围很广。
目前,冲压模、塑料模、压铸模、粉末冶金模的材料以钢为主,有些模具还可采用低熔点合金和非金属材料等。
模具材料的性能要求及选用原则模具用钢主要性能要求如下:1,硬度和耐磨性(最重要的模具失效形式,决定模具寿命)2,可加工性能(模具零件形状复杂,要求热处理变形小)3,强度和韧性(足够的强度承受高压,冲击载荷等要求高韧性)4,淬透性、抛光性、耐腐蚀性(塑料及添加剂的腐蚀作用)。
模具用钢按用途可分为三大类:1,冷作模具钢:制作金属在冷态下变形的模具,包括:冷冲模、冷挤压模、冷镦模、粉末压制模。
要求高硬度、高耐磨性及足够强度和韧性。
2,热作模具钢:制造经过加热的固态或液态金属在压力下成型的模具,包括:热锻模、压铸模。
要求高温下足够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及高热疲劳抗力和导热性3,塑料模具钢:制造各种塑料模具。
塑料品种多,要求差别大,其模具材料范围广。
主要要求工艺性能高(热处理变形小、抛光性好、耐腐蚀)选用一般原则:满足使用性能要求、良好的工艺性能、适当考虑经济性。
模具常用热处理工艺模具热处理包括模具材料热处理和模具零件热处理。
模具材料热处理:在钢厂内完成,保证钢材质量,如基本力学性能,金相组织要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特点是大型工业炉中大批量生产。
模具零件热处理:在模具制造厂完成,或专业热处理厂完成。
特点是小批量或单件生产,工艺复杂多样,设备精良。
热处理工艺方法,分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
常用方法有:正火、退火、淬火、调质、渗碳及氮化等,见表。
冷作模具钢及其热处理冷作模具主要用于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冲裁、拉伸、弯曲等工序。
常用模具钢热处理工艺推荐一、热作钢1.2344热处理工艺:常用热作模具钢有:EX1、EX2、1.2343、1.2344、1.2367。
下面我们重点讲解1.2344热处理工艺。
1)1.2344材料经模具机加工后淬火前安排去应力处理:特别是对于大件内模料必须经过此工序。
每分钟升温3.5℃。
如右图2)1.2344钢真空高压气体淬火工艺:如下图所示表1:淬火温度:牌号 T Aust1 ℃T Aust2 ℃ EX1 1000 1010-1015 EX2 1000 1010-1015 1.2343 990 1010 1.2344 1010 1030 1.236710101030(TA 表示炉膛温度,TC 表示工件心部温度;TS 表示工件表面16mm 深处测得的温度) 2.1)预热:按照模具复杂程度和厚度情况,可选择进行2~3次预热,预热保温时间以模具心部到温或接近炉膛温度为准。
第1阶段预热:升温速度选择3.5℃/分;升温至Ta=650℃进行保温,当Ta-Tc ≤30℃时,可进入下一阶段;第2阶段预热:升温速度选择2.5℃/分;升温至Ta=850℃进行保温,当Ta-Tc ≤10℃时,可进入下一阶段; 2.2)加热阶段:升温速度可选择10-15℃/分; 升温至Ta= T Aust1进行保温,当Ta-Tc=10℃时,开始计算保温时间;T Aust1温度下保温时间的80%后,升温至T Aust2,保温剩余的20%时间。
(温度T Aust1,T Aust2见上表,为了避免发生晶粒粗大的危险,热处理温度最大不能超过上表中的T Aust2)。
保温时间国内一般采用工件有效厚度每2mm 保温1分钟计算。
但由于装炉量及炉子状况不预热1预热2同,因此,在加热阶段和冷却阶段采用K 型热电偶插入工件心部和表面下16MM 深处,直接检测工件真实温度,并据此来确定保温时间是较为客观可靠的。
2.3)淬火冷却阶段:淬火冷却气体N 2压力选择,可根据模具厚度和复杂程度选择,一般应≥9bar(即TS 的冷却速度最好应该≥50℃/分,Tc 应该≥28℃/分),冷却到TS=500℃时,可以适当的降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