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
- 格式:ppt
- 大小:268.00 KB
- 文档页数:2
抓时间,破难点,提效率——探究微项目在《弹簧测力计》的应用案例一、课例分析,导学预告(一)课例分析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四课。
这个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在生活中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
这个单元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然后才进入本课的学习。
这节课中“弹簧测力计”是最主要的工具,即先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原理,知道力的单位等知识后再关注使用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自主严格按操作要领正确使用弹簧秤,最后尝试动手制作简易测力计,感受科学性和严谨性。
学情分析:本课的最基层目标是引领学生认识和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核心部分是弹簧,学生在生活中和前几课的学习对弹簧是有一定的感知和了解的,知道弹簧可以伸长缩短,而这节课要求学生知道力量大小对弹簧长短的影响效果,以及利用这个效果来准确表示力的大小,但弹簧伸长长度与受力大小的精确关系,学生还不够清楚,因此是本节课需要建构的新知。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物体结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因此在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础上,自主学会正确使用弹簧秤后,可以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合理的简易弹簧秤来加深拓展。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我们一般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2、概述弹簧测力计各部分构造及作用,解释弹簧有“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
3、说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2、尝试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完成刻度的划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的严谨性和科学知识的利用价值。
2、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点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利用弹簧受力大小和伸长长度的精确关系来划分刻度制作简易测力计。
(二)微项目学习形式预告一、问题引领1、比较重力(两个相似物体哪个重)介绍:实验室里有一种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日常生活中我们把它叫做弹簧秤。
弹簧测力计【教材简析】本节课《弹簧测力计》位于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的第4课,本节课的前3课主要研究了小车动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也着重了解了重力、反冲力、弹力等类型的力。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计量单位、刻度标识及如何读数,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第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方面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先估测、后测量实际的物体,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研讨部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总结归纳,以进一步认识弹力概念的内涵和实例。
【学情分析】弹簧测力计是实验教学中测量力的重要工具,因其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一直是小学实验器材的必备材料。
学生已经知道弹力有大小,本课安排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力的大小以及对比研究橡皮筋测力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做中学的方式更利于学生的科学进阶。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探究性学习,知道并理解其基本原理: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力的单位是牛顿。
科学思维:用观察、比较、归纳、演绎的方法,能够领悟和掌握测力计的基本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探究实践: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态度责任:在实验探究中进一步培养研究的兴趣,树立细致、严谨、有序的研究态度,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实验材料1套、班级记录表、弹簧测力计刻度板的纸板模型、教学课件。
小组:弹簧测力计、钩码、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
【教学过程】一、揭示主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拉力器、弹簧测力计1.出示拉力器,并简单介绍拉力器后,请两位学生上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弹簧测力计》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在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结构上看,《运动和力》单元以“分-总”的形式组织学生系统地认识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重力、反冲力、弹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的基础上,具体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进一步加深对弹力的认识,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上的准备。
从内容上看,本节课主要围绕“认识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和“制作橡皮筋测力计”三个连贯的活动展开。
第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
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刻度标示及如何读数。
第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科书提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教师提供测量物体重力的记录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
第三,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这个活动是作为拓展内容来安排的,教师可以灵活处理。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精力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他们有效学习的注意力保持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在观察、使用弹簧测力计的环节中要尽量少讲,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结合活动记录单,明确任务要求,进行自学和小组合作以获得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弹力已有一定的了解,尤其对弹簧的认识和它变形受到力,学生能很快理解“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点。
根据这一特性引出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学生知道力有大小,具有一定的使用工具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些疏漏,尤其是在设计制作测力计时对刻度的把握,还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
(3)理解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
小学科学34《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实验项目,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弹簧的性质和力的测量原理。
本文将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以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利用弹簧的弹力来测量物体的重力或其他力的仪器。
它由一个金属弹簧和一个刻度盘组成。
当外力作用于弹簧上时,它的长度会发生变化,利用弹簧的变形程度可以推断出受力的大小。
在实验中,首先需要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确保它能够静止且不受外力干扰。
然后,将待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钩子下方,让它自由悬挂。
注意要将待测物体垂直下垂,避免斜着挂载影响测量结果。
通过观察刻度盘上的指针或数字,我们可以测量到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
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个特定的刻度,标识出了不同的力值。
在读取测量结果时,应当准确地对齐指针或数字,并注意刻度盘上的单位。
在进行弹簧测力计实验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首先,注意力的方向要保持垂直向下,否则会造成测量结果的偏差。
其次,物体的重量应该是稳定的,不然测量结果会受到影响。
此外,如果弹簧测力计本身存在损坏或变形,也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确保它的量程适合所需测量的力值范围。
其次,要确保实验环境的平稳,避免外力的干扰。
同时,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保持仪器的整洁和正确使用。
弹簧测力计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测力计,观察和探索物体受力的规律。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技巧和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还可以应用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来设计自己的实验,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科学想象力和创造力。
除了在实验中使用,弹簧测力计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重量,判断一份文件是否超过了承重范围,甚至可以用它来检测机械装置的工作状态。
总之,弹簧测力计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测量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测量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
小学科学4弹簧测力计教材解读及综合练习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弹簧测力计是小学科学教材上的一个重要实验实践内容,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教材解读及综合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在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中,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用途以及实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读。
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可以测量物体受力大小的仪器,它通常由一个弹簧和一个刻度盘组成。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弹簧会发生形变,形变的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刻度盘上标有刻度,通过读取刻度值,我们可以得知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主要用途是测量物体的重力或其他力的大小。
在科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物体所受力的大小,例如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水的密度等。
通过使用弹簧测力计,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出这些力的大小,从而得到实验结果。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我们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
根据实验需要,我们可以选择不同量程的弹簧测力计。
量程是指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的最大力的大小。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选择量程适合的弹簧测力计,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操作实践。
首先,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某个支架上,并将需要测量力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方。
然后,我们可以看到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发生了形变,刻度盘上的刻度也发生了变化。
通过读取刻度盘上的刻度值,我们就可以得知物体所受力的大小。
在进行实验时,还需要注意一些操作的细节。
首先,要确保弹簧测力计的弹簧没有扭曲或变形,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其次,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的物体要保持垂直状态,以避免其他力的产生。
最后,要仔细读取刻度盘上的刻度值,并进行正确的单位换算,以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教材解读和综合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
在综合练习中,学生可以运用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
例如,测量不同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测量浮力等。
通过这些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应用,培养科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测量力的大小》的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节物理课的说课稿,主题是《测量力的大小》。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以力学板块中“测量力的大小”作为主题进行教学的,所使用的教材为《物理》(必修2)的第3单元。
本单元介绍了力的定义、力的单位以及力的测量方法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目标:了解力的概念和定义,掌握力的单位,了解力的测量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力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掌握力的单位的换算以及力的测量方法。
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并且能够用实际操作和实验数据对力进行测量。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安排1. 导入环节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对力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于力的认知的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特点,并通过实际的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3. 单位转换讲解力的单位,包括牛顿、千克力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转换计算,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力的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4. 动手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力的测量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装置进行测量,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亲自体验测量力大小的过程。
5. 实验数据处理引导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
6.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和总结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测量力大小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整理归纳。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导入、讲解、实验、讨论和总结等。
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与反思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进行评价。
教科版四上第三单元第4课《弹簧测力计》习题一、填空题。
1.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一种工具,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________”位置,使用时,测量的力不能超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牛,用符号________表示。
它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________的名字命名的。
3.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时,视线与________相平。
二、判断题。
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用食指钩住提环,用挂钩钩住待测物体。
()2.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原理制成的。
( )3.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
( )4.读数时,视线要与弹簧测力计的指针相平。
( )5.弹簧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测量值就是它的量程。
()6.所有的弹簧测力计刻度板上的一小格都代表0.1牛。
()7.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力越大,伸得越长;受力越小,伸得越短”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8.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三、选择题。
1.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发现指针在“0”位置以下,若用这个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是5牛,则该物体实际的重力( )。
A.大于5牛B.小于5牛C.等于5牛2.下列设施中,( )不属于弹力的应用。
A. B. C.3.一只运动鞋的重力约为()。
A.400牛B.40牛C.4牛4.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 )大小的仪器。
A.能量B.运动量C.力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拿起弹簧测力计直接使用B.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C.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任意大小的物体重力6.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B.弹簧测力计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拿来用C.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该轻轻地拉挂钩以防卡住7.力的大小,通常用( )来测量。
A.杆秤B.天平C.弹簧测力计8.一个弹簧测力计没有测量物体时,指针在0刻度线以下,用这个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是3N,该物体实际的重力( )。
小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共2篇)1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3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操作要诀是“量液体,筒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平;看凹处,读得准”。
若不慎加入液体的量超过刻度,应手执量筒倒出少量于指定容器中,再用胶头滴管滴至刻度处。
4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也可用刻度较小的测力计。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1、不要使磁铁受到敲击和剧烈震动。
2、不要把磁铁放在火上烘烤。
3、不要把磁铁放在强电流附近。
4、小磁铁不能与大磁铁放在一起。
5、保存条形磁铁时,必须把相邻磁铁的南北极倒置合并在一起,并在两端各加一片软铁。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注意事项:1、实验时千万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2、每组至少2节电池才能保证让小灯泡亮起来,因为各种实验器材的电阻太大。
3、两节电池的连接方法要正确:正极和负极相连。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实验内容 1种子发芽对比实验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 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贴上标签2、将种子放入洞中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实验人实验时间仪器管理员签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实验内容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实验器材绿豆芽、实验盒、实验步骤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 培养学生使用测力计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合作与交流,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 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测量技巧。
3. 力的测量实验及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测量技巧。
力的测量实验及数据分析。
2. 教学难点:测力计的精确使用和测量技巧。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实验过程和测量方法。
3.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测力计、弹簧、钩码、绳子、实验桌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黑板等。
3. 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测量数据表格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实例(如拉扯弹簧),引发学生对力的好奇心,导入新课《测量力的大小》。
2. 讲解力的概念:介绍力的定义、作用效果,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让学生加深对力的理解。
3. 介绍测力计:讲解测力计的原理、结构、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4. 学生动手实验: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力的测量结果,总结测量方法。
七、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些有关测量力的练习题。
2. 学生自主练习: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讲解答案:讲解练习题答案,解答学生疑问。
八、拓展与应用1. 学生讨论:让学生思考力的大小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称重、测力等。
2. 举例说明:教师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 课后实践:布置一个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运用测力计测量生活中的力的大小,如家庭物品的重量等。
第4课弹簧测力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前3课主要研究了小车动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具体研究的内容是通过拉力、反冲和弹力驱动小车,并尝试体验改变力的大小来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运动速度、运动距离。
那么,如何知道力有多大?用什么工具来测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重要工具,也是小学阶段多次便用的测力工具。
所以本课内容安排了3个重要的内容。
一是认识弹簧测力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力的单位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三是,了解生活中的弹力,以及初步了解产生弹力的原理。
最后,在拓展部分还安排了应用学过的知识,制作一个简易的测力计。
二、学情分析由于线上教学线上学习的各种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小孩在家是无法获得弹簧测力计的,所以,小孩无法观察真实的弹簧测力计,更不能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基于以上原因,本课将对内容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一是:利用多媒体资源认识弹簧测力计;二是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测力计;三是利用自制简易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四是了解生活动中的弹力,并了解弹力是怎么产生的。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越长”的特征制作的。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物体的体积或形状发生改变时,如拉伸、弯曲等会生产弹力。
科学探究目标●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测力计。
●使用自制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
●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工具是人们利用科学原理与技术制作的,用于解决特定问题的物体。
四、教学准备准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知识与能力训练,科学笔记本,以及选择下列两种测力计当中一种,进行准备材料及工具。
五、教学过程1.实验室中常用以下哪种工具测量力的大小?A.托盘天平B.弹簧测力计2.力的单位是( 牛顿),简称(牛),符号(N )表示。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测量。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以及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若干个,砝码,细线等实验器材。
2. 准备一些与弹簧测力计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在第一课时中,我们主要以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为主,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第二课时,我们将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应用和拓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玩过玩具车吗?你们知道小车为什么会动吗?学生讨论。
教师出示玩具小车,并演示小车在弹簧拉力作用下的运动。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工具——弹簧测力计,用它我们就能测量力的大小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弹簧测力计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因此通过学生熟悉的玩具小车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新课教学任务一:初步认识弹簧测力计1.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并找出刻度在哪里。
2. 认识指针,了解它的作用。
3.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值。
教师演示并讲解正确的使用方法。
任务二:测量拉力的大小1. 学生动手操作,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
2.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总结。
任务三:探究弹簧的长度与所受拉力的变化关系1. 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探究在一定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与所受拉力的变化关系。
2. 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本节课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任务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大小可以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力的作用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力的计量单位,引入“牛顿”的概念。
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二章:力的概念与作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如物体形变、运动状态改变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三章:力的计量单位——牛顿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牛顿的概念,知道牛顿的计量方法。
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和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牛顿的定义,让学生知道牛顿是力的计量单位。
引导学生了解牛顿的计量方法,如弹簧测力计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四章:测量力的大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4.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的概念等。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5.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材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2课《力的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力的方向和大小、以及力的作用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了解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力的作用及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
难点: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演示用小车、滑轮组、绳子、粉笔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车、滑轮组、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示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力”字,让学生观察粉笔与黑板之间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
2. 教学新课(1)力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效果: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测量:教师演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讲解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力的作用2. 内容:(1)力的概念(2)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测量(4)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什么是力?请举例说明。
(2)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有什么影响?(3)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2. 答案:(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例如:拉力、推力、摩擦力等。
(2)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小学科学34《弹簧测力计》说课稿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弹簧测力计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中的一个重要实验项目。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力的大小和测量。
本文将围绕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中《弹簧测力计》这一实验项目展开讲解。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作用。
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大小的仪器,它是根据霍克定律的原理设计而成的。
在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不同物体对力的作用,从而得出不同物体受力大小的结论。
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准备好实验材料和设备。
实验材料主要包括弹簧测力计、不同重量的物体、尺子等。
设备方面,我们需要使用实验桌和实验板,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进行实验步骤的讲解。
首先,让学生们先熟悉弹簧测力计的外观和结构。
弹簧测力计的一端是一个钩子,可以用来挂载不同重量的物体;另一端是一个刻度盘,用来读取力的大小。
然后,让学生们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物体,如一个书包或者一个小球,将其挂在弹簧测力计的钩子上。
接着,让学生们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向的刻度值,记录下来。
接下来,让学生们分别挂载不同重量的物体,如一个铅笔、一块玻璃等,记录下每次的刻度值。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记录,得到力与刻度值之间的关系,并绘制成曲线图展示。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们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实验时要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其次,学生们应该注意读取刻度时的准确性,避免读取偏差或误差。
实验完成后,我们可以与学生们一起进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首先,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重要的观察结果:当力增大时,刻度值也随之增大;当力减小时,刻度值也相应减小。
这样,学生们就能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接下来,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们思考一些问题。
例如,为什么不同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不一样?为什么同一个物体在不同地方受到的力也不一样?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力的概念,并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3、提问: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学生交流汇报:用弹簧测力计2、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3、课件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1牛=100克力三、使用弹簧测力计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出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交流汇报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1、讨论制作方法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五、小结《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1、《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常见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取核桃仁实验材料:⽊棍、砖块、铁锤实验过程:1.⽊备若⽊个核桃仁,不⽊任何⽊具,尝试⽊不同⽊法取出核桃仁。
2.借助⽊些⽊具,⽊棍、砖块、铁锤等尝试取出核桃仁。
3.尝试⽊核桃夹取出核桃仁。
4.⽊短语评价你对1、2、3步骤取出核桃仁的过程。
实验结论:工具可以更方便完成实验名称:模拟古⽊搬运物体实验过程:实验材料:木板、测力计、斜面实验过程:1 .⽊塑料槽将物体从⽊处滑倒低处。
2.⽊⽊板搭⽊个斜⽊,模拟从低处搬运⽊块到⽊处。
3.⽊测⽊计沿斜⽊缓缓拖动,测量⽊的⽊⽊。
4.⽊测⽊计直接提升物体,测量⽊的⽊⽊。
实验结论: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实验名称:利⽊⽊板撬和移动重物实验材料:木板、大小不同的石头、纸条实验过程:1.⽊⽊块⽊⽊块和⽊板将⽊块⽊⽊块从A处撬到B处。
2.⽊板在撬动中有什么作⽊?实验结论:杠杆可以省力,用较轻的物体撬动较重的物体。
实验名称:⽊平板和⽊推⽊拉物体实验材料:纸杯、小车实验过程:1.取两个⽊次性杯,装满⽊分别放置在平板和⽊推⽊。
2.在地⽊上画出⽊个曲线为运输路线(从A到B点)3 .⽊轮在运输过程中有什么作⽊?实验结论:使用手推车比使用平板省力实验名称:模拟外科⽊术实验过程:实验材料:剪刀、网线1.先⽊剪⽊剪开⽊线的塑料外⽊,然后剪断其中两根导线。
2.要求外⽊开⽊不能太⽊,只剪断两根导线。
3.你认为剪⽊有什么作⽊?它的什么结构使它具备这样的作⽊?实验结论:剪刀可以剪断物体,可以完成很精细的任务。
实验名称:模拟活字印刷实验过程:实验材料:字模、滚筒、墨水、白纸1.检字: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
2.刷墨: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
3.拓印:铺上⽊纸,拉平纸张,⽊拓印棉均匀压印。
4.晾制:缓缓将⽊纸掀起,放在向阳通⽊处晾⽊。
实验名称:⽊不同信息传播⽊式制作独轮⽊实验材料:独轮⽊模型、制作文字说明、视频1.两组同学分别⽊⽊字和视频两种⽊式,在规定的时间內,单独按照制作要求完成模型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