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特殊查体
- 格式:docx
- 大小:59.45 KB
- 文档页数:21
经常使用特殊检查之樊仲川亿创作颈部检查颈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双手手指互相嵌夹相扣,以手掌面压于患者头顶部或者前额部,两前臂掌侧夹于患者头两侧呵护,不使头颈歪斜,同时向患侧或健侧屈曲颈椎,也可以前屈后伸,若出现颈部或上肢放射痛加重,即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或颈椎间盘突出症。
该试验是使椎间孔变窄,从而加重对颈神经根的刺激,故出现疼痛或放射痛。
侧屈椎间孔挤压试验(Spurling test):患者取坐位,头稍后仰并向患侧屈曲,下颌转向健侧,检查者双手放在患者头顶向下挤压。
如引起颈部疼痛,并向患侧手部放射即为阳性。
最罕见于C5椎间盘突出症,此时疼痛向拇指、手及前臂放射。
怀疑有颈椎结核或不稳定性骨折者,为防止脊髓损伤,最好不做此试验。
后仰椎间孔挤压试验(Jackson test):患者取坐位,头稍后仰,检查者双手交叉放在患者头顶上,再向下方挤压。
如引起颈部疼痛,并向患侧上肢放射,即为阳性。
阳性结果见于颈椎病。
怀疑有颈椎结核或不稳定性骨折者,为防止脊髓损伤,最好不做此试验。
颈椎间孔分离试验:检查者一手托住患者颏下部,另一手托住枕部,然后逐渐向上牵引头部,如患者感到颈部和上肢的疼痛减轻,即为阳性。
该试验可以拉开狭窄的椎间孔,减少颈椎小关节周围关节囊的压力,缓解肌肉痉挛,减少神经经根的挤压和刺激,从而减轻疼痛。
椎动脉扭曲试验:用于检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坐位、头颈放松,检查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抱住患者头枕两侧,将患者头向后仰的同时转向一侧,若出现眩晕则为阳性。
头顶部扣击试验:患者端坐,医生一手平按患者头顶,用另一手握拳叩击按在患者头顶的手掌背,如果患者感觉颈部疼痛不适或者向上肢串痛、麻木、为阳性。
检查颈椎病或颈椎损伤。
怀疑颈椎损伤时,头顶部叩击力及挤压力不宜过重,以免加重损伤。
屈颈试验:用于检查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平卧,上肢置于躯干两侧,下肢伸直,令患者抬头屈颈,若出现上下肢放射性麻木则为阳性。
骨科体格检查引言概述:骨科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骨骼系统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通过仔细观察和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医生可以确定骨骼系统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科体格检查的五个部分,包括外观检查、关节活动度检查、神经功能检查、特殊测试和影像学检查。
一、外观检查1.1体型和姿势:医生首先观察患者的体型和姿势,了解是否存在明显的异常。
例如,患者是否有明显的驼背、弯腰或偏斜等情况。
1.2步态:医生观察患者的步态,检查是否存在异常的行走方式。
例如,患者是否出现跛行、踮脚行走或摇摆步态等。
1.3皮肤变化:医生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有异常变化,例如红肿、瘀斑、破损或疤痕等。
这些变化可能与骨骼系统的病变有关。
二、关节活动度检查2.1活动度:医生检查患者各个关节的活动度,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等。
通过观察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可能存在的受限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关节问题。
2.2关节稳定性:医生通过特定的手法检查关节的稳定性,例如前后抽拉、侧方抽拉和旋转等。
这有助于评估关节的结构完整性和韧带的稳定性。
2.3关节疼痛:医生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关节疼痛,并观察患者在活动时是否有疼痛反应。
这有助于确定关节疼痛的原因,例如关节炎、韧带损伤或软骨磨损等。
三、神经功能检查3.1感觉:医生检查患者的感觉功能,包括触觉、痛觉和温度感觉等。
通过刺激特定的区域,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感觉是否正常。
3.2肌力:医生检查患者的肌力,通过让患者做一些特定的动作,评估肌肉的力量和功能。
这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肌肉损伤或神经问题。
3.3反射:医生检查患者的反射,例如膝反射、跟腱反射和肱二头肌反射等。
通过观察反射的强度和速度,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问题。
四、特殊测试4.1特殊体位测试:医生让患者采取特定的体位,例如仰卧位、俯卧位或侧卧位等,以评估特定部位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4.2压痛测试:医生通过轻压特定的部位,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反应。
骨科体格检查标题:骨科体格检查引言概述:骨科体格检查是骨科医生在评估患者骨骼系统状况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骨骼结构、功能和病理状况,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骨科体格检查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骨骼结构检查1.1 骨骼外观检查:骨科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骨骼外观,包括骨骼的形状、大小和对称性等。
异常的外观可能与骨折、畸形或者肿瘤等相关。
1.2 骨骼稳定性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骨骼稳定性,包括关节的稳定性和骨骼的稳定性。
通过检查关节的活动范围和骨骼的稳定性,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关节脱位或者韧带损伤等问题。
2. 功能性检查2.1 关节活动度检查:医生会评估患者关节的活动度,包括关节的屈伸、旋转和外展等。
通过检查关节活动度的限制程度,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关节僵硬或者关节炎等问题。
2.2 肌肉力量检查:医生会测试患者的肌肉力量,包括肌肉的收缩力和抗阻力能力。
通过检查肌肉力量的减弱情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肌肉损伤或者神经损伤等问题。
2.3 平衡和协调性检查:医生会评估患者的平衡和协调性,包括站立平衡和步态平衡等。
通过检查平衡和协调性的异常情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或者平衡系统的问题。
3. 疼痛评估3.1 疼痛程度评估:医生会问询患者的疼痛感受,并使用疼痛评分工具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可以判断疼痛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3.2 疼痛位置评估:医生会问询患者疼痛的具体位置,并进行触摸和压痛检查。
通过评估疼痛的位置和触摸反应,可以判断疼痛的来源和可能的病理情况。
3.3 疼痛的放射性评估:医生会问询患者疼痛是否向其他部位放射,并进行相关的检查。
通过评估疼痛的放射性,可以判断疼痛是否与神经根压迫或者放射性病变等有关。
4. 神经系统检查4.1 神经感觉检查: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神经感觉功能,包括触觉、温度感觉和疼痛感觉等。
通过检查神经感觉的异常情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病变或者神经根受压等问题。
股骨颈骨折查体:*下肢可见屈曲、缩短、外旋畸形,*髋关节可见肿胀,腹股沟中点处有明显压痛,大转子及股骨干纵轴有明显叩击痛,*髋关节活动受限,*下肢较对侧缩短约4cm,Bryant三角底边较对侧缩短,大转子高过Nelaton线,*膝关节及踝关节活动正常,*侧足背动脉搏动清晰,*足各足趾活动、感觉及血运正常。
粗隆间骨折查体:*下肢可见屈曲、缩短、外旋畸形,*髋关节可见肿胀,大腿近端外侧可见淤斑,大转子处有明显压痛及叩击痛,股骨干纵轴有明显叩击痛,*髋关节活动受限,*下肢较对侧缩短约5cm,Bryant三角底边较对侧缩短,大转子高过Nelaton线,*膝关节及踝关节活动正常,*侧足背动脉搏动清晰,*足各足趾活动、感觉及血运正常。
髋关节脱位查体:后脱位:*下肢可见屈曲、内收、内旋和缩短畸形,*髋关节可见肿胀,臀部可触及脱出股骨头,*髋关节活动受限,Bryant三角底边较对侧缩短,大转子高过Nelaton线,*膝关节及踝关节活动正常,*侧足背动脉搏动清晰,*足各足趾活动、感觉及血运正常。
前脱位:*下肢可见屈曲、外展、外旋畸形,患肢较对侧延长,*髋关节可见肿胀,髋关节下方可触及脱出股骨头,*髋关节活动受限,*膝关节及踝关节活动正常,*侧足背动脉搏动清晰,*足各足趾活动、感觉及血运正常。
髋关节病变查体:跛行,*下肢可见屈曲、内收畸形,*髋关节可见肿胀,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大转子处有明显压痛及叩击痛,滚动试验阳性,*侧“4”字征阳性,托马斯征阳性,*髋关节活动度:屈曲130度-140度、后伸15度,内收20度-30度、外展30度-45度,内旋40度-50度、外旋30度-40度。
*膝关节及踝关节活动正常,*侧足背动脉搏动清晰,*足各足趾活动、感觉及血运正常。
膝关节病变查体:*膝内翻或外翻畸形,膝关节可见肿胀(肥大、变形),皮肤发红,皮温增高,浮髌试验阳性,髌前、内/外侧关节间隙、内/外侧副韧带止点处有压痛,研髌试验阳性,侧方应力试验阳性(0度和30度),Lachman试验阳性,前、后抽屉式样阳性(中立位、内旋位、外旋位),麦氏征阳性,膝关节活动度:伸0度、屈曲130度,屈伸活动时有摩擦感。
骨科体格检查骨科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骨骼系统健康状况。
通过对患者的身体各个部位进行观察、触诊、运动检查和特殊测试,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骨骼结构、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等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骨骼疾病或损伤。
1. 检查目的:骨科体格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患者的骨骼系统健康状况,包括骨骼结构、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等方面。
通过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骨骼疾病或损伤,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检查流程:(1)患者信息登记: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并了解患者的主诉和病史。
(2)全身观察: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身观察,注意患者的体型、姿势、步态等是否异常。
(3)局部观察:医生会对患者的特定部位进行观察,如颈部、背部、腰部、骨盆、四肢等,检查是否存在肿胀、红肿、畸形等症状。
(4)触诊检查:医生会用手触摸患者的特定部位,检查是否存在压痛、肌肉紧张、关节稳定等情况。
(5)运动检查: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一系列特定的运动,以评估关节的活动范围、稳定性和疼痛情况。
(6)特殊测试:根据需要,医生可能会进行一些特殊的测试,如X线检查、CT扫描、MRI等,以获取更详细的骨骼结构信息。
3. 检查项目:(1)骨骼结构:检查患者的身高、体重、骨骼畸形、骨折等情况。
(2)关节功能:评估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关节稳定性和关节疼痛情况。
(3)肌肉力量:通过观察患者的肌肉形态和进行一些特定的力量测试,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功能。
(4)神经功能:检查患者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以评估是否存在神经损伤或疾病。
(5)特殊测试:如X线检查、CT扫描、MRI等,用于获取更详细的骨骼结构信息。
4. 检查结果分析: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格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根据分析结果,医生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骨骼疾病或损伤,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结:骨科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骨骼系统健康状况。
1.浮髌试验:患者取仰卧位,伸膝,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的一手放在髌骨近侧,将髌上囊的液体挤向关节腔,同时另一只手示、中指急速下压。
若感到髌骨碰击股骨髁部时,为浮髌试验阳性。
中等量(50ml)以上时浮髌实验才为阳性。
2.麦氏征(Mcmurry):患者仰卧位,检查者一手按住患膝,另一只握住踝部,将膝完全屈曲,足踝抵住臀部,然后将小腿极度外旋,或内收内旋,在保持这种应力的情况下,逐渐伸直,在伸直过程中若能听到关节弹响,或出现疼痛为阳性。
说明半月板有病变。
维持旋转位置下逐渐伸直微屈曲(Fouche试验),此时触得响声,表示可能半月板前角损伤。
3.前抽屉试验:患者仰卧位屈膝90°,检查者轻坐于患侧足背上,双手握住小腿上段,向前拉。
前交叉韧带断裂时,可向前拉0.5cm以上。
膝关节屈曲时外束松弛,前内束紧张。
因此前抽屉试验阳性,说明存在前交叉韧带內束损损伤。
chman试验:患者仰卧或俯卧位,屈膝约30°。
检查者用一只手固定大腿,另一只手试图向前(Lachman试验)或向后(反Lachman试验)移动胫骨。
阳性结果提示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受伤。
5.轴移试验:患者仰卧位,屈髋45°,伸膝,下肢外展。
一手握住足部使小腿内旋,另一只手置于膝关节外侧施以外翻应力,然后逐渐屈膝,出现错动感为阳性。
主要表现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出现的膝关节不稳定。
6.Dugas征: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键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部,提示肩关节脱位。
7.Froment征:示指用力与拇指对指时,呈现示指近侧指关节明显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及拇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以及手部尺侧、环指尺侧和小指掌背感觉障碍。
提示尺神经受损。
8.侧方应力试验:在急性作侧方应力试验疼痛,最好于痛点局部麻醉后进行操作。
在膝关节完全伸直位于屈曲20°-30°位置作被动膝内翻与膝外翻动作,并与对侧作对比。
骶髂关节疾病1.骶骼关节分离试验:又称髋外展外旋试验、盘腿试验、“4”字试验、派崔克(Patrick)试验。
病人仰卧,健肢伸,患肢屈膝,把患肢外踝放于对侧膝上大腿前侧,检查者将一手扶住对侧骼嵴部,另一手将膝向外侧按压,尽量使膝与床面接近。
因为患侧大腿外展外旋,这时骼骨上部被大腿前侧和内侧肌群牵拉而产生扭转并向外分离,若骶骼关节有病变则发生疼痛,但事先应排除髋关节本身病变。
2.爱来(Ely)征:患者俯卧,一侧膝关节屈曲,使足跟接近臀部。
正常者骨盆前倾,腰前凸增大。
若骶骼关节有病变,则骨盆离开床面被提起,表示骶骼关节活动受限或髋前软组织挛缩。
3.内奥霍洛(Nacholos)征:患者俯卧、过度后伸大腿、屈膝,如引起骶骼关节及下肢疼痛即为阳性,表示骶骼关节有病变;如腰部疼痛,则为腰骶关节病变。
4.足一嘴试验:患者站立,双手捧起一足并尽力向嘴的方向上举,若出现腰骶部疼痛并稍偏向抬足侧,说明腰骶关节可能有疾患;若对侧骶骼关节后部疼痛,可骶为对侧骶骼关节疾患。
本试验为腰髋关节屈曲和骨盆旋转运动。
5.分腿试验:又称床边伸髋试验、盖斯兰(Gaenslen)试验、骶骼关节扭转试验。
检查方法:(1)患者仰卧,臀部靠近床边,先将健侧髋膝关节尽量屈曲,贴近腹壁,患者双手抱膝以固定腰椎,患肢垂于床边,检查者一手按压健侧膝关节,帮助屈膝屈髋,另一手用力下压患肢大腿,或检查者双手用力下压垂于床边的大腿,使髋关节尽量后伸,则髋骼关节转动发生摩擦,若在该侧骶骼关节出现疼痛则为阳性,说明骶骼关节有疾患。
(2)患者侧卧,健侧在下,将健腿极度屈曲并固定骨盆,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肢躁部,使膝关节屈曲900,再将患肢向后牵拉,使髋关节尽量过伸,另一手将骶部向前推压,则骶骼关节便向后转动,若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6.骨盆分离与挤压试验:患者仰卧,两手置于身旁。
检查者两手按住两侧骼峪内侧将骨盆向外侧做分离按压动作,然后两手掌扶住两侧骼前上棘外侧并向内侧对向挤压;或让患者侧卧,检查者双手掌叠置于上侧骼峪之外持续向对外侧按压,同法检查对侧。
腕管综合征I.屈腕试验:将腕掌屈,!司时压迫正中神经I-- 2min o若手掌侧麻木感加重,疼痛痛加剧并放射示指、中指,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2.叩触诊试验:又称Tlnel征。
轻叩或压迫腕部掌侧的腕横韧带近侧缘中点,若出现和患侧手指刺激及麻木异常感觉加剧时,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3.举一手试验:患者仰卧,将患肢伸直高举,若出现上述两项表现,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4.压脉带试验:与测量血压的方法相似,仅需将血压升至收缩压以上。
若出现上述表现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5.中指试验:嘱患者肘、腕及指间关节伸直,掌心向下。
令其中指的掌指关节做背伸活动,检查者施以阻力。
若在肘屈纹以下两横指处(即挠侧腕短伸肌的内侧缘处)有疼痛,则为阳性,提示为腕管综合征。
(腕)类风湿性关节炎手镯试验:以手握尺挠骨下端时,可引起疼痛,为阳性,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月骨无菌性坏死芬斯蒂夫(Finstever)征:当月骨无菌性坏死时,第三掌骨头在紧握拳时不隆突。
挠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芬克尔斯坦(Finkelstein)征:又称握拳试验。
先将拇指屈曲,然后握拳将拇指握于掌心,同时将腕向尺侧倾斜,引起挠骨茎突部锐痛,提示挠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
拇指肌胜断裂拇指肌腱断裂的检查:拇长屈肌健断裂时,拇指末节不能自动屈曲。
拇长伸肌腱断裂时,拇指末节不能自动伸直。
检查时,固定拇指近节,嘱患者自动伸屈末节。
拇短伸肌键断裂时,将末节伸直,患指不能主动伸直拇指腕掌关节。
拇短屈肌腱断裂时,末节伸直状态下不能自动屈曲近节。
若拇指长短肌腱完全断裂,则拇指的近节、末节的主动伸屈活动功能完全丧失。
示、中、环、小指屈指肌性断裂示、中、环、小指指深屈肌腱与指浅屈肌腱断裂的检查:指深屈肌腱断裂,该末节不能主动屈曲。
指浅屈肌腱单独断裂时,该指末节在伸直位状态下,不能主动屈曲中节。
固定伤指的近则指骨,若近侧、远侧指间关节均不能主动屈曲,则表示指深屈肌腱、指浅屈肌腱均有断裂:,示、中、环、小指伸指肌腌断裂指伸肌腱断裂的检查:掌骨区断裂时,指间关节能主动伸直,但掌指关节不能主动伸直。
1、前屈旋颈试验:Fenz sign先令患者头颈部前屈,再左右旋转活动,若颈椎处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提示颈椎骨关节病,表明颈椎小关节多有退行变;2、椎间孔挤压实验:Spurling sign患者头转向患侧并稍屈曲,检查者左手掌置于患者头顶,右手轻叩击掌背当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时,即为阳性;提示有神经根性损害,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3、颈脊神经根张力实验:Eaten sign或Lasequard sign患者坐位,检查者一手将患者头部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并向下牵引,如出现患肢的麻木疼痛即为阳性;提示神经根型颈椎病、臂丛损伤或前斜角肌综合征;4、Addsion sign:患者坐位,仰首转向患侧,深吸气后屏住呼吸,检查者一手抵住患者下颌,一首摸患侧桡动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为阳性;提示血管受挤压,常见于前斜角肌综合征;5、Thomas sign:患者仰卧,大腿伸直,则腰部前凸;屈曲健侧髋、膝关节,迫使脊柱代偿性前凸消失,则换侧大腿被迫抬起,不能接触床面,即为阳性;常见于腰椎、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内有病变,或内收肌痉挛;6、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sign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侧足跟,另一手保持膝关节伸直,抬高患肢至患者疼痛,并记录其角度,在30~70度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性疼为阳性;Bragard sign:在Lasegue+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性痛消失后再将踝关节被动屈曲,如再度出现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此二征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7、Arid test:患者坐立于床边,双小腿下垂,分别抬高小腿,观察出现疼痛和麻木时小腿高度和膝关节屈曲角度,结果同lasegue;8、反Lasegue sign股神经牵拉实验:患者俯卧,被动屈曲膝关节股神经受牵拉会出现疼痛,提示可能有高位间盘病变;屈膝并过伸髋关节,疼痛加重提示高位间盘病变;9、鞠躬试验:Neri test患者站立,做鞠躬动作出现患肢后侧的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提示坐骨神经受压;10、屈颈试验:Linder test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按其胸前,一手置其枕后,屈其颈部,若出现腰部及患肢后侧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提示坐骨神经受压;11、“4”字试验:Patrick sign或Fabere sign患者仰卧,患肢屈髋屈膝,并外展外旋,将外踝置于对侧大腿上,两腿交叉呈“4”字形状,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一手于膝内测向下压若骶髂关节痛为阳性;提示骶髂关节病变如劳损、类似风湿性、结核致密性骨炎等;12、床边实验:Gaenslen sign患者仰卧,屈健侧髋、膝关节,让患者抱住;患侧大腿垂于床沿外;检查者一手按健膝,一手压患膝,出现骶髂关节疼痛为阳性;说明骶髂关节有病变; 13、伸髋试验:Yeoman sign患者俯卧,检查者一手压住患侧骶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踝部将患侧膝关节屈90度后向上提起,使髋关节过伸,此时必扭动骶髂关节,如出现疼痛为阳性;提示骶髂关节有病变;14、腕伸肌紧张试验:Mills sign患者伸直患侧肘关节,前臂旋前,检查者将患侧腕关节屈曲,若患者肱骨外上髁上疼痛即为阳性;提示肱骨外上髁炎;15、Cozen test:即前臂伸肌张力试验;屈曲肘关节,尽量将前臂旋前,然后伸肘,如肱骨外上髁疼痛即为阳性;提示肱骨外上髁炎;16、The chair test:患者伸肘,肩前屈60°,双手举一椅子,如举起困难或伴有肱骨外上髁疼痛即为阳性;提示肱骨外上髁炎;17、THomsen test:患者紧握拳,背伸腕关节、伸肘,当患者背伸腕关节时检查者用力抵抗并使之屈曲,肱骨外上髁疼痛即为阳性;提示肱骨外上髁炎;18、Huter triangle:正常情况下,肘关节伸直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突在一条直线上;肘关节屈曲时,三者连线呈一等腰三角形;肱骨髁上时三者位置关系不变,肘关节脱位时,三者关系发生改变;19、芬克斯征:Finkelsein sign或Finkel-stein sign患者拇指握于掌心,使腕关节被动尺偏,桡骨茎突处出现疼痛即为阳性,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体征;20、单足独立试验:Trendelenburg test患者背向检查者,健侧屈髋屈膝上提,用患肢站立,如健侧骨盆及臀褶下降即为阳性;多见臀中、小肌麻痹,髋关节脱位及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或发育性髋关节脱位;21、望远镜试验:Dupuytren sign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膝,一手固定骨盆,上下推动股骨干,若觉察有抽动或响声即为阳性,提示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22、髂胫束试验:Ober sign患者健侧卧位,健侧屈髋屈膝,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一手握患侧踝部,屈髋屈膝达90°,外展大腿并伸直患膝,大腿不能自然下落,并可在大腿患侧触及索条样物或患侧主动内收,足尖不能触及床面,即为阳性;提示髂胫束痉挛;23、Ortolani sign:小儿仰卧,双髋外展,双腿分开,患侧膝关节不能触及床面;如能,则先有一滑动声响此为暂时复位标志即为阳性;提示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24、Barlow test:Ortolani sign阴性,并不表明髋关节稳定,为进一步确定,可用此试验;检查者一只手于耻骨联合和骶骨尖处固定骨盆,另一首向后方施压试图使髋关节脱位,如感觉到股骨头向后半侧脱位,再通过其余手指向前推动大转子或加大外展角度可能使股骨头复位,提示小儿髋关节不稳;25、Nelaton line:即髂坐线;患者侧卧,髂前上棘到坐骨结节的连线正通过大转子的最高点;否则为阳性,提示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26、Shoemaker line:即大粗隆髂前上棘连线;左右大转子的顶点与同侧的髂前上棘做连线,其延长线交与腹正中线上;若大转子上移,则两线交与中线旁的健侧;提示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27、Bryant triangle:即髂股三角;患者仰卧位,自髂前上棘垂直向下和大转子尖各划一线,再从大转子尖相近侧划一水平线,该三线构成的三角形即为髂股三角;大转子上移时,次三角的底边水平线比健侧短,提示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28、Allis sign:又称Galeazzi sign;患者仰卧,屈髋屈膝,两足平行置放于床面,比较两膝高度;不等高则为阳性;提示髋关节后脱位、股骨或胫骨短缩;29、杜加征:Dugas sign患肢肘关节屈曲,手放于对侧肩关节上,则肘部不能与胸壁相贴;或肘部能与胸壁相贴,但手不能放于对侧肩上即为阳性;提示肩关节脱位;30、Gerber Drawer testGanz Drawer test:即肩关节前方不稳抽屉试验;将患肢上肢外展90度,放松置于检查者身体侧方,轻度屈曲外旋;用一手拇指置于喙突,余四指置于后方固定肩胛骨;使用另一手向前拉动肱骨头;患者如出现异常活动、疼痛和恐惧感为阳性,两侧对比;提示肩关节前方不稳;31、直尺试验:Hamilton sign以直尺置于上臂外侧,一端紧贴肱骨外上髁,则另一端不能贴及肩峰;如另一端能贴及肩峰则为阳性;提示肩关节脱位;32、肱二头肌长头紧张试验:Yergason test患者屈肘,前臂旋后,检查者给与阻力;当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时,结节间沟区有疼痛;33、Hawkin test:即冈上肌撞击试验;患者站立,肩外展90°,检查者内旋患者肩关节,运动时感觉疼痛即为阳性;提示冈上肌肌腱损伤;34、Dawbarn sign:患急性肩峰下滑囊炎时,患肢上臂紧贴在胸壁前面,肩峰前缘下方可有触痛,如上臂外展,滑囊移位于肩峰下,疼痛消失为阳性;35、Floating patella test:即浮髌试验;患者仰卧位,伸膝,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一手放在髌骨近侧,将髌上囊的液体挤向关节腔,另一手示指、中指急速下压,若感到髌骨碰击股骨髁时为阳性;一般中等量积液50ml或以上,浮髌试验阳性;提示膝关节腔积液;36、髌骨摩擦试验:Soto-holl sign患者仰卧位,伸膝,检查者一手按压髌骨,使其在股骨关节面上下活动,若出现摩擦音或疼痛为阳性;见于髌骨软化症;37、Mcmurray test:患者仰卧位,检查者一手按住患膝,一手握住踝部,将膝关节完全屈曲足跟抵住臀部,然后将小腿极度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在保持这种应力下,逐渐伸直,再伸直过程中如感到或听到弹响声,或伴有疼痛即为阳性;提示半月板损伤,外旋时有弹响合并疼痛说明内侧半月板有病变;内旋时有弹响合并疼痛提示外侧半月板有损伤;应注意假阳性,先天性盘状半月板或半月板增厚,也同样可有弹响,但一般无疼痛;38、伸直受限试验:Helfet sign当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有交锁时,关节不能全伸,表现为伸直后胫骨粗隆不外旋,而维持在髌骨中线上;39、局部压痛:McGregor sign内侧半月板损伤时,内侧副韧带中间的关节面部分有明显的压痛点;40、伸膝试验:Pisani sign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包块,在伸膝时消失,屈膝时出现;可能为外侧半月板囊肿;41、指压试验:Fimbrill-fisher sign检查者以指尖置于内侧副韧带前方的关节间隙,屈曲旋转小腿数次,或同时伸膝,若内侧半月板损伤,则可感觉到手指下有物体在移动,并可伴疼痛及摩擦音;42、研磨试验:Appley sign患者俯卧,屈膝90°,检查者双手握患者足部,左腿压住患腿,旋转提起患膝,若出现疼痛,则为侧副韧带损伤;将膝下压,再旋转如出现疼痛则为半月板损伤;轻微屈曲时痛;则为半月板前角损伤;43、Macinotosh test:检查胫骨外侧髁向前半脱位;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足并使之内旋,同时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力使膝关节外翻然后屈曲膝关节,在30°位左右时脱位的胫骨复位并出现明显的反跳,即为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有异常,可伴有其他病理改变;44、侧位运动试验:Bochler sign患者伸膝,检查者一手握踝,一手扶膝,做侧位运动,向内测推时外侧痛,提示有外侧副韧带损伤;向外推时内侧痛,提示内侧副韧带损伤;45、Drawer test:即抽屉试验;患者仰卧屈膝90°,检查者轻坐在患者足背固定,双手握小腿上段,向后退再向前拉;前交叉韧带断裂时可向前拉以上;后交叉韧带断裂时可向后推以上;将膝关节置于屈曲10~15°进行试验Lachman test,可增加本实验的阳性率,有利于判断前交叉韧带的前内束或后外束的损伤;、46、过伸试验:Jones test患者仰卧,伸膝,检查者一手固定膝部,一手托起小腿,使膝过伸,出现疼痛者可能是半月板前角损伤、髌下脂肪垫肥厚或股骨髁软骨伤;47、肌警觉征:Lannelongue sign膝关节结核时,关节活动受限,平衡功能遭到破坏,因此步态停滞不连贯,称为肌警觉征;48、Trompsons test:患者俯卧位双足伸出于床边之外,检查者用手挤压小腿腓肠肌,正常情况下可引起足跖屈,如果未出现足跖屈,则提示跟腱韧带断裂;此试验是急性跟腱断裂的特异体征;49、Tinel sign:腕部正中神经tinel征,检查者手指轻叩腕部正中神经处,该神经支配区麻木为阳性;提示正中神经受卡压;50、Phalen test:患者双腕完全屈曲1~2min,正中神经支配区出现麻木或麻木加剧,即为阳性;提示腕管综合症;阳性率为70%;1、杜加征Dugas sign 在正常情况下将手搭到对侧肩部,其肘部可以贴近胸壁;肩关节有脱位时,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称为Dugas征阳性;Dugas征还可用来判断肩脱位复位是否成功;2、握拳尺偏试验患侧拇指握于掌心,使腕关节被动尺偏,桡骨茎突处疼痛为阳性;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典型体征;3、上臂牵拉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一手将患者头部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向外下牵引,如出现上肢疼痛、麻木感为阳性;见于颈椎病;4、压头试验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术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出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为阳性,颈椎病时可出现此征;5、抬物试验在地上放物品,嘱患儿去抬,如骶棘肌有痉挛,患儿抬物时只能屈曲两侧膝、髋关节而不能弯腰,多见于下胸椎及腰椎病变;6、髋关节过伸试验伸髋试验患者俯卧,检查者一手压住患侧骶髂关节,一手将患侧膝关节屈至90°,握住踝部,向上提起,使膝过伸,此时必扭动骶髂关节,如有疼痛即为阳性,此试验可同时检查髋关节及骶髂关节的病变,其意义同“4”字试验;7、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托患者足跟,另一手保持膝关节伸直,缓慢抬高患肢,如在70°范围内即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的阳性;在直腿抬高试验的阳性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后,再将踝关节被动背屈,如再度出现放射痛,则称为加强试验阳性;此两个试验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8、“4”字试验患者仰卧位,健肢伸直,患侧髋与膝屈曲,大腿外展、外旋将小腿置于健侧大腿上,形成一个“4”字,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下压患肢,出现疼痛为阳性;见于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内部有病变或内收肌有痉挛;9、托马斯征Thomas sign患者取仰卧位,充分屈曲健侧髋膝,并使腰部贴于床面,若患肢自动抬高屈膝离开床面或迫使患肢与床面接触则腰部前凸时,称托马斯征阳性;见于髋部病变和腰肌挛缩;10、骨盆挤压分离试验患者取仰卧位,从双侧髂前上棘处对向挤压或向后外分离骨盆,引起骨盆疼痛为阳性;见于骨盆骨折;须注意检查时手法要轻柔以免加重骨折端出血;11、侧方应力试验患者取仰卧位,将膝关节置于完全伸直位,分别作膝关节的被动外翻和内翻检查,与健侧对比;若超出正常外翻或内翻范围,则为阳性;说明有内侧或内侧副韧带损伤;12、抽屉试验患者仰卧屈膝90 °,检查者轻坐在患侧足背上固定,双手握住小腿上段,向后推,再向前拉;前交叉韧带断裂时,可向前拉以上;后交叉韧带断裂者可向后推以上;将膝置于屈曲10 °~15 °进行试验又称莱切曼试验则可增加本试验的阳性率,有利于判断前交叉韧带的前内束或后外束损伤;13、麦氏征McMurray 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一手按住患膝,另一手握住踝部,将膝完全屈曲,足踝抵住臀部,然后将小腿极度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在保持这种应力的情况下,逐渐伸直,在伸直过程中若能听到或感到弹响,或出现疼痛为阳性;说明半月板有病变;14、浮髌试验患者取仰卧位,伸膝,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的一手放在髌骨近侧,将髌上囊的液体挤向关节腔,同时另一手示、中指急速下压;若感到髌骨碰击股骨髁部时,为浮髌试验阳性;中等量50ml以上积液时浮髌试验才呈阳性;关节的特殊试验joint special test髋关节部的特殊试验1大腿滚动试验又称高芬Gauvain征;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以手掌轻搓大腿,使大腿向内外旋转滚动;若系该髋关节疾患并引起髋周围肌肉痉挛,则运动受限、疼痛,并见该侧腹肌收缩,即为阳性;此实验主要用来检查髋关节炎症、结核、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等;2托马斯Thomas征试验方法与结果同骶髂部特殊试验;3腰大肌挛缩试验又称过伸试验;患者取俯卧位,患肢屈膝90°;检查者一手握住踝部将下肢提起,使髋关节过伸;若骨盆随之抬起,为阳性;说明髋关节后伸活动受限;当腰大肌脓肿或有早期髋关节结核时,此试验可出现阳性;4望远镜试验又称套叠征、都普顿Dupuytren征、巴洛夫Barlovo试验;患者仰卧,助手按住骨盆,检查者两手握住患者小腿,伸直髋、膝关节,然后上下推拉患肢;若患肢能上下移动2~3cm,即为阳性;另一种方法是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抱住患肢大腿或环抱患肢膝下,使髋、膝关节稍屈曲,将大腿上推下拉,反复数次;如有股骨上下过度移动之感,即为阳性;说明髋关节不稳定或有脱位等;5Trendelenburg试验又称臀中肌试验、单腿独立试验:嘱患者先用健侧下肢单腿独立,患侧下肢抬起,患侧骨盆向上提起,该侧臀皱襞上升为阴性;再使患侧下肢独立,健侧下肢抬起,则健侧骨盆及臀皱襞下降为阳性;此试验检查负重侧髋关节不稳或臀中、小肌无力,任何使臀中肌无力的疾病均可使这一体征出现阳性;6艾利斯Allis征又称下肢短缩试验;患者仰卧,双髋双膝屈曲,两足跟并齐平放于床面上,正常者两膝顶点应该处在同一水平;如一侧膝低于对侧膝,即为阳性;说明患肢有短缩股骨或胫、腓骨短缩或有髋关节脱位;9蛙式试验又称双髋外展试验,用于婴儿;患儿仰卧,检查者扶持患者两侧膝部,将双侧髋、膝关节均屈曲90°,再作双髋外展外旋动作,呈蛙式位;如一侧或双侧大腿不能平落于床面,即为阳性;说明髋关节外展受限;先天性髋脱位的患儿,此试验阳性;10直腿屈曲试验患儿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小腿下端,使髋关节尽量屈曲,膝关节伸直;若有先天性髋脱位,则患肢可与腹胸部接触,其足可与颜面部接触;表明脱位髋关节屈曲活动的范围增大;本试验适于婴幼儿的检查;11黑尔Hare试验此试验主要用于区别髋关节疾病与坐骨神经痛;患者仰卧,检查者将患肢膝关节屈曲,踝部放于健肢大腿上,再将膝部下压,抵至床面;如为坐骨神经痛,可放置自如,若髋关节有疾患,则不能抵至床面;12欧伯Ober试验又称髂胫束挛缩试验;患者侧卧,健肢在下并屈髋屈膝,以减少腰椎前凸;检查者站在患者背后,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患肢踝部,屈膝到90°,然后将髋关节外展后伸,再放松握踝之手,让患肢自然下落;正常时应落在健肢后侧,若落在健肢前方或保持上举外展姿势,即为阳性;此试验阳性说明髂胫束挛缩或阔筋膜张肌挛缩,并可在大腿外侧摸到挛缩的髂胫束;如小儿麻痹后遗症髂胫束挛缩,有此体征;13髂间及粗隆间连线正常二者平行,粗隆间距大于髂间距离;先天性髋脱位时粗隆间距增大;脊柱前脱位时骨盆前倾,髂间距离增大;14股骨大粗隆位置测量的特殊检查1内拉通Nelaton线:又称髂、坐骨结节连线;患者仰卧,由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画一连线,正常人此线经过大粗隆的顶部,若大粗隆顶部在该线上方或下方,则表示有病理变化;记录大粗隆上移后长度;若高出此线1cm以内,则不能视为病理现象;2布来安Bryant三角:又称大粗隆与髂前上棘间的水平距离;患者仰卧,自髂前上棘向床面作一垂线,再由大粗隆顶点作一水平线,两线的交点与大粗隆顶点间的距离:正常人是5cm左右;与健侧比较,若大粗隆上移或下移,则此距离比健侧缩短或延长;3休马克Schoemaker线与卡普兰kaplan交点:这也是一种测量大粗隆是否上升的办法;患者仰卧,两髋伸直放在中立位,两侧髂前上棘在同一水平,分别从两侧大粗隆尖部经过髂前上棘引一直线到腹壁,此线称Schoemaker线;正常者两侧延长线应在脐部或脐以上交叉,两线的交点称Kaplan交点;如一侧大粗隆向上移位,则此点位于对侧或脐下,说明股骨头、颈有缩短性病变;如股骨颈骨折;4阿兰-多德Alan-Todd试验:检查者面向患者作半蹲位,然后将两侧拇指各放在一侧髂前上棘上,而中指放在大粗隆的顶点,将无名指及小指放在大粗隆的后方,两侧比较,即能测出大粗隆移位情况;5奇恩Chiene试验:又称两侧大粗隆连线;正常时,此线正对髋关节和耻骨上缘,并且和两侧髂前上棘连线相平行;如一侧大粗隆上移,则此二线不平行;如在上移的大粗隆处作一条线垂直于躯干轴线,则该线高于耻骨上缘水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