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清洁管理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0.75 KB
- 文档页数:5
生产设备清洁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清洁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的生产设备。
三、管理责任1. 生产设备清洁管理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2. 设备管理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生产设备的清洁管理工作;3. 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提供所需的清洗工具、清洗剂等设备清洁用品。
四、清洁标准1. 设备外表面:表面应该保持干净整洁,无脏污、油渍和灰尘,清洁度应达到企业要求的标准;2. 设备内部:应定期进行清理和保养,确保设备内部无杂物积聚,设备各部位工作正常。
五、清洁管理要求1. 设备定期清洁:(1)对于常用设备,应每班次进行一次清洁;(2)对于不常用设备,应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清洁;(3)对于长期放置不用的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和保养。
2. 清洁工具和清洁剂的选择:(1)清洁工具应选用中性或者适合设备表面材质的清洁工具;(2)清洁剂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洁剂,严禁使用腐蚀性强的清洁剂。
3. 清洗程序:(1)对于设备表面和外部结构,应先用清洁布或刷子将表面的灰尘和污渍清除干净,再使用适宜的清洁剂擦拭,最后用清洁布擦干;(2)对于设备内部,应根据设备的特点和清洁要求制定相应的清洗程序,必要时可拆卸设备部分零部件清洗,清洗后应及时安装回位。
4. 清洗记录:对于设备的定期清洁,应做好相应的清洗记录,记录清洗时间、人员、清洗项目等相关信息。
六、检查和评估1. 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生产设备的清洁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2. 发现问题和缺陷时,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修复和改进;3. 检查和评估结果应及时记录,用于评估设备清洁管理的有效性和改进措施。
七、处罚和奖励1. 对于未按规定进行设备清洁的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处罚;2. 对于设备清洁管理工作出色,达到一定水平的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八、附则1.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设备管理部门所有;2. 本清洁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细则由设备管理部门制定,经批准后执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清扫设备的管理,提高清扫设备的使用效率,确保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清扫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条公司各部门应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清扫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
第二章清扫设备分类及管理职责第四条清扫设备分为以下几类:1. 手动清扫设备:如扫帚、簸箕、拖把等;2. 机械清扫设备:如扫地机、吸尘器、洗地机等;3. 特殊清扫设备:如高空作业平台、高压水枪等。
第五条清扫设备管理职责:1. 设备采购部门:负责清扫设备的采购、验收和报废;2.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清扫设备的登记、保养、维修和报废;3. 使用部门:负责清扫设备的使用、保养和日常维护。
第三章清扫设备的使用第六条使用部门在领取清扫设备时,应仔细核对设备型号、规格、数量等信息,确认无误后签字领取。
第七条使用部门在使用清扫设备前,应进行以下检查:1. 设备外观是否有损坏;2. 设备内部结构是否完好;3. 设备功能是否正常。
第八条使用部门在使用清扫设备时,应遵守以下规定:1. 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2. 严禁私自拆卸、改装设备;3. 严禁将设备用于非规定用途;4. 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闭电源,清理设备。
第九条使用部门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上报设备管理部门,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维修或更换。
第四章清扫设备的保养与维修第十条清扫设备的保养分为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
1. 日常保养:使用部门应每日对清扫设备进行清洁、擦拭,确保设备表面无污渍、无锈蚀;2. 定期保养: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说明书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如润滑、紧固等。
第十一条清扫设备的维修分为小修、中修和大修。
1. 小修:使用部门在发现设备小故障时,可自行维修或联系设备管理部门协助维修;2. 中修: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的使用状况,对设备进行中修,如更换磨损件、修复损坏部分等;3. 大修:设备管理部门在设备达到一定使用年限或出现严重故障时,对设备进行大修,如更换主要部件、全面检查等。
特种设备清洁卫生管理制度一、目的为确保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清洁卫生,防止因设备不洁导致的安全事故和健康风险,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特种设备的清洁卫生管理工作。
三、责任部门3.1 生产部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清洁工作。
3.2 质量部负责监督和检查清洁卫生工作的执行情况。
3.3 安全部负责制定清洁卫生的安全操作规程。
四、清洁卫生标准4.1 设备内外表面应无灰尘、无油污、无锈蚀。
4.2 设备操作界面应保持清洁,无污渍。
4.3 设备周围应保持整洁,无杂物堆放。
五、清洁卫生程序5.1 每日工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应对设备进行表面清洁。
5.2 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清洁,包括设备内部和难以触及的部位。
5.3 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深度清洁,包括设备消毒和去污。
六、清洁卫生记录6.1 每次清洁后,操作人员应填写清洁记录,包括清洁日期、时间、使用的清洁剂和方法。
6.2 清洁记录应由质量部存档,保存期限不少于三年。
七、检查与维护7.1 质量部应定期对特种设备的清洁卫生情况进行检查。
7.2 发现清洁卫生不符合标准时,应立即通知生产部进行整改。
八、培训与教育8.1 安全部应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清洁卫生和安全操作的培训。
8.2 培训内容包括清洁卫生的重要性、清洁方法、安全操作规程等。
九、附则9.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安全部负责解释。
9.2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公司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内容,确保其符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和法律法规要求。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公司生产设备的安全、卫生和高效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员工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设备的卫生清理工作。
第三条设备卫生清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定期清理,全面覆盖;3. 责任到人,奖罚分明;4. 简便高效,确保质量。
第二章清理范围及内容第四条清理范围:1. 生产设备的外部表面;2. 设备内部管道、腔室、缝隙等难以观察部位;3. 设备的传动部分、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4. 辅助设施如工作台、工具箱等。
第五条清理内容:1. 清除设备表面的灰尘、油污、锈蚀等;2. 清理设备内部的积尘、杂物、油污等;3. 检查设备各部件的磨损情况,进行必要的润滑和保养;4. 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其完好有效;5. 对设备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第三章清理时间及频率第六条清理时间:1. 设备投入运行前,进行一次全面清理;2. 设备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每班次或每周进行一次常规清理;3. 设备停机检修期间,进行全面清理。
第七条清理频率:1. 常规清理:每班次或每周一次;2. 全面清理:每季度或每半年一次;3. 特殊情况下的清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四章清理方法及要求第八条清理方法:1.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工具;2. 采取有效的清洁措施,如擦洗、刷洗、喷洗等;3. 清洁剂的选择应考虑设备材质、污染程度等因素;4. 清洁过程中,注意防止设备损坏。
第九条清理要求:1. 清洁剂不得对设备材质造成腐蚀;2. 清洁过程中,注意保护设备表面光洁度;3. 清洁后的设备表面应无油污、无灰尘、无锈蚀;4. 清洁后的设备内部应无积尘、无杂物、无油污。
第五章责任与奖罚第十条责任:1. 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设备日常的清洁工作;2. 设备维修人员负责设备检修期间的全面清理;3.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设备卫生清理工作。
第十一条奖罚:1. 对认真履行设备卫生清理职责,效果显著的个人或部门给予奖励;2. 对未按本制度执行,导致设备卫生状况恶化,影响生产或产品质量的个人或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处罚。
一、总则为了确保工厂设备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维护工厂环境卫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工厂所有生产设备、辅助设施以及工作场所的清洁管理。
三、清洁责任划分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设备清洁计划,组织实施设备清洁工作,并对清洁效果进行监督。
2. 生产部门负责按照设备管理部门的要求,配合完成设备清洁工作。
3. 工作场所的清洁工作由各车间、部门负责,具体责任人由部门负责人指定。
四、清洁标准1. 设备表面:设备表面应保持干净、整洁,无油污、灰尘、锈迹等。
2. 设备内部:设备内部应保持清洁,无异物、油污、锈蚀等。
3. 传动部位:传动部位应定期加注润滑油,保持清洁,无杂质。
4. 气动、液压系统:气动、液压系统应定期清洗,保持畅通,无堵塞。
5. 工作场所:工作场所应保持整洁,无垃圾、杂物,地面无油污、积水。
五、清洁流程1. 设备清洁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设备是否处于安全状态,确保清洁工作安全进行。
(2)准备清洁工具和清洁剂,如清洁布、刷子、吸尘器、清洁剂等。
(3)制定清洁计划,明确清洁责任人和时间。
2. 设备清洁过程:(1)设备表面清洁:使用清洁布或刷子,配合清洁剂,对设备表面进行擦拭。
(2)设备内部清洁:根据设备类型,采用相应的清洁方法,如拆解、吹扫、高压水射流等。
(3)传动部位清洁:定期检查传动部位,发现油污、杂质时,及时清理。
(4)气动、液压系统清洁:定期对气动、液压系统进行清洗,保持畅通。
3. 工作场所清洁:(1)地面清洁:使用清洁剂和拖把,对地面进行擦拭。
(2)设备周边清洁:清理设备周边的垃圾、杂物。
(3)窗户、门等部位清洁:定期擦拭窗户、门等部位,保持干净。
六、清洁时间1. 设备清洁:根据设备类型和使用情况,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清洁。
2. 工作场所清洁:每天进行一次清洁,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七、清洁考核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设备清洁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清洁质量、清洁效果、清洁时间等。
设备清洁管理规程制度范本一、目的为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设备故障率,特制定本设备清洁管理规程。
本规程旨在规范设备清洁工作,确保设备清洁工作得到有效执行,从而提高整体生产环境。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及设施的清洁管理工作。
三、清洁管理原则1. 设备清洁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期清洁与随时清洁相结合。
2. 设备清洁工作应遵循“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使用人员为设备清洁的第一责任人。
3. 设备清洁工作应遵循“全面、彻底、规范”的原则,确保设备清洁到位。
四、清洁内容与要求1. 设备外部清洁(1)设备表面应无油污、灰尘、锈蚀等污物。
(2)设备操作面板应干净、无破损、无功能障碍。
(3)设备周边环境应保持整洁,无杂物、无油污、无泄漏。
2. 设备内部清洁(1)设备内部应无灰尘、油污、异物等污物。
(2)设备传动部件应加注润滑油,无泄漏。
(3)设备电器部件应无灰尘、无异物,接线端子应牢固、接触良好。
3. 清洁工具与用品(1)根据设备材质及清洁要求,选择合适的清洁工具与用品。
(2)清洁工具与用品应保持干净、完好,不得污染设备。
五、清洁流程与方法1. 设备清洁前,应关闭设备电源,确保设备安全。
2. 使用合适的清洁工具与用品,按照设备清洁要求进行清洁。
3. 清洁设备表面时,可使用清洁剂、湿布、毛巾等;清洁设备内部时,可使用吸尘器、压缩空气、清洁剂等。
4. 清洁过程中,应注意防止设备部件损坏、松动、脱落。
5. 清洁完毕后,应检查设备清洁情况,确保达到清洁要求。
六、清洁周期与责任1. 设备清洁周期可根据设备运行情况、生产环境等因素确定,必要时可随时清洁。
2. 设备使用人员为设备清洁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设备日常清洁工作。
3. 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设备清洁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七、培训与指导1. 新员工入职前,应进行设备清洁操作培训。
2. 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设备清洁工作进行指导与培训,提高员工清洁技能。
生产设备清洁管理制度一、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生产设备的清洁管理,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
所有员工须严格遵守本制度,不得随意更改或违反规定。
二、责任1. 生产设备清洁责任由设备操作员负责,负责设备的日常保洁工作。
2. 生产主管负责监督和检查设备清洁情况,并及时纠正问题。
三、设备清洁要求1. 设备应保持外部干净、整齐,无油污等杂物粘附。
2. 定期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洁,包括清除设备表面的油污、尘埃等。
3. 设备润滑部位须定期检查润滑情况,及时补充润滑剂。
四、清洁工具和用品1. 严禁使用有损设备表面的清洁工具,如铁丝刷、尖锐物品等。
2. 使用适当清洁剂和布进行设备清洁,保证其干净、无残留物。
五、清洁操作流程1. 关闭设备电源,并确保设备停止运行。
2. 使用清洁布或海绵蘸取适量清洁剂,轻轻擦拭设备表面。
3. 对设备润滑部位进行检查,补充润滑剂。
4. 检查设备周围是否存在杂物,及时清理。
5. 清洁完成后,恢复设备运行,并进行设备功能测试。
六、设备清洁检查1. 全体员工应每天检查所负责设备的清洁情况,并填写检查记录。
2. 检查项目包括设备表面、润滑部位、清洁工具和用品的整理情况等。
3.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协助解决。
七、设备清洁培训1. 全体员工入职时应接受设备清洁培训,了解清洁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2. 定期组织设备清洁培训,加强员工的清洁意识和操作技能。
八、违规处罚1. 对于违反设备清洁管理制度的员工,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2. 严重违规者,将采取停工整顿、拘留等措施,直至其意识到错误和改正为止。
九、设备清洁改进1. 员工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提出设备清洁改进意见。
2. 相关部门应及时对改进意见进行评估和实施,以提高设备清洁效率和质量。
结语本制度为维护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和员工健康提供了具体操作指南。
所有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
设备场地清扫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证设备场地的整洁与卫生,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设备场地的清扫管理工作。
三、责任主体1.设备场地负责人:负责设备场地的日常管理,包括清扫工作的组织和督导。
2.清洁人员:负责设备场地的清扫工作,保证场地的整洁与卫生。
3.全体员工:应按照相关规定,保持场地的整洁,不随地乱扔垃圾。
4.安全管理人员:负责设备场地的安全管理工作,协助设备场地负责人做好清洁管理工作。
四、清扫管理制度1.每日清扫:清洁人员应每日对设备场地进行清扫,包括地面、桌面、椅子、墙面等。
2.周次清扫:清洁人员应每周对设备场地进行彻底清扫,包括地面清洁、擦拭灰尘、整理物品等。
3.月次清扫:清洁人员应每月对设备场地进行深度清扫,包括清洁窗户、门窗、卫生间等。
4.季节性清扫:清洁人员应根据季节变化,做好设备场地的清扫工作,包括清理落叶、保养园林植物等。
五、清扫工具1.清洁工具:包括拖把、扫帚、抹布、洗涤剂等。
2.专用工具:清洁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适当的专用工具,例如:吸尘器、电动扫地机等。
3.保养工具:清洁人员应定期对清洁工具进行清洁、消毒和保养,确保工具的有效使用。
六、附则1.严禁乱丢垃圾:全体员工不得随地乱扔垃圾,应将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内。
2.保护设备:清洁人员在清扫设备场地时,应注意保护设备不受损坏。
3.定期检查:设备场地负责人应定期对清洁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奖惩制度:对于遵守清洁管理规定的员工,可给予奖励;对于违反规定的员工,可给予处罚。
以上为设备场地清扫管理制度,希望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共同维护设备场地的整洁与卫生。
设备清洁卫生管理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设备清洁卫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设备的清洁卫生情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设备故障及污染风险,并规范设备清洁卫生的管理和操作,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安全卫生。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全部设备的清洁卫生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办公设备等。
三、设备清洁卫生管理流程3.1 设备清洁保养计划订立每个设备都需要订立相应的清洁保养计划,计划中应包括清洁频率、清洁方法、清洁负责人等要求。
清洁保养计划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订立,并报经企业领导批准。
3.2 设备清洁操作程序设备清洁操作应依照以下程序进行: 1. 确保设备已关机并断电后,由专人负责设备的清洁作业。
2. 依据清洁保养计划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清洁剂、工具和设备。
3. 清洁剂的使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使用对设备造成腐蚀或损坏的物质。
4. 清洁过程中,应注意避开液体进入设备内部和连接电源的部分。
5. 清洁完成后,应适时清理清洁工具,妥当存放。
3.3 设备清洁质量检查设备清洁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内容重要包括: 1. 设备表面是否清洁、无尘垢、无污渍。
2. 设备内部是否清洁、无异味。
3. 设备连接部件是否松动、磨损或生锈。
4. 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无异常声音或振动。
设备质量检查应由设备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记录检查结果,并对瑕疵进行整改和追踪。
3.4 设备清洁记录管理设备清洁记录是设备清洁卫生管理的紧要依据,每次清洁后应当适时记录清洁情况,包括清洁日期、清洁人员、清洁内容、清洁质量等信息,并由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归档管理。
四、违规处理措施4.1 违反清洁操作程序的处理对于违反设备清洁操作程序的行为,设备管理部门应适时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 1. 对违规人员进行口头警告。
2. 对违规人员进行书面警告。
3. 对违规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4. 对严重违规行为的人员进行扣减绩效奖金、奖惩工资、岗位晋升等处理。
设备清洁及检测管理制度一、目的本管理制度致力于保障设备的良好状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保障员工和产品的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设备的清洁和检测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办公设备和实验设备。
三、责任分工1. 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日常清洁和维护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保养。
2. 部门经理负责监督设备管理员的工作,并对设备清洁和维护工作进行考核。
3. 员工负责使用设备时的日常保养和清洁工作,及时向设备管理员报告设备的异常情况。
四、设备清洁管理1. 设备管理员每天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整理,包括清除设备表面的灰尘和杂物,清洁设备的滚轴和传送带,保持设备的外观整洁。
2. 设备管理员定期检查设备的电源线、接线端子、开关等电气部分,保证设备电气部分的良好连接。
3. 设备管理员定期对设备的润滑部分进行清洁和加油,保障设备的运转顺畅。
4. 设备管理员对设备的滤清器和散热器进行清洁和更换,确保设备的散热和过滤功能正常。
5. 设备管理员对设备的传动部分进行清洁和检查,保证设备的传动系统正常运转。
五、设备检测管理1. 设备管理员定期对设备进行运行状态及性能参数的检测和记录,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
2. 设备管理员对设备的关键部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如传感器、控制器、电机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设备管理员对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障员工的安全。
4. 设备管理员定期对设备进行功能性能测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 设备管理员及时处理设备运行中的异常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六、设备保养管理1. 设备管理员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工作环境,制定定期保养计划,包括设备的润滑、清洁和定期更换易损件。
2. 设备管理员对设备的易损部件进行定期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设备管理员对设备进行常规保养,包括设备的内部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整体性能良好。
设备场地管理制度和清扫卫生制度范本设备场地管理制度范本一、设备使用规定1. 设备使用前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或资格。
2. 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
3. 使用设备时,必须按照操作手册和安全规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设备设置。
4. 使用设备结束后,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设备清洁和维护。
二、设备保养与维修1. 设备保养和维修应由专业人员负责。
2. 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检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 如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4. 使用设备时,应注意检查设备的各项指标和功能是否正常。
5. 维修工作完成后,应填写维修记录并报告上级主管,严禁隐瞒故障和维修情况。
三、设备借用管理1. 设备借用需填写借用申请单,并经相应部门主管批准。
2. 借用设备期限不得超过所规定的时间。
3. 借用设备后,必须按照规定的方式使用并妥善保管,不得擅自转借或私自拆卸。
4. 设备借用结束后,必须如期归还并进行清洗和检查。
四、设备报废处理1. 设备报废需经过设备管理部门的审批,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 报废设备应进行清理和封存,不得随意丢弃或私自处理。
3. 报废设备的相关文件和资料应妥善保管,用于备案和后续追溯。
五、设备安全管理1. 设备工作时,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不对人和物造成伤害。
2. 严禁在无授权情况下擅自操作设备或接触设备内部零部件。
3. 发现安全隐患或设备故障应立即上报主管,并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清扫卫生制度范本一、清扫工作职责1. 清扫工作由专职人员负责,确保场地的整洁和卫生。
2. 清扫工作需按时按点完成,不得随意调整清扫计划。
3. 清扫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清洁液检查和更换,确保清洁效果。
二、清扫工具使用规定1. 清扫工具应在专用区域妥善保管,不得私自借用或擅自调用。
2. 清扫工具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洗,并妥善保管,确保下次使用时清洁。
3. 清扫工具出现损坏或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应立即上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一、所有生产设备均应按各自相应的清洁规程进行清洁消毒。
二、严格按照清洗消毒规程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洗消毒。
清洗消毒后做相应检查,清洗消毒的及时性及清洗消毒后检查的数据应记录和保存。
三、同一设备连续加工同一无菌产品时每批之间要清洗灭菌。
同一设备连续加工同种非无菌产品时至少每周或每生产三批次后按清洗规程全面清洗一次。
四、经灭菌处理的设备应标明灭菌的日期、并在防菌条件下贮存,可在两天内使用,否则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五、可移动设备应移动至清洗区清洗。
六、清洗设备内清洁区所用的工具容器等不脱落纤维、和微粒,必须能洗涤消毒和干燥。
七、保证生产设备的洁净度必须达到或高于食品生产的要求。
八、对生产车间经灭菌的设备质控部应定期根据生产情况(至少每班一次)进行无菌检查。
九、检查合格的设备由质控部填写设备检查记录。
设备场地管理制度和清扫卫生制度一、值班人员对本岗位的下列设备、设施和用具负有管理保护责任。
1、场地的所有设备、材料和配备的消防、安全和其他用具等;2、所有房屋构件,本岗位的各种装置设施和用具等;3、本岗位的各种记录、表格等;4、运行维护需用的材料、备件等;当班人员有责任保证上述设备和物品不得遗失、损坏,并做到完备整洁。
二、本岗位设施应做到心中有数,逐个清点。
三、当班人员按分工保证环境、设备的整洁卫生,每天必须对设备做一次清洁工作,保持设备本体、台板、基础上无油渍和灰尘等。
四、当班人员对办公区域、地面、门窗、桌椅等每班都要全面清扫、擦抹,并做好卫生工作。
五、检修完毕后,检修人员必须把现场设备等清理干净。
六、化验人员要保持各种仪器、设备的清洁、卫生、整齐。
七、对日常工作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按规定要求定点分类放置,能回收利用的,送废品库以旧换新。
设备场地管理制度和清扫卫生制度(2)设备场地管理制度是指对于场地内的设备的管理规定,以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下面是一个设备场地管理制度的示例:1. 场地使用- 使用人员需提前预约并按时使用,不能滞留超时。
- 使用人员需遵守场地使用规定,不得擅自更改设备设置或进行危险行为。
- 长期使用的团队或项目需申请场地使用权限,并且定期进行更新。
2. 设备维护- 设备管理人员需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 发现设备故障或损坏时,需及时报修或更换。
- 使用人员需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设备,并注意设备的保养和维护。
3. 安全管理- 设备管理人员需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符合安全标准。
- 严禁在设备周围堆放杂物,保持设备周围的通道畅通。
- 使用人员需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定,如佩戴防护设备、避免操作失误等。
清扫卫生制度是指对于场地内的清洁和卫生管理的规定,以保持场地的整洁和卫生。
下面是一个清扫卫生制度的示例:1. 日常清洁- 每日定时清扫场地,包括地面、墙壁、桌椅等。
一、总则为了保障公司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清洁设备的使用效率,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意外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清洁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扫地机、吸尘器、洗地机、高压水枪等。
三、管理职责1. 清洁设备管理员负责清洁设备的采购、验收、保养、维修和报废等工作。
2. 使用部门负责人负责所属部门清洁设备的日常使用、保养和安全管理。
3. 使用人员负责遵守本制度,正确使用清洁设备,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四、清洁设备的使用1. 使用前检查(1)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报修。
(2)检查设备电源、插头、电线等是否安全可靠。
(3)检查设备内部是否有异物,如有异物应及时清理。
2. 操作规程(1)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2)操作过程中,不得擅自调整设备参数。
(3)操作过程中,严禁酒后、疲劳或精神状态不佳的人员操作设备。
(4)操作过程中,严禁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入设备内部。
3. 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清洁设备时,应注意保持周围环境整洁,避免因地面湿滑导致人员摔倒。
(2)使用高压水枪时,应注意水流方向,避免误伤他人。
(3)使用吸尘器时,应注意防止吸入异物,造成设备损坏。
五、清洁设备的保养1. 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闭设备电源,清理设备内部,防止灰尘、异物等进入设备内部。
2. 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保持设备良好状态。
3. 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正常,如有损坏及时报修。
4. 设备使用周期为一年,到期后进行报废或更换。
六、安全教育与培训1. 清洁设备管理员定期对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
2. 新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清洁设备使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 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七、监督检查1. 使用部门负责人定期对所属部门清洁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清洁设备管理员定期对清洁设备的使用、保养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一、目的为了保障公司设备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高员工的工作环境,预防疾病传播,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办公设备、生活设施等。
三、卫生管理责任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设备卫生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设备的卫生管理工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卫生状态。
3. 员工应自觉遵守设备卫生管理制度,保持设备整洁。
四、设备卫生管理要求1. 设备外部清洁(1)设备外部应定期进行清洁,保持表面无污垢、无锈蚀。
(2)操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擦拭,防止灰尘、油污等附着。
2. 设备内部清洁(1)设备内部应定期进行清洁,清理内部污垢、积尘。
(2)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内部,确保无异物、无油污。
3. 设备润滑(1)设备应定期进行润滑,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2)润滑剂应选择合适的种类,并按照规定进行更换。
4. 设备保养(1)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包括检查、调整、更换零部件等。
(2)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保养知识,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5. 环境卫生(1)设备周围应保持整洁,无垃圾、杂物。
(2)操作人员应保持工作区域卫生,不乱扔垃圾。
五、卫生检查与考核1. 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设备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各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对本部门设备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 员工应自觉接受设备卫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4. 设备卫生管理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部门给予奖励,对违反规定的个人和部门进行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公司领导决定。
生产设备清洁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和规范化生产设备的清洁管理,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二、责任与义务1. 生产设备管理人员应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清洁工作,并指派专人进行日常清洁管理。
2. 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应负责自己负责的设备的日常清洁工作,并定期进行设备的保养检查。
3. 生产设备使用人员应遵守设备清洁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处于洁净状态。
三、设备清洁管理规程1. 设备清洁分类根据设备特点和使用环境的不同,将设备清洁分为外部清洁和内部清洁两个部分。
2. 外部清洁管理1) 外部清洁的频率应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工作环境的脏污程度进行合理安排。
2) 清洁工作应按照规定的清洁程序进行,保证清洁质量。
3) 清洁工作应使用合适的清洁工具和清洁剂,严禁使用腐蚀性物质。
4) 清洁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的保护,避免清洁操作对设备造成损坏。
3. 内部清洁管理1) 内部清洁工作应在设备停机维护时进行,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 清洁工作应根据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进行。
3) 清洁工作完成后,应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四、设备保养检查1. 进行设备保养检查前,必须先停机并断电。
2. 设备保养检查应遵循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并按照制定的保养计划进行。
3. 检查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故障现象,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
4. 检查完成后,应填写相应的保养检查记录,并做好档案管理。
五、清洁管理培训1. 对新员工,应进行设备清洁管理的培训,明确相关规程和要求。
2. 对现有员工,应定期进行设备清洁管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和意识。
六、违规处理对于未按照设备清洁管理制度执行的人员,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违规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为公司生产设备清洁管理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
2. 本制度经公司领导审批通过后生效,如有修改,须重新领导审批。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公司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设备使用寿命,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设备、辅助设备以及办公设备等的卫生管理。
第三条设备卫生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
第四条设备卫生管理应定期进行,形成长效机制。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设备卫生管理制度,组织实施设备卫生管理,定期检查设备卫生状况,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设备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落实设备卫生管理制度。
第七条各岗位操作人员为设备卫生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日常设备清洁和维护。
第三章设备卫生标准第八条设备外观应保持整洁,无明显污渍、油污、锈蚀等。
第九条设备内部应保持清洁,无灰尘、杂物、油污等。
第十条设备传动部分、润滑系统应保持清洁,无油污、积碳等。
第十一条设备冷却系统应保持清洁,无异物堵塞。
第十二条设备电气部分应保持清洁,无灰尘、油污等。
第十三条设备防护装置、安全装置应保持完好,无损坏。
第四章设备卫生管理措施第十四条设备清洁分为日常清洁和定期清洁。
第十五条日常清洁由操作人员负责,包括:1. 每班工作结束后,对设备进行擦拭,清除灰尘、油污等;2. 定期对设备进行润滑,确保设备正常运行;3. 检查设备防护装置、安全装置是否完好。
第十六条定期清洁由专业清洁人员负责,包括:1. 每周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清洁,包括外观、内部、传动部分等;2. 每季度对设备进行一次深度清洁,包括冷却系统、电气部分等;3. 对损坏的设备部件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
第十七条设备润滑管理:1. 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润滑规范,选择合适的润滑剂;2. 定期检查润滑系统,确保润滑剂充足;3. 发现润滑系统异常,及时处理。
第十八条设备冷却系统管理:1. 定期检查冷却系统,清除堵塞物;2. 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定期更换冷却液;3. 发现冷却系统异常,及时处理。
设备清洁管理制度
篇一:清洁设备管理制度
清洁设备管理制度
1、清洁设备领用、操作制度
1] 领用制度
A]会所清洁用品由专人负责领出库由清洁主管负责分发并填写明细表;B]设备原则上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
C]领用设备必须填写领用登记表;
D]领用设备时,领用人自行检查设备的完好程序,因检查不细,造成病机出库而影响工作的,由领用人自行负责。
E]使用设备时如发生故障,不得强行继续操作。
F]因作用不当,发生机具、附件损坏者,按规定赔偿。
G]归还设备时,必须保证设备完好无损,内外干净,如有损坏应及时报修,并在领用簿上注明损坏情况。
2] 操作制度
A]在设备使用前,了解设备的性能、特点、功率。
B]操作前,先清理场地,防止接线板、电机进水或因电线卷入正
在操作的设备中而损坏设备。
C]各种设备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正确操作,正确使用。
D]设备使用后,按要求做好清洗、保养工作。
2 、清洁工安全操作规程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安全操作。
2]清洁人员在超过2米高处操作时,必须双脚踏在凳子上,不得单脚踏在凳子上,以免摔伤。
3]清洁人员在使用机器时,不得用湿手接触电源插座,以免触电。
4]清洁人员不提私自拔动任何机器设备及开关,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5]清洁人员在不会使用清洁机器时,不得私自开动机器,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6]清洁人员应该严格遵守防火制度,不随意动用明火,以免发生火灾。
7]在操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应先服从安全,以安全为重。
篇二:设备卫生管理制度
设备卫生管理制度
各个区队、车间部门:
为了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明确设备管理责任,结合公司设备管理实际,下发设备卫生管理规定通知,望各个区队、车间部门认真落实贯彻执行。
一.检查考核范围
各个区队、车间所属所有的设备卫生,包括设备本体,附属阀门、管道、标识牌、基础台板及周围现场环境卫生等;设备完好、维护情况、设备缺陷处理情况,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设备巡检,定期工作执行情况,设备各项记录情况等。
二.设备考核标准
机电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1. 设备无积灰、积油、积垢现象,表面清洁见本色,防护设施完好。
2. 管道介质流向、标识清楚、规范,管道无积灰。
3. 电源箱、控制箱(柜)、检修箱等各类箱体完好、规范,箱内外无积灰、无杂物。
4. 设备及各类箱体标志牌、指示(或标示)、安全警示牌等齐全、内容规范、固定牢靠,不存在歪斜等现象;表面清洁、无油污、灰尘。
各个机房卫生管理制度:
1.值班人员要保持操作台平净、整洁。
2.保持微机机柜上无灰尘、无污痕。
3.保持机房地面干净、无杂物。
4.各种用具摆放整齐,地面平净无杂物,定期清洗被罩、床单及枕巾。
5.档案室各种文件分类摆放,衣物摆放整齐:五整齐(上墙图表悬挂整齐,柜内物品摆放整齐,桌椅摆放整齐,柜子摆放整齐,柜桌上用品摆放整齐。
)达到五净(门窗净、桌椅净、地面净、衣柜净、墙壁净)。
车间卫生管理制度:一:地面卫生打扫干净,保证无明显杂物,无积水(雪);车间地面清扫前先打扫卫生区域内杂物,用扫帚将地面清扫再将灰尘拖理干净;严禁撒水用拖把搅合泥水。
二:前处理煤要堆放整齐,无散放煤块;公共卫生区各倒班班组要在下班前,清扫一遍。
三:各工作场所死角内,均须随时保持整洁,不得堆放任何垃。
四:车间不用的工装、废旧物品、工具及时清理,摆放整齐。
五:达到五净(门窗净、桌椅净、地面净、衣柜净、墙壁净)。
六:五整齐(上墙图表悬挂整齐,柜内物品摆放整齐,桌椅摆放整齐,柜子摆放整齐,柜桌上用品摆放整齐。
)
篇三: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1.目的:建立生产设备清洁管理制度,保证生产设备符合工艺卫生要求
2.范围:车间一般生产区、洁净区设备。
3.责任:车间班长负责组织实施,各工序生产操作人员有责任按本制度执行。
工艺员、质监员负责监督、检查。
4 内容
4.1一般生产区设备的清洁
4.1.1设备内表面清洁时,先用软用水(必要时加洗涤剂)擦试设备内表面至清洁,再用干抹布将设备内表面擦试干净。
4.1.2设备外表面清洁时,用软布或湿毛巾擦拭设备外表面,注意不可让水流入电器开关及控制盘内。
4.1.3如有污处应用去污粉或洗衣粉擦洗干净。
4.1.4清洗完后,用毛巾擦干设备表面的水。
4.1.5清洁时注意手勿被设备尖物刺伤。
4.1.6 电器开关清洁前必须切断电源,用干布擦去表面浮尘。
如有必要用微湿毛巾擦拭电器表面。
4.2洁净区设备清洁
4.2.1生产完毕后,切断电源,对设备进行整理,清除设备内外的残留物。
4.2.2设备上可拆下部分及可移动设备送清洁间清洗,按生产用容器具清洁SOP进行清洁。
4.2.3设备主体按各设备清洁SOP实施,内部要清洁干净,外部要见设备本色,电器擦拭无油污,设备清洗要揩净边角、缝隙。
4.2.4用纯化水将设备内外表面及拆下部件擦洗干净,再用75%酒精对设备及部件进行全面擦拭、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