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电重大工程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测度方法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14.11 KB
- 文档页数:8
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研究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是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的一种系统而又客观的分析评价,是项目周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其主要内容就是用项目实际的成果和效益,来评价分析项目目标、目的、效果、效益的实现程度,衡量分析项目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总结项目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为项目的实施提出改进意见,为后续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并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
近几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实施大规模的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使电网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工作再次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特别是如何保证国家和企业巨额资金投入后产生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如何保证投资的合理回报和银行贷款的按期偿还,这些都成为国家和电网企业高度关注的问题。
盈利性是企业投资项目的直接目的,通过投资,企业能否盈利、盈利多少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所以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根据项目各年发生的实际投入情况,计算实际的财务收益和实际的财务费用,并在此基础上预测项目今后的变化趋势,综合考察项目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找出财务管理的经验和教训。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主要指标是反映项目实际财务效果的指标。
主要有:(1)静态指标。
主要包括:实际投资利润率、实际投资利税率、实际静态投资回收期、实际借款偿还期。
(2)动态指标。
主要包括:实际财务净现值、实际动态回收期、实际财务内部收益率。
其计算公式分别为:1、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它是反映项目实际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式中:ci—现金流入量。
co—现金流出量。
(ci-co)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n—计算周期。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的判别依据,应采用行业发布或评价人员设定的财务基准收益率(ic),当firr≥ic,即认为项目的盈利能力能满足能力,项目在财务上是成功的。
2、投资财务净现值(fnpv)。
投资财务净现值是指按电力行业基准收益率(ic)或设定的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全部投资或自有资金)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
城市电网改造方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摘要:本文对城市电网改造方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对城市电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来解决社会效益评价中定性指标的定量化问题。
关键词:城市电网改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商贸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城区面积不断扩大,用电需求不断增长。
供电公司对部分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供电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资金筹措困难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小城市城市电网仍存在电网结构比较薄弱、供电能力不足、线损率偏高、供电可靠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具体表现为:1、供电可靠性低城市电网220千伏、110千伏变电所布点少而且布点不合理,110千伏变压器备用容量严重不足,城市电网结构薄弱,同时,变电站设备陈旧,存在事故隐患。
中低压线路普遍供电半径长、且未行成环网互联供电、加之导线截面小、设备老化,线路超负荷运行。
早期电网改造前全网供电可靠率为99.83%,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但与国家电力公司的改造目标99.9%尚有差距。
2、城市电网线损率高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严重老化,导线截面小,供电半径大,线损管理手段落后,监测和防窃电能力差等原因使得城市电网线损率居高不下,早期电网改造前全网线损率为4.0%,城市电网线损率则达到了12.5%。
同时对普遍存在的窃电现象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
3、无功管理手段缺乏全网无功补偿欠缺,补偿装置投运率偏低,技术管理手段落后,特别是城市电网无功补偿严重不足,造成电网运行不经济,电压质量也难以满足用户的要求。
4、配网调度、管理自动化程度低配电网抢修及通讯手段落后,配网调度自动化程度低,故障切除、恢复供电时间长,供电可靠率低。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城市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稳定性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5、城市配电网安全系数低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无绝缘化及电缆线路,全都是裸导线架设,距房屋近,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加之城市绿化因素,又与树木达不到安全距离,变天起风将造成树木碰线而行成断线或接地,对电网安全稳定性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输变电工程后评价中的经济效益分析摘要:在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积极开展项目后评价对提高输变电工程整体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取得积极效果,提高输变电项目后评价的实效性,我们应从前期重点做好可研与决策的评价、建设实施过程重点做好合同执行、工程管理评价、项目后期重点做好工程技术水平和投资效益评价等方面入手,全面总结评价输变电工程从投资决策到建设投运的整个过程,并提出建议,用以完善已建项目、改进在建项目、为拟建项目总结经验,确保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工作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输变电工程后评价中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输变电;评价;经济效益1 输变电工程的主要特点输变电工程是电力系统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在电网升级和电力网络构建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根据输变电工程的实际情况,其特点如下:1.1 网络性电力系统实际上就是通过电力网络来实现分配和输送的相关工作,建设输变电工程项目只有与电力网络充分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够将其功能真正的发挥出来。
1.2 公益性输变电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在维持正常生活秩序和维护国家能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其重要建设内容就是输变电工程,同时这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就直接突出了输变电工程的公益性。
1.3 扩建性输变电工程项目本身就是扩建电网生产能力的一种直接体现,是电网规模扩大的重要手段,无论是新建输变电工程,亦或者是建设中的输变电工程,其扩建性都是不可取代的。
2 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对于输变电工程而言,项目后评价是提高工程整体效益和满足项目管理需求的重要手段。
结合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实际,后评价主要包含以下内容:2.1 效益后评价在项目后评价中,效益评价是主要内容和重要指标,通过开展必要的后评价行为,能够对输变电工程的整体效益进行合理评价。
2.2 过程后评价过程后评价主要指的是对输变电工程项目完工之后,对输变电工程实施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重大工程社会影响评价的综述:概念、内容与方法作者:袁竞峰郭霁月李京娥来源:《现代管理科学》2018年第12期摘要:社会影响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决策工具,在重大工程项目决策中应用的越发广泛。
重大工程社会影响主要是指重大工程项目对当地社会带来的一系列后果,既包括正面影响,又包括负面影响。
通过社会影响评价,可以放大重大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减轻重大工程项目潜在的风险。
文章主要从概念、内容、方法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重大工程社会影响评价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社会影响评价;重大工程;文献综述一、社会影响评价;重大工程;文献综述1. 社会影响评价的起源与发展。
目前学者们一致认为社会影响评价最早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部分出现。
20世纪60年代,美国颁布了《国家环境政策法案》,该法案对重大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EIS)程序进行了详细规定最初的社会影响评价概念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成熟概念,而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子内容出现,而并非一个单独的学科领域。
自20世纪70年代后,社会影响评价逐渐在包括水资源和土地开发等美国大型开发项目中得到应用。
同时,在社会影响评价的理论研究方面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1994年5月,由社会影响评价指导原则跨组织委员会颁布的社会影响评价指导原则,代表着社会影响评价体系的规范化和流程化,为后续社会影响评价的实践提供了可参考的指南。
除美国外,重大工程项目的社会评价在世界重要机构和组织都得到了认可,例如世界银行于2002年颁布了社会分析范例手册,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影响评价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指导;亚洲开发银行在20世纪末同样设立了社会发展部门,并将社会影响评价作为是否提供贷款的必要条件之一。
国内关于社会影响评价的研究相对展开较晚,我国早期的项目评价主要经济评价为主。
自20世纪80年代起,受国际经验启发同时为了吸引外资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在部分公共投资大型开发项目中首先引入了社会影响评价的相关理论,以三峡工程为典型案例,我国的社会影响评价实践与研究由此正式展开。
输变电工程管理评价指标及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输变电工程建设成为了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随着我国输变电工程建设的需求不断增长,输变电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对于输变电工程管理评价指标及方法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探讨输变电工程管理评价指标及方法,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提出一系列科学、实用和可行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模式,以期为我国输变电工程管理的优化和提升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文旨在建立完整、科学的输变电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绩效指标、质量指标、安全指标等方面,从而实现对输变电工程管理水平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价。
具体如下:1. 分析现有输变电工程管理评价模式,探讨其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方面。
2. 构建完整、科学的输变电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设立符合实际需求的指标和考核标准。
3. 建立合理的权重分配方法,实现对不同指标的全面评估。
4. 运用实例进行验证分析,验证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和统计运算,探究出科学、实用、可行的方法模式。
四、预期成果本文预期提出符合国情的输变电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模式,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我国输变电工程管理的加强和提升提供有力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五、研究难点1. 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实际的输变电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模式。
2. 如何有序地将各项指标权重分配,切实反映不同指标的重要性。
3. 如何将理论指标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实现评价与应用的有效衔接。
六、研究计划1. 阶段一:调研分析现有评价模式,探讨存在的不足,明确本文研究方向。
2. 阶段二:构建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制定权重分配方法。
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方法分析摘要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评价系统,在输变电工程项目评价过程中一般是按照先提出问题,而后收集资料数据,再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科学结果的步骤来进行输变电工程项目评价。
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对于输变电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方法;工程建设1 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1.1 输变电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后评价输变电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后评价是在输变电工程项目完工结束后,通过比较整个项目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对该项目所进行的全面评价。
在输变电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后评价的过程中,需要简要阐述项目实施的基本特征,然后对比可行性研究报告查找出主要的改变,分析原因及其影响后果。
1.2 输变电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输变电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是指对新建或者改造完工后的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的再评价。
在项目产生的实际投资效益数据的基础上,将这些指标与项目前评价进行预测的指标进行纵向对比,或者与其他电网项目的同类指标进行横向对比,认识其中存在的误差情况,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1.3 输变电工程项目性能后评价参照我国颁布的各项电网方面的技术参数,对输变电工程项目建成前后的各種技术指标和参数等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存在的差异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分析新建的工程项目对整个电网和以后的改扩建生产带来的影响,并进行经验总结。
1.4 输变电工程项目影响后评价电网项目不仅对宏观经济和电力行业产生直接的效应,而且对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采纳先进技术的电网项目也会推动社会的技术进步。
因此,对于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影响后评价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影响评价两个层面。
1.5 输变电工程项目持续性后评价输变电工程项目持续性后评价是指该项目对企业自身、地方以及国家持续性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从财务、技术、环境和管理等角度对项目的存在和发展进行分析,了解项目目标、要素和存在的风险[1]。
2021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5、总结 输变电工程项目作为电网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弊端,缺乏有效的项目监督和评价机制。
因此,对已经完成并投入运行的输变电工程项目进行后评价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围绕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1)本文参照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应用。
从过程、运营、经济、影响、可持续性五个方面出发,归纳总结了一套较为全面的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考虑到了不同类型输变电工程在指标上存在的差异,将差异性指标进行了区分列举和说明;针对输变电工程在影响和可持续性后评价方面较为抽象的情况,对这两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后评价指标。
(2)以归纳总结的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选取220kV 送出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对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方法进行研究。
根据后评价指标的性质,将指标分类为评价指标和约束性指标,分类从过程、运营、经济、影响、可持续性五个方面展开。
对于评价指标进行等级划分作为评价标准;对于约束性指标,将其作为评价内容只进行检验看其是否满足要求,不纳入等级评价范围。
(3)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在经济后评价中,经济类评价指标(属性值)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且其评价指标属性值都是定量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经济后评价更为合适。
对于过程、运营、影响和可持续性后评价的评价指标,通过案例分析得出其部分评价指标(属性值)大小对指标权重有影响,采用常权综合法评价有明显的缺陷。
(4)针对输变电工程的经济后评价,采用了基于LM 优化算法的 BP 神经网络构建了具有h个隐含层节点、3 层网络的后评价模型,以评价指标的属性值为输入即可输出得到经济后评价等级结果。
针对输变电工程的过程、运营、影响、可持续性后评价,根据变权理论思想,采用局部变权原理来确定状态变权函数来对部分评价指标进行变权处理,构建了基于部分变权的后评价模型。
浅谈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及方法作者:郑静来源:《价值工程》2018年第29期摘要:随着我国电力系统体质改革的深入,输变电工程成为电网建设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电网的稳定运行,因此,对输变电项目采取项目后评价尤为重要,通过对输变电项目全过程的评价,找出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及客观规律,加以改善,解决施工过程中规划不科学、投资成本高,建设工期长等问题,从而为后续的输变电项目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因此,本文结合输变电工程的特变,对输变电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及方法进行探究。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physical system reform in China's power system,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ject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and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grid. Therefore,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adopt post-project evaluation for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jects.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project, identify the deficiencies and objective laws in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m, and solve the problems of unscientific planning, high investment cost and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and reliable reference for the subsequent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jects. Therefore, this paper, combining the special changes of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jects, explores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post-evaluation of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jects.关键词:输变电;项目后评价;模糊层次分析法Key words: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post-project evaluation;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9-0010-021.1 项目后评价的概念项目后评价是项目生命周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对项目全过程的评价。
电网企业输变电工程经济效益后评价分析作者:乔瑾瑾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4年第06期摘要:文章为了探讨提高电网企业输变电工程经济效益的可行办法,以某输变电工程为例,分析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的方法。
对经济效益后评价作出介绍,了解实施后评价背景、原则及基本内容。
介绍了结合项目实际,介绍后评价数据、方法、内容,并通过经济效益后评价得出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良好。
通过综合分析认识到经济效益后评价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今后电网企业及输变电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支持。
关键词:电网企业;输变电工程;经济效益后评价电力行业作为社会中的基础性行业,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
对于电网建设项目而言,项目后评价在电网企业中,成为目前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的完善,其间为了使项目后评价过程更具有规范性,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管理条例,为电网企业输变电工程投资项目后评价提供支持。
输变电工程经济效益的评价,同样可以采用此评价方法进行经济效益后评价的相关处理。
当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后,产生的所有历史数据均可作为项目测算的经济指标,通过对比提出有利于提升输变电工程投资效益的建议。
一、输变电工程经济效益后评价概述(一)经济效益后评价经济效益后评价在输变电工程中应用,其应用对象具有针对性,主要为新建项目和改造项目。
采用再评价的方式,得出具体数据,了解投资的经济效益。
根据现有的经济效益后评价经验,此评价方法是由两种评价方法组成,一是财务后评价,二是国民经济后评价。
财务后评价的评价主体是投资者,需要以真实的财务数据为依据进行评价,而国民经济后评价的主体则是国民经济,评价对象是输变电工程可能获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对输变电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后评价,如果站在多个评价视角,经济效益后评价的内容也有明显差异。
一是财务后评价,评价人员在预估项目全寿命周期范围内的实际财务指标之后;二是从可研环节着手,得出预测评价结果,通过两项数据的对比,便可获得客观的财务评价结果。
特高压电网社会效益分析及评价方法特高压电网是当前前景较为良好的输电技术,具有多种优点,特别是能够带来较多的社会效益。
传统的方法并不能体现特高压电网对社会较为复杂的影响,其评价未能考虑到诸多因素。
本文采用基于影子价格理论的方法对特高压电网进行全寿命周期的各种社会影响及相关效益评价,探索了一种较为客观的评价方法。
标签:特高压电网;社会效益;评价方法特高压电网包括特高压交流输电和特高压直流输电两种技术,是一种集约化的输电方式,能够极大优化我国包括水力发电、煤电、核电等常规能源,以及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资源配置能力,在满足电力需求的急速增长的基础上,推动能源结构的清洁化,从而促使能源的优质化,提高经济效益。
由于特高压电网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因此前期需要投入巨大的建设资金,对社会而言有着较大的影响,并且确实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其社会效益值得进行详细的讨论。
1、特高压电网社会效益的讨论思路对于特高压电网社会效益的讨论,一般可从成本分析入手,从财务角度分析其经济性,并以国民经济的视角来探讨特高压电网的社会效益。
为了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特高压电网的社会效益,应当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对特高压电网的投资成本进行分析,对影子电力价格进行计算,并考虑社会群体的受益程度、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其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较为可靠的结论。
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对节约装机效益和节约燃煤效益方面的估算方法,降低网损效益和降低短路电流效益方面的估算方法,以及在可持续发展效益的提高与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方面的估算方法,进而对相关研究工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2、特高压电网的成本分析特高压电网的成本主要指的是投资成本。
在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的分析中,需要把握全寿命周期设备级成本折算值(C’dl,i),全寿命周期系统级成本折算值(C’sl)和外部环境成本折算值(C’exter),则特高压电网全寿命周期投资成本值(C’LCC)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N表示元件数,而M则表示时间阶段。
变电工程效目效果评价方案一、变电工程效果评价的方法和步骤(一)变电工程效果评价的方法1.定量分析法:通过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定量评价变电工程的效果。
2.定性分析法: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变电工程效果进行定性评价。
3.专家评估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变电工程的效果进行评估。
(二)变电工程效果评价的步骤1.确定评价目标和范围:明确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确定评价指标和方法。
2.数据收集和整理:收集变电工程建设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评价指标的确定:根据变电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评价目标和指标。
4.评价方法的选择:根据评价目标和指标,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5.效果评估和分析:进行效果评价和分析,得出评价结论和建议。
6.结果报告和总结:编写评价报告,总结评价成果。
二、变电工程效果评价的影响因素1.建设设计水平:变电工程的建设设计水平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效果。
2.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是决定变电工程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3.设备运行状态:设备的运行状态对工程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对工程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5.管理水平:变电工程的管理水平对工程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变电工程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1.工程质量:包括施工质量、材料质量等。
2.安全性能:包括设备运行安全性、人员安全等。
3.经济效益:包括能源利用效率、投资回报率等。
4.环境影响:包括对环境的影响、资源消耗等。
四、变电工程效果评价的应用价值1.为变电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对工程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为决策提供参考。
3.为工程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变电工程效果评价是对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的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变电工程效果评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变电工程效果评价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推动变电工程效果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基于RS-SVM的输变电工程建设效益评价研究摘要: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对其建设效益的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章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能力纳入输变电工程建设效益评价体系中,旨在建立更为完善的输变电工程建设效益评价系统。
文章运用粗糙集理论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简约效益评价指标,对样本进行训练和学习,并对测试样本的效益进行评价分类。
通过实例验证表明,基于RS-SVM的输变电工程建设效益评价模型大大缩短数据预处理以及模型运行时间,为输变电工程建设的投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提高输变电工程投资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粗糙集;支持向量机;输变电工程;效益评价0 前言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电网作为国家基础设施与支柱产业,其建设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质量[1]。
因此,科学合理地对输变电工程进行建设效益评价成为重中之重。
目前的研究中,曾鸣引入三角模糊数和矩阵调整因子,有效模拟了专家评判的模糊性[2]。
王汉梅将BP神经网络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有效结合[3]。
Morozowski等学者提出优点指数法,实现多方案比选[4]。
Barros等学者引入帕累托最优函数进行输变电工程效益排序分析[5]。
然而,这些方法泛化能力差,且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评价方面[6]。
因此,本文利用粗糙集和支持向量机评价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为提高输变电工程投资管理水平提供指导。
1 粗糙集-支持向量机理论1.1 支持向量机理论支持向量机方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通过非线性变换将输入空间导入至高维空间中,并在其中求解有约束的凸二次规划问题,从而得到有且并唯一的全局最优解[7]。
假定训练样本集,其中X为输入指标,含d维向量,l个训练样本数量,Y为输出指标或决策属性,同时构造回归估计函数:其中是输入空间的权向量,是偏移向量在寻求最优分类面的过程中,选择一个满足Mercer条件的核函数使得在二维空间映射到高维空间的过程中实现某一非线性变换后的线性分类,此时表现为如下约束优化问题:(1)(2)用Lagrange乘子法化成其对偶形式以解决二次规划存在唯一极小点问题,(3)(4)式中为满足Mercer条件的核函数,最终求得决策方程为:(5)1.2 粗糙集理论及其简约方法粗糙集是通过知识简约剔除冗余数据,从大量数据中求取最小不变集合,找出最能反映本质特征因素的关键特征变量,从而实现输入数据的简化。
曹妃甸一港池输变电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研究“经济要发展,电力须先行”。
电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可靠的电网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现有电网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电力工程建设的脚步也在不断的加快,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因此,输变电站的建设要经历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选址、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后续的项目后评价等过程,由此来降低决策失误,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本文以唐山曹妃甸一港池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搜集整理各方面材料,对唐山曹妃甸一港池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本文大体上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唐山曹妃甸一港池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综合评价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介绍了输变电站项目评价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根据项目前期运行数和相关资料对项目的经济效益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得出项目的收入、成本及负债的相关指标,从而计算并整理本项目的现金流量表、总成本表、资产负债表以及现金流量表,并根据这些基础数据对项目的经济效益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和评价。
第四部分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指标两个方面构建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评价指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第五部分对唐山曹妃甸一港池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结合唐山曹妃甸一港池220kV输变电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变电站进行的实际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通过对曹妃甸一港池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的分析和评价,可以得出项目极大的满足了地区负荷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为唐山地区近期及远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输变电重大工程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测度方法研究作者:刁海璨朱壮明袁圆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8期一、绪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建成特/超高压交直流混合输电网,并推动全球能源互联,公司围绕“建设能源互联网,推动我国能源利用方式变革”的总体目标,将迎来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机遇期。
目前,我国对于工程投资的经济发展研究比较充分,但在具体项目评价中对社会效益进行定量测算的应用相对缺乏。
开展输变电重大工程的社会效益评价研究,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合理的度量模型与评价方法,其研究成果可用于已有项目的定量总结,也可指导拟建或在建项目各阶段的工作和实践,可广泛应用于输变电重大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后评价等各阶段的投资效益评估。
体系的创建对于完善投资决策机制,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项目管理水平,合理有效配置资金和资源,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实现公司投资结构优化、投资价值可持续,促进公司集约化发展,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的技术支撑。
当前,在社会效益评价方面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
刘秋华从多种新能源并网效益、节能减排效益、激励用户节电效益和投资创造就业效益四个方面,采用简单的计算方法对智能电网的社会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
田书欣在特高压电网的社会效益分析中引入全寿命周期成本和影子价格理论,基于与效益相关的各元素影子价格估算公式,从节约装机效益、节约燃煤效益、节约网损效益、降低短路电流效益、可持续发展效益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效益方面深入分析了特高压电网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益。
陆明设计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对能源节约效益、污染物减排效益、土地节约效益和就业带动效益进行了定量测算。
二、社会效益测度方法研究对于输变电重大工程的社会效益,从社会发展和资源发展两个层面开展,根据指标的特点将采取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投入产出法、乘数效应法和“效益-费用”分析法这五种方法进行测量。
(一)机会成本法机会成本法是指在无市场价格的情况下,资源使用的成本可以用牺牲的替代用途的收入来估算。
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是指将资金进行某种形式的投资所获得的收益相对于其放弃的另一种形式投资所获得的收益。
(二)影子价格法影子价格又称最优计划价格或效率价格。
它是指有限资源在最优分配、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对社会目标的边际贡献或边际效益。
影子价格的获得有多种途径,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求解线性规划模型,影子价格的数学基础是线性规划之对偶规划理论。
资源的最优配置可以转化为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其对偶规划的最优解就是影子价格。
即通过建立和求解资源优化配置的线性规划模型,来推求总体最优情况下各种资源的影子价格。
(三)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法是宏观经济分析中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生产与分配、投入与产出的技术经济联系的一种常用方法。
因此,能够对社会效益各个指标发挥所产生的结果进行更加全面、清晰的分析和计量。
投入产出法是在投入产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社会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经济技术关系的定量研究方法。
(四)“效益-费用”分析法“效益-费用”分析法是进行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表示为:效益/费用,即B/C。
或者表示为:效益-费用,即B-C。
若此方案最终效益超过投资费用,即B/C大于1,则此方案在经济上是可以接受的;若投资效益小于投资费用,即B/C小于1,则此方案是赔钱的。
所以,B/C的标准就是1,即投资效益应当大于投资费用,至少应不小于投资费用。
“效益-费用”分析法是用货币作为统一尺度,同时也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通过B/C得出的无量纲比值,能够使人们更明显、更直观地看出方案之间的差异。
三、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测度输变电重大工程作为电网建设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学术界运用经济与管理理论在输变电重大工程相关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以期规划电力建设投资,分析产生的效益。
(一)社会发展指标测度与普通工程相比,输变电重大工程为公共服务设施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为技术进步提供了更多可能,也对社会就业、脱贫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根据社会发展各类指标的特点,选择对应的测度方法。
1.对技术进步的指标测度新技术应用:考虑技术进步对于上下游的影响。
对于输变电重大工程的设备制造厂商和材料供应商而言,在挑战厂商研发和制造能力的同时,实现了厂商的优胜劣汰。
其效益测算公式如下:(1)式中:为新技术应用效益;为第种新材料的工程用量;为第种新材料的单位价格;为第种新设备的工程用量;为第种新设备的单位价格;为电力生产与供应业的影响力系数。
2.对家庭生活改善的指标测度第一,户均电器拥有量增长贡献。
住宅户均用电量指标随着家电总功率的增加呈增长趋势。
户均电器拥有量增长贡献测算公式如下:(2)式中:为小区项目实施后当年平均每户用电量;为小区项目实施前一年平均每户年均用电量。
为电价。
第二,居民配电容量增长贡献。
输变电重大工程的建设对输电地区小区居民的配电容量增长有一定贡献。
此贡献可量化为:(3)式中:为小区售电价;为小区项目实施后当年平均每户配电容量;为小区项目实施前一年平均每户配电容量。
第三,居民限电时长减少量。
输变电重大工程的实施有助于输电当地提高最大限电负荷,从而减少居民限电时长,有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将居民限电时长减少量指标货币量化为:(4)式中:为地售电价;为最大限电负荷;为限电时长减少量。
3.对社会生活改善的指标测度第一,新能源交通增长贡献。
输变电重大工程的实施对新能源交通的增长贡献主要体现在电动汽车对化石能源汽车的替代,以及电动公交汽车对传统能源公交汽车的替代上。
因此,新能源交通增长贡献测算公式如下:(5)式中:表示新能源汽车,表示新能源公交汽车;为新能源车型拥有量;为该车型平均每年行驶公里数;为该车型平均每公里油耗;为油价。
第二,标杆电价上涨减少量。
工程输电的落地电价与点滴标杆电价之间存在价差,因此输变电重大工程能够有效抑制标杆电价上涨,降低企业和居民的用电支出,具体测算公式如下:(6)式中:为抑制标杆电价上涨的效益;为落地电价;为工程所在地当地标杆电价;为年地区用电量。
4.对电网系统效率提升的指标测度第一,电能质量改善效益。
电能质量优化有效降低了供电中断造成的经济损失。
借鉴机会成本概念,将电能质量改善效益测算公式表述如下:(7)式中:为单次瞬时供电中断产生的经济损失;为第种技术的应用率相对于参考年的变化量;为第种电能质量问题向1次1min供电中断的折算率;为第种电能质量问题在第种技术下的改善效果。
第二,电能利用效率增长贡献。
输变电重大工程主要是通过降低线损产生的节电效应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的。
这一影响用公式表示为:(8)式中:为第年的节电效益。
为年输电量;为当年线损较参考年线损下降的百分数。
第三,工程投运增长贡献。
工程投运产生的增长贡献主要来源于单位变电容器供电量的变化和单位线路供电量的变化,合并之后可按下式计算:(9)式中:为售电价;为购电价;为年度新增供电量。
(二)资源环境发展指标测度目前,我国对输变电重大工程的研究对于其投资建设所带来的环境效益缺少系统性的分类研究。
因此,有必要对输变电重大工程的环境效益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输变电重大工程资源环境发展各类指标的特点,选择对应的测度方法。
1.对生态环境成本的指标测度第一,水资源成本。
按照区域电网内所有火电厂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并参考机会成本法提出以区域水系内所有火电厂的废水排放量换算成相应的发电量占总发电容量的比例作为评价指标。
火电厂排废水影响指标区域水系内火电厂年废水排放总量占区域总径流量的比例,记为:????(10)式中,为排水影响指标;为区域水系内火电厂年废水排放总量;为发电总量;为取水量同发电量的换算系数。
第二,大气资源成本。
电力行业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耗、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行业。
根据机会成本法对大气资源成本加以测算。
SO2和NOx价格:取5000元/t。
CO2价格:根据我国CDM项目碳交易价格平均为10~12€/t,CO2此处暂采用100元/tCO2为温室气体的价格参数。
则有:(11)式中:为构造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当量指标;,,分别为SO2、NOX、CO2的交易价格与电价的转化系数。
第三,土地资源成本。
输变电建设项目对地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及施工场地恢复期。
变电站和线路的施工建设都会产生一定的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此处用土地的影子价格来反映土地用于拟建项目后不能再用于其他项目所放弃的国民经济效益以及国民经济为其增加的资源消耗,包括土地的机会成本与土地转变用途所导致的新增资源消耗。
测算公式如下:? (12)(13)式中:为土地影子价格;为将项目所占用的土地以行政划拨的方式将土地使用权交给其他土地使用者用于其他用途时土地价格的最高者;为项目所占用土地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收益现值的总和;为项目占用土地地块的数量;为项目所占用土地最佳用途的年净效益;为土地的最佳用途的年净收益同所受电量获得收益的转化系数;R为最佳用途净效益的年平均增长率;为社会折现率;为土地的招标价格或拍卖价格中的较大者。
以上依据机会成本法,根据电力建设项目在建设以及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来作为成本分析,测度衡量输变电工程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2.对人居环境成本的指标测度第一,社区环境治理费用。
对于输变电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来说,社区环境维护方面的投资成本是在项目规划建设初期一次性投入的费用,此处不作具体的测度分析。
第二,环保投入成本。
环保投入是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能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物产生量也在同步增加,环境保护面临巨大压力。
同样,此项投资也作为输变电重大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初期一次性投入的费用,此处不作具体的测度分析。
3.对资源环境成本的指标测度耗材节约成本:在输变电重大工程建设中,以输电铁塔、变电架构及换流站阀为代表的钢结构或钢构件得到了大量应用。
而节约钢耗材的使用有助于增加输变电重大工程的节能减排效益。
在耗材节约量方面根据“效益-费用”分析法,通过节约资源耗材消耗量来测度衡量采用先进的技术改进所带来的资源环境发展效益,测算公式如下:(12)式中:为技术改进前后耗材的变化量;和为技术改进前和改进后的成本;和为技术改进前后成本与电量之间的转化系数。
4.对噪声环境的指标测度输变电重大工程的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电磁环境问题不可避免。
对噪声的测算主要是采用机会成本法。
第一,电磁干扰噪声(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污染。
治理电磁干扰噪声所消耗的费用:(13)第二,无线电噪声污染。
治理无线电干扰噪声所消耗的费用:(14)式中:和分别为建设期和变电站线路工程可听噪声原始分贝与达标分贝的差值,单位为;和分别为建设期线路和运行期变电站工程可听噪声每降低1dB的成本,单位为元/dB;和分别为线路和变电站工程电场强度,原始电场强度与达标电场强度的差值,单位为kV/m;和分别为线路和变电站工程每降低单位电场强度所需的成本,单位为元;为第m段线路长度,单位为km;α为成本与电量的转化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