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注会《经济法》知识点:抵押权的设定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1
抵押权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抵押权知识点》①基本定义:老实说,抵押权呢,就是一种担保物权。
就是说,你想借点钱,或者办点别的事,但人家怕你到时候赖账或者还不起,你就可以把自己的财产抵押出去。
比如说你的房子,你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就像你对银行说:“你看,我把房子押这儿了,要是我还不上钱,你可以把房子拿走去卖钱抵债。
”这个房子就是抵押物,你们之间这种关于抵押房子来担保还钱的关系,这里面银行就对你的房子有抵押权。
②重要程度:抵押权在物权里可是相当重要的哦。
在经济活动中,就像血液一样重要。
不管是个人、企业还是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买卖啥的,基本上都会涉及到抵押权的问题。
要是没有这个抵押权,大家借钱、做生意都不踏实啊。
比如说你想去银行贷款创业,银行要是不能有个抵押物来保障自己的权益,它可不敢轻易把钱借给你呀。
③前置知识:我们得先了解物权的一些基本概念,像什么是所有权呀,占有权啦。
还得懂一点债务相关的知识,因为抵押权是和债务紧密相连的呢。
打个比方,你都不知道债务是怎么回事儿,那你肯定理解不了为啥得抵押东西来担保债务的偿还了,对吧?④应用价值:在现实生活里到处都有应用。
除了上面说的个人向银行贷款抵押房子,企业也经常把自己的厂房、设备抵押给供应商作为货款的担保啦。
这就给了交易双方一种保障和信心,要是没有这种抵押保障机制,经济活动很难顺畅进行。
在房地产行业更是如此,开发商经常要把土地或者在建工程抵押来融资,这样楼盘才能顺利建设。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抵押权在物权的担保物权里可是关键的一部分哦。
在整个民商法体系中呢,它和债权债务关系紧密交织,处在保障交易安全、促进资金流转这个很关键的点上。
要是把民商法体系当成一个大拼图,那抵押权就是一块很重要的拼图块。
②关联知识:它和债权关系最大了,毕竟是为债权做担保的呀。
另外和抵押物的相关规定也分不开,像什么东西可以抵押,什么东西不可以抵押,这和抵押权能否有效成立息息相关。
还有和执行程序也有关系,如果债务到期不还,怎么去实现抵押权,把抵押物给处理掉,这就要涉及到执行方面的法律了。
抵押权的范围与限制规定详解抵押权是指债权人以财产为担保,行使优先受偿权利的一种担保方式。
在贷款交易中,抵押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债权人的安全措施,抵押权的范围和限制规定是保障双方权益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论述抵押权的范围和限制规定,以帮助读者对该话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抵押权的范围抵押权的范围是指抵押权人对抵押物享有的权利和利益的界定。
通常,抵押权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主债权抵押权是为了保障主债权的履行而设立的,因此,抵押权的范围必然包括主债权。
主债权是指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借款金额及其利息、费用等相关款项。
2. 附属债权抵押权人可享有与主债权有关的其他债权,如逾期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等。
这些附属债权在抵押权范围内亦受到保护。
3. 追索权债务人违约情况下,抵押权人享有对抵押物实施追索的权利。
抵押权人可以通过变卖、拍卖等方式,追索债务人未偿还的债务。
二、抵押权的限制规定除了抵押权的范围,抵押权在行使过程中也受到一些限制规定的约束,以保护债务人的权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抵押权限制规定:1. 抵押物评估在设立抵押权之前,债权人通常会委托评估机构对抵押物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将作为抵押物的价值依据,确定抵押权人可以享有的债权金额。
2. 法定优先权根据法律的规定,某些债权享有法定优先权,即使有抵押物,抵押权人也不能优先受偿。
例如,劳动者的工资债权、税款债权等享有法定优先权。
3. 抵押权在先原则在同一抵押物上设立多个抵押权的情况下,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先设立的抵押权享有优先受偿权利。
4. 涉及受限物权的限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法律对抵押权的行使做出了限制。
例如,土地使用权、矿业权等受到特殊管理的不动产,设立抵押权需要经过相应的审批程序。
5. 抵押权的转让限制在某些情况下,债权人不允许将抵押权转让给第三方。
这样的限制可能是通过借款合同或者法律法规实施的,旨在保护债务人的利益。
综上所述,抵押权的范围和限制规定对于债权人和债务人的权益保护非常重要。
抵押权的设立与限制抵押权是指债务人为了向债权人提供担保,将其名下的动产或不动产财产权利转让给债权人,并按照合同约定,在债务履行期限内将该财产返还债务人或变回债务人所有的权利。
在贷款、借款等金融交易中,抵押权的设立是常见的担保方式之一。
本文将就抵押权的设立和限制进行探讨。
一、抵押权的设立1. 登记设立抵押权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抵押权的设立需进行登记手续。
借款人在办理抵押贷款时,需要向相关登记机构(如房地产登记机构、汽车登记机构等)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并进行登记。
登记的内容应包括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基本信息、抵押物的描述和估价、抵押的金额和期限等。
只有完成登记手续,抵押权才能取得法律效力。
2. 合同约定抵押权除了登记设立抵押权外,借款人和债权人之间还需签订抵押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抵押合同应包括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主体资格、抵押物的种类和数量、抵押权的范围和期限等内容。
合同约定的内容应符合法律规定,并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
3. 备案登记抵押权在某些情况下,抵押权的设立还需进行备案登记。
备案登记是对抵押权的设立和变更进行备案,以维护公共利益和各方当事人的权益。
备案登记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因地区和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借款人和债权人应按照相关规定履行备案登记义务。
二、抵押权的限制1. 权利设定限制抵押权的设立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法律规定的最高数额限制、抵押物的类型和性质限制等。
债务人和债权人在设立抵押权时需遵守法律的限制,否则可能无法获得有效的抵押权。
2. 公共利益限制抵押权设立还需考虑公共利益方面的限制。
比如,房地产抵押权设立时需遵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法律法规,车辆抵押权设立需符合交通管理和安全规定等。
债务人和债权人在设立抵押权时需充分考虑公共利益的因素。
3. 法律规定限制抵押权设立还受到其他法律规定的限制,如不得违反《合同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债务人和债权人在设立抵押权之前,应详细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的规定,以确保抵押权的设立具有法律效力。
注册会计师经济法复习笔记:抵押权
本文“注册会计师经济法复习笔记:抵押权”由注册会计师考试网整理而出,希望能帮到你!
1.概念:所谓抵押权,是指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动产、不动产均可抵押),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其中,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财产(抵押物)。
2.抵押权的不可分性:
(1)主债权未受全部清偿,抵押权人可以就抵押物的“全部”行使其抵押权。
(2)抵押物被分割或部分转让,抵押权人可就分割或转让后的抵押物行使抵押权。
(3)主债权被分割或部分转让,各债权人可以就其享有的债权份额行使抵押权。
【口诀】①债权转,抵押转;②各债权人按份额行使。
(4)主债务被分割或部分转让的,抵押人仍以其抵押物担保数个债务人履行债务。
但是,第三人提供抵押的,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未经抵押人书面同意的,抵押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担保责任
【口诀】债务转,看谁抵;自己抵,担责任;第三人,看同意。
第三章物权法律制度(六)第八单元抵押权【考点4】抵押担保的范围(P56)(2)抵押物因附合、混合或者加工使抵押物的所有权为第三人所有的,抵押权的效力及于补偿金。
【相关链接】因添附(附合、混合或者加工)而失去所有权的人,有权请求取得添附新物的所有权人赔偿损失。
【考点5】抵押物的处分(P57)1.抵押物的转让(1)抵押期间,抵押人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2)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
【解释】如果主债权已经得到清偿,抵押权亦随之消灭,此时,抵押物的转让,自然无需债权人的同意。
受让人以清偿债务的方式涤除抵押权、以获得抵押物所有权的权利,称为涤除权。
2.抵押物的出租(2010年案例分析题、2014年案例分析题)抵押权设定之后,由于抵押物仍归抵押人占有,因此抵押人有权将抵押物出租。
当同一物上既存在抵押权又存在租赁关系时,如同“买卖不破租赁”,我国物权法律制度亦确立了“抵押不破租赁”的规则,即“在后抵押不破在先租赁”。
考生应区分两种情况:(1)订立抵押合同前抵押财产已出租的,原租赁关系不受该抵押权的影响,抵押权实现后,租赁合同在有效期内对抵押物的受让人继续有效。
(2)抵押权设立后抵押财产出租的,该租赁关系不得对抗已登记的抵押权,抵押权实现后,租赁合同对受让人不具有约束力。
抵押人将已抵押的财产出租时,如果抵押人未书面告知承租人该财产已抵押的,抵押人对出租抵押物造成承租人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抵押人已书面告知承租人该财产已抵押的,抵押权实现造成承租人的损失,由承租人自己承担。
【解释】(1)先抵押后出租的,抵押权优先;(2)先出租后抵押的,租赁合同优先。
【考点6】抵押权的实现(P58)1.抵押权的行使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第1篇一、引言抵押权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抵押权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将其动产或者不动产移转于债权人占有或者设定他项权利,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债权人有权优先受偿。
本文将从抵押权的概念、法律规定、设立、实现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抵押权的概念与法律规定(一)抵押权的概念抵押权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将其动产或者不动产移转于债权人占有或者设定他项权利,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债权人有权优先受偿的权利。
(二)抵押权的法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五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可以设立抵押权。
抵押权自抵押合同成立时设立。
”第三百九十六条规定:“抵押权人有权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
抵押权人可以要求抵押人提前清偿债务,也可以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行使抵押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担保法》第三条规定:“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将其动产或者不动产移转于债权人占有或者设定他项权利。
”第四条规定:“抵押权人有权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
抵押权人可以要求抵押人提前清偿债务,也可以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行使抵押权。
”三、抵押权的设立(一)抵押合同抵押权的设立必须以抵押合同为基础。
抵押合同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与债权人订立的,约定将动产或者不动产移转于债权人占有或者设定他项权利,以担保债务履行的协议。
(二)抵押物抵押物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提供的用于担保债务履行的动产或者不动产。
抵押物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 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2. 具有独立存在、可以转让、不违反公序良俗;3. 价值足以担保债务的履行。
(三)抵押权登记抵押权设立后,抵押人应当办理抵押权登记。
抵押权登记是指抵押人将抵押权设立、变更、转让等事项记载于抵押登记簿的行为。
注册会计师《经济法》知识点:抵押物的范围小编整理了注册会计师《经济法》知识点,记得记忆,真题中隐藏着很多陷阱,很容易挑战考生的做题思维和习惯,多做真题能让我们不局限于自己的思维怪圈,能够很好地锻炼我们的辨析能力。
大家在做注册会计师题时要注意出题人设置的小陷阱哟!抵押物的范围一、以登记为准抵押物登记记载的内容与抵押合同约定的内容不一致的,以登记记载的内容为准。
二、新增的不动产1、城市房地产抵押合同签订后,土地上新增的房屋不属于抵押物。
需要拍卖该抵押的房地产时,可以依法将该土地上新增的房屋与抵押物一同拍卖,但对拍卖新增房屋所得,抵押权人无权优先受偿。
2、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后,该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不属于抵押财产。
对该建设用地使用权实现抵押权时,应当将该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与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但新增建筑物所得的价款,抵押权人无权优先受偿。
注册会计师《经济法》知识点三、从物抵押权设定前为抵押物的从物的,抵押权的效力及于抵押物的从物。
但是,抵押物与其从物为两个以上的人分别所有时,抵押权的效力不及于抵押物的从物。
四、孳息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致使抵押财产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人有权收取该抵押财产的天然孳息或者法定孳息,但抵押权人未通知应当清偿法定孳息的义务人的除外。
抵押权人所收取的孳息应当首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
五、添附抵押物所有人为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的所有人的,抵押权的效力及于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第三人与抵押物所有人为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的共有人的,抵押权的效力及于抵押人对共有物享有的份额。
注册会计师《经济法》知识点为大家奉上,真题是出题人的意图的体现,考生一定不要忽视真题的作用,争取把每套真题训练三遍以上,掌握好套路,那么万变不离其宗,不论出题方式怎么变化,也能有效应对。
现在注册会计师备考正在进行中,大家要夯实基础,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踏实备考,更多信息请关注乐考网。
抵押物权的设立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人们在进行贷款和融资活动时,常常会面临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为了保护债权人的权益,抵押物权作为一种常见的担保方式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抵押物权的设立及其相关问题。
一、抵押物权的概念及特点抵押物权是指债务人将其所有权或一定权益质押给债权人作为担保,以保证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依法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其设立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设立方式多样:抵押物权可以通过合同约定、法定抵押以及法院裁定等方式设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 优先受偿权:债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可以依法优先享有以抵押物为基础的偿还权,优先于其他债权人。
3. 实物担保性质:抵押物权的设立基于质押的实物,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抵押物权设立的法律依据我国《担保法》是对担保关系进行规范的基础性法律,其中包括了对抵押物权设立的相关规定。
此外,还有《合同法》等相关法规对抵押物权的设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解释。
三、抵押物权设立的要件为了确保抵押物权的设立有效,必须符合一定的法定要件。
一般来说,抵押物权设立的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主合同:抵押物权的设立通常需要以一定的主合同为依据,既可以是借款合同,也可以是其他担保合同。
2. 抵押合同: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应签订一份明确约定了抵押物权设立的抵押合同,明确约定了债务人将何种财产作为抵押物。
3. 抵押物的合法性:抵押物必须是合法并且可以转让的财产,否则不能作为有效的抵押物。
4. 写明债权数额:在抵押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债务人应偿还的债权数额,以便在抵押物被处置时能够得到充分的偿还。
5. 抵押登记:抵押物权的设立通常需要进行公示登记,确保债权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四、抵押物权设立的程序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抵押物权的设立一般经过以下程序:1. 缔结抵押合同:债权人和债务人在明确约定抵押物权设立的前提下,签订抵押合同,约定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2. 确定抵押物:抵押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具体的抵押物,包括物品的名称、数量、性质、所在地等相关信息。
经济法解读物权法中的抵押权设立在物权法中,抵押权是一种常见的担保方式,通过抵押物对债权进行担保。
经济法解读物权法中的抵押权设立,涉及到抵押权的设立条件、程序和效力等方面。
一、抵押权设立的条件在物权法中,抵押权设立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抵押标的物、债权和设立时的形式。
抵押标的物:按照物权法的规定,任何可以成为物权对象的动产和不动产都可以作为抵押标的物,包括房屋、土地、车辆、机器设备等。
抵押标的物必须是抵押人合法所有的财产,并且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债权:作为担保方式,抵押权的设立需要有债权的存在。
债权可以是已经形成或者将要形成的合同债权,也可以是依法产生的其他债权。
形式:抵押权设立的形式通常需要通过书面形式来完成。
抵押合同是设立抵押权的主要方式,需要明确约定抵押标的物的种类、数量、质量等信息,以及抵押的债权金额、期限等相关事项。
二、抵押权设立的程序抵押权设立的程序主要包括协议订立、登记和公告。
协议订立:抵押权设立需要通过协议的方式来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设立抵押权的具体内容,并在协议中明确约定相关事项。
协议订立需要遵守合同法的规定,包括自愿原则、平等原则等。
登记:在抵押权设立后,抵押人需要将抵押权登记在物权登记机构,以保护抵押权的效力。
物权登记是对抵押权设立的一种法定要求,只有完成登记手续的抵押权才能对抵押标的物起到有效的担保作用。
公告:在抵押权设立后,抵押人还需要将抵押信息进行公告,以提醒第三人对抵押标的物的知晓。
公告可以通过报刊、互联网等形式进行,以确保抵押权的显性和第三人的知情权。
三、抵押权设立的效力抵押权设立后,抵押人可以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享有债务人未清偿债务的先行权,即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可以依法优先实现担保物的抵押权。
抵押权人可以通过对抵押标的物的拍卖、变卖等方式实现债权。
抵押权设立的效力还包括对第三人的担保作用。
经过物权登记和公告的抵押权,对善意第三人是具有担保效力的。
抵押权的法律规定与权利行使抵押权是指债权人以债务人的动产或不动产作为抵押物,向债务人提供贷款或其他债权,并在债务履行期限内享有优先受偿权的一种法律制度。
在我国,抵押权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中。
本文将从抵押权的设立条件、效力、行使方式以及权利保护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抵押权的设立条件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抵押权的设立需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
即抵押权必须是基于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而设立的。
其次,抵押物的确定。
抵押物可以是债务人的动产或不动产,但必须具有可供抵押的价值。
第三,形式要求。
根据法律规定,抵押权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设立,并向有权登记机关提出登记申请。
只有符合上述条件,抵押权才能得到有效设立。
二、抵押权的效力抵押权的设立产生的效果主要有优先受偿权和担保效力两个方面。
首先,优先受偿权。
抵押权设立后,债务人如未能履行债务,债权人在清偿债务时享有优先受偿权,即在债务清偿中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受偿。
其次,担保效力。
抵押权设立后,债务人如违反债务约定,债权人可以依法行使抵押权,实施担保物权,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抵押权的行使方式抵押权的行使方式主要有公示、清偿、变卖等。
首先,公示。
债务人如未按时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通过公示的方式宣布抵押权的存在,向社会公众公示抵押权的范围和内容。
其次,清偿。
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出资清偿债务并取得债权债务的相应权益。
最后,变卖。
债务人未能按照约定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依法将抵押物进行变卖,实现债款的清偿。
四、抵押权的权利保护为保护抵押权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规定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设立抵押权的登记。
抵押权的登记可以使债权得到依法保护,确保债权人优先受偿的权益。
其次,法院提供司法保护。
债权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最后,强制执行。
债权人在债务人未履行债务的情况下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通过强制执行拍卖抵押物来实现债权的清偿。
/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2016年注会《经济法》知识点:抵押权的设定知识点:抵押权的设定
(1)设立抵押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
【解释】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因此,无论抵押合同是否登记,都不影响其效力,抵押合同是依法成立时生效。
(2)流押条款。
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
如果合同中有这样的条款,则该条款无效,即“流押条款无效”。
【解释】流押条款无效不影响抵押合同其他条款的效力。
(3)抵押登记。
抵押登记分为法定登记和自愿登记。
①法定登记。
以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正在建造的建筑物四种财产设定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之日起设立。
(登记生效主义)
【解释】如果当事人未办理登记,虽然抵押权没有设立,但是抵押合同已经生效。
②自愿登记。
以除法定登记财产以外的其他财产设定抵押的,当事人可以自愿办理登记。
无论当事人是否办理登记,抵押权均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
但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登记对抗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