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实录1
- 格式:doc
- 大小:194.50 KB
- 文档页数:10
人体的血液循环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八年级上册——人体的血液循环在信息开展的现代化、技开展的数字化时代,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今课堂难以缺少的重要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大量的数据、图表、动画、影片,更重要的是使很多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化,使微观的现象变得宏观化,使静的图片动态化。
和过去的教学相比,学生能够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大量知识,领会知识的内涵,尤其在生物教学中更为突出。
二、教材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这一节课在教材中地位非常重要,学生掌握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教学。
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等都与人体的血液循环有关。
因此上好本节课直接有益于以后的教学,而本节课的内容多,有很多知识点特别抽象,如血液在人体内所经途径和血液内的物质变化等。
如果仅是纸上谈兵,照本宣,学生是很难接受的。
以前我教本节课内容时,都要花上两节课的时间,而利用多媒体教学,一节课时间轻松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生掌握得又好,真是事半而功倍。
教学重点:血液循环途径教学难点: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三、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是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学生群体,他们乐于探索生物奥秘,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
但他们的认知能力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乐于接受直观、动态、趣味性强的信息。
这样,从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以生物新课程三个理念为指导,进行教材分析和学生的实际请况的分析。
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动态趣味性比拟强的画面,使学生易于理解。
四、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人体的血液循环所经过的两个途径。
2、通过观看多媒体了解血液循环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血液循环对人体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导言: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流动的?〔放Flash动画----英国学家威廉.哈维的肖像并配上有关讲解他的录音。
〕述:生物体的血液循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肺循环;另一方面体循环。
生物精品课程之——教学实录篇(分课时实录)《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实录海洲中学李景玲一、复习旧知识(分两部分):师:同学们,前几天发给你的学案有没有完成了?生:有。
师:非常好!老师看到了,都写得满满的。
看得出来同学们很认真复习和预习了!师:好,现在我们进入比赛环节的第一个环节,复习环节。
同样和往常一样,每组一位同学来作代表,选题回答。
(全班同学分成八组,每组安排一位同学回答教师问题,共有ABCDEFGH八组题目请选择后回答。
每组只有一题,答对得10分,答错不扣分。
)师:第一组的同学,你选哪道?(投影中显示每道题的字母)A学生:选C组。
(教师及时打开课件中的超连接,把C组题显示出来:在人的身体中,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基本单位是:()A、肺泡;B、血管;C、组织;D、细胞。
)A学生:选D。
(学生认真的看完题目后迅速地回答,或者因为自己代表小组吧,所以很多同学都很认真地做看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小组争取多拿分数,这也是我希望的。
)师:同学们说,对吗?应该为第一小组加多少分?对了,回答正确,加10分。
(边问学生,边在黑板相应位置加上分数。
)师:好,下一组同学选题。
B学生:我选E组题:师:请看E组题:吸气时,人体膈肌和胸腔所处的状态:()A、膈肌收缩,胸腔变小;B、膈肌舒张,胸腔变小;C、膈肌收缩,胸腔变大;D、膈肌舒张,胸腔扩大。
B学生:选C。
师:选C对吗?这道题很难哦!学生:对。
师:真不错。
下一组同学加油,请选题C学生:我选B组题,师:请看题:从外界吸入的氧最终在细胞的哪里被利用?()A 细胞质B 细胞核C 叶绿体D 线粒体C学生:选D。
师:回答得很好,加10分。
下一组同学继续发扬啊,请选题D学生:我选A组题:师:请看题:对汶川大地震中抢救出的危重病人部分需要实施人式呼吸,目的是帮助病人完成()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B、组织内的气体交换C、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D、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学生:答案为C。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教案标题: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和机制。
2. 掌握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了解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 理解氧气和养分在体内的运输过程。
5.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1. 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氧气和养分在体内的运输过程。
教学难点:1. 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机制和调节。
2. 氧气和养分在体内的运输过程的细节和相关器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模型或图表展示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结构。
3. 实验材料和设备,如显微镜、载玻片、染色剂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模型或图表,引起学生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例如:“你知道人体内的血液是如何运输氧气和养分的吗?”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或板书,讲解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强调氧气和养分在体内的运输过程。
Step 3:实验设计(1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的过程。
例如,观察显微镜下的血液样本或淋巴组织样本,并记录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预测。
Step 4:实验操作与观察(20分钟)学生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
教师可以逐个指导每个小组进行实验,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Step 5: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与预测的关系,以及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Step 6:知识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强调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如阅读相关教材或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或设计一个更复杂的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的机制。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教案标题: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和相关器官;2. 掌握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原理和重要性;3. 能够解释不同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
教学重点:1. 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方式;2. 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过程。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2. 图片或动画展示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过程;3. 相关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思考一下,人体内的物质是如何被运输到各个部位的?2. 引发学生兴趣:展示一张图片或动画,描述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人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
2. 详细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3. 解释氧气和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包括肺部的气体交换、心脏的泵血功能以及血管的分布和运输。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通过实例分析,解释不同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
例如,氧气的运输从呼吸道到细胞,营养物质的运输从消化系统到细胞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对维持生命很重要?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影响运输过程的因素。
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拓展练习(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 鼓励学生思考更多与人体内物质运输相关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点。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相关内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人体内物质运输的模拟过程。
2. 带领学生参观医学院、生物实验室等相关机构,了解更多关于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实际应用和研究。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和相关器官,掌握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原理和重要性,并能够解释不同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
初中生物标准教材七年级生物:第10章人体内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教学实Biology is a science that studies the types, structures, functions, behaviors, development, and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organisms at all levels.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七年级生物:第10章人体内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教学实录)第4单元第10章人体内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二节血液循环(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重点)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重点)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重点)技能目标: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提高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高血压,关注人体的健康。
二、教学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2.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尾鳍颜色浅的小金鱼。
2.教师准备:观察实验“心脏的结构”、“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
3.flash:(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2)心脏的结构;(3)血液循环的过程。
4.视频文件:(1)人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动脉、静脉、毛细血管;(3)人的心脏及血液运输;(4)血液的流动及循环。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血液循环途径[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心脏左右两部分是完全隔开的,由这两部分泵出的血液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出示]:动、静脉血的图片。
说明在身体内流动的血液有两种性质。
动脉血——含氧较多,血液呈鲜红色;静脉血——含氧较少,血液呈暗红色。
【课前自学】1、在试管中滴入事先准备好的10ml 人(或家畜)的血液,放入少量的柠檬酸钠溶液(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思考:1)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层?2)各呈现什么颜色?是什么?大致比例是多少?2、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
3、血细胞有 、 、 三种。
4、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5、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6、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 。
【课堂探讨】(一)人体血液的总量1. 正常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 ,如果体重为60kg ,大约血量为 升。
(二)血液的成分及其功能1.活动:观察血液的成分⑴观察新鲜动物血液的颜色状态。
⑵观察另一份已分层的血液,观察发现血液可分为 层。
上层是 色,透明,是 ;下层是 色, 透明,是 ;中间为一薄层 色的和 。
血液由 和 组成。
血液占血液总量的 ,其中90%以上是 ,其余是无机物和有机物。
⑶血细胞的特征: 红细胞: 细胞核,呈 形。
因含有 而使血液呈红色。
白细胞: 细胞核,呈 。
比红细胞 但数量 。
血小板: 细胞核,形状 ,最 。
以上血细胞都在 内形成。
⑷血细胞的数量:(正常成年人在每微升血液中所含血细胞的数量)红细胞:男子400万—550万,女子350万—450万个。
白细胞:4000—10000个。
血小板:10万—30万个。
2.血细胞的功能血浆:运载 、运输 和 等。
红细胞:携带、运输 和 。
白细胞:吞噬 。
血小板:促进 。
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浓度 的地方,容易与氧 ;在氧浓度 的地方,又容易与氧 。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贫血:血液中、偏少,使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从而出现精神不振、头晕、脸色苍白等现象。
(三)输血和血型1.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约400ml),就不会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
所以每个公民都有献血的义务。
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1200ml——1500ml),生命就有危险。
将其他人的血液输送到病人体内的过程叫。
2.血型系统①血型由决定且终生不变。
血型有多种,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的是血型系统。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二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一)血液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二、教学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三、教学难点: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四、教学准备:课件辅助教学,显微镜,收集有关血液的资料。
五、新课第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们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来提供了便利。
也许同学们感觉不到,在你的身体里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它们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自肺部的氧气,迅速运往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
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的的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血液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对血液是那么熟悉,因为我们几乎都经历过流血和验血,经常从报纸、电视等渠道获得许多有关血液方面的信息。
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血液到底含有哪些成分吗?每一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在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血液。
2、板书课题:流动的组织——血液。
(二)学习新知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的状况或诊断疾病?你们想知道鲜红的血液里面有什么?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血液的组成。
2、资料分析(1)观察分层的血样,结合化验单的项目,了解血液的成分及各组分所处的层次。
(2)学生各组派代表介绍你们的认识。
(3)观察书上血液分层的现象: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成了几层?阅读血液常规化验单:综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织”?(4)分析、归纳血液的组成: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物,它们的质量不一样,所以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分为三层。
八年级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途径,掌握血液循环的基本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关注生命现象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的基本过程,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途径。
2.教学难点:血液循环的详细过程,物质交换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体血液循环图,引导学生观察血液循环的路线。
1.2提问:血液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什么?2.血液循环的基本过程2.1讲解血液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2.2利用动画展示血液循环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血液循环的路线。
2.3分析血液循环过程中物质的运输和交换。
3.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途径3.1讲解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途径,包括营养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
3.2分析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途径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4.1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房、心室、瓣膜等。
4.2讲解血管的类型和功能,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
4.3讲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5.物质交换的原理5.1讲解气体交换的原理,包括肺泡与血液、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5.2讲解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等。
6.课堂小结6.2强调血液循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7.1请学生绘制血液循环图,标注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7.2请学生举例说明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途径。
四、教学反思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4.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为后续生物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难点补充:利用互动式教学,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心脏是如何泵血的么?”解释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动作,与学生互动:“当心脏收缩时,血液被泵送到全身,这时候的心室是充满血液的,而当它舒张时,血液则回流到心房。
生物精品课程之——教学实录篇(分课时实录)《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实录海洲中学李景玲一、复习旧知识(分两部分):师:同学们,前几天发给你的学案有没有完成了?生:有。
师:非常好!老师看到了,都写得满满的。
看得出来同学们很认真复习和预习了!师:好,现在我们进入比赛环节的第一个环节,复习环节。
同样和往常一样,每组一位同学来作代表,选题回答。
(全班同学分成八组,每组安排一位同学回答教师问题,共有ABCDEFGH八组题目请选择后回答。
每组只有一题,答对得10分,答错不扣分。
)师:第一组的同学,你选哪道?(投影中显示每道题的字母)A学生:选C组。
(教师及时打开课件中的超连接,把C组题显示出来:在人的身体中,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基本单位是:()A、肺泡;B、血管;C、组织;D、细胞。
)A学生:选D。
(学生认真的看完题目后迅速地回答,或者因为自己代表小组吧,所以很多同学都很认真地做看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小组争取多拿分数,这也是我希望的。
)师:同学们说,对吗?应该为第一小组加多少分?对了,回答正确,加10分。
(边问学生,边在黑板相应位置加上分数。
)师:好,下一组同学选题。
B学生:我选E组题:师:请看E组题:吸气时,人体膈肌和胸腔所处的状态:()A、膈肌收缩,胸腔变小;B、膈肌舒张,胸腔变小;C、膈肌收缩,胸腔变大;D、膈肌舒张,胸腔扩大。
B学生:选C。
师:选C对吗?这道题很难哦!学生:对。
师:真不错。
下一组同学加油,请选题C学生:我选B组题,师:请看题:从外界吸入的氧最终在细胞的哪里被利用?()A 细胞质B 细胞核C 叶绿体D 线粒体C学生:选D。
师:回答得很好,加10分。
下一组同学继续发扬啊,请选题D学生:我选A组题:师:请看题:对汶川大地震中抢救出的危重病人部分需要实施人式呼吸,目的是帮助病人完成()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B、组织内的气体交换C、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D、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学生:答案为C。
师:回答得很好,加10分,下一组同学请选题E学生:我选F组题:师:请看题:吸气时,人体膈肌和胸腔所处的状态:()A、膈肌收缩,胸腔变小;B、膈肌舒张,胸腔变小;C、膈肌收缩,胸腔变大;D、膈肌舒张,胸腔扩大。
师:这道题有点难,好好想想,别急。
E学生:吸气时,膈肌是收缩的,胸腔扩大,所以答案选C。
师:回答很好,真道题有点难度,回答正确正不容易,加10分,同学们复习得很好。
下一组同学请选题。
F学生:我选H组题师:请看题:图甲中,膈肌处于______状态(填收缩或舒张)此时气体经呼吸道______肺(填进入或排出)。
甲乙F学生:舒张排出。
师:回答正确,加10分。
下一组同学请选题G学生:我选F组题师:请看题:下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请依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各字母所示结构分别为:A_____ B _____C_____ D _____G学生:A是气管、B是支气管、C是肺、D是膈肌。
师:回答正确,加10分。
最后一组同学没得选了只能回答D组题,请看题:人体平静吸气时:()A、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B、吸气和呼气都是被动的C、呼气是主动的,吸气是被动的D、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性G学生:答案为A 。
回答正确,从刚才同学们对第一部分的复习来看,同学们的复习得很好,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检查预习情况:以抢答形式展开师:现在我们来进行第二环节,预习部分:根据预习内容提问,看完题目后,由教师宣布开始后,才能举手回答问题。
并且要在5秒内回答出来。
答对得20分,答错扣10分。
准备、开始:展示第一题,血液是由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同学1:答案为血浆和血细胞。
师:回答正确,这个在书本中很容易就能找到对吗?好,给他小组加20分;展示第二题,观察哪一小组学生最先举手:2、血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
同学2、答案为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师:真聪明,回答正确,给这同学小组加20分。
展示第三题,观察哪一小组学生最先举手:3、人体有四大基本组织,血液属于A 上皮组织B 结缔组织C 神经组织D 肌肉组织同学3:选B。
师:回答正确,加20分。
展示第四题,观察哪一小组学生最先举手:4、在血液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A 水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同学4:选B。
师:回答正确,这个答案其实可以在书本中找到,对吧?给这小组加20分;其他小组同学要加油啊!展示第五题,观察哪一小组学生最先举手:5、判断题:血浆的作用就是运载血细胞。
同学5:说法是正确的。
师:他的回答正确吗?同学们:不对。
同学6:老师,我来回答。
师:好,你来吧。
同学6:这个说法是不正确。
因为血浆除了运载血细胞,它还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师:呵呵,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位同学回答错了,应扣第二小组10分。
给第三小组加10分。
师:其他小组同学要加油啊!展示第六题,观察哪一小组学生最先举手:6、在低倍显微镜下不能看到的血细胞是: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同学7:选C。
师:回答正确,加20分。
从第二环节中老师看到,绝大部分同学能认真完成学案,对课文内容进行预习,学习效果也较好,同学们,我们要养成这种先发现问题后学探讨的学习习惯。
三、分组合作学习:通过问题设置,动画、图片分析、课文阅读等,让小组间进行讨论合作学习,在整个过程中自学相关知识师:下面我们进行本节课的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三环节,分组合作学习。
这一环节我们要学习两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是,请阅读书本P59-P62,并完成下列填空。
(播放血管的flash动画1分钟过去,帮学生解题)1.在注入一定量人体血液的试管中加入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后可明显地分出______层,其中上层为_______,中间一层很薄的白色物质是_____________,下层是____________。
2.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__________,运输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低倍显微镜下不能看到的血细胞是____________。
4.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__________。
5.血液中个体最大的血细胞是__________。
6.血液中没有细胞核的成熟血细胞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师:第二个内容是学案中小组合作部分第2题,先用1分钟看完题目。
下面我发八个小组发抽查纸条给你们,抽查纸条的内容和学案中的是一样的,你把答查纸条上,十分钟后,小组长上交你们组的抽查纸条。
同学们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十分钟后。
教师巡堂。
师:每组的小组长,请把你们的成果交上来。
教师用展示台,展示各组的成果,并进行打分和记录在表格上。
抽取最好的一组来进行讲评。
(但是,当时的展示题坏了,没法用)师:展示课件中分组合作的内容,全班同学一起来回答。
(血液加抗凝剂后的分层,用图片展示出来。
)师:我们先看第一题,血液加抗凝剂后,会分多少层呢?每一层又是什么物质呢?生:从图中看出,会分三层,最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中间的一层白色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面一层红色的是红细胞。
师:哗,回答得非常棒!从图中我们知道,血液是由什么来组成的?生: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师:呵呵,同学们预习得很认真。
那,你们知道血浆有什么作用吗?生: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师:回答正确。
我们一起来看看血浆成分的示意图,马上就能理解它为什么有这些功能了。
(出示图片并为学生讲解)师:下面我们来认识下血细胞。
(课件出示在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图)我们看到红色的数量最多的是?生:红细胞。
师:白色,个体最大的是?生:白细胞。
师:那,血小板是哪个?生:?(学生很认真地找)师:在实验室里的光学显微镜由于放大倍数太小,血小板因为个体最小,所以我们在这张图片中看不见它。
想看到它还要用上电子显微镜。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红细胞有什么特点?生:形状是两面凹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数量最多。
师:回答得非常好,你知道为什么它的数量最多吗?生:不知道。
师:这和它的功能有关。
红细胞里面有血红蛋白(含铁),这种蛋白有一种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 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所以红细胞有运输氧的功能。
它的数量要足够多才能为人提供足够的氧。
下面我们用刚学完的知识点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高原居民血液中红细胞特别多。
知道为什么吗?生:高原缺氧,红细胞多,能运送更多氧气。
师:对了,你们看这位女孩,她的脸比我们的脸要有血色,红红的。
(课件出示图片)如果长跑运动员想提高身体运氧能力,你有什么建议?生:到高原去训练!师:呵呵,同学们真机灵。
红细胞太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会引起贫血,贫血患者会有哪些症状?生:面色苍白运动后易缺氧而引起头晕。
师:不错,而且贫血的人身体运氧能力差。
考虑到血红蛋白由铁和蛋白质组成,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治贫血呢?生:应当多吃一些含铁的食物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师:回答正确。
那白细胞又有什么特点呢?生:形状,球形,有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
师:下面看一个动画,让我们了解白细胞的功能。
(播放动画)白细胞有什么功能?生:吞噬病菌。
起到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师:如果化验单上,白细胞的值超过正常值,那说明了什么?生:有炎症。
师:我们来看看血小板有什么特点和功能?生: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个体最小。
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凝血作用。
师:如果一个人血液中的血小板很多超过正常值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如果反之,太少又出现什么问题?生:太多会让血液凝固变成血栓,太少会受伤流血不止。
师:回答正确,太棒了。
下面看第二题,表格的填写,一起回答。
(课件展示答案)四、学以致用。
通过这一环节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1.人们到医院看病时,有时作血常规化验。
病人血液成分的变化,可以作为对疾病作出诊断的参考。
下表是某男子的血常规化验单。
验血各项指标正常值红细胞RBC 男:(4.0~5.5)×1012个/L女:(3.5~5.0)×1012个/L血红蛋白Hb 男:120~160g/L女:110~150 g/L白细胞WBC (4~10)×109个/L血小板PLT (100~300)×109个/L(1)请你做个小医生,帮着诊断一下:①报告单上该人的哪些测量值是异常的?②他可能患的是什么病?③患者可能表现出的症状是什么?(2)你将建议他采取什么措施?五、关注科学,用科学来改善生活请你阅读书本P63,完成下列填空。
(课件投影,学生一起来回答)1.造血干细胞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中起重要作用,现在知道,除了骨髓中有造血干细胞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有造血干细胞?2.造血干细胞能够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小结:一、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