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立体及其交线-4平面与曲面立体相交
- 格式:ppt
- 大小:605.50 KB
- 文档页数:5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是智能制造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近机类公共基础课程。
工程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
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构形设计能力以及认真细致踏实的工程师素质。
通过课程的学习,达到对学生四种能力——即工程设计表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一种素质——即包括培养发散思维习惯、工程综合素质、质量与标准意识、设计审美意识、工作责任心的培养。
为培养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自信心的培养;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日常作业严格要求,养成对工程问题一丝不苟的作风。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学习和掌握用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和图解几何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课程目标2:培养绘制和阅读投影图的基本能力,能够清晰完整的标注尺寸。
课程目标3:培养绘制、阅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1 学习和掌握用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和图解几何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第三章立体第四章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智能制造系统的分析、设计、集成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智能工厂和制造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课程目标2 培养绘制和阅读投影图的基本能力,能够清晰完整的标注尺寸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第三章立体第四章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第五章组合体的视图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智能制造系统分析、设计、集成的复杂工程问题。
工程制图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习题答案课后答案网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第二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第三章 立体第四章 平面与曲面立体相交、两曲面立体相交第五章 轴测图第六章 组合体第七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第八章 标准件与常用件第九章 零件图课后答案网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习题 1-6习题 1-7习题 1-8习题 1-9返回习题 1-10习题 1-11课后答案网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1-6 尺寸注法。
(1)注出各方向的尺寸(2)注出角度(3)注出直径(4)注出半径课后答案网1-7 尺寸注法(按1:1测量取整数)。
网案答后课1-8 几何作图(1)作正六边形(外接圆φ70)(2)作五角星(外接圆φ60)网案答后课1-9 几何作图 作带斜度和锥度的图形,并标注网案答后课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1-10 已知椭圆长轴为70,短轴为45,作椭圆(1) 同心圆法(2) 四心圆弧法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1-11 按给出的图形及尺寸,完成下面的作图网案答后课第二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习题 2-1习题 2-2习题 2-3习题 2-4习题 2-5习题 2-6习题 2-7习题 2-8习题 2-9习题 2-10习题 2-11习题 2-12习题 2-13习题 2-14习题 2-15习题 2-16习题 2-17习题 2-18习题 2-19习题 2-20返回课后答案网2-1 根据立体图画点的投影图(按1:1量取)(1) (2)网案答后课2-2 根据点的坐标画出其投影图和立体图A(15,10,25),B(25,15,20),(15,15,20)(1) M(10,15,20),(20,0,25),(10,20,20)(2)课后答案网2-3 根据点的两面投影作第三面投影,并比较各点的相对位置左后下 下 上C 后右B 前左B、C、D和A比较在A点的上下在A点的前后在A点的左右在A点的左右在A点的前后后下 左右后下 DC B 在A点的上下B、C和A比较(2)(1)课后答案网2-4 补画出直线的第三投影,并判断是什么位置直线(7)(6)(5)(8)(4)(3)(2) (1)一般位置侧垂水平铅垂侧垂正垂侧平正平线线线线线线线线课后答案网2-5 补画出三棱锥的侧面投影,并判断各棱线是什么位置直线一般一般一般一般正平正垂侧垂侧平水平水平一般一般( )cabscbsa OOXc b abY HcasWY Zs线线线线线线SASB SC AC BCAB 线BC线AC 线AB 线SC 线SB SA BCSA sscac (2)线abb(1)HWY Y ZX课后答案网2-6 根据所给的条件作出直线的三面投影Z Y Y WH(1)OXY HOYZXY HOZXY HOZ(2)(3)(4)Y WY Wa′aaa′a′abbbaaabbb ab b(a )b abbb已知线段点A(30,10,10),点B(10,20,25)。